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735

  如果这两处守不住,那么苏联人的坦克海就会一下冲到戈梅利城下。
  不过赫尔贝特·吉列上将并没有太多的后备兵力可用,只能让施瓦辛格的坦克歼击营和“芬兰”营去支援多布鲁什森林前沿的第9“日耳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由党卫军第5装甲团和“冰岛”营去支援韦特卡城的第10“西方”装甲掷弹兵团。
  “该死的!这也太多了吧?”施瓦辛格少校借着月光和照明弹发出的光亮,看见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在多布鲁什森林东南宽阔的大平原(主要是麦田)上,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坦克装甲车的海洋。目之所极,都是正在移动的黑影,看它们的大小就知道不是坦克就是装甲车。数量总有几百上千。
  这样庞大的坦克集群,根本不是用45门“犀牛”炮和一个团多一点的装甲掷弹兵就能够阻挡的!
  列奇察,1943年5月10日凌晨。
  当施瓦辛格少校的45门“犀牛”炮抵达前线的同时,马肯森大将也已经明白戈梅利的党卫军第5“维京”师正面临着怎样的压力了。
  “真没想到,苏联装甲部队的主力居然自己送货上门了……”马肯森大将看着党卫军第5师的报告,实在感到有些意外。
  “司令官。”第1装甲集团军的参谋长胡贝中将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反击的机会,“第3装甲军应该可以挡住它们,第14装甲军可以从苏联坦克集群的侧翼包抄……从切尔尼戈夫北上攻击布良斯克州的特鲁布切夫斯克。同时,还可以命令第24装甲军在占领罗斯拉夫尔后向布良斯克市逼近。”
  “第24装甲军扑向布良斯克?”马肯森大将摇摇头说,“差不多300公里,油料够用吗?另外,克利莫维奇的那个苏联坦克集团军呢?他们的实力也不弱啊!”
  原本以为可以很悠哉的马肯森大将突然发现自己被苏联人当场猎物围攻了,戈梅利一路,克利莫维奇一路,都是装甲集群主力。少说都有2个坦克集团军,没准还有第3个!
  不过话说回来,那么多的苏联坦克集团军一起涌过来,也的确让人兴奋啊!如果能把他们全部打光,那么马肯森大将马上就是马肯森元帅了。
  而且“小马肯森元帅”毫无疑问还能超过“老马肯森元帅”,说不定还能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之一!
  “可以向第4装甲集团军借兵借油。”胡贝中将当然也不肯放弃这个可以让他晋升上将的机会,马上就想好了主意,“现在第4装甲集团军有8个装甲师,而且油料非常充沛,在斯摩棱斯克战场上根本用不着。完全可以抽调一个军级装甲集群加入我们第1装甲集团军的作战序列。我们或许可以让这个从第4装甲集团军抽调的军级集群去迫近布良斯克市……这样第24装甲军就能继续配合第11装甲军围歼克利莫维奇的苏联坦克集群了。”
  “好的!就这样!”马肯森大将思考了不到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送上门的肥肉,要是不吃下去,他的后半辈子都会后悔的。
  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官的报告很快就通过电波送到了曼施坦因元帅跟前,而且马上就得到了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韦勒中将的支持。
  “元帅,毫无疑问,斯大林将第1装甲集团军当成了主要的打击对象。”韦勒中将分析道,“为了取得足够的赢面,斯大林一定集中了他能够调集到的最多的装甲兵力。如果我们将这些部队全部消灭,胜利将会是决定性的。”
  曼施坦因点了点头,韦勒中将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现在出现在克利莫维奇的应该是一个苏联坦克集团军,而出现在戈梅利的苏军坦克集群更加庞大,至少是两个坦克集团军。如果把它们全部消灭,苏联红军的装甲兵力至少要减少50%。哪怕……苏联红军趁机解了列宁格勒之围(现在列宁格勒外围也打响了)也是合算的。
  “给霍特大将下令,调集第2装甲军和第60装甲军向布良斯克市发起突击,由海因里希大将(第2装甲军军长)统一指挥。”曼施坦因斟酌了一番后决定派出2个装甲军去奔袭布良斯克市——虽然这会非常费油,而且还会造成大卢基-斯摩棱斯克一线的兵力不足。
  但是曼施坦因担心苏联人在布良斯克市附近还有重兵布署——苏联最高统帅部不可能只用3个坦克集团军去对付第1装甲集团军,必然还会调集几个普通的集团军。
  所以用一个装甲军去扑击布良斯克市就不大保险了,必须要出动2个装甲军。
  “另外。”曼施坦因元帅最后说,“给总参谋部去电,建议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战场上发起强渡第聂伯河的作战!”
