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735

  听完了威廉·莱希阐述的建议和理由,罗斯福沉默了半晌,然后问:“尼豪岛上恐怕会有一场苦战吧?”
  威廉·莱希点了点头,说:“不仅是苦战,而且还会是一场决战!”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3月,或许是4月。”威廉·莱希说,“首先要巩固中途岛和巴尔米拉环礁,将那里经营成前沿据点,然后才能放手进攻!”
第986章
大阿根廷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五月广场,在1944年2月18日的时候,已经是一片人山人海的场面。由蓝白两色加上一个“金太阳”组成的五月太阳旗(阿根廷国旗),在广场四处飘洋,有些还被人用力挥动着。
  高亢嘹亮的西班牙语歌声也被人们唱响起来:“大地的生民!听神圣的呼声:自由,自由,自由!奴隶的枷锁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宝座。充满尊荣的宝座已经建成,胜利归南方各省联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齐欢呼: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祝福伟大国家阿根廷!”
  今天当然不是阿根廷的独立纪念日,而且阿根廷国家足球队也没有赢得世界杯冠军——世界杯足球赛在1938年后就停办了。
  不过今天仍然是一个令1600万阿根廷人民感到无比激动的日子,因为阿根廷从现在开始终于要强大了!阿根廷人民富国强兵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阿根廷很快就要取代巴西成为南美洲的领袖,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一个以阿根廷为核心的强大的南美洲南部联邦国家的出现。这个国家后来被命名新阿斯巴尼亚联邦。
  而一个强大的,可以和世界上的主要强国并驾齐驱的“大阿根廷”将和世界上其他强国一样,由一场铁和血的斗争催生而来。而这场斗争开始的日子就是今天——1944年2月18日,这是阿根廷共和国和智利共和国联合向巴西联邦共和国宣战的日子。
  只要打败巴西,阿根廷将可以毫无悬念的将南美洲南部的白人聚居区统合起来,成为一个拥有7000万人口和几百万平方公里富饶土地的大国。
  这个南美洲的白人大国将拥有足够多的人口,足够丰富的资源,足够辽阔的疆域和足够庞大的内部市场。而且和欧洲共同体、美国、日本这样的列强间还有足够遥远的距离。
  这一切条件,都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催生出一个新兴的南美列强。
  所以阿根廷-智利联盟(乌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维亚现在还没有加入)打败巴西,就是南美洲出现列强的先决条件!
  而这场战争是肯定能胜利的,所有的阿根廷人现在都坚信这一点……因为欧洲现在是支持阿根廷的,无论欧洲共同体还是罗马帝国,都站在阿根廷一边——有“德爹”和“意爹”帮忙,阿根廷怎么可能打不过巴西?
  巴西背后虽然也有一个“美爹”,但是“美爹”现在和日本打打的难解难分,力气都用在夏威夷群岛了——不收复夏威夷群岛,美国本土天天被细菌弹袭击,谁能受得了?
  所以现在飘洋在万字旗和罗马鹰旗的舰队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港口停泊着,而星条旗下的舰队却无法进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港口。
  所以阿根廷人今天才会以假日最欢快的心情欢呼战争的到来!
  上午11点,身穿着军服的阿根廷总统法雷尔(庇隆在“统一军官团”组织中的盟友)和同样一身戎装的庇隆并肩出现在了玫瑰红色的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的阳台上。
  “法雷尔!庇隆!法雷尔!庇隆……”
  人们欢呼起来了,呼喊着总统拉米雷斯和副总统庇隆的名字——庇隆虽然是副总统,但是因为他在艾薇塔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秘书处”,并且处处以阿根廷工人和农民的保护着自居。因而在民间的声望远比总统法雷尔高,现在他又以将以陆军部长的名义去领导对巴西的战争。
  只要这场战争可以取胜,庇隆就可以借着战场上取得的威望晋级成为总统,然后再搞一下土地改革,撒点福利,收拢阿根廷中下层的人心,这样就能把自己变成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的国父了——实际上将阿根廷、乌拉圭和智利三个南美白人西班牙语国家统一起来的思潮,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西班牙和罗马教廷都参与其中。甚至还出现过由阿根廷和西班牙合并,重拾西班牙帝国往日荣光的建议。
  “看来阿根廷民众非常拥护战争啊!”
