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735

  历后世的那个巴基斯坦本就自称是联邦,不过这个联邦和赫斯曼想要的大巴基斯坦联邦帝国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您可能不完全明白。”赫斯曼摇摇头,“未来的巴基斯坦帝国将包括一些高度自治的王国。除了直属于帝国中央的省,还将包括锡克王国、孟加拉王国、海德拉巴王国、查谟-克什米尔王国以及其他一些公国和侯国。”
  很显然,赫斯曼给巴基斯坦人民准备的是一个容易散架的邦联而不是一个容易团结的联邦。巴基斯坦帝国的直辖省份只有原来印度的西北边境省、信德省、旁遮普省西部(东部将会变成锡克王国)、俾路支省。而在直辖省之外,还将有4个附属的大王国和一系列附属的小邦国。而4个大王国中,锡克王国和孟加拉王国的君主也将由英国君主兼任,剩下的2个王国则由原来的土邦君主出任国王。
  这样的安排将会使巴基斯坦帝国的统一维系于英国,一旦巴基斯坦人民决心摆脱英国,则将会面临国家的分崩离析。
  赫斯曼看着眉头渐渐拧起的真纳,笑了笑说:“真纳先生,未来的巴基斯坦帝国将是一个大国,在领土、人口和经济三方面都足以和印度帝国分庭抗礼。我想巴基斯坦将是未来南亚次大陆上的和平稳定得以长期维持的基础,您应该不会反对吧?”
  “你们要以巴基斯坦治印度?”真纳反问道。
  他一眼就看穿了赫斯曼的大巴基斯坦帝国背后的阴谋——这是搞强穆弱印!用一个大巴基斯坦去压制印度人的独立意愿和大国梦。
  同时,由于赫斯曼准备将印度教王公统治的查谟-克什米尔(居民以穆斯林为主)和以穆斯林统治海德拉巴(这个土邦的居民以印度教徒居多)都划入了巴基斯坦,还将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庭抗礼的孟加拉省整个变成了孟加拉王国也归入了巴基斯坦帝国。
  未来印度的印度教徒毫无疑问将会仇视穆斯林,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也将很难调和……两国独立之时,很可能就是大战开启之日!
  真纳看着面带微笑的赫斯曼,压低声音问:“帝国元帅,如果我们穆斯林联盟拒绝您的提议呢?”
  面对真纳的问题,赫斯曼脸上的笑容却更加灿烂了,“没有穆斯林联盟的帮助,我们是没有办法收复被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占据的印度西北土地的。说不定整个印度西北,都会变成印度人民共和国的地盘。”
  真纳轻轻叹口气,他知道穆斯林联盟现在是没有办法拒绝赫斯曼的,因为印度西北才是他们的根基,现在那里正在遭受苏联和印度布尔什维克党的“蹂躏”。
  ……
  “穆斯林联盟是一定会妥协的……”拉不拉目路19号2楼的一间陈设非常朴素的屋子里,一个很瘦,还穿着好像床单似的印度土布衣服的老者盘腿坐在地板上,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着话。
  这个人不用问,肯定就是赫斯曼想要炮决掉的绝食中的圣雄甘地了。
  贵气十足的尼赫鲁还有另外几个看上去和尼赫鲁差不多高贵的国大党革命家,还有那位把娜塔莉带来拉不拉目路19号的塔塔,现在都恭恭敬敬围坐在甘地周围,似乎在聆听教诲。
  甘地说:“有了穆斯林联盟的帮助,德国人就能在印度西北击败布尔什维克党了……而我们的事业,也将会遭受巨大的挫折!这是对印度人民的考验,也是伟大的印度国家诞生前的阵痛。”
  “圣雄,我们该怎么办?”一位国大党的领导人问,“我们是不是要和穆斯林联盟一样,选择暂时的妥协?”
  甘地吃力地点点头,“妥协是必须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前途光明,但过程必然曲折。我们必须学会妥协和忍耐,等待敌人的力量减弱,然后再兴起高潮。”
  “要停止这一轮的不合作运动吗?”尼赫鲁问。
  “是的。”甘地苦笑道,“我们不能和布尔什维克党合作,那么就只有停止对抗了。”
  “会有人感到不满的。”国大党主席尼赫鲁担心地说,“在这一次的运动发起之前,就有人说我们软弱。如果这一轮运动那么快就结束,恐怕……”
  “那就失去一些支持者吧。”甘地摇摇头说,“我们现在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要因为有些人不理解而改变原有的路线。”
  甘地非常清楚自己和国大党不能投共,一投共立马就会失去大部分的支持者,再也不是印度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了。
  尼赫鲁眉头紧皱,刚想再劝说甘地几句,一个国大党的青年干部突然推门进来,先向甘地鞠躬行礼,然后把一张纸条递给了尼赫鲁。
  尼赫鲁展开纸条看了一眼,原本就很难看的脸色一下就变得铁青似黑了。
  “圣雄,真纳的电报……德国人和英国人准备拆分印度,他们要组建一个巴基斯坦帝国,而且还要把孟加拉省、旁遮普省东部、海德拉巴邦和查谟-克什米尔邦都并入巴基斯坦帝国!”