  ……
  这是要把所有的赌注都投进去吗?
  赫斯曼看到了曼施坦因的电报,顿时也有一点头皮发麻的感觉。曼施坦因这一把可是把所有的老本都压上去了……不仅中央集团军群精锐尽出,连原本计划在“莫斯科附近会战”后再投入进攻的南方集团军群,也要提前投入。
  也就是说,不一定要玩什么大包抄了,直接用坦克海、飞机海、步兵海、大炮海统统投入进去,把苏联人统统“淹死”拉倒。
  说实话,这样的“豪赌”,赫斯曼这个“冒牌军神”心里面真个没底。
  还好,他身边还有个叫古德里安的正牌军神。
  “海因茨,你怎么看?”赫斯曼面无表情地问。
  “应该批准曼施坦因元帅的请求。”古德里安没有看出赫斯曼的心有多虚,他只是从战场的总体形势分析道,“目前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苏联坦克集团军的主力也已经判明,因此应该要加大赌注。”
  这意思大概就是咱们手里一把大牌,有什么理由不加大赌注?所以现在应该把本钱都压上,一把让斯大林赔光老本!
  “而且目前发生决战的地区在布良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戈梅利州和莫吉廖夫州的结合部。”古德里安接着又说,“比我们原本预期的决定性会战发生地点要更靠近乌克兰……如果我们在会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苏联人不可能再坚守第聂伯河防线。所以在‘莫斯科附近会战’后再南下包抄乌克兰苏军的计划实际上是无法实现了。因此现在投入南方集团军群主力是非常及时的。”
  “嗯。”赫斯曼点了点头,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话是不能不听的,“那么列宁格勒包围圈呢?不会有问题吧?”
  “应该解开列宁格勒的包围圈。”古德里安说,“苏联人要进城就让他们进,只要我们能在四州结合部的会战中取胜,苏军在1943年内就将失去和我们进行野战的能力。届时南方集团军群就能在第1装甲集团军的配合下夺取左岸乌克兰,甚至能奔袭夺取斯大林格勒。而中央集团军群在夺取斯摩棱斯克后,就可以迫近莫斯科。届时列宁格勒是否被围困根本无关紧要,如果我能想要列宁格勒,再围困起来就是了……说不定还能多围几十万红军。只要再围困上一年,列宁格勒城还是女皇陛下的。”
  古德里安这么建议,实际上是因为他对红军加里宁方面军的主攻方向判断也出现了失误。他并没有想到朱可夫会去突袭大卢基,而是以为加里宁方面军会趁着南线的结合部战役打响的机会,发动第二次列宁格勒解围会战。而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有些单薄,很可能会被加里宁方面军重创。
  赫斯曼思考了一下,也觉得古德里安的意见有道理,“那么就给北方集团军群下令,允许他们在适合的时候放弃包围。”
  虽然赫斯曼的儿子鲁道夫似乎在格吕克斯堡和尤苏波夫亲王的女儿艾琳娜(之前的名字写错了,不是伊丽莎白,是艾琳娜)一见钟情了,但是赫斯曼仍然没有打算把列宁格勒变成女皇陛下的彼得格勒。和斯大林议和,才是赫斯曼的首选,所以他根本不想拿下列宁格勒……
第878章
大决战(二十八)千钧一发
  1943年5月11日,夜。