  此时,在玫瑰宫二楼面向五月广场的一扇窗户后面,欧洲共同体驻阿根廷军事总顾问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大将和罗马帝国驻阿根廷军事总顾问卡夫尼亚里海军元帅正在用英语进行交谈。
  “这让我想到了意大利参战时的场面,当时人们也是这样欢呼的。”卡夫尼亚里元帅还记得意大利被墨索里尼带入世界大战时的场面——人民在欢呼,而上层却人人忧心忡忡,只有墨索里尼一个人沉浸在没有理由的乐观之中。
  不过现在看来,乐观主义也是有积极作用的……现在意大利不是变成罗马帝国了吗?墨索里尼吹的牛好像都是实现了,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结果还是好的。
  “德国当年也一样。”法尔肯霍斯特说,“但是在当时没有人相信战争会持续到1944年……哦,除了赫斯曼帝国元帅。”
  “不过南美的战争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的。”卡夫尼亚里海军元帅笑了笑,说,“也许几个星期后,巴西人就会向阿根廷投降了……因为南美洲的交通设施和地形决定了海军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巴西海军如果败了,巴西也就失败了。”
  原来在阿根廷和智利向巴西宣战前,阿根廷海军公海舰队就奉了庇隆的命令,由司令官奥利维埃里中将率领,浩浩荡荡开去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大西洋洋面执行封锁任务了。
  而阿根廷公海舰队的主力舰艇,包括里瓦达维亚号战列舰、莫雷诺号战列舰、5月25日号重巡洋舰、布朗海军上将重巡洋舰、阿根廷号巡洋舰、7艘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2艘胡胡伊级驱逐舰、2艘拉普拉塔级驱逐舰、2艘塞万提斯级驱逐舰和5艘门多萨级驱逐舰以及由完全由德国船员操纵的“凯塞林”级航空母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
  总共有2条战列舰、2条重巡洋舰、1条轻巡洋舰、18条驱逐舰和1条航母,实力远远超过了巴西海军和智利海军,雄踞南美洲各国之首。
  所以庇隆也等不及智利的海军上将拉托雷号战列舰(其实这艘才是南美第一舰)赶来,就命令他的海军去向巴西海军挑战了。
  巴西海军如果避而不战,那么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就会被封锁。巴西沿海的任何一点,都有可能成为阿根廷军队登陆的地点。
  而巴西海军如果选择出击,那么必然会被比他们强大的阿根廷海军摧毁!
  ……
  “巴西海军出击了吗?”
  柏林时间,2月19日一大早,赫斯曼到达措森大总参谋部的办公室时,首先就问起了南美战场的情况。
  巴西海军是否出击是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海军出击意味着巴西要和阿根廷打一场速决战。如果巴西的舰队不出击,而是龟缩在里约热内卢。
  那么巴西之战恐怕就是场持久战了!
  “没有出击。”赫斯曼的副官派普中校就将一份简报双手递了上去,“阁下,今天的简报上说,阿根廷舰队封锁了里约热内卢。”
  “那么说起来巴西人要防守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了。”赫斯曼一听说巴西海军缩起来做存在舰队,马上就有了判断。
  这个判断并不难做出,因为巴西人如果不打算在首都和入侵的敌人拼命,他们一定会让舰队突围去北方的亚马逊河口地区。
  不过巴西海军真要那么做,下场一定不会比缩在里约热内卢要好。因为由赫尔穆特·海耶海军上将指挥的欧洲联合第10特遣舰队现在正在亚马逊河口附近的海域徘徊。如果巴西海军北上,欧洲第10特遣舰队就将发动攻击!
