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35

  现在的苏俄红军可不是后来的钢铁洪流,优秀的军官很少,就是有也都是靠不大住的“军事专家”。武器装备也很差,全靠1918年时俄德公司卖到俄国的二手货、三手货和从原来的沙俄军队那里接管来的陈旧装备在维持。
  更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没有粮食去喂饱民众!如果敌人带着粮食进入彼得格勒——这对美国而言并不困难——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江山就完了,但是历史上红色江山却一直维持到1991年。
  “但是干涉军不想来彼得格勒!”赫斯曼说,“他们在摩尔曼斯克、东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还有远东,想干什么还不是明摆着的?”
  列宁冷冷地说:“他们要肢解俄罗斯!”
  德国垮了,奥匈散了,现在欧洲大国就只剩下了法兰西和俄罗斯。而法兰西人又不愿意多生孩子,现在本土人口不过4000万上下,比英国本土还少一些——英国的海外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还有大量的白人人口,人口的生育率也远高于法国。因此法国对英美世界霸权的威胁并不算大,除非法国能把德国敲碎后一块块吞下去。
  而俄罗斯在战前却号称有1.8亿人口,比美国还多几千万,国土面积也比美国大。工业化程度虽然不够,但是潜力却毋庸置疑,所以英法美列强对俄罗斯的打算其实是肢解和削弱。
  赫斯曼点了点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想你已经有对付白卫军和干涉军的办法了,是吗?”
  列宁的眼里露出一种阴暗激动的神情,“是的,我们有办法应付,但前提是库尔兰防卫军不参战。”
  赫斯曼在途径里加的时候就知道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办法了——割地赔款给波兰!
  现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是四面受敌,南面是邓尼金的南俄白卫军和13万英法干涉军,北面是北俄临时政府和英法美干涉军,东面是高尔察克和由多国组成的西伯利亚干涉军,而西面则是女皇奥丽加的军队和波兰人。
  而在所有的敌人中,最强大的其实是波兰。因为在德国战败前后,都实行了武装波兰抵挡赤俄的政策——历史上德国人也是这么干的。从东线撤下来的军队,把他们的大部分武器都给了波兰人。另外,毕苏斯基的波兰军团在世界大战中接受了锻炼,拥有大批可以充当军官的人才。所以波兰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扩充出了几十万大军。
  现在俄波冲突的战线,一直从库尔兰边境拉到乌克兰境内,是红军面对的各条战线中压力最大的,牵制了红军大量的兵力。但是波兰人对沙俄是没有一分钱好感的,毕苏斯基更是出了名的仇俄。他出兵和苏俄作战,只是想趁火打劫捞上一把。只要布尔什维克答应以第聂伯河为界分割乌克兰,再分半个白俄罗斯给波兰。这样毕苏斯基就能心满意足了——是啊,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可不是历史上的“西乌克兰”,而是整个右岸乌克兰,差不多有30万平方公里!加上俄属波兰、西加利西亚(东加利西亚就是西乌)、立陶宛,还有英法已经暗中许诺给波兰的波森和西普鲁士,以后大波兰的领土差不多都有70万平方公里了。
  不过右岸乌克兰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被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地盘不多,大部分地盘都在波兰人和同波兰结盟的乌克兰中央拉达手中。而第聂伯河东岸的左岸乌克兰大部分又被白俄控制——白俄的立场是大俄罗斯帝国,波兰都不能独立遑论乌克兰?所以布尔什维克割让右岸乌克兰后,波兰人和乌克兰中央拉达还有白俄立马就会翻脸。不仅苏俄西线的压力大大减轻,就连南线压力也会大减。
  这样他们就能集中兵力攻打爱沙尼亚的俄国女皇,而库尔兰防卫军如果不插手,奥丽加在塔林是呆不下去的!
  列宁认真地说:“我们本来不想要爱沙尼亚的,那里一直是波兰的德意志人的家园。但是尤登尼奇和奥丽加不能留在那里!3月份的时候他们已经发动过一次进攻,虽然被我们打退,但还是牵制了我们很多兵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解决爱沙尼亚!现在我们的军队正在向彼得格勒和普斯科夫集中,估计6月、7月或是8月就会有一场大会战了。如果你们不支援塔林,那么等到我们消灭了爱沙尼亚的白卫军,贸易就能全面恢复,德国就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到时候,我们就买德国的机器,请德国的工程师来帮助我们建设。你们经济促进公司驻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办事处可以立即恢复。另外,我们也要成立一个类似的公司,在柏林开个办事处。”
  列宁看了眼赫斯曼,赫斯曼点点头:“这完全没有问题!只要这个办事处不支持德国布尔什维克的活动就行。”
  列宁大笑道:“我可以保证不支持德国的布尔什维克,不仅是这个办事处,而是整个第三国际都不会支持,我可以签署保证书!”