  在苏德战场的正面,北起列宁格勒,南到第聂伯河下游,长达1600公里的战线上,这个夜晚到处都在爆发激战。在列宁格勒周围,虽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屈希勒尔元帅在10日上午就得到了“允许放弃包围”的命令,但是直到11日夜晚,一心想要用夺取列宁格勒来让自己名留史册的屈希勒尔元帅,仍然没有放弃包围。而他指挥的德军,也在列宁格勒东南的柳班地区牢牢阻挡住了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的解围部队。
  在列宁格勒以南560公里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也正打到了最高潮。虽然红军第3集团军在卡廷森林战役中败退,斯摩棱斯克也被三面包围,但是红军中央方面军仍然决心保卫斯摩棱斯克。
  在9日和10日夜间,中央方面军向斯摩棱斯克派出了大批援兵(从莫斯科派出),摆开在斯摩棱斯克城和德军血战到底的架势。
  在更靠南线的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莫吉廖夫和戈梅利四州结合部,一场更大规模的装甲、坦克集团军群大决战正打得如火如荼。
  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战场形势图上看,爆发在四州结合部的会战大致分成了南北两个决战战场,北战场在克利莫维奇(莫吉廖夫州境内),以第13号集体农庄为核心。红军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一个从列奇察北上的德军集团军级装甲集群展开了决战,目前红军坦克第5集团军正处于守势。
  而在11日白天,红空军的侦查飞机又在克利莫维奇以北的斯摩棱斯克境内发现了2个南下的庞大的装甲集群,至少也是军一级的部队。他们的目标,显然是坦克第5集团军的后背!
  在克利莫维奇战场以南约150公里则是结合部会战的南战场戈梅利战场。和北战场上红军处于防守的形势不同,在这一带,优势似乎在红军一边,坦克第1、第2集团军兵分两路,取道多布鲁什森林和韦特卡城,向戈梅利州的首府戈梅利发动了钳型突击。在5月9日夜和5月10日夜连续取得突破,目前已经攻击到了戈梅利城附近,距离达成战役成功的初步目标第聂伯河东岸只剩下30多公里了。
  胜利似乎近在眼前!
  而乌克兰战场的战斗,也在5月10日全线打响。德军在第聂伯河沿线多处展开了强渡作战,到了5月11日傍晚,已经在基辅、卡尼伏、第聂伯河捷尔任斯克和扎波罗热等多处取得突破,开辟了登陆场和桥头堡。
  乌克兰战场,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面进入了高潮!
  苏联慈父领袖斯大林将目光从巨幅军用地图上收回,看了眼肃立在旁的巴甫洛夫元帅和沙波什尼科夫元帅,问道:“德军在大卢基的防御情况如何?能够抵挡住坦克第3集团军的突击吗?”
  今天晚上,加里宁方面的左翼集群(包括坦克第3集团军、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将发起大卢基战役。数百辆坦克/强击火炮,将会通过秘密砍伐出来的几条“林中公路”,突然出现在大卢基城的北面,首先切断从普斯科夫南下的铁路。然后再直扑作为德军物资、燃料储存中心(现在那里的燃料大都已经分配给几个装甲军了,不过其他的补给和弹药还有许多)的大卢基城,将之夺取或包围!
  如果这次的突袭行动得手,不仅斯摩棱斯克战场上的德军将会失去大量的补给和弹药,而且主要的后勤线也会中断(由于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团军已经会师,所以不会被完全切断后勤),补给很可能出现困难!
