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6/735

  “对了,海因茨,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起个事儿。”赫斯曼笑道,“是斯托克豪森(中央保卫总局局长)昨天晚上打电话告诉我的,阿根廷陆军上校胡安·庇隆很快就会被任命为副总统兼陆军部长了。”
  “胡安·庇隆?他是什么人?”古德里安没怎么关心过南美洲的事儿,所以也不大了解胡安·庇隆的事情。
  “他是去年5月的阿根廷军事政变中的大角色,是军官联合小组的灵魂人物。”军事情报局长盖格少将倒是熟知庇隆的情况,“在这之前,他曾经长期在意大利担任武官,非常崇拜意大利领袖和希特勒总理。”
  “南美洲所有的政治家都崇拜墨索里尼先生和希特勒先生。”赫斯曼补充道,“如果说某人是某国的墨索里尼或希特勒,那绝对是一种赞誉。”
  “可惜他们比不了墨索里尼先生和希特勒总理。”古德里安评价说。
  “不。”赫斯曼摇摇头,“是南美洲的人民比不了德国人民!如果单以个人的魅力和能力而言,庇隆上校即便在欧洲也是出类拔萃的。”
  “他是我们的人?”古德里安问。
  “不是。”赫斯曼说,“虽然他接受过中央保卫总局的资助,但他始终是个阿根廷人……我想,他是一个有理想的阿根廷政治家。在南美洲,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庇隆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属于南美洲的英雄。对我们而言,他也是一个改变南美洲政治格局的机会。”
  赫斯曼把庇隆捧得很高,因为他知道庇隆实际上就是个纳粹头子!和那帮喜欢自称是什么“某国的墨索里尼”或是“某国的希特勒”,实际上却只知道抱着美国大腿拼命捞钱的“考迪罗”(首领的意思)独裁者不同,庇隆人家是真纳粹!
  他的庇隆主义实际上就是纳粹主义的阿根廷版,除了没有非常明显的排犹(阿根廷也没有几个犹太人)路线,其他的路子都和纳粹差不多。
  庇隆虽然靠军事政变上台,但是他走的却是底层劳动人民的路线。他通过进行社会资产的重新分配——不断给“无衫汉”(泛指当时普通的阿根廷民众)们加薪、建造住房和增加福利赢得了底层民众的拥护。又通过国家干预,支持国营工业和本国私人工业的发展,企图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基本上都是希特勒在德国推行过的路线。
  因此历史上的庇隆虽然被美国人认为是“不民主的独裁者”,但是在阿根廷国内却受到广泛的拥护。后来美国人也只能支持“民主的军事政变”去推翻庇隆,而在军事政府还政于民后,不民主的庇隆主义党又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让庇隆第三次成为阿根廷总统。
  不过真正让赫斯曼对素未谋面的庇隆充满好感的原因并不是他为阿根廷人民做了什么,而是他在历史收容了大量的纳粹流亡分子——如果赫斯曼在德国的事业失败了,可以逃亡的地方除了西班牙就是南美洲阿根廷和智利了。
  在某些传说中,希特勒本人都在柏林陷落后躲藏到了阿根廷……这样一个德意志人民的真朋友,怎么能不扶植一下?
  所以在1月26日的统帅部会议上,赫斯曼就提出了在庇隆正式就任阿根廷副总统后邀请他访问欧洲的建议。
  “阿根廷……这个国家一直是亲德的,而且还是个白人为主的国家,比巴西更有前途。”希特勒对阿根廷的印象是很不错的,“它有可能成为南美洲的领袖国家吗?”
  “就国力而言,阿根廷比不过巴西,后者毕竟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加辽阔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回答问题的是施莱彻尔,在间战期间德国和南美洲的交往都是由他负责的,所以他比赫斯曼更加了解情况。
  他接着说:“而且阿根廷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却存在着少煤和缺铁两大短板,不大适合发展重工业。”
  希特勒点了点头,“那么阿根廷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又可以向阿根廷提供什么样的援助?”
  “阿根廷总体来说是个富裕的国家。”施莱彻尔回答说,“该国的人均收入和我国相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石油(二战时期的阿根廷是产油国),并不缺乏支付手段,因此谈不上援助。所以无论阿根廷需要的是什么,我想我们都可以提供。”
  “那就好。”希特勒一笑,“我会让里宾特洛甫先去阿根廷一趟,当面和这位庇隆上校交换意见。”
  说完了南美,希特勒又把话题转到了太平洋战场上,“路德维希,美国人的大西洋舰队主力进入太平洋了?”
