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35

  国际军火贸易从来都是讲政治的,如果是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当然是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别国管不着也不敢管。但是如今波罗的共和国自己造个7500吨的小航母恐怕已经是个大麻烦了,再要往外卖……谁敢买啊?
  “我们不卖船,我们卖技术!”赫斯曼笑着解释,“博士,你们只管去造,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轻型航空母舰。福克先生领导的FK-BF联合体再拿出可以在这艘航空母舰上起降的飞机,包括舰载战斗机、舰载轰炸机和舰载鱼雷攻击机。这样我们就证明了德国技术的先进性,到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合作项目了。”
  赫斯曼说的事情,在1919年听着稍微有点新鲜,不过在21世纪的国际军火贸易和合作中太多见了。美帝和俄罗斯都喜欢玩这手,拿个图纸就满世界忽悠人,让别人出钱去和他们合作开发新式武器。实际上就是用别人的钱来攒自己的技术!
  而赫斯曼现在也在打这样的主意!他知道历史上第三帝国的海军航空兵就是个大茶几,虽然开工了两条航空母舰,但是直到战败都没一艘可以投入使用。不仅航空母舰悲剧,连对舰攻击的飞机同样是堆大悲剧。
  二战当中,德国空军在空战和对地轰炸、攻击中的本事可不算弱。但是一到海上德国人就抓瞎,别说打垮英国本土大舰队,就连英国地中海舰队都收拾不了……如果换日本联合舰队的航空兵去地中海,就算操不翻英国地中海舰队(这种可能性真的不大),也能打出个势均力敌吧?
  而德国空军在海上作战中之所以那么不给力,除了戈胖子不重视之外,恐怕就是因为一战后长期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让德国根本无法进行海军航空兵技术的积累。
  历史上,美国、日本、英国这样拥有比较强大的海军航空兵的国家,也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的。而是一步步积累,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海军航空兵部队的。
  包括航空母舰、舰载飞机、舰载机飞行员、穿甲炸弹、机载鱼雷,以及各种对舰攻击和海上索敌的战术,都需要有个积累和完善的过程。
  而纵观德国在二战中各个兵种的表现,最弱的肯定就是海军航空兵(作为兵种干脆没有)了。所以,本着缺啥就要补啥的思路,赫斯曼首先要点开的技术树就是海军航空兵了。
  也不求一步到位建成庞大的航母编队,只求海航的技术可以一步步攀登别掉队。首先是搞一艘技术难度和投资都不大的训练用航空母舰。然后再想办法和意大利或苏联进行合作,进一步开发相关的技术。
  “中校,那么这艘试验型航空母舰的费用……”埃森贝格博士看着手中的《工作计划》,问:“我如果没有记错,库尔兰防卫军目前还没有海军吧?”
  库尔兰防卫军不仅没有海军,连独立的空军都没有,只有一个小小的陆军航空队。毕竟这个“小东德”现在还是个初立的农业国,经济还非常困难。
  “库尔兰防卫军的确没有海军,建造这艘航母的经费由经济促进公司和工业委员会垫付。”
  这艘“试验航母”没有装甲、没有武器,建造成本自然不会太高,有个一二百万金马克应该足够了。光是经济促进公司这两年倒卖俄国和匈牙利古董的收益,就能制造一艘了。
  而有了这一艘船,赫斯曼就能去忽悠苏联和意大利来共同开发了……
  “在建造航空母舰的同时,舰载机的研发也要跟上。”赫斯曼接着又说。在《1920年工作计划》中并没有提及舰载机的研发,但是却提出要成立一个附属于工业促进委员会的航空委员会。
  “舰载机的研发,主要由航空委员会负责。”赫斯曼顿了一下,“但这个项目是海空合作的,航空委员会应该和恺撒大帝造船厂还有海军通力合作。雷德尔上校,您不如也加入航空委员会吧?”
