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735

  “不可能是占领冰岛,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赫斯曼摇了摇头,已经有了判断,“我想这应该是一次佯动,目的是配合南大西洋美军舰队的行动。”
  “可是南大西洋的美军舰队又想干什么?”海军总司令雷德尔问。“它们也没靠近佛得角,也没去南非,反而在巴西沿海徘徊。”
  赫斯曼摇了摇头,他也猜不出美国人在折腾什么。好大一支舰队气势汹汹从加勒比海里面冲出来,在南大西洋转了好大一圈,现在跑到巴西海岸附近去了。
  它们想干什么?吓唬巴西人民?
  赫斯曼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新任总参谋部第三作战官(相当于作战局副局长)施陶芬贝格少将走进了会议室,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报告,空军侦察发现,苏联红海军舰队主力离开了莫洛托夫斯克,目前去向不明。”
第916章
持久的消耗战?
  “该死的,我们上当了。”
  听到施陶芬贝格的报告,赫斯曼马上就明白出了什么状况。之前突破“大西洋封锁线”的那支美国大舰队才是佯动,目的是为了配合苏联红海军的战列舰部队突破北大西洋封锁线。
  现在红海军有4艘苏联级战列舰和2艘琅喀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虽然都是注水货,但是吨位、航速和火力都不差,绝对可以弥补美国新锐战列舰数量不足的弱点。
  “我们在卑尔根还有一个大队的Ju288。”海军航空兵司令官耶顺内克元帅看着地图上的巴伦支海说,“它们的作战半径超过2500公里,可以覆盖到斯瓦尔巴特群岛。
  而且我们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还部署了水上飞机,可以发现从巴伦支海突然挪威海的苏联舰队。”
  “苏联人不会从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突入挪威海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马上否定了耶顺内克的看法,“现在是夏季,北冰洋上很多地区是可以通航的。我估计,苏联人会一直向北,绕过斯瓦尔巴特群岛,然后在格陵兰岛附近和美国人的接应舰队汇合,再一起闯丹麦海峡。如果我们的航空母舰还在布雷斯特……”
  “等等,我们真的没有航空母舰可用了吗?”赫斯曼突然打断了雷德尔元帅的话,“护航航母呢?用邮轮改建的航空母舰呢?它们都在哪儿?”
  被从布雷斯特勾引走的只是舰队航母,而不是航速较慢的护航航母和抗打击能力不是很强的“蓝飘带航母”。
  “不来梅号、欧罗巴号和阿尔萨斯号组成了第二航空舰队,目前正在直布罗陀待命。”雷德尔回答,“至于护航航母应该还有几艘在威廉港整补,还需要一些时间召集船员和飞行员。”
  “现在能让第二航空舰队出动吗?”赫斯曼马上问,“我需要二航舰的Fw-190T和福克零式D去配合Ju288作战。”
  美国人的“一次性喷火”对Ju288的威胁当然是很大的,不过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术专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快就有了对付的方法。就是发动多波次的饱和打击——不是每次都出动Ju288的大驾,而是在Ju288出动前先派出Fw-190T和He219去“骗飞机”。
  因为一支美国舰队携带的“一次性喷火”数量肯定有限,多喷几次就没有了。到时候再用Ju288去炸不就行了?