  顺便提一下,为了适应战场的变化。现在欧洲联合舰队的作战指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和美国人一样,都采取了“司令部舰队”+“特混舰队”(欧洲称“特遣舰队”)的组织模式。
  所谓司令部舰队其实就是一个挂着舰队名号的司令部,负责在岸上指挥水面舰队、水下舰队、两栖攻击部队/舰队、岸基航空兵、基地守备队等部队。
  其中最上层的就是欧洲联合舰队,舰队司令部设在布雷斯特基地,司令官不再直接指挥舰队。欧洲联合舰队之下则是第1——第9舰队。
  第1——第9舰队同样是“司令部舰队”,司令部也设在岸上。不过舰队司令官可以兼任下属的“特遣舰队”司令官,因此能够直接指挥舰队出战。
  而“特遣舰队”才是真正在前线打仗的部队,它们的番号就是第1——第9舰队的番号乘以10,然后开始排序,1个舰队最多下辖10个特遣舰队。
  比如海耶上将现在指挥的第10特遣舰队就是第1舰队下属排序第1位的特遣舰队(第10——第19特遣舰队都属于第1舰队)。至于特遣舰队的编成,则是相当自由的,可以由各舰队司令部自行决定。
  特遣舰队之下,则是航母大队、战列舰大队、重巡洋舰大队、驱巡大队、两栖突击大队、潜艇大队等一个个大队。和美军通常将单一舰艇编成一个大队的做法不同,欧洲联合舰队的大队通常也是混编的,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战斗群。
  而被海耶上将带到巴西沿海的第10特遣舰队,则是由2个航母大队、1个战列舰大队、1个重巡洋舰大队、1个两栖登陆大队、1个水上飞机航母大队、1个驱巡大队、1个潜艇大队和1个后勤编队组成。
第987章
致命的战列舰
  “长官,欧洲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电报:‘亚马逊女王’行动现在开始。”
  一个舰队参谋将刚刚收到的电报递给了“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上的赫尔穆特·海耶上将。后者现在是欧洲联合舰队下属的第1舰队司令官,同时还兼任着第10特遣舰队司令官。
  现在的欧洲联合舰队一共有9个分舰队,其中第9舰队驻防远东,司令部设在日属越南王国(这个国家是日本在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后建立的傀儡国家,最终的目标当然是日越合并)的金兰湾;第8舰队驻防印度洋,司令部设在孟买;第7舰队驻防地中海,司令部设在希腊雅典附近的比雷埃夫斯;第6舰队负责波罗的海、北海和挪威海,司令部设在德国的基尔港;第5舰队负责加勒比海和圭亚那附近海域,司令部设在圭亚那的卡宴;第4舰队负责北大西洋,司令部设在亚速尔群岛的英雄港;第3舰队负责南大西洋,司令部设在佛得角群岛的普亚拉;第2舰队和第1舰队则是欧洲联合舰队的机动部队,也是主力部队,大型舰队航母和主力战列舰基本上都放在这两个舰队之中,其中第2舰队的母港在法国的布雷斯特,第1舰队的母港则在西班牙的直布罗陀。
  不过欧洲共同体如果想在南美洲发起攻势,2个机动舰队的母港都放在欧洲是不行的,直布罗陀距离加勒比海有3100多海里,布雷斯特则有3300多海里。哪怕走直线跑20节的高速,舰队赶赴战区也得好几天(大西洋战场上到处都是美国潜艇,根本不可能走直线,所以实际上耗费的时间更长),这样是很耽误事儿的。
  所以要在加勒比开战,机动舰队的母港必须搬到南美洲去。而在德国控制下的圭亚那却没有合适建立大舰队母港的地方——卡宴、巴拉马利波和乔治城三个据点虽然都有港口,但是这些港口都在大西洋岸边,没有海湾或宽阔的河道可以停泊大舰队。
  而且这三个地方距离美国控制的委内瑞拉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太近,很容易遭到B-17和B-24的夜袭。因此凯塞林和吕特晏斯只是在圭亚那摆了一个以驱巡大队、雷击大队、潜艇大队、岸基航空兵和岸炮部队(现在欧共体海军有独立的潜艇司令部,所有负责破交的潜艇都归其直辖,但是主要任务是反舰和侦察的潜艇则组成潜艇大队,由各司令部舰队管辖)为主力的第5舰队。