  海军、空军泾渭分明是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的通病。纳粹和法西斯的空军往往会限制海航,把所有的飞机都攥在手中,严重压制了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反倒是没有独立空军的日本发展出了非常强大的海军航空兵。而赫斯曼现在想把雷德尔拉入航空委员会,目的就想提前培育一批海军的航空人才。
  “什么?要我加入航空委员会?”皮肤被晒得黝黑,长相非常端正,看着就是个老派海军人物的雷德尔闻言一愣,“可是我不会开飞机啊!”
  “实际上我也不会。”赫斯曼也准备当航空委员会的委员,他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一起学吧,福克先生说开飞机很容易学的。”
  安东尼·福克也道:“非常容易学,比开船容易多了。”
  “是吗?”雷德尔说,“那么我就多找些海军军官来学开飞机吧。”
  技多不压身啊,现在德国海军军官的失业问题比陆军还厉害!学开飞机,以后去航空公司谋个差事不也是一条出路?
  “好的。”赫斯曼笑着回答,“这艘试验性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员和船员,就都由海军的人来担当吧。”
  “好的,谢谢你啦。”雷德尔笑道,“你可是替我们解决了一些难题。”
  这下至少有三四百个海军军官和士官能找到活干!赫斯曼心说:这些人以后会变成德国海军的航母派吧?
  ……
  第一次鲁尔蒙德军备会议开了一整天,到天黑的时候才结束。重点讨论的问题,除了将恺撒大帝船厂迁往库尔兰,并且投资建造试验型航母空舰“里加”号,以及组建航空委员会之外,就是怎么保住一批从事军工的德国大公司不倒闭,办法不外乎往国外迁厂、提供低息贷款、转型生产民品等等。
  赫斯曼也没有再发表什么意见——类似的事情,德国人在历史上就做得不错,并不需要赫斯曼去补充什么。至于和苏维埃俄国的合作,在1920年最多就是谈判和前期准备,大规模地开展估计要等到1921年以后。在赫斯曼的记忆中,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就是1921年开始实行的,那以后苏联的财政和经济才有了明显的改善,才有可能和德国展开大规模的合作。
第120章
二十年代到来了
  二十年代到来了,对开始品尝不平等条约压迫的德意志而言,这个十年绝对不容易度过。就在二十年代刚刚到来的1920年3月,德国就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军事政变——卡普-吕特维兹政变。这场政变是由国会议员卡普和柏林卫戍司令吕特维兹将军共同发动的,起因是魏玛共和国的国防部长诺斯克开始依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裁减军队。裁军裁到了吕特维茨控制的爱尔哈特旅头上,结果这位将军命令自己的军队开进柏林,赶跑了总统艾伯特和总理鲍尔,还任命国会议员卡普博士组建国民政府。
  而比这场政变更加让人震惊的事情,则是粉碎政变的过程。德国防卫军的总参谋长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居然在政变爆发前(爱尔哈特旅进入柏林,但没有赶走总统和总理时)告诉诺斯克国防部长:德军不打德军!
