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735

  在北大西洋吃过“德国长矛”苦头的赖特少将现在面对“日本长矛”可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他在心里面甚至有点埋怨斯普鲁恩斯——派个几百架飞机一炸多省事儿?何苦让登陆编队和自己的51.7大队冒险呢?
  “不必为登陆编队担心,登陆编队所有的舰船都是用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特纳倒是非常笃定的对赖特少将说,“它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用平甲板驱逐舰改装的舰艇执行登陆中途岛的任务,实际上是不得已为之。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在中途岛附近遇上什么?现在美国的情报部门连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哪儿都不知道,自然就不能保证不会在中途岛爆发一场大规模的舰队决战。
  如果斯普鲁恩斯的第50特混舰队在决战中失利,那么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第50特混舰队将会以自保为第一目标,不会顾及第51特混舰队的死活。
  所以那种慢速大型运输舰、登陆舰,是根本不适合用于中途岛之战的,唯一合适的就是用平甲板级改装的高速攻击运输舰。
  不过这些小型舰船的运力有限,带不了多少人员和装备。不得已之下,负责第5舰队登陆作战的特纳中将只好把整个太平洋舰队拥有的“平甲板级”都搜罗来了。
  没成想在2月8日晚上可以大显身手了——这些平甲板级还保留着驱逐舰的动力系统,理论上都能跑上30多节。打不过,跑还跑不了吗?
  在和赖特少将商定之后,特纳中将立即重编了登陆编队的140艘平甲板级(其中大部分的高速攻击运输舰上还有登陆部队的士兵和物资)。将它们分成了14个编队,称为第1-第14护航队。
  每个护航队都有2艘护航舰和12艘其他用途的平甲板级,并且以其中1艘护航舰为旗舰置于护航队的领舰位置,另一艘则负责殿后——这样安排是为了利用护航舰上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及时发现日舰编队并且进行规避。
  而赖特少将的第51.7大队的2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则以两列纵队在中途岛东南的水域徘徊,等待日本舰队抵达。
  等到美国人准备就绪,时间已经到了2月8日下午6点,此时三川军一的舰队已经靠近了中途岛。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冲进战场去大开杀戒,而是派出5架零式水侦去搜索中途岛附近水域,看看有没有美国人的战列舰在那里,同时确定美国舰队的具体位置。
  在得到了“没有发现美国战列舰”和关于美国舰队位置的报告后,三川军一下令备战。晚上7点,日舰将甲板上的所有易燃物扔进海中,对弹药进行最后检查整备。晚上8点,天色完全黑了,日本第8舰队主力以“鸟海”号重巡洋舰为首,排成间距1200米的单纵队,在桅杆上升起白色识别旗(日本海军虽然也普遍装备了仿造德国雷达的电探,但是这些日本电探的性能不可靠,所以猫眼战士仍然在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28节的高速,从中途岛的正东杀气腾腾闯入了中途岛海域!
  晚上10点10分,日本第8舰队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上的雷达(日本高雄级重巡洋舰上的雷达是从德国进口的FuMo24型,性能优越)发现了2个以18节航速向对而行的美舰编队。
  “2个编队,都是18节航速,其中在我方左侧的编队有20条以上的舰艇,从雷达信号分析,其中有5条大型舰艇;在我方右侧的编队有10条以上的舰艇,全部都是一千多吨的小型舰,应该是驱逐舰。”神重德问三川军一道,“司令官,我们先攻击谁?”
  实际上2个编队中有一个是护航编队,另一个是51.7大队。此时美国人的雷达也发现了三川的舰队,因此51.7大队想掩护那个护航编队远离,所以才会向对而行。
  “命令第三驱逐舰战队去向右侧的编队施放鱼雷,主力去和左侧敌主力编队交战。”
  三川军一立即做出了决断,派出以强大的“岛风”、“滩风”为首的7艘驱逐舰去对付14艘“平甲板”舰。自己则率领主力去攻击赖特少将指挥的第51.7大队。
  又过了几分钟,神重德再次报告:“司令官,敌右Y编队转向了,加速向中途岛方向逃逸,看来是发现第一驱逐舰战队了。”
  “让三战队去对付,有2条岛风在,没有理由打不过的。”三川军一又问,“敌主力编队呢?”