  “好的,一言为定!”赫斯曼站起身和列宁握手。这次的访俄之行真是出奇的顺利,他心想:看来列宁也需要和德国改善关系……
第107章
除了纳粹还有谁?
  “……你们希望我们承担全部战争责任。如果我这么说就等于在撒谎。德国和德国人民仍然坚信他们在进行一场防御战争,我在这里强烈反对让德国承担全部责任。从1918年11月11日以来,数十万无辜德国公民、妇女和儿童被饿死,因为封锁还在继续,他们正是因为你们的胜利、你们的安全得到更大保障后死去的,我请求你们在谈论罪责和惩罚时想想他们。”
  这是出席巴黎和会的德国代表团团长布罗克多夫-兰曹伯爵第一次看到《凡尔赛条约》草案时,发出的绝望呼声。
  巴黎和会不是战胜国和战败国讨价还价,而是英美法日意五个战胜国拟定好了条约,然后让战败国还有其他与会的小国、弱国都来签字画押。所以看到条约或是听说了条约内容气得要吐血的大有人在。而布罗克多夫-兰曹伯爵肯定是他们中间最绝望的人了……因为对德国来说,这份条约实在太过苛刻。
  领土、人口和资源的丧失达到了让德国人难以接受的地步。根据条约,德国将要失去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炭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光是割让的本土土地就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北石勒苏益格、西普鲁士、波森、部分东普鲁士、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旦泽、尤本及萨尔梅迪、克莱佩达。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再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另外,德国还必须保证永远不得和奥地利合并、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这种程度的割地,已经远远超出了协约国原先的承诺——也是德国艾伯特政府和绝大部分德国人所认为和谈基础!
  除了割地,还有数量大到骇人听闻的赔款。按照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需要立即赔偿200亿金马克(以黄金和实物支付)——这仅仅是头期,协约国还会设立一个由法国支配的“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5月1日前核算德国政府应赔偿总数。
  实际上,正是这200亿金马克的赔款已经宣布了魏玛共和国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死刑!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和当时世界上通行的金融和货币制度有关。
  当时的世界上所实行的是“贵金属本位制”的货币体系。纸币必须同黄金和白银挂钩,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都是“可兑付”纸币。不是想刷多少就刷多少的“不可兑付”纸币。200亿金马克的头期赔偿,就已经让魏玛共和国失去了绝大部分的金银储备,马克的币值变得岌岌可危。
  而当协约国赔偿委员会最后宣布德国人要赔款2260亿金马克的时候,根本用不着等到支付,就能给德国的经济带去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笔巨债直接把德国理论上的黄金储备清到了负几万吨!
  因此,魏玛共和国再也无法按照金银本位制的规则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的,德国马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变成废纸!而魏玛共和国的经济,也将会长期处于脆弱和动荡当中。
  哪怕是后来有人发明了“地产抵押马克”,将马克和地产挂钩,暂时抑制住了通货膨胀,但还是没有办法真正建立起马克的信誉。地产马克和后来魏玛共和国的国家马克的信誉是建立在“稀缺性”和美国贷款之上的,这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上的难题——这些难题是一个民主政府很难克服的——最终导致了魏玛共和国被第三帝国取而代之……
  此外,条约还规定德国必须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这条规定在后来部分得到实行,法国和比利时武装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拆毁那里的机器设备,强迫德国工人为法国和比利时生产……这样的行为,当然会成为纳粹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而英法美等战胜国当然也知道德国很难承受条约的打击,为了防止德国人再次铤而走险,它们想出了又一个自以为高明的办法——最大程度削弱德国的军队。似乎没有一支强大的德军,德国就会变成一个人畜无害的弱小国家了。
  《凡尔赛条约》规定:
  1、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2、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3、不得拥有海军,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不准拥有潜水艇。
  4、不得组织空军。
  5、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7、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8、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另外,条约还规定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的犯罪。而且还要求审判德皇威廉二世为首的战争罪犯。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
  “条约不能接受!德国只能战斗!”
  “打下去!和他们拼了!”
  当和约的草案内容传回德国,柯尼希广场的大总参谋部似乎成了个疯人院。刚刚从俄国返回的赫斯曼看到的大部分人都在大声吼叫。
  自认为是赫斯曼的老大哥的施莱彻尔倒还算镇定,在前往兴登堡办公室的走廊上,他压低了嗓子说:“真是太苛刻了,连我都没有想到……对了,几乎和你在报告上预测的一样!唉,你真是个神奇的乌鸦嘴,什么时候你能预测一下英国、美国和法国?”