  也就是说,总参谋部不会服从国服部的命令,调动军队去镇压爱尔哈特旅。但是政变最后还是失败了,不是因为德国军队改变了主义,而是因为社会民主党在柏林发动了总罢工!德国军队害怕柏林总罢工演变成全国性的暴动,最后让布尔什维克得利,只能选择了退让。全国各地的军队都表态支持魏玛共和国政府,卡普和吕特维兹只维持了短短四天就宣告解散。卡普和吕特维兹双双逃亡波罗的……
  “伯爵,又被你说中了……真是没有想到,在一月流血事件后,柏林的工人居然还支持社会民主党。”
  在总参谋长的办公室里,塞克特上将提到卡普政变失败时的口气有些沮丧,他显然是支持政变的。塞克特上将是个坚定的保皇党,同吕特维兹将军的差不多就是同党。政变失败后,他还命令赫斯曼安排卡普和吕特维兹逃往波罗的。而赫斯曼则亲自护送两人去了里加,现在刚刚返回柏林。
  “上将阁下,工人们被短期的利益收买了,而且目前右派工人政党还非常弱小,不足以和社会民主党抗衡。”
  卡普-吕特维茨政变如果在1919年6月爆发,倒是很有可能暂时取得成功——直到协约国出手干预!但是这场政变发生在1920年3月,这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协约国解除对德国的封锁之后,社会民主党不顾财政的承受能力,开始大派红包。在德国工业生产只有1913年的61%而且还必须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去支持福利开销。
  赫斯曼用好像是医生在谈论绝症病人还能存活多久的语气说:“现在的工业生产还在下降,税收收入仅占支出的37%,国内的黄金白银正在迅速流失。所以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是无法长期取得成功的,到时候极右和极左的力量将会再次膨胀。”
  现在的德国有点像后世的“欧猪国家”,经济萎缩,工业生产下降,同时福利开支居高不下,财政赤字和经常性项目赤字(由于支付赔款造成)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哦,那么出路在哪里?”塞克特问。
  “军队和极右工人政党联合统治,恢复国家社会主义,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条约》,然后发动世界大战。”赫斯曼顿了顿,又说,“或者极左工人政党上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联合苏俄,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条约》,发动世界革命……”
  无论左右,都必须撕毁《凡尔赛条约》,因为德国不可能付清赔款。数万吨黄金是不存在的——协约国强加给德国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是金本位的时代,自由贸易的时代也远没有到来,因此德国不可能通过向协约国大量出口以换取硬通货。
  可能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由纳粹发动,或者有布尔什维克发动!
  “极右工人政党,撕毁《凡尔赛条约》,还要世界大战……”塞克特上将阴郁地摇了摇头,“路德维希,你知道在目前这样的政党上台,后果将是怎样的。”
  德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如果现在撕毁《凡尔赛条约》,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不是现在,上将。”赫斯曼说,“目前几个极右工人政党都非常弱小,但是他们会在未来的经济危机中迅速壮大。”
  “未来的经济危机?什么时候会发生?”
  “1921年5月1日以后。”赫斯曼说,“情报显示,赔偿的最终数额肯定会超过2000亿金马克!”
  “2000亿?”赫斯曼哼了一声,“全世界的黄金都给他们也不够!”
  “其实他们根本不想要黄金,法国人想要的是永远占领莱茵区!”赫斯曼说,“但是他们不会成功的。”
  “对,英国不会同意的!”冯·塞克特说。
  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正在缓和,因为法国人在欧洲大陆上显得过于强势了,这是由于大波兰联邦和匈牙利战争造成的。
  赫斯曼拯救了一位俄国女皇,结果造成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上半年的战争中极为不利,白军有了共主,红军又将大量的兵力部署于彼得格勒,造成了邓尼金的白军在顿河下游和左岸乌克兰的战役中取胜——不过现在形势已经扭转,由于布尔什维克割让右岸乌克兰换取和波兰和解,让他们可以集中兵力。所以在1919年9月和10月,红军在莫斯科附近重创了邓尼金的军队,然后又在彼得格勒附近打败了尤登尼奇。
  而这一连串事件的收益者,却毫无疑问是波兰人。一个涵盖了波兰、加利西亚、右岸乌克兰、立陶宛、西白俄罗斯的大波兰联邦,在1919年横空出世。而波兰又是法国最铁杆的同盟。
  同时,赫斯曼和列宁勾结起来支持匈牙利革命的行为,表面上看也壮大了法国。法军现在虽然还没有消灭匈牙利布尔什维克,但是却开进了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还组成了一个“巴尔干联军”,准备一起去攻打匈牙利。
  一个大波兰,一个巴尔干联军,从地图上看,法国人差不多要主宰欧洲了。英国这根搅屎棍当然要稍稍拉一把德国了。他们不仅在协约国的军控委员会和赔款委员会里倾向德国,还准备承认实际上由德意志人控制的波罗的共和国。
  “还有苏俄也可以依靠!”赫斯曼说,“上将,这次我在里加会见了列宁的代表柯伦泰夫人,他邀请我在方便的时候,以德国军队代表的名义出访俄国。”
  “讨论什么事情?”