  而“一次性喷火”的高空性能虽然优越,也就是欺负一下火力和装甲都比较单薄的Ju288(这种飞机的思路和英国蚊式飞机差不多,高高空高速吃饭)而已,遇上火力和装甲都非常强悍的Fw-190T和He219那绝对讨不了好。
  所以Fw-190T和He219完全可以利用美国舰载雷达难以分辨敌机型号的漏洞,从高空突防,冒充Ju288,诱骗美军发射“一次性喷火”飞机。
  “但是二航战的作战能力不强。”雷德尔有些担心地说,“万一北大西洋上的这支美国舰队中有几艘埃塞克斯级的话……”
  埃塞克斯级的舰载机数量很多,如果在北大西洋中出现的这支美国舰队中真有几艘埃塞克斯级航母,那该舰队战斗力可就不容小觑了。
  “那才是我希望发生的事情。”赫斯曼说,“如果北大西洋中的这支美国舰队中有几艘埃塞克斯级,那么美国舰队与我决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我可不介意用3艘邮轮改建的航空母舰去换取美国人的埃塞克斯级,那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
  “如果能用几艘卡萨布兰卡级换到4艘苏联级和2艘喀琅施塔得级,我们可就赚到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莱西上将一起算账。
  罗斯福当然不会蠢到用埃塞克斯级去冒险啦——那是要用来对付日本鬼子的宝贝,怎么能随随便便沉在北大西洋?不过卡萨布兰卡级不值钱,一年能造50艘的便宜货(最快76天可以造好一艘),扔多少罗斯福也不心疼。
  所以被德国侦察机发现的6艘美国航母全都是卡萨布兰卡级。而在托马斯·卡森·金凯德海军中将指挥的第22特混舰队(就是出现在冰岛附近的舰队)中,还有另外2艘没有被德国人侦察到的博格级护航航母。
  也就是说,该舰队一共拥有8艘航空母舰!
  这8艘航母都是全战斗机配置,每艘航母上的“一次性喷火”都是12架,另外还有16架F6F。虽然F6F也能加挂炸弹,不过对舰攻击能力还是非常不足的。所以这8艘护航航母,并没有什么对舰攻击的能力,它们的任务就是防空!
  这8艘护航航母之外,第22特混舰队还有7艘老式战列舰(2艘怀俄明级、2艘纽约级、2艘墨西哥级和1艘佛罗里达级)。这些战列舰都已经经过了现代化改造,重点加强了防空火力。每艘战列舰上都安装了40门40mm博福斯高炮(4联×10)、48门厄立孔20mm机关炮(单装×44,双联×2)和24门可以发射VT引信炮弹的127mm高炮……这根本就是7艘浮动的水上高射炮台啊!
  除了8艘护航航母和7艘老式战列舰之外,第22特混舰队还有8艘防空火力极强的轻巡洋舰,其中一艘是刚刚服役的防空巡洋舰奥克兰号。
  奥克兰号如果按照火炮和吨位划分是一款轻巡洋舰,如果按照作战任务划分则是一款防空巡洋舰。它的标准排水量只有区区6000吨,远远比不上1.18万吨标准排水量的克利夫兰级。但是它却拥有不亚于克利夫兰级的防空火力,127mm高平两用炮(可以发射VT引信炮弹)有12门(6座双联),40mm博福斯高炮有16门(8座双联),20mm厄立孔高炮有12门。
  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舰队防空火力已经足够,所以这款防空巡洋舰并没有被大量建造,只建成了7艘。不过眼下,因为受到德国的Ju288为代表的高性能飞机的威胁,美国海军就开始大量建造价廉物美的奥克兰级,目前已经开工的奥克兰级就多达30艘。
  另外,第22特混舰队中还有一群防空火力同样非常强大的弗莱彻级驱逐舰。这种2100吨的标准排水量的驱逐舰配备了5门127mm高平两用炮、6门40mm博福斯高炮(3座双联)和10门20mm厄立孔机关炮。和奥克兰级一样,都是价廉物美的防空利器。在这个时空,美国政府一共下了225艘弗莱彻级的订单,比历史上多了足足50艘。到了1943年,这级驱逐舰已经开始大量服役了——根据计划,仅仅是1943年,就将有121艘弗莱彻级完工服役……
  相比动辄就几十艘上百艘建造航母巡洋舰的美国土豪,欧洲共同体这边“下饺子”的速度可就远远的不如了。
  倒不是没有足够的造船厂,而是没有足够的燃油。而且由于和苏联议和后全力对抗美国的计划破产,德国现在面临长期的两线开战。
  同关系到大欧洲一统和第三帝国存亡的东线战场相比,大西洋战场的重要性的确不够,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最优先的供应了。
  “诸位,现在我们必须调整原有的作战计划和军备生产计划,以应对局势的重大改变了。”
  6月25日的德国统帅部会议上,总参谋长赫斯曼正式提出了改变作战计划和军备计划——实际上,就是改变德国的国策!