  “圣雄,他们要毁掉印度!”
  “圣雄,不能同意!”
  “圣雄,我们应该和他们斗争到底!”
  这下所有的人都叫嚷起来了,圣雄甘地原本平静的面孔上也流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他一下就猜到了德国人的心思——德国人一方面拉拢穆斯林联盟,一方面又在迫使国大党起来闹事……这是要把国大党逼到布尔什维克党一边去!
  而国大党一旦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伙伴,那么印度教高级种姓这个阶级很快就会和国大党分道扬镳,他们会成为德国人和英国人在印度的爪牙!
  这样英德一手拉着穆斯林,一手拉着印度教高种姓,自身又有强悍的武力……他们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就能长久维持下去。
  “圣雄,我们和布尔什维克党联手吧!”一个年轻气盛的国大党干部大喊了起来。
  “住口!”甘地猛地睁开了闭着的眼睛,用从来没有过的凶恶眼神瞪了那人一眼。“要自杀你一个人去就行了,整个印度民族不能和你一起去死!苏联已经被德国打败了,俄罗斯帝国都恢复了,我们怎么还能和布尔什维克党联手?”
  他的道理只说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国大党虽然高举废除种姓的旗帜,但是党的支持者归根结底还是高种姓的地主和资本家……至少在国大党取得政权前,是离不开高种姓支持者的。
  所以甘地可以高呼废除种姓(指法律上废除),但不能和真正要废除种姓甚至还要平分土地的布尔什维克党一块儿干。
  “那我们怎么办?”尼赫鲁问。“难道要收回《英国退出》的决议吗?”
  “收回!”甘地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然后我们暂时离开印度。”
  “去哪里?”尼赫鲁又问。
  “去英国。”甘地说,“你和我一起去……我们隐居一段时间,等布尔什维克党完蛋了再回印度。”
  尼赫鲁摇摇头,“圣雄,这太软弱了吧?”
  甘地笑了笑,“我本来就是个软弱的人,印度民族也是个软弱的民族,但是软弱并不等于放弃斗争。我和印度民族的软弱意味着持久的斗争……这才是非暴力运动的精髓!也是印度唯一的出路。”
第931章
革种姓的命
  “甘地要去英国?”
  赫斯曼是从返回柏林的娜塔莉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他轻轻叹了一声:“圣雄就是圣雄,果然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
  甘地这次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一方面服软,一方面离开印度这个是非之地,跑到英帝国主义的老巢去了——甘地和尼赫鲁到了英国,赫斯曼的屠刀就砍不着了。而印度那边非暴力运动也暂时收工,让位给布尔什维克党的暴力路线。等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分田地斗婆罗门的时候,国大党的那些有钱有势的支持者就会重新聚集到甘地的旗帜下了……
  娜塔莉却有点不以为然,说:“印度人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在甘地宣布结束绝食并且收回《英国退出》宣言后,国大党就陷入了分裂。很多国大党的重要人物都选择了离开,他们都指责甘地的非暴力路线已经失败,还说甘地和尼赫鲁前往英国是去投降的。甘地和尼赫鲁的牌子恐怕要倒了,他们背叛了自己的路线,将要被印度人唾弃,再也不可能成为印度政坛上的领袖级人物了。”
  赫斯曼只是摇头,“娜塔莉,甘地和尼赫鲁没有放弃自己的路线,他们一直都在走非暴力的路线。而所谓非暴力并不等于任凭我们杀戮也不反抗,而是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不激化矛盾,看到我们举起屠刀就委曲求全,目的就是要让斗争的火种持久燃烧下去。哪怕他们这一代人不能成功,还会有后来者将他们的事业进行到底。这样的路线在我们欧洲人看来是软弱,但一定符合印度的国情。
  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现在唾弃甘地的人就会回到他的身边,他的声望也会超过现在,成为印度人人敬仰的先知和精神领袖。”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娜塔莉蹙着秀眉问。
  赫斯曼冷淡地一笑:“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杀掉甘地和尼赫鲁……但是决定权在英国,如果他们不敢,我们也有办法帮着维持印度帝国,麻烦一点而已。不过那样也好,英国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要依赖我们去维持体面的绅士生活了。”
  娜塔莉点点头,又问:“帝国元帅,我在孟买听说我们要将印度一分为二,实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分治,这是真的吗?”