  “正向我们靠近,距离2.2万米!”马上就有参谋大声回答。
  “命令各舰,跟随旗舰,全速前进!”三川军一大声下令,“所有各舰,准备发射鱼雷!”
  发射前需要准备一番的是93氧气鱼雷——氧气是用制氧机临时制造出来灌进鱼雷的。
  “哈伊!”
  参谋的应答声刚落,三川军一的瞳孔就突然一紧,原来他在前方的一片黑暗中看见了十几团耀眼的火光!然后才是闷雷滚动般的轰鸣。
  “居然开火了!”三川军一低声嘀咕,“2.2万米就开火,这些美国人看来是被皇军的93鱼雷给打怕了!”
第976章
美利坚猫眼
  “巴嘎,是跨射……第三轮就打出跨射了!!!”
  当几艘美国重巡洋舰的主炮打出的第三轮齐射的炮弹落在鸟海号重巡洋舰周围的时候,三川军一简直要被惊呆了。
  因为一向被认为炮术糟糕且不善夜战的美国海军居然那么快就打出了跨射!
  还是在能见度极差的夜晚,还是在2.2万米的距离上,而且还没有使用照明弹!
  “巴嘎,难道是知耻而后勇了吗?”对英美的情况了解不多的三川军一(他在海大修过法语,担任过驻法国的海军武官,精通的是欧洲大陆各国的海军)顿时就想到了一群脑袋上缠着布条,嚼着胡萝卜吞着鱼肝油,日夜苦练猫眼神功的美国观测兵——一定是陆军的马鹿在美国西海岸投下的细菌弹让那群美国少爷兵们知道要发奋努力了!
  “是火控电探!是非常先进的火控电探!”神重德是日本海军的德粉,而且年纪也比三川军一年轻,所以对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也更了解,知道许多德国雷达技术在1943年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
  而德国雷达的进步主要得益于英国本土成为轴心国的一员。德国拿到了英国转让时全套“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之前德国已经通过缴获的多腔高能磁控管进行了逆向仿造,但是性能仍然比不上英国原装货),可以把磁控管的交变齿捆绑在一起来约束它的稳定性。结果获得了在3000MHz下50KW的输出功率,大大提升了微波雷达的性能。使得制造高性能机载雷达和火控雷达成为可能。
  而且德国还和英国合作开发了一款舰载火控雷达,德国称为FuMo274型火炮控制雷达——这其实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英国274雷达,在英国本土屈服前,这款雷达的研发工作已经接近收尾。
  但是因为英国实际上输掉了战争而无用武之地,于是德国就出资合作,并且从英国的工厂订购了大量的FuMo274雷达和多腔高能磁控管。
  不过英国在将“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输出给德国时提出了附加条件:在英日和约签订前,不得向日本转让“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和其他源自英国的有军事用途的先进技术。
  所以日本并没有得到英国最先进的雷达技术,不过即使没有英国人的“小心眼”,日本海军也不可能大面积升级电探。因为现在日本海军装备的13号电探(对空)、22号电探(对海)和31号电探(火控)都是在德国帮助下开发出来的“先进设备”,上面使用了许多德国的电子元件和设备,花了好多宝贵的经费,在1943年下半年才完成了全面装备。怎么可能转手又把它们废弃了再去进口英德生产的雷达?
  可是一些德国海军的将领却向日本军事代表团提出了立即升级雷达系统的建议!
