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735

  布鲁克子爵耸耸肩,“这是需要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去回答的问题……我们看不到那么遥远的将来,还是先顾及眼前的利益吧。”
  ……
  “总书记同志,伦敦东区在5个小时前遭到了轰炸!同时,布鲁克子爵和艾恩赛德男爵在朴茨茅斯发表声明,以个人名义向伊丽莎白效忠,同时英国南方军区将举行投票,以决定整个军区是否效忠伊丽莎白……”
  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季米特洛夫向斯大林汇报工作时的声音都微微有些发抖了。这一次的英国革命可以说是旋起旋灭,起来的时候仿佛火山爆发,但是转眼间就到了失败的边缘。
  伦敦的内战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了,除了伦敦东区之外的地区,已经全部被皇家卫队收复。而即便在东区,情况也糟糕到了极点!
  在德国人的飞机丢下炸弹后,英国社会民主工人党(就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基础就崩塌了。现在哪怕再糊涂的英国工人,也知道社会民主工党根本不可能和德国议和——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血腥女王伊丽莎白。
  而英国南方军区的“投票表决”,更是一个特大噩耗。表决不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南方军区的军人们都疯了,准备去和德国佬打玉碎战。
  表决不过是走个形式,表决一结束,血腥女王就有了几十万军队!
  “伦敦东区的战斗已经没有意义了!”斯大林吸着烟斗,低声做出了决断,“现在必须要保存英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实力……斗争将是长期的,伊丽莎白的独裁统治必然不被英国人民所欢迎,未来必然会有民主革命在英国发生。社会民主工党应该成为领导英国民主革命的力量!”
  “明白了,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说,“我马上让第三国际驻英国的代表将这个意见告诉英国同志。”
  “不,不是第三国际的代表。”斯大林摇了摇头,说,“第三国际将要被解散了!”
  “什么?解散第三国际……”
  季米特洛夫愣了又愣,这是咋回事啊?第三国际这要散了,世界革命可怎么办?
  斯大林吸了口烟,语气凝重,“这一次的英国革命,是第三国际犯了错误,很严重的错误!”
  季米特洛夫顿时心惊肉跳,犯了错误……那可就得去劳动改造了!也不知道谁该倒霉?
  “而且美国也向我们提出了抗议,认为第三国际和美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关系,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是一种威胁。”斯大林说,“美国要求我们解散第三国际,否则将会中止援助。”
  原来是因为美国……
  季米特洛夫稍稍松了口气,“总书记同志,我明白了……我们必须暂时将第三国际的工作转入地下。”
  斯大林不置可否,只是语气沉重地说:“这是世界革命的又一个重大挫折……我们的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在全世界,而且还在苏联国内。”
  苏联国内的挫折发生在列宁格勒和基辅——加里宁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联合进行的解围作战,以失败告终,两个方面军损失了不下三十万人,却依旧无法打破德军的包围圈。
  而在乌克兰战场上,德军从去年秋季开始就一直维持攻势,现在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右岸乌克兰,苏维埃乌克兰的首都基辅也陷入了血战,而且就快陷落了!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不得不听从罗斯福的建议,用解散第三国际的方式平息美国国内对苏联的反感。
  季米特洛夫的表情也和斯大林保持一致,看上去非常沉重,他问:“那么我们对世界革命的援助是不是也要全部停止?”
  “不。”斯大林摇摇头说,“对世界革命的援助要减少……这是肯定的,但是不等于停止。而且,对于世界革命的重点地区,我们不但不能减少援助,而且还要增加投入!”
  “重点地区是……”
  “印度!”斯大林说,“印度将是世界革命的重点和转折点!”
第811章
不能没有印度
  “天佑女王,
  祝她万寿无疆,
  上帝保佑女王!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治国家,王运长;
  上帝保佑女王!”
  悠扬而高亢的《天佑女王》歌声响起,并不是在白金汉宫,也不是在白厅街,而是在硝烟和血腥味道还未散尽的伦敦东区!
  在伦敦东区被皇家卫队血洗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43年1月24日,血腥女王正式加冕,加冕礼举行之前,她乘坐鎏金马车,在皇家卫队骑兵的护送下,巡视伦敦圈城,也包括刚刚被皇家卫队血洗过的伦敦东区的街道。
  不过迎接她的不是愤怒的工人阶级,而是无比顺服和拥戴她的人民。没有人高呼“打倒温莎王朝”,没有人高呼“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在车队经过时,街道两旁的民众先是山呼万岁,然后又高唱起了《天佑女王》的歌曲。
  歌声中没有忧伤和愤怒,倒是能够听出几分欢快和轻松!
