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735

  正站在斯大林办公室内,准备报告最新军情的巴甫洛夫元帅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也都在微微颤抖。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斯大林怒吼道原因了,德国人傲慢的拒绝了苏联的和平请求。希特勒和赫斯曼甚至没有和莫洛托夫见面,连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都没去瑞士,整个把莫洛托夫给干晾在那里了。
  而德国人怎么做的理由,在斯大林看来根本就是没事找茬——希特勒居然宣称卡廷森林事件是不可原谅的暴行!
  德国纳粹居然要为波兰人出头鸣不平!他们自己不是要吞并波兰吗?而且都吞了一半了,还借口“苏联入侵”把许多波兰人发配到欧洲各地当了难民,听说还有一些波兰人被安置到了叙利亚……这摆明是要让波兰人给德国人腾地方,现在倒当起好人了。
  这个希特勒实在是太反动了!
  “总书记同志……”看到斯大林的火气略微消下去一些,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就硬着头皮开始请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同志请求让第38、第40、第48集团军突围。
  另外,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同志请求放弃第聂伯河防线,向哈尔科夫-顿涅茨克一线转移……”
  虽然德国人那边欢欣鼓舞,仿佛战争已经胜利了,但实际上苏德战场上这两天仍然血战连场。
  而其中打得最凶的还是“结合部战场”,不过主要的交战区域在向南、向东移动。
  在“结合部战场”北面的第13号集体农庄战场上,5月15日白天的时候,交战就已经不再激烈了。打了几天,终于把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打个半死后包围在第13号集体农庄之后,德军的第11装甲军和第24装甲军就抽调主力南下,只留了2个装甲掷弹兵师继续围攻坦克第5集团军的残部。
  而南下的2个德军装甲师和1个装甲掷弹兵师在15日傍晚就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主力会师,参加了戈梅利的决战。
  在打垮了苏联坦克第1、第2集团军后,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主力(总共有4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也没有停下休整,而是在5月16日上午成了一次油料和弹药补给后,立即就挥师南下,从北面攻入了左岸乌克兰。
  这样一来,“结合部战场”现在就变成了4个战场。
  一个是“第13号集体农庄战场”,苏军坦克第5集团军的余部在那里被德军围攻。
  一个是在特鲁布切夫斯克周围第14装军和苏军第38、第40集团军的交战区域。
  还有一个是布良斯克市战场,苏军第48集团军在那里被2个德军装甲军包围。
  而最后一个战场则在乌克兰的切尔尼戈夫州境内,德军的4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还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军同苏军坦克第1、第2集团军的余部,坦克第3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第9、第12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在那里展开了激战。
  所以结合部会战现在虽然分出了胜负,但是并没有结束。现在还有第13号集体农庄战役、特鲁布切夫斯克战役、布良斯克战役和切尔尼戈夫战役同时在进行。
  不过最高统帅部和下面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里面,现在没有哪个军事专家认为上述四场战役还有打赢的可能。
  既然必败无疑,那么为什么不趁着现在还能撤出一些部队的时候,把处于极度不利中的红军撤下来呢?
  “不行!不能撤退!”斯大林马上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高叫起来,“这是不允许的!红军不能撤退,一步也不能撤……而且现在西南方面军正遭到德军从西北两个方面发动的袭击,根本不可能把部队完整的撤到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
  另外,德国人在布良斯克州还有2个庞大的装甲集群,至少相当于一个装甲集团军,如果第38、第40和第48集团军突围了。这个集团军就会南下攻击哈尔科夫!到时候西南方面军怎么抵挡得住?”
  斯大林的话也有道理。西南方面军现在西面被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攻打,北面又被加强了的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揍。
  现在依托着阵地还能咬牙坚持,要是开始逃跑,很有可能被敌人一路追杀,等部队撤到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也不剩下几号人了。
  “我们需要时间!”斯大林这个时候仿佛已经恢复了理智,语气凝重地说,“现在我们必须要做长期抵抗的打算,因此需要时间转移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列宁格勒的工厂去乌拉尔山脉以东……那里将是抵抗的大后方。”
  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这下也无话可说了,一边是撤兵,一边是搬工厂,谁更重要真不好说。而且就算把西南方面军的部队撤出来了,肯定也丢了大部分准备,统统都是步枪兵。
  如果没有足够装备去补充,就算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步枪兵,多半也守不住莫斯科。
  而莫斯科一丢……苏联的红旗还能打到几时?