  因为他们通过和英国同行的交流,已经知道美国同样获得了英国全套的雷达技术,而且得到的比德国更早。在1941年就拿到了“多腔磁控管空腔间的异体耦合”技术,还完成了工业化的仿造(实验室仿造容易,工业化生产困难)。因此美国很有可能已经开发出了性能远超31号电探的火控雷达。
  神重德在1943年上半年就知道了这条意见,但他也无能为力(他是大佐不是大臣),现在看到美国人打出了首轮跨射,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司令官阁下,请解散编队,命令各舰冲锋,发起雷击作战!”神重德知道编队炮战肯定不是对手,于是就建议冲锋放雷。
  “现在解散编队,各舰发起冲锋。”三川军一马上做出了决断,“鸟海号进行规避机动,同时开火还击。”
  按照他的命令,“青叶”、“衣笠”、“加古”、“古鹰”、“天龙”、“夕张”、“川内”、“五十铃”等8艘巡洋舰(4艘重巡4艘轻巡)立即进行转向,以舰艏对敌,以各自可以达到的最大航速开始冲锋。
  不过鸟海号重巡洋舰却没有跟着一起冲,而是在海面上以高速跑起了S形规避机动。这是因为鸟海号上没有93氧气鱼雷,不可能在一万多米外放雷攻击美国舰艇。
  而且“鸟海”已经被美国舰队的火控雷达锁定,几十门203mm的舰炮对着轰,根本不可能靠近对方。
  而在进行S形规避的同时开火轰击敌舰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命中——日本的31号电探性能不佳,无法分辨水注和舰艇,所以必须配合光测才能使用,在夜间的效率是很差的。但是鸟海号的10门203mm主炮哪怕是胡乱开火,也会对美国舰队产生一些干扰,有利于其他舰艇靠近。
  但是鸟海号的S形规避机动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美国舰队打出的第一个跨射后仅仅2分钟,鸟海号舰桥下部的海图室就被一枚203mm炮弹击中,炸死了里面的全部参谋,还引发了火灾。这下“鸟海”成了一个吸引炮弹的海上标靶,即使没有火控雷达,美国人也能打中它了。
  随后的5分钟,鸟海号重巡洋舰又接连挨了8枚203mm炮弹,2座主炮塔被摧毁,右舷水线部被打穿进水导致舰艇右倾,一个蒸汽管道因为炮弹爆炸的震动损坏,使得鸟海号的航速下降到了不足15节。
  打到了这个地步,谁都知道鸟海号重巡洋舰多半要完,舰桥里面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大日本海军引以为傲的夜战现在居然完败在美国人手里,捷一号作战还能打赢吗?只有制定了今夜冒险计划的神重德还在声嘶力竭地大喊:“战斗刚刚开始,海军还有93式鱼雷,大日本海军必胜!”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吼叫起了作用,就在这时,鸟海号右舷外大概几万米的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个耀眼的火球,然后又是第二个、第三个火球。那应该是第三驱逐舰战队发射的93鱼雷命中了目标!
  而与此同时,美国主力舰队也不再炮击鸟海号,让这艘已经被重创的日本重巡洋舰上的人们大松了口气。
  “是驱逐舰战队建功了!”神重德这时又变得非常兴奋,大声叫喊道,“现在就看巡洋舰的雷击……轰!”
  他的话音未落,鸟海号左前方不到6000米的海面上又冒出一个巨大的火球还伴随着一连串让人听着心惊胆战的轰鸣声。
  这下连神重德都呆住了,因为那个位置上应该是一艘正在冲锋准备放雷的日本巡洋舰啊!
  “是古鹰号!”
  过了几分钟,突然有人大喊了起来:“司令官阁下,古鹰号报告,被敌舰击中左舷鱼雷甲板……4枚93式鱼雷殉爆,全舰大火!”
  最让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美国第51.7大队的司令官赖特少将早就注意到有8艘日本巡洋舰靠上来要放长矛鱼雷了,所以看到鸟海号被揍得差不多了,就马上命令各舰自由射击,阻止日舰靠近。
  同时还命令自己麾下的14艘驱逐舰老爷驱逐舰(用美国的标准是老爷舰)发起冲锋——它们也是去扔鱼雷的,不过此时美国人没有什么好雷,巡洋舰和驱逐舰上安装的都是性能差强人意的Mk11型鱼雷,直径533mm,34节能打9140米,根本不能和日本的93氧气鱼雷对抗,只能吓唬一下日本人。
  不过日本的93氧气鱼雷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实在太不安全,对自己和对敌人差不多危险!