  “是的。”赫斯曼回答,“在他们打下夏威夷群岛前,我们可以在大西洋自由行动。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庇隆上校和阿根廷的机会。”
  ……
  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西调太平洋的消息,对德国而言意味着有了在南美洲兴风作浪的机会,而对日本而言,无疑说明太平洋上的终极决战将要拉开序幕。
  而在这个消息传到日本的1943年1月27日(东京时间),正好又是南云忠一大将接掌联合舰队司令官的日子。
  “南云君,从现在开始,联合舰队就拜托你了!”
  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内,山本五十六将裕仁天皇亲自签署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任命状用双手递给了南云忠一。
  “得此重任,必当七生报国,无负圣恩。”
  南云忠一毕恭毕敬用双手接过任命状,然后又冲着山本五十六元帅鞠了一躬,在一片鼓掌声中,正式成为了联合舰队第29代司令长官。
  接任仪式完成后,南云忠一又开始向聚集在“大和”号司令官会议室内观礼的一批联合舰队的将佐进行例行训话。
  他说:“前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已于昭和19年1月26日转任军事参议官,现在承蒙天皇陛下大恩,由本官亲补联合舰队司令官长官之职,请诸君协力,以报君恩。”
  古贺峰一本来就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如果不是一堆海军晋升的惯例拘着,山本五十六早就提拔南云忠一接班当司令官了。而古贺的司令官任内虽然没犯什么大错,除了苍龙、飞龙战沉之外也没丢什么大船,但是会议室内的将佐们却都知道太平洋战场上的态势已经扭转,因而人人看着南云的面孔,都感觉到了一丝悲壮。
  南云清了清嗓子,继续说了下去:“现在本官来说明联合舰队司令部和军令部对目前战争形势的观测及对策。”
  听到这句话,出现接任议室的将佐们都愣了愣——接任仪式怎么变成作战会议了?不过南云忠一接下来的话,却让每个人都紧张的喘不过气来。
  “日本海军的兵力对美比率已经明显低于五成了!”
  南云首先点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在过去的2年中战无不胜,但是仍然不能阻止美国取得战略性的优势。
  “而且,圣诞岛航空战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航空作战的结果导致了航空兵力的大量损失,现在即使我们所期望的夏威夷群岛决战能够进行,胜算也明显底下,应该说仅在五成左右!”
  这个判断不仅是南云忠一的,同时也是山本五十六和永野修身两尊大神的。
  南云还在继续:“五成的胜算虽然不高,但是现在不打夏威夷群岛决战,将来恐怕连五成的胜算也不会有。因此马上决战还是最佳的方案,这也是军部顶住压力,对美实行细菌作战的原因。这一次将在战略上和地理上对我有利的夏威夷群岛和准备不充分的美军进行决战,哪怕舰队玉碎,也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大量杀伤美国登陆部队才是我们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机会。”
  南云忠一的这番话等于给联合舰队接下去的命运定了调:必须丢掉保船的思想,现在要准备拼船了!
第971章
进攻美国的路线
  “路德维希,你认为日本会输掉夏威夷群岛之战?”
  1月28日下午,在被一片白雪覆盖的柏林总理府的花园里面,德国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总理希特勒和总参谋长赫斯曼正肩并肩的在散步,同时也在就世界大战的进程交换意见。
  “不,我不敢肯定。”赫斯曼笑道,“但是我认为他们多半要输,问题只是输多少和打死多少美国人。不过这对我们而言肯定是好事儿。”
  “哦?”希特勒愣了愣,“我以为你是一个亲日派。”
  “没有的事儿。”赫斯曼摇摇头,“我不亲日,也不反日,我的一切立场都是从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出发。之前我愿意拉拢和帮助日本,是因为德国需要日本去牵制美国。”
  “现在不需要了?”
  “现在日本人不正在怎么做?”赫斯曼笑了笑,“他们对美国使用细菌武器实际上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大忙?”
  “是的。”赫斯曼笑着点点头,“让我们可以获得一个进攻美国的路线……这实际上对日本也是有好处的。”
  “路线?从哪里?”希特勒问。
  赫斯曼回答说:“从加勒比海向美国发起进攻!所以我们应该趁着美国收复夏威夷群岛的机会改变南美大陆的政治格局,扶植出一个可以向我们提供后勤支援的强大的阿根廷,并且控制巴西和乌拉圭。”
  在南美和加勒比海打仗对德国而言最大的难点不是美军的战斗力,而是后勤的压力。
  如果德国想要由圭亚那进攻加勒比海诸岛,从而获得入侵美国的路线,就必须在圭亚那部署重兵。比如100-200万的地面部队,5000-10000架的飞机,5000辆坦克什么的。
  而那么多的部队需要的基地和在南美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靠只有几十万到一百万人口的圭亚那连大军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用说其他了。
  如果200万以上的作战部队和至少几十万后勤保障人员每天食用的面包都要从欧洲本土运去的话。那么圭亚那-欧洲的后勤线就会把进攻美洲的德军活活拖死——倒不是德国凑不出那么多的船,而是圭亚那-欧洲航线距离加勒比海太近,完全在美国破交舰队和潜艇的严重威胁之下。甚至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起飞的P51B/C都能挂上炸弹去轰炸接近圭亚那的船队!