  赫斯曼说:“在东线战场击败苏联,帮助俄罗斯帝国在乌拉尔山以西建立有效统治,将是未来的首要目标。
  而对美作战的目标,则将更改为以较少的海空兵力尽可能久的维持大西洋制海权,确保和南美洲、非洲西海岸的交通线,并且取得持久消耗战的交换比优势。”
  “持久的消耗战?”希特勒这时打断了赫斯曼的发言,问道,“有没有可能通过几场海上决战的胜利迫使美国求和呢?”
  “总理先生。”赫斯曼回答,“总参谋部和海军司令部当然会追求这样的结果。但是持久的消耗战明显对美国更加有利……美国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抢在我们打败苏联之前击败日本。因此大西洋战场对美国而言同样是次要的和牵制性的,他们不可能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与我决战。
  而美国如果在大西洋上采取持久和消耗性的战略,我们将很难寻求到决战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寻求决战的同时,做好持久的准备!”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因此,总参谋部建议重新安排今后几年的军备建设方案,以适应战争形势的最新变化。”
第917章
欧共体联合军备会议
  现在德国的军备建设方案的调整,已经不再是德意志帝国最高统帅部开个会就可以决定的事情了。因为欧共体的军备在英国本土投降前,就走上了联合开发和合作生产的路线。一开始是以德国和法国为核心的联合军备建设,从1943年第二季度开始,英国(本土)也正式加入了欧共体联合军备计划,而且还在1943年4月正式成立了一个欧共体联合军备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军备计划。
  当然了,在这个军备委员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还是德意志帝国!
  6月26日,在德国最高统帅部通过了重新制定军备方案的决议之后,帝国元帅赫斯曼就暂时将总参谋部的一大摊子事情交给了古德里安,自己和德国海陆空三军的武备局长,还有德国军备总局局长阿尔贝特·施佩尔一起前往欧洲共同体的首都欧罗巴堡去和法国、英国、匈牙利-克罗地亚、比利时、丹麦、挪威、芬兰、西班牙、爱尔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当然还有准备全面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俄罗斯帝国的代表会面。
  欧罗巴堡的位置就在原来的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位于莱茵河西岸,同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这座城市的主要居民都是日耳曼人,在普法战争-一次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属于德意志帝国,一战后又被割让给了法国。而在40年的法国再次战败后,包括斯特拉斯堡在内的整个阿尔萨斯和临近的洛林地区,都被再次从法国的版图中拿走。
  不过阿尔萨斯和洛林并没有正式并入德意志帝国,而是成为了“欧洲首都区”,并且被命名为中央州,斯特拉斯堡则改名欧罗巴堡,成为了欧洲共同体的首都。
  当然了,中央州和欧罗巴堡从1940年6月开始,就一直处于德意志帝国政府的保护之下,适龄的男子也要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实际上就是德国的领土!
  因为成了欧洲首都,所以中央州和欧罗巴堡在过去的近3年时间中,一直都在进行建设。赫斯曼抵达这里的时候,欧罗巴堡仿佛就是个大号的工地。不过正在大搞建设的城市依旧非常干净整洁,显得井然有序。
  负责主持这座欧共体首都建设的并不是纳粹党的政治家,而是一个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政客,名叫罗贝尔·舒曼——就是历史上的欧共体之父!