  “讨论波兰战争问题和军事工业合作问题。”
  “哦,他们一定认为自己会在右岸乌克兰取胜吧?”塞克特说到波兰的时候,语气和神情都很冷酷。“最近的战况似乎对俄国人比较有利,不过要最后取胜恐怕也不容易。”
  “是的,所以他们想购买一些我们的先进武器。”
  苏波之间重开战事是1920年4月份的事情,不过和历史上的情况不同,这次的战事主要在右岸乌克兰境内进行。
  因为在之前的苏波议和中,右岸乌克兰被割让给了波兰。所以波兰已经统治右岸乌克兰有大半年了,这足以让波兰人扶植起以彼得留拉为首的乌克兰自治邦政府。并且建立起比较巩固的统治,还组建了一支乌克兰防卫军。
  但是从4月份开始至今的作战,看起来还是对红军比较有利。
第121章
插上翅膀去俄国
  清晨五点多钟,路德维希·冯·赫斯曼坐在一架刚刚被制造出来的容克尔F13轻型客机里面,正一边等着起飞一边看着克洛伊从荷兰鲁尔蒙德寄来的信。克洛伊在1920年2月怀孕了,于是就留在安定富足的荷兰,由她的母亲伊丽莎白和克洛伊的妹妹玛格丽特负责照料。克洛伊在信里面和赫斯曼说起了孩子在肚子里面蠕动的感觉,还预测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男孩。看着这封信,幸福和满足的感觉萦绕在他的心头。
  跟赫斯曼一起坐在这架波纹铝蒙皮小飞机里的,是很快就要成为赫斯曼妹夫的安东尼·福克和总参飞行办公室的库尔特·斯图登特还有赫斯曼的秘书的保卢斯。福克、斯图登特和赫斯曼现在都是航空委员会的委员,这次他们将会和赫斯曼一起去苏俄考察。
  两个穿着皮夹克的人钻进了机舱。其中一个是和赫斯曼同年的艾尔哈德·米尔希,历史上希特勒的犹太元帅长得有点矮胖,一张圆脸上总是堆着和气的笑容,不大像是个军官。
  他原本是炮兵出身,在大战期间成为飞行员,以上尉军衔退役。现在创办了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劳埃德运输”。专门从事但泽—里加—塔林之间的航空快递业务。赫斯曼现在乘坐的这架小飞机就是属于劳埃德运输公司的,艾尔哈德·米尔希本人就是驾驶员。
  而另外一人是个六十出头老者,面孔非常严肃,他坐在了副驾驶座上,然后转过身对赫斯曼点了点头,“中校,欢迎您乘坐我们容克公司的飞机,我保证它是您乘坐过的最舒适的飞机。”
  这老头也是航空委员会的委员,容克飞机公司的创始人胡戈·容克斯。
  “容克斯先生。”赫斯曼可不觉得这架小飞机是他两世人生坐过的最好的飞机,不过还是恭维道,“这的确是划时代的产品,一架全金属无支架、无张线的单翼张臂式飞机。它会成为全世界飞机制造商的模仿对象,也会成为未来战争中军用飞机的参考。”
  这时,飞机的发动机开始发出轰鸣,紧接着螺旋桨也开始转动起来。
  “要飞了!先生们,旅途愉快!”艾尔哈德·米尔希扯着嗓子大喊,随后赫斯曼就感到飞机开始滑行,很快就摇摇晃晃地上了天。
  机舱的密封性很差,因此非常吵闹,如果要在里面谈话,就只能扯开嗓子喊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