  分拆印度帝国是赫斯曼早就在心里面盘算好的,不过却从来没有向娜塔莉这个“大秘”提及,所以娜塔莉是在孟买第一次听说这事儿。
  因为分拆印度的“谣言”和甘地、尼赫鲁将要去英国隐居,在娜塔莉离开孟买前,印度国内的气氛已经有点不对头了。一些激进的印度独立组织(信印度教的)正准备闹事,一部分由印度人自己控制的英印军(由鲍斯创立的国民军改编)也蠢蠢欲动,有了兵变的苗头。
  “是真的!”赫斯曼回答,“不过现在不会正式公布。”
  “什么时候公布?”
  赫斯曼没有隐瞒,笑着回答道:“等印度人民共和国开始土地革命和种姓革命的时候再公布。”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赫斯曼办公室的门外响起了报告的声音,然后一个副官走了进来,将一张电报抄件交给了娜塔莉。
  娜塔莉低头扫了一眼,容色顿时一变,看着赫斯曼说:“帝国元帅,是印度战线司令部的报告……印度国民军的领袖鲍斯叛逃了,去向不明!”
  赫斯曼无所谓地摇摇头,“他一定是去白沙瓦了!甘地是老狐狸,尼赫鲁又是甘地的好学生……就是这个鲍斯为人最冲动了,只可惜他的敌人太强大,拥有的力量又太弱小,是不可能创造奇迹的。
  印度人……只能当我们欧洲人的奴隶!”
  ……
  钱德拉·鲍斯是个激情燃烧的革命者,和主张消极的甘地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同甘地的好学生尼赫鲁倒有几分相似,不过他的主张更加激进。
  他认为印度必须彻底进行土地改革(印度的土地改革有彻底和不彻底之分,不彻底的改革是废除类似于包税人制度的“柴明达尔制”,彻底的土地改革则是平分一切土地),完全废除种姓制度,实现国家工业化。这套路线和印度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是非常接近的,而且鲍斯和许多印度布尔什维克革命家都非常熟悉——印度革命家的圈子其实也不是很大,如鲍斯这种当过国大党主席的人物,人头当然是很熟悉的。
  比如印度布尔什维克党的婆罗门革命家舒拉克同志和鲍斯就很熟悉,他们是剑桥大学的同学,不过舒拉克的种比鲍斯更好,家里面的钱也多,所以中学念得是伊顿公学,而鲍斯则是大学才去英国的。
  在抵达白沙瓦后,鲍斯就直接住进了舒拉克家里面,还在舒拉克家里会见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谢洛夫和勃列日涅夫,讨论印度革命的大方向。
  “钱德拉,你和我们一起干吧,你的能力我们都知道,我们很需要你。”舒拉克非常热情的邀请鲍斯加入,他们这些印度婆罗门革命家虽然毛病不少,但是有一点是苏联革命家比不了的。就是器量和派头都特别大,不是很在乎权力,很有容人之量。
  谢洛夫现在已经听懂高冷的英式贵族英语了,他就在现场充当口译,把舒拉克的话告诉了浓眉紧皱的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本来以为会在印度遇到一群受苦受难的贱人革命家,可是没想到遇上的确是比沙俄的贵族老爷还高贵的婆罗门革命家……这帮家伙看人的眼神就反动,怎么能领导革命?
  而当过国大党主席的钱德拉·鲍斯身上的气质看上去还让人舒服一点,没有那种浓郁到抹不开的贵族气息和强烈的优越感。勃列日涅夫猜想他家里一定不是特别有钱,血统大概也不是特别高贵……
  “桑贾伊。”鲍斯亲热地唤着舒拉克的名字,“你们准备怎么废除种姓制度这个捆住了印度民族手脚的落后体制?”
  种姓制度有多糟糕,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一般的外国人只知道什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特利等五大种姓。
  实际上印度种姓制度远不止这些,五大种姓只是简单的归类,真正支配印度人(印度教信徒)生活的是所谓的“亚种姓”。而“亚种姓”都是和职业挂钩的,也就是说,种姓制度最大的作用是职业世袭,然后才是社会等级的固定。
  或者说,社会等级固定的基础是就职业世袭。种姓不仅固化了阶级,甚至还固化了职业。它将印度人划分成了一个个“职业集群”,每个集群都有一个亚种姓,世世代代从事同一种或者是类似的职业。
  比如鲍斯的种姓对应的就“宫廷抄书匠”之类的职业(文书之类的),而他爸爸就当了著名的大律师——在印度人看来律师和抄书匠差得也不太远,都和文书有关,所以老鲍斯可以从事律师的工作。如果鲍斯的种姓对应的是掏大粪(达特利的亚种姓有干这个的),那他就完了,他爹也当不上能赚大钱的律师,他也没机会去上剑桥,一辈子和臭哄哄的大粪打交道吧!
  所以不彻底废除种姓,印度人只能消极地对待人生和命运,投胎决定一切,个人奋斗几乎不可能。这样的民族,哪怕数量多到几亿,也不可能有光明的未来。
  所以种姓必须废除!但是废除种姓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种刻入印度人骨髓的文化和传统,不是用几分法律文件就可以废除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