  “那好吧,我就预测一下。”赫斯曼说,“协约国要散伙了!”
  “真的?”
  “当然了!”赫斯曼冷笑,“英国和法国把好处都占了,美国什么都没得到……哦,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伍德罗·威尔逊没有办法说服绝大部分美国人。美国毕竟是一个民主国家,你看着吧,这个国家要不了多久就会后悔参加战争了。”
  “这倒是个好消息……”施莱彻尔皱了皱面孔,“如果我们拒绝条约,美国人还会帮着英法打我们吗?”
  “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有打下去的力气吗?”赫斯曼摇摇头。“没有办法的……我看这条约还得签!”
  “可是这样的条约要签了,德国就完了!”
  “德国完不了,而是签条约的人要完!”
  “谁?”
  “社会民主党啊!他们不是反战吗?他们不是相信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条件》吗?”赫斯曼冷冷一笑,“他们不是德国唯一真正的反战力量吗?我相信只要他们掌握政权,德国就不会重新武装自己去打仗……但是协约国现在却要用条约毁了社会民主党,我估计社民党的内阁维持不了太久了。或许明年这个时候就该下台了!”
  “呵呵,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预言!”施莱彻尔说话的时候,他和赫斯曼已经站在了兴登堡办公室门外。他并没有敲门,而是继续和赫斯曼说话。“那谁会来拯救德国?路德维希,你能预测一下吗?”
第108章
凡事都有积极的一面
  “两位,进来吧。”
  兴登堡办公室的大门被人拉开了,出现在赫斯曼眼前的是脸色铁青的舒伦堡中校。《凡尔赛条约》对他和赫斯曼、施莱彻尔这样的德军中层军官而言,无异是晴天霹雳。像他们这种年纪的中校、上校,在正常规模的德国陆军中,晋升将级不过是十年或十五年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别倒霉,中将、上将都是大概率事件。
  而军衔晋升的背后,当然还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
  现在根据条约,未来德国陆军的规模被限制在了区区10万人!这么点人能编几个师?那才几个人能当师长、团长?而且连总参谋部也要散伙,这又得减少多少总参精英的位子?大家伙的前途,想想都不乐观啊!
  赫斯曼和施莱彻尔走进了办公室,里面是兴登堡和塞克特两人。塞克特是从巴黎回来的,带来了《凡尔赛条约》的副本。兴登堡已经逐字逐句看过一遍《条约》副本了,现在自然正愁眉苦脸呢。
  这里面还有审判战犯的条款!这是要人命啊!而且还要审判皇帝,这可真是欺人太甚了。想当年德国人也没提出要审判两个拿破仑皇帝啊!
  “库尔特,路德维希,你们一起来了。”兴登堡元帅坐在办公桌后面冲两位晚辈招手。“条约副本你们应该都看过了吧?”
  塞克特带来的副本他们当然没有看过,但是赫斯曼有特务啊,史塔西现在接管了原来军事情报局的许多特务,在巴黎建立了情报站。
  《凡尔赛条约》的抄件,今天早上已经送到赫斯曼的手中,施莱彻尔稍后也从赫斯曼那里拿到了抄件——虽然赫斯曼一心想把史塔西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可是施莱彻尔却以容克集团的接班人自居,认为赫斯曼是他的小弟。所以要求赫斯曼得到什么重要的情报,要立即向他报告。
  对于这个要求,赫斯曼并没有拒绝,而是欣然照办了。因为他很清楚施莱彻尔在魏玛共和国时代的能量,而且他也知道此人对自己没有什么恶意。
  赫斯曼比施莱彻尔小十岁,在讲究资历的军队里面,两人不应该是竞争关系,而是交接班的关系。赫斯曼完全可以接施莱彻尔的班,施莱彻尔如果能当上总参谋长,多半也会把赫斯曼当成接班人的候选之一。
  让两人的关系可以和谐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在和施莱彻尔接触到这些日子里面,赫斯曼发现这个人算是比较传统的贵族军官,虽然知道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他对领导和控制特务组织的兴趣不高,也没有把特务看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已经看过了。”赫斯曼首先回答兴登堡的问题。
  “觉得怎么样?”兴登堡问。
  “总得来说很糟糕。”赫斯曼说,“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冯·塞克特用打量神经病的眼神看着赫斯曼,“我可没有看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