  ……
  “赫斯曼!”
  列宁格勒郊外,皇村的亚历山大宫中,俄国女皇奥丽加也在大声嚷嚷,不过她咬牙切齿的对象不是希特勒,而是帝国元帅赫斯曼。
  因为她的养女兼继承人基拉·基里洛芙娜女大公刚刚向她汇报了赫斯曼对于“融俄论”的态度——希特勒反对“融俄”她可以理解,工人党嘛,当然反对外国工人来砸饭碗的。
  可是赫斯曼是容克军事贵族的头头,祖国人民党的后台,还是东普鲁士出身的容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反对“融俄”呢?“融俄”成功的话,他们东普鲁士容克很容易就能混上跨国贵族(历史上的俄国贵族很多都有德国血统,沙皇家族的血管里面绝大部分的血液也都是德国的),这样不好吗?
  而且女皇还给了赫斯曼最大的一份红包——尤苏波夫家族的女继承人啊!如果沙俄复辟了,巴库油田有一小半将来都是赫斯曼家的。
  “陛下……”俄国皇太女基拉·基里洛芙娜女大公看着快要气炸的女皇,小声提醒说,“海因斯贝格侯爵(指赫斯曼)还是有可能支持我们的,如果斯大林拒绝割让左岸乌克兰和东白俄罗斯的话。而这是很难做出的决定,意味着严重的后果……”
  俄国女皇冷冷一哼:“那些布尔什维克会割让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现在之所以没有达成协议,是因为德军还没有占领左岸乌克兰。一旦德国人占领了那里,斯大林完全可以用‘搁置争议’的办法解决问题!”
  这位女皇倒是旁观者清,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斯大林和赫斯曼都没有想到的路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陛下,那就意味着我们还有时间。”女皇的心腹,也是赫斯曼未来的亲家公尤苏波夫亲王也参加了今天的会面,这时低声提醒当局者迷的女皇。
  “德国人不会很快占领整个东乌克兰的。”尤苏波夫亲王说,“如果他们将克里米亚半岛也看出乌克兰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运作。”
  “运作?”女皇瞅着尤苏波夫亲王,“运作什么?”
  “当然是拿下彼得格勒了!”尤苏波夫亲王说,“虽然赫斯曼帝国元帅和希特勒总理都不赞成‘融俄论’,但是女皇陛下您一旦进入彼得格勒,成为一个真正的女皇,赫斯曼还是会支持您的。因为他身后的那些人,都是支持‘融俄’的。”
  赫斯曼身后的人当然就是容克军官集团了,赫斯曼是他们的领袖却不是他们的主宰,如果列宁格勒变成了彼得格勒,说明白俄已经成了气候,“融俄论”者就会成为容克军官团的主流。赫斯曼自然就只能从善如流了。
  而且赫斯曼和奥丽加的关系一直很好,是可以用“亲密”来形容的。所以奥丽加真的能在俄罗斯复辟,对赫斯曼本人及其家族而言是很有好处的。而对德国而言,“融俄”固然困难,可一旦成功就是至少百年霸业(称霸世界),赫斯曼和希特勒也都不会一反到底。
  “可是我们要怎么拿下彼得格勒?”女皇问。
  “我不知道。”尤苏波夫亲王说,“但是有人知道!”
  “谁?”