  而且美国人自从1943年底就把B-29当成侦察机投入了大西洋战场,由于B-29的航程大、航速高,能够覆盖非常辽阔的海域,还很难被击落。因此B-29可以在德国运输船团距离圭亚那2000-3000公里的距离上就发现它们,为美国潜艇、破交舰队和岸基航空兵的攻击创造力非常有利的条件。
  所以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欧洲-圭亚那航线就成了让欧洲联合运输司令部总司令邓尼茨大将心碎的航线,可无论邓尼茨如何努力,舰船的损失率都无法下降。
  最后大西洋战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不得不下令驻圭亚那的欧洲联军收缩,放弃了大量的外围据点,龟缩到了乔治城、巴拉马利波和卡宴等三处据点。同时减少了在圭亚那的陆军和航空兵数量,以减轻海运的压力。
  当然,欧洲联军的收缩也不等于美国人可以非常轻易的夺取圭亚那——因为圭亚那的地形和开发程度决定了美军不可能走陆路去攻占乔治城、巴拉马利波和卡宴,只能打登陆战。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发生在大陆上的夺岛登陆战,没有压倒性的海空优势是根本打不了的。
  而美国大西洋舰队根本没有压倒欧洲联合舰队的实力,所以美军只能通过持续的空袭破坏乔治城、巴拉马利波和卡宴三地的机场,以确保加勒比海和巴拿马运河的安全。
  “只要我们能够得到阿根廷的支持。”赫斯曼继续对希特勒说,“就能利用美国大西洋舰队主力西调的机会迫使巴西和乌拉圭就范。这样南美洲东岸的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和圭亚那就都站在我们一边了。我们就能在阿根廷、乌拉圭、巴西的海岸线附近寻找机场部署岸基航空兵,用来掩护航线。”
  “掩护航线?”希特勒问,“不走欧洲到圭亚那的直达航线了?”
  “走地中海-苏伊士-南非-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圭亚那航线。”
  “兜那么大的圈子?”希特勒想了想,“燃油够吗?”
  “够啊。”赫斯曼说,“从194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大量生产标准化的燃煤蒸汽运输船——团结轮了。”
  团结轮的创意来自美国的自由轮,使用的动力也是燃煤蒸汽机,自重8000吨,航速最快可达13.5节,续航力1.35万海里,载荷可达1.15万吨,运载货物6500吨左右。除了散装货轮之外,团结轮还拥有油轮型号,一次可以装载6000吨左右的燃油。
  不过这种慢速蒸汽货轮不大适合危机重重的圭亚那-欧洲直达航线,别说遇上美国破交舰队,就算遇上美国狼群(因为B-29可以提前很长时间发现欧洲运输船团,所以美国潜艇很容易打出狼群伏击)也会损失惨重。
  所以凯塞林希望这些团结轮能有一条“安全航线”,哪怕绕点远路也没有什么。
  而“地中海-苏伊士-南非-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圭亚那航线”虽然长达1.3万海里,比直接从欧洲前往圭亚那要多走1万海里,但是安全程度却高了许多。
  其中没有岸基航空兵掩护的一段,就是从南非跨越大西洋到阿根廷的那段,距离美国牢牢控制的加勒比海有将近5000海里之遥,早就出了B-29能够覆盖的范围了。没有B-29的侦察,美国潜艇就很难打出完美的狼群攻势。
  而且美国的大舰队在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全部倒向德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走上5000海里去破交的。
  “另外,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一旦倒向我们。”赫斯曼说,“阿根廷每年300多万吨石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的粮食,还有巴西的劳工和煤(巴西和阿根廷都有一些煤矿,不足以支持工业化,不过满足几百条团结轮的消耗是没有问题的)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样南美洲就能提供我们在圭亚那-加勒比战场上消耗的大部分后勤物资,需要从欧洲本土和中东运去的东西就大大减少了。”
  希特勒点了点头,他有点明白赫斯曼的大计划了。日本人的胡作非为,看起来是歪打正着,给了德国一个在南美洲确立霸权的机会。
  而失去了南美洲的美国,就再也不是一个可以和欧洲分庭抗礼的世界性强国了,充其量只是一个被遏制住的地区性大国。
  “那么说日本人的细菌武器还用对了地方?”希特勒问。
  “是的,他们用的对!”赫斯曼一笑,“如果他们不用,美国人根本不会集中海军主力去打夏威夷群岛……如果美国海军主力不出击,我们也不可能用武力迫使巴西和乌拉圭投靠我们,也就无法在南美洲建立一条反对美国的统一战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