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735

  然后三个国家就会立即结盟去对付巴西,而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则是他们小兄弟,壮壮声势,顺便捞点儿巴西的内陆土地。
  “会打很久吗?”赫斯曼问。
  “不会。”庇隆显得有些激动,“阿根廷陆军和海军的参谋部已经反复计算过了,最快一个月我们就能让巴西屈服。”
  “一个月?”赫斯曼沉吟着说,“巴西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和四千多万人口吧?”
  巴西的上一次人口统计是1940年,有4107.9万人,比阿根廷、智利、乌拉圭三国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但是巴西的精华在南部沿海地区。”庇隆告诉赫斯曼说,“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这两座大城市就是巴西的核心,只要拿下了那里,巴西就会投降……而要夺取这两座沿海大城市,关键是海军。只要海军能够速胜,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的联军就能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登陆,在巴西完全动员起来之前将之占领,然后迫使巴西政府投降并且割让部分领土。
  其中巴西西部的一些土地会分给玻利维亚和巴拉圭,而巴西南部以德国裔、意大利裔为主的白人聚集的土地上,将会成立一个全新的国家。然后这个由德国移民和意大利移民支配的白人国家会和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一起组成一个白色的南美联邦。”
  原来庇隆的设想是打出一个白色南美联邦——就是把南美洲南部,包括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和巴西南部的欧洲裔移民后裔聚居的区域通过一场战争团结起来,组成一个新兴的白人联邦国家。
  这个想法,当然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只要庇隆这样的人物能够在对巴西的胜利中积累足够的声望,同时欧洲有给予有力的支持。
  这样一个南美的白人联邦国家,至少可以在短期内存在……
  赫斯曼反复斟酌了一番,然后又问庇隆说:“由欧洲联合舰队去解决巴西海军吗?”
  “不需要。”庇隆说,“我们的海军比巴西强大的多,我们有2艘标准排水量2.8万吨的里瓦达维亚级战列舰,智利则拥有1艘标准排水量2.8万吨的海军上将拉托雷级战列舰。而巴西只有2艘标准排水量不足2万吨的米纳斯吉拉斯级战列舰,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个时代的南美洲国家其实还是蛮强大的,特别是智利和阿根廷这两号“南美欧洲国家”,不仅经济发达,人均收入不亚于欧洲,而且军事力量也很牛逼。
  智利和阿根廷两国都拥有战列舰这样的“战略级”武器,而且他们的战列舰还不是那种摆摆样子的水货,而是可以达到一战先进水平的真家伙!
  就是现在的欧洲联合舰队如果要出动战列舰去收拾它们,也必须动用俾斯麦这个级别的大家伙才有必胜的把握。
  “但是你们没有航空母舰,也没有真正像样的空军。”赫斯曼说,“巴西和美国的关系密切,如果你们三国团结起来,并且加入我们一边,感到恐惧的巴西很有可能会接受美国的支援。”
  庇隆点点头,“是的,这正是我们需要欧洲帮助的原因……”他顿了顿,斟酌着用词说:“不过阿根廷如果想成为真正的白色南美联邦的领袖,就必须显示出真正的实力。”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不全靠“德爹”……至少看上去不能全都靠“爹”,要不阿根廷就当不成联邦的领袖,庇隆也当不上联邦的总统。
  赫斯曼明白庇隆的想法——阿根廷要强大,靠自己那点地盘、资源、人口是不大够的,必须要把南美洲南部白人比较多的地盘集中起来组成联邦。
  而要达成这个目的,阿根廷必须领袖南美,庇隆则必须拥有极高的声望。只有这样,一个地盘、人口和资源都足够的南美白人联邦才能出现。
  而庇隆要成为伟大领袖,“德爹”就得多做些工作了。
  “我们可以卖给你们一艘航空母舰、四艘防空驱逐舰。”赫斯曼说,“上面配上会说西班牙语的飞行员和军官、士官。这些人将暂时为你们服务,直到你们的人可以自己驾驶它们。
  我们还会从蓝色师团和党卫军西班牙志愿兵中挑选一批有实战经验的官兵,让他们加入阿根廷陆军。
  另外……我们还会派出一个军事顾问团,帮助你们指挥对巴西的战争。”
  ……
  “这样能行吗?巴西那么大,真的能在一个月内打败?”送走了庇隆和他的小纳粹女朋友后,阿道夫·希特勒在鹰巢的会客厅里面和赫斯曼一边喝午茶,一边商量南美问题。
  “我看是不行的。”赫斯曼品尝了一口艾薇塔送给希特勒的阿根廷咖啡,摇摇头说,“庇隆是看我们打仗不吃力,等他自己上场就知道了。
  巴西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巴西不仅大,而且距离美国的控制区是接壤的,哪怕海路被封锁,美国人靠空运也能在巴西内陆维持几十万军队。”
  赫斯曼当然知道历史上美国人曾经用空运补给柏林,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面,美国飞机飞了27.8万多架次,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往西柏林运去1.2万吨补给,总共运去了232.6万吨各种物资!