  所以放在鱼雷发射管里面的93鱼雷平时都是不加氧气的,凡是装备93鱼雷的舰艇都带着制氧机,在发射前才会给鱼雷加氧。而加完氧气的93鱼雷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被击中殉爆。
  而日本海军为了增加93鱼雷的威力,又将鱼雷发射管由传统的中甲板固定式修改为上甲板回旋式,做成了4联装的发射管的结构摆在舰舯部的两侧甲板上。古鹰号有2座这种致命的鱼雷发射管,结果在鱼雷发射前其中的一座被美国人的炮弹击中……很显然,给万吨级(古鹰号的标准排水量是8700吨)重巡洋舰装上93鱼雷的做法是很不靠谱的。
  不过和古鹰号一起冲锋的另外7条巡洋舰倒是顺顺利利把鱼雷射出去了,几十条93鱼雷(现在除了高雄级重巡洋舰之外,日本所有的一等驱逐舰和巡洋舰都装了93鱼雷,大部分潜水舰也换装了93鱼雷的潜艇版95鱼雷)仿佛水下幽灵一般悄无声息的,以50节的超高航速,向万米开外正在做规避机动的几艘美国巡洋舰猛扑而去。仅仅过了7分钟,3个耀眼的火团就陡然升起在了暗黑的海面上。
  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第一次中途岛海战”的海上激战,终于进入了最高潮!
第977章
还是“小学生”厉害
  “长官,是亚特兰大号、萨凡纳号和戴尔号中雷了!哦,上帝啊,戴尔号断成两截了……”
  美国第51.7大队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的舰桥内,听着参谋的报告,美国海军少将赖特脸色铁青。本来以为拥有先进的雷达,数量又占据优势的51.7大队可以在中途岛狠狠教训一下日本鬼子,可是没想到开战没多久,自己这边已经损失了两条“平甲板”和一条“法拉格特”级了。而且被击沉的“戴尔”号(法拉格特级)还是从中间被打断成两截的……这意味着舰艇会很快沉没,上面的250名美国海军官兵恐怕逃不出几个,这可真是损失惨重啊!
  “解散编队!”赖特少将在心里面为250名英勇的美国水兵祈祷了一番后,就把心神收拢到了战场上。“命令各舰各自为战……要小心日本鬼子的鱼雷!”
  上一回“冰海夜战”给赖特的教训是编队作战容易中雷,所以在挨了日本人一闷棍后,赖特少将立即下令解散编队。不过他却没有半点撤退的意思。
  他背后就是中途岛,在光秃秃没有什么遮挡的三个珊瑚礁岛上,这会儿有2000多美国工兵和大批“卡特彼勒”的推土机和机动平地机。如果被日本人的重巡洋舰一阵猛轰,修复中途岛机场的工作可就要耽误了——这事儿现在是重中之重!
  因为赖特少将和三川军一中将都下令解散了编队,被后世历史称为“第一次中途岛海战”的这场战役,开始进入了让人心惊肉跳的夜间混战阶段。
  美国人这边雷达厉害,日本人那头鱼雷犀利,这可真是有点棋逢敌手的意思了。
  在进入“夜间混战”阶段后,双方的交战距离也迅速拉近,从刚开始交火时的2万多米变成了几千米。在这个距离上,日本的猫眼战术也开始发挥威力了。不过美国人的Mk11鱼雷同样可以发挥威力。
  而在之前战斗中中弹起火的两艘日本重巡洋舰则成了吸引炮弹的靶子。特别是距离美舰编队比较近的“古鹰”号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又中了6发203mm和8发127mm的炮弹,3座主炮炮台中的2座被摧毁,全舰被大火笼罩,还有一枚炮弹钻进了动力舱,炸掉了2座重油专烧锅炉,还震断了一根蒸汽管道,造成一半的动力丧失。现在这艘8700吨的重巡洋舰连逃离战场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晚上10点45分,半死不活的古鹰号重巡洋舰被一条“法拉格特”级驱逐舰发射的Mk11鱼雷击中右舷水线下方,鱼雷撕开了巨大的缺口,开始汹涌而入,古鹰号向右严重倾斜。
  2分钟后,另外一艘美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再次命中古鹰号的右舷,这艘伤痕累累的重巡洋舰终于无法支撑,侧翻着缓缓沉入了大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