  大英帝国终于有了一位明君……呃,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英国交战的轴心诸国在22日夜间,女王宣布伦敦完全在她控制之下后,集体发表了停战和恭贺女王即位的声明!
  战争对不列颠岛上的人们而言,已经结束了——这是理所当然的,德国皇帝再好战也不可能非要置自己的儿媳妇于死地啊!这大英帝国,将来(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还不是霍亨索伦家族的?
  而且,轴心诸国还全部发表声明,重申将会遵守《开罗宣言》中对英国战后处置的决定。
  大英帝国也将得到保留!
  在23日上午,2艘挂着德国万字旗的自由轮(被欧洲联合舰队缴获的)装满了面粉和鸡蛋粉(也是美国出产的)以及牛奶(这是荷兰的),开进了泰晤士河。
  这意味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交通已经恢复,面包和牛奶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另外,就在运输食物的船只抵达伦敦的同时。英国法西斯联盟的成员,就开始在伦敦东区各地设立食品分发点,免费向东区的无产阶级发放库存的面包和牛奶以及法西斯联盟的宣传品。
  这些宣传品上声称,女王陛下是非常关心英国劳动人民疾苦的。在女王的领导下,英国将会和德国一样,实行国家社会主义,民众将会得到更多的福利……
  “亲爱的弗里德里希。”女王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未婚夫,问道,“他们差一点推翻王朝,你为什么还要给他们更多的福利呢?”
  “因为他们差一点要了我们的命!”
  弗里德里希亲王说:“德国和俄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能够要你命的人和能够保护你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都必须要安抚好,否则我们的宝座就不稳当了。在德国,这两类人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支持者和容克骑士。而在英国,差一点把你送上断头台的工人阶级和把你变成独裁女王的军队骨干分子,都是必须抓住的阶层。”
  这位亲王说的就是德国政治的套路,不是从希特勒上台开始的,从俾斯麦时代就是这个路数——工人阶级给点福利,容克骑士给点特权,两头抓牢了,国家也就能安稳了。
  至于中间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什么的,别把他们当成国家的主人,因为他们根本靠不住!
  弗里德里希亲王冷笑着说:“在这次的伦敦事件发生前,伦敦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大部分都已经跑去加拿大和美国了!如果要指望他们,我们很可能已经死了!”
  在伦敦工人武装起义发生前的一年里,的确有许多资产阶级、贵族和中产阶级离开,前往加拿大和美国。他们的离开不仅带走了资本和知识,而且还改变了英国和伦敦的社会结构,中间阶层和上层的人数大幅减少,力量也随之削弱。底层的人数则因为英国经济的衰退(因为封锁和大量资本离开)而大幅增长。
  这也造成了在伦敦无产阶级发动抗议和起义时,没有什么人站出来拥护政府和王室。所以,女王和弗里德里希的朝廷也不可能依靠势力衰弱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拉拢劳动人民也就势在必行了。
  “可是我们现在哪有拉拢穷人的财力?”女王显得有些忧愁,“帝国的国库空空如也,政府债台高筑,不列颠岛上产业凋敝,田地荒芜,英镑早就失去了基础,形同废纸。”
  “债务大部分是可以赖掉的!”弗里德里希说,“欠美国的钱一个子都不还,欠印度的钱也不用还!”
  现在的英国在国际上有两大债主,一是美国;二是印度——印度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人是“义父子,明算账”,凡是从印度调用的物资,都是算钱的,因此也就欠了印度阿三一大笔钱。
  不过弗里德里希亲王脸皮很厚,是不在乎赖账的。
  “欠美国的钱肯定不还的,美国毕竟是敌方阵营的国家。但是印度不是我们的敌人啊,如果不还钱,英国的国际信用就破产了。”女王脸皮薄,不大好意思赖了印度人的钱。
  “亲爱的,现在我们战败了!”弗里德里希一笑,“战败国不能奢望什么国际信用,而且英镑也不会再存在……我们肯定得加入欧洲马克区,连印度都必须加入。”
  “可是印度人对我们本来就不满……”女王蹙起秀眉。
  “印度