  现在美国人只需要拿出相当于西柏林空运十分之一的力量,就能每天输送1000吨以上的武器弹药和燃料去巴西。按照一个师一天作战消耗50吨弹药和燃料计算(食品可以在巴西当地获得),维持20个美国标准的师在巴西作战根本不费劲儿。
  而且流经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河及其支流还有很强的通航能力,万吨巨轮可以从亚马逊河口直接开到巴西亚马逊州的首付马瑙斯,而3000吨的轮船则可以开到距离亚马逊河入海口3680公里的秘鲁的伊基托斯!
  也就是说,除了耗费巨大的空运之外,美国还可以通过太平洋沿岸的秘鲁向巴西北部战场提供补给。
  距离美国的控制区太近,大概也是巴西政府始终不愿意倒向德国的一个原因。因为以美国对巴西的渗透,一旦巴西倒向德国,巴西北部、西部多半会在美国的支持下闹起独立。到时候巴西联邦可就散架了……
  “不过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赫斯曼接着对希特勒说,“我们可以在巴西北部打败几十万美军。而且控制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河入口地区是必须的……如果我们还想在美洲有所作为的话。”
  亚马逊河口地区靠近圭亚那,那里有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贝伦,是亚马逊流域农产品输出的集散地。德军如果想要在美洲战场投入大军,就必须控制贝伦这个大港——这是一个可以作为欧洲联合舰队锚地的大港。
  另外,在亚马逊河口地区以南,靠近非洲大陆和佛得角群岛最近的北里约格朗德州一带,也是德国必须控制的。只要德国能够在北里约格朗德州部署航空兵和舰队,就能同摆在佛得角的航空兵和舰队一起组成一道长度仅有2500公里左右的大西洋封锁线——这意味着部署在两地的岸基Fw-190可以通过穿梭飞行的方式,为Ju288提供全程护航。
  赫斯曼在会谈的最后对希特勒说:“现在巴西总是拖延着不肯加入我们,而我们也不能无限期等待下去,因此我建议支持庇隆,对巴西开战。”
第980章
撕裂的巴西
  胡安·庇隆有一句名言:做墨索里尼做过的事情,但不犯墨索里尼犯过的错误。
  在这个时空,他应该不会认为墨索里尼这位罗马新恺撒有什么错误了,这大约就是他下定决心要做南美墨索里尼,为此不惜和巴西开战的原因了。
  而从这句历史上庇隆的名言,基本也能看出他的本质——他就是个南美墨索里尼,比南美传统的“考迪罗”首领要进步一点,知道关心一下劳动人民的生活,不过根本上还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他后来之所以会变成南美希特勒,打起了“半红色”的旗帜,其实是因为他的妻子艾薇塔·庇隆,就是那位名扬天下的庇隆夫人。
  庇隆是个很听老婆话的独裁者,他的许多社会改革方面的政策和路线都来自于第二任妻子,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艾薇塔。而他的第三任妻子伊莎贝拉干脆当上了阿根廷的副总统,还在庇隆死后成为了阿根廷总统……历史上,艾薇塔也差一点当上副总统,如果不是她在33岁就因为某种疾病而英年早逝的话,阿根廷的副总统和总统早晚是她的囊中之物。
  不过艾薇塔能有这样的地位,也不是因为美色和庇隆毫无原则的提拔,她的确是个很有煽动性,也能够把自己变成阿根廷劳动人民代言人的女政治家。
  从某种角度来说,庇隆是南美洲的墨索里尼,艾薇塔是南美洲的希特勒——她的路线和煽动能力都接近希特勒。除了他们二位,南美洲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类似于弗朗哥的人物,他就是现在的巴西总统热图里奥·瓦加斯。
  瓦加斯和弗朗哥一样不是民选上台的,他是利用“尉官派”(阿根廷有上校政变,巴西有尉官起义)政变上台的。不过他本人并不是军阀——瓦加斯早年也当过中尉,但是并不是尉官派的人物,尉官派崛起的时候他早就步入政界十几年了——而是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州长。之所以说他像弗朗哥,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路线和外交路线都和弗朗哥比较相似。
  两人都是独裁者,都不搞什么民主(希特勒可是选举上台的),都依靠军队(墨索里尼还有法西斯党),都搞精英治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定程度上都代表下层),都走独立自主的经济民族主义(弗朗哥的西班牙现在被迫加入欧洲关税同盟的,但是仍然在国内大搞国家控制),都不大想参加世界大战,对侵略扩张也没什么兴趣。
  基本上,瓦加斯和弗朗哥都属于能做事儿的老派精英政治的代表人物。和纳粹、法西斯和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路线。
  由于依靠军队,又奉行精英统治,但本人恰恰又不是大军头,而且政治经济路线又和列强在巴西的利益存在冲突。
  所以瓦加斯在巴西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在这方面他不能和从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弗朗哥相比,也缺乏领导巴西参加世界大战的威望。
  对他而言,最理想的选择莫过于在美德之间保持中立,两边捞好处,同时利用亲美亲德(亲德主要是德裔和意大利裔巴西人)互相平衡,以维持国内稳定。