  这样,不仅列宁格勒之围有可能因此打破,就连斯摩棱斯克战役也可能因此出现较大的转机。
  “总书记同志,根据反复侦查,德军在大卢基一带的兵力比较空虚,只有步兵、骑兵和少量的机械化部队,没有装甲集群。所以不可能抵挡住坦克第3集团军的突击……”沙波什尼科夫顿了下,又补充道,“不过他们还是有可能守住大卢基城。因为德国人在大卢基城经营了很长时间,在周围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如果坦克第3集团军、第2突击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的部队不能在第一时间夺取大卢基,斯摩棱斯克一线的德国装甲部队就有可能会增援大卢基。”
  斯大林点了点头,沙波什尼科夫的分析还是非常透彻的。突袭大卢基容易,切断铁路线也不难,但是要夺取大卢基城有困难——毕竟是攻城嘛!而且为了通过“林中公路”,费久宁斯基的军队也不可能携带许多重炮,而德军那边为了攻打斯摩棱斯克是携带了大批重炮的,在炮兵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攻城什么的,实在不行也不能强求。
  ……
  “同志们,为了苏维埃祖国,冲啊!乌拉!乌拉!乌拉……”
  巴甫洛夫中尉大喊着举起了冲锋枪,在一大片到处都是参天古木的树林里狂奔起来。在他的身后和身边,都是和他一样穿着黄绿色军服,举着步枪和冲锋枪的近卫步兵第13师和近卫第14师的官兵。
  将近1.8万人的官兵,没有炮火准备,也没有坦克/强击火炮的引导,就这样趁着夜色,如潮水一般从隐蔽的阵地出发,步行穿过了将近5公里的森林,然后驻守在这片森林边缘的白俄骑兵部队发起了人海攻击!
  “乌拉!乌拉!乌拉……”
  刚刚脱了衣服,正靠在行军床上,借着昏暗的油灯在看着妻子和孩子的照片的白俄骑兵第1师师长谢尔盖·布尼亚琴科上校,耳边突然响起了如怒涛一般的呼喊声。
  这位背叛了人类解放事业的前红军上校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他的全部心思都沉浸在对妻儿的思念中了——他感觉到他们正在受苦,或许在西伯利亚的什么地方,或许在哈萨克斯坦。在暗无天日的古拉格劳改营中,为了丈夫和父亲的过错而遭受折磨……
  每每想到这些,布尼亚琴科上校心中总是追悔莫及……为什么不自杀呢?
  “上校!不好啦!”
  一个年轻的叛徒突然从帐篷外面连滚带爬冲了进来,看见正靠在行军床上的上校也不敬礼,只是大吼道:“红军,红军来啦!”
  这时布尼亚琴科上校才反应过来,耳边那一阵阵的“乌拉”呼喊声是红军官兵发出的。
  “慌什么?”布尼亚琴科上校瞪了那人一样,那人原来是他的副官,“传我的命令,全师战斗准备!”
  布尼亚琴科的话音还没落,仿佛是撕裂麻布似的刺耳的枪声就从外面传来了。
  这是MG42机关枪开火的声音!
  布尼亚琴科在自己部队的宿营地附近布置了几个机枪阵地,现在其中的一个或是两个正在开火,这说明红军已经到了非常靠近营地的地方!
  “该死!”布尼亚琴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马上冲出了自己的帐篷,这时枪声陡然密集起来,噼噼啪啪的打得好像炒豆子一般,间或还有手榴弹和迫击炮弹爆炸的轰鸣。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布尼亚琴科身边的部队警惕性很高,并不是遭到了突袭。在呼喊声和枪声响起后,正在休息的官兵也立即拿起武器投入了战斗。
  但是布尼亚琴科手中的兵力不多,只有一个骑兵师的师部、直属队和一个骑兵团,总共不到2000人。而他的对手费久宁斯基却一次投入了整整1.8万人,而且还都是近卫步兵师的精锐,直接用人海淹没了对手。
  发生在大卢基城以北30公里的大森林边缘地带的红军和白军的交战,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就在极短的时间中分出了胜负。2000人的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还是很快被击败,大部分人成了沙俄烈士,少部分人逃脱钻进了树林,几乎没有人投降……
  而布尼亚琴科本人则履行了对女皇陛下的誓言,战斗致死——他的尸体随后被红军近卫步兵第13师的军官认了出来,这又导致了他的妻子和长子(年满16岁)在西伯利亚的劳改营中被枪决!
  在扫除了这个摆在大森林中的前哨后,红军近卫第13和第14步兵师没有任何耽误,立即就扑向20公里外的铁路线(和大卢基并不在一个方向,大卢基在南,铁路线在西)。
  而与此同时,数十辆安装了铲斗的T-34坦克摇身一变成了“T-34型伐木机”,一路铲倒树木开道路,用最短的时间,硬生生在大片树林中开出了10公里可供坦克集群通过的道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