  “那些给您写效忠信的人!”尤苏波夫亲王说,“我记得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长达11个月的围困虽然没有让列宁格勒变成彼得格勒,但是这座堡垒的内部,却肯定已经起了变化,它不再是铁板一块了。”
第889章
堡垒内部
  1943年5月19日上午,弗拉索夫的车队从列宁格勒城北的公路缓缓驶入了这座苏联的第二首都,被德军团团围困了近一年的英雄的城市。
  这一天,列宁格勒市的天空中布满了乌云,春雨也淅淅沥沥落了下来,波罗的海上还吹来了温暖的海风。
  可明明是春风春雨,却没有办法给人一种万物将要复苏的感觉,反而让入城的苏联英雄和红军大将(因为解救列宁格勒而晋升大将)弗拉索夫赶到了一个凛冬将至的寒意。
  原本繁荣的列宁格勒市区现在变得非常萧条,不过这座城市基本没有被战火蹂躏的痕迹。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大多完好无损,只是仿佛没有了居民!临街的窗户大多紧闭,窗帘也拉着,窗台上空空如也,偶尔可以看到一些没有花草的花盆摆放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
  街上有一些人,消瘦、苍白、麻木地站在哪里,用一种复杂而且阴冷的眼神看着浩浩荡荡入城的红军车队,没有人欢呼。弗拉索夫大将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一座被红军解放的德国城市,而不是光荣的红色城市列宁格勒。
  “怎么会这样?”弗拉索夫低声问陪同他入城的霍津上将——他是即将卸任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接任的将是弗拉索夫大将。
  霍津上将苦笑了一下,低声对弗拉索夫说:“大将同志,这座城市和被包围之前不一样了!”
  “不一样?”弗拉索夫愣了下,他不止一次来过列宁格勒,对这里非常熟悉,但是现在却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是不一样了!”弗拉索夫点点头,“可这是为什么?”
  “因为被围困。”
  “被围困?”弗拉索夫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现在不是解围了吗?”
  “是解围了,但是列宁格勒城内大部分的人都和原来不一样了。”
  “不一样?”弗拉索夫看着街边站在的几个瘦骨嶙峋的人,心说:倒是瘦了不少……可除了消瘦之外,他们好像还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弗拉索夫又问。
  “成分!”霍津叹了口气,“他们的成分出问题了。”
  “成分问题?”弗拉索夫愣了又愣,“成分怎么会有问题?”
  这不可思议啊,列宁格勒被包围了大半年,里面的居民就从工人阶级成分变成资产阶级了?这怎么可能呢?
  “是海外关系和反革命分子家属!”霍津压低声音说。
  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海外关系和反革命分子家属可都是比较麻烦的问题!有海外关系者是属于不受信任者,而如果这个海外关系是海外反革命分子那可就更麻烦了……
  “海……海外关系?反革命分子家属?”弗拉索夫一脸的讶异,“难道和围困有关系?”
  霍津点点头。
  这些弗拉索夫大将完全糊涂了。围困还能围出海外关系?还能围出反革命分子家属?
  霍津上将叹了口气,说:“还不都是因为没有吃的?列宁格勒被围困的时候城内的粮食储备并不多,而且城内又有200多万人,怎么都不够。不得已之下,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只得做出了严查反革命嫌疑分子和将不坚定分子驱逐出境的决议。前前后后一共驱逐了好几十万人……”
  “驱逐了好几十万?他们现在都……”弗拉索夫问候的时候额头上不知不觉就在冒冷汗了。
  “都投靠反动女皇成了白俄了!”霍津上将用仿佛报丧一样的语气说。“反动女皇收留了所有的人,给他们提供了果腹的食物。”
  “所以他们都是白俄了……”弗拉索夫大将顿时就有一种活见鬼的感觉,“那白俄的亲戚们都……”
  霍津指了指车窗外面的“瘦人”,说:“那些就是……因为驱逐的大多是无用人口,身强力壮的人不在驱逐之列。”
  好嘛,弗拉索夫心说:200多万列宁格勒人驱逐了几十万变成了白俄,还有一百多万都成了白俄的亲戚……这些人妥妥的反革命家属加海外关系!怪不得这座城市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呢,合着这里已经不是光荣的列宁格勒,而是反革命分子家属云集的彼得格勒了。
  现在如果进城的不是红军,而是女皇陛下的白军,这些街道上大概都是欢呼的人群了吧?
  “这可不行啊!”弗拉索夫摸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子,“都是反革命家属……这个城怎么守啊?万一有人暴动怎么办?得把他们赶紧从列宁格勒弄走啊。”
  反革命家属当然没有资格拿列宁格勒户口了,这是全苏联人民都知道的规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