  在历史上,瓦加斯虽然因为轴心国的战败前景而投入同盟国阵营,还向欧洲派出了远征军,但是仍然没有换来美国和国内亲美派的支持。在1945年10月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一个月就被民主的军事政变推翻,在1954年(他在51年又选上总统了)8月24日又被自杀身亡……他的下场可比听老婆话的庇隆惨多了,庇隆自己就是个军头,又通过土地改革(阿根廷十月土改,强制分配了境内93%的土地)和提高工资福利等路线拉拢了劳动人民。所以美国人可以支持政变推翻他,但是却不敢杀害他,要不然肯定会惹出一场阿根廷革命。
  而在这个时空,巴西的“弗朗哥”瓦加斯的统治,到了1944年2月的时候,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的支持,瓦加斯的政权就会面临崩溃!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会有一些庇隆式的“德粉”军官来发动政变推翻瓦加斯……因为巴西的情况和阿根廷完全不一样,阿根廷是个白人压迫白人的国家,“德粉”可以煽动底层去剥夺上层。
  而巴西是个白人压迫黑人和印欧混种人的国家,3%的人(清一色是白人)拥有巴西三分之二的土地。而占人口60%的贫困农民(大部分都是印第安人、黑人和印欧混血)缺乏土地,只能沦为雇农或租种土地。
  所以阿根廷“纳粹、法西斯运动”是可以解决社会矛盾的,而巴西的“纳粹和法西斯分子”(当然都是清一色白人)是不可能剥夺白人的土地去分给有色人种的,这样做太不纳粹了。
  而无法解决巴西社会矛盾的巴西纳粹,自然也不可能和德国纳粹、阿根廷纳粹、意大利法西斯一样,成为拥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政治运动。
  在巴西,底层社会和纳粹是绝缘的,那里是左派的地盘。
  瓦加斯现在要维持统治,唯有和左派合作!
  只有取得了左派的支持,巴西才能加入轴心国,否则巴西入轴之日,就是内战烽火遍地之时。
  “哈哈哈,这太荒唐了!”
  就在庇隆上校在贝希斯特加登成为座上宾的同时,在里约热内卢的总统府内,一位来自监狱的客人正在和瓦加斯总统高谈阔论。
  这位客人就是在20年代领导了尉官派起义,并且进行了传奇般的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发生在尉官派起义失败后,此次长征转战13个州,行程2.5万多公里,前后历时28个月,最后弹尽粮绝退入玻利维亚)的巴西共产党领袖,巴西民族解放联盟主席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
  他在1935年底在巴西东部地区再次领导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关押至今。但是他在巴西底层民众和左派中的声望,却是与日俱增。
  “总统。”整个有点消瘦,边幅不修,但看上去仍然显得桀骜不驯的普列斯特斯用一种蔑视和嘲讽的目光打量着有点焦头烂额的瓦加斯,“你要我们加入你的政府,支持你的政府,但同时又不愿意进行土地改革,你不觉得这很可笑吗?”
  “普列斯特斯先生!”瓦加斯连连摇头,“现在祖国正处于危难之中,阿根廷的副总统庇隆正在德国,他很有可能取得德国的支持,你知道这对巴西意味着……”
  “等等,等等。”普列斯特斯摆了摆手,打断了瓦加斯,“庇隆要投靠德国了,你也准备投靠德国了,是吗?”
  “是的,这是必须的。”瓦加斯说。他其实已经下了入轴的决心!
  “庇隆一直宣称要给无衫汉们提高工资,分配土地,你也打算怎么干吗?”
  “不,不,不……这不符合巴西国情。”瓦加斯一脸为难,心说:巴西要是能分地土改,我还找你干什么?我自己不会改?
  “一样加入轴心国,阿根廷可以土改,巴西为什么不能?”普列斯特斯质问道。
  “国情不一样……”瓦加斯显得有些生气,“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巴西不是阿根廷,两个国家完全不一样,连巴西的纳粹都没有提出过这种荒唐的建议。”
  “那好吧,送我回监狱吧。”巴西共产党的领导人耸耸肩,“或者……你也可以下令枪毙我!”
  枪毙同样是不可能的,普列斯特斯可是公认的尉官派的领袖,在军队里面有很多同情者(阿根廷军队的激进派是右派,巴西军队的激进派是左派),瓦加斯怎么敢枪毙他?
  “普列斯特斯先生,您难道想眼睁睁看着您热爱的巴西祖国因为美国和德国的斗争而被活生生的撕裂吗?”瓦加斯还想进行最后的努力,“现在只有团结,左派、中间派和右派团结一致,才能让巴西免于灾祸。”
  “好的,团结是吗?”普列斯特斯嘲讽地一笑,“没有问题,我虽然是共产党人,但是我并不忠于莫斯科,只要你能把巴西三分之二的可耕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巴西就可以团结起来,这也是我领导革命和长征的目的。
  如果做不到……那么我想请教您一下,巴西这个国家,难道是给60%没有什么土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穷人热爱的吗?难道那3%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就没有热爱国家的义务了?他们就不能因为爱国而贡献出土地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