  因此德国要在南美洲和加勒比海有大动作,就必须为欧洲联合舰队的主力(第1舰队、第2舰队)找一个大型母港。位于亚马逊河口地区的托坎廷斯河入海口的贝伦港,大概就是唯一合适的港口了。
  贝伦港虽然不在亚马逊河的入海口,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亚马逊河流域的海上贸易中转港,亚马逊流域的农产品都通过这个港口输往世界各地。因此贝伦港的港口设施比较良好,港口内码头的总长超过1500米,拥有9个杂货码头、1个谷物码头和1个油船码头。港口的最大水深有9.2米,足够停泊大型水面舰艇。
  另外,贝伦港是个内河港口,港口外是非常宽阔的托坎廷斯河入海口(有几十公里宽),相当于一个大海湾,足够“吞下”整个欧洲联合舰队。同时,只要在大河入海口布置几十公里的防潜网,再以驱潜艇和水上飞机仔细巡逻,就可以避免被美国潜艇偷袭。
  而且,贝伦港和加勒比海间的距离也刚刚好,在1000海里左右。对于美国人的B-17和B-24而言,距离足够遥远。而对一支以20节航速前进的舰队而言,即使考虑到反潜航线,70-80个小时也能抵达前线。
  所以拿下贝伦就是由加勒比海进攻美国本土的第一步——即使不能走到最后,拿下贝伦的战略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在确信日美将在夏威夷群岛展开一场殊死决战之后,就立即制定了旨在夺取贝伦港并且控制亚马逊河入海口地区的“亚马逊女王行动”方案。
  “好的。”赫尔穆特·海耶上将接过电报看了看,然后命令道,“给10-4重巡洋舰大队和10-9两栖突击大队下令,登陆行动现在开始。同时,舰载机准备出击!”
  夺取贝伦的行动并不容易,因为贝伦港是缩在内陆的港口,距离托坎廷斯河入海口有100公里之遥。负责登陆的第10-9两栖突击大队和负责掩护登陆的10-4重巡洋舰大队必须冒险深入河口,搞不好就被鱼雷艇和水雷偷袭了。而且整个过程估计得耗时好几天甚至一个星期!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海军会不会从加勒比海里面冲出来插一杠子也不好说。
  所以第10特遣舰队主力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备进行海空决战!
  ……
  “总统先生,我们驻巴西的大使馆报告,一支德国舰队进入了托坎廷斯河,正在向贝伦港挺进。另外,今天上午,德国人的舰载机还在贝伦市上空抛下了十几万份传单。”
  白宫,内阁会议室内,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正在向罗斯福汇报巴西方面的情况。
  “知道传单的内容吗?”罗斯福吸了一口骆驼牌香烟,问道。
  “是关于亚马逊共和国的。德国人自称是解放者,入侵的目的是为了将白人掠夺的土地还给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人。所以他们将支持一个亚马逊国家党的党派在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圭亚那地区建立一个代表亚马逊民族利益的国家。另外,德国人还保证会把亚马逊河流域的土地平分给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人……”
  罗斯福又吸了几口烟,然后看着威廉·莱希海军上将。后者苦笑了一下,说:“总统先生,现在海军的主力都在夏威夷群岛附近,抽调不出兵力去支援巴西。”
  虽然美国海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但是现在的欧洲海军也不是吃素的。无论是战列舰还是大型舰队航母,都在数量和质量上领先美国。
  而且欧洲的造船能力也不比美国差多少,现在以“凯塞林”级轻型航母、“慕尼黑”级防空巡洋舰和1936年D型驱逐舰为代表的三大“便宜船”正在加速量产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