  他在一战之前是德国人,还在德军中服役,一战后又变成了法国人(这事儿不是他的错,是德国自己答应割地的),还成了法国地方小党洛林共和联盟的领袖,当了法国国会的议员。
  而在阿尔萨斯·洛林变成了欧共体中央州后,他又变成了第一批欧洲公民,还在40年底加入了祖国人民党(德国)的境外分支欧洲统一党,并且赢得了欧罗巴堡第一任市长的选举。
  不过乘坐飞机抵达赫斯曼并没有在欧罗巴堡见到这位“欧共体之父”——德国这里不大流行迎来送往,舒曼的市政府里面也没多少“招待费用”,而且也没什么灰色地带可以利用。
  赫斯曼的“灵魂”一开始对德国人的这种呆板是很不习惯的。这里的人类大多是一根筋,只要是规定的事情,他们基本照办,而且不折不扣,也不能通融。所以说好不能做的事情,只要规章制度还在,就很难被突破。
  据说后世有人拿德国人开过玩笑,在公用电话亭上贴了“男士”和“女士”的标志,还安排一个人在男士电话亭里面不出来。结果想要打电话的德国男人们就在男士电话亭外排队,没有人去空空如也的女士电话亭……哦,后来好像有个男人去了女士电话亭,但那是个在德国的法国人。
  所以在德国这地方,不仅制度非常严格,而且大部分人还会自觉遵守,因此行政成本很低效率也比较高。不过对当权者而言,这种严格和高效也有不方便的地方……主要是不方便捞钱!
  如赫斯曼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在台上那么多年,居然两袖清风,没有收受过什么贿赂,也没有贪污过一个马克。而且从他这里得到提拔和大笔合同的人也一点不自觉,也没人悄悄给他家送礼……就是有也肯定会给严谨到可爱的克洛伊轰出去的。
  不过两袖清风的赫斯曼在容克贵族(封了贵族的容克军官)里面其实算是非常有钱的,毕竟他娶了克洛伊这个古老的伯爵家族的继承人。
  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赫斯曼和克洛伊还是进行了一些经营,在20年代的经济危机前持有了大量的黄金,又趁着危机低价购入了大量的资产(主要是土地、房产、艺术品和大公司股票),按照43年的市值计算,七八千万欧洲马克的财产还是有的。
  在德国的军政两界,这个身价也能算得上富豪了。但是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当权派一比,他的这点身家真的只能算穷人了。
  不过容克军事集团能够在欧洲嚣张那么多年,和“穷”也是分不开的。要是很容易就捞饱了,容克早就变成纨绔子弟代名词了,怎么可能一代代都名将辈出呢?
  ……
  德意志帝国的严谨和高效率现在也被带到了欧共体事务中来了。没有太多的事前沟通和台底下的交易,在赫斯曼抵达欧罗巴堡的第二天就是正式的会议。
  会议就在新落成的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大楼里召开——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不是共同体元老院,这是欧洲共同政府的雏形。而委员会大楼则是一栋很有气派的建筑,外观上有点像德国总理府。
  在一间刚刚装修完毕,还散发着木料芳香的小会议室里面,赫斯曼和英、法、俄、匈、比、挪、芬、西、罗、保、希等国军方或政府代表见了面。
  与会的没有新罗马帝国的代表,也没有荷兰、瑞典这两个“准欧共体国家”的代表,更没有日本的代表。都是欧共体成员的代表,只有俄罗斯稍微特殊一点,不过也是确定要加入欧共体的国家。
  “尤苏波夫亲王殿下。”赫斯曼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先招呼了一下俄罗斯的首席代表,总参谋长尤苏波夫。“我先和您说一下欧共体军备的原则,我们欧共体国家采取的是共同防卫和共同军备。
  原则上,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欧共体各国共同参与研发和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欧共体的资源和工业优势,降低武器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但是在目前,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执行的原则,因为在欧共体各国中还有许多老式的装备在进行生产和改良。”
  “我们俄罗斯对此没有意见。”尤苏波夫亲王回答道,“我们在彼得格勒得到了很多兵工厂,其中还有可以生产T-34和KV坦克的生产线,还有许多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也为我们效劳。因此我们也希望可以参与欧共体武器计划,相信也能为欧共体的武器装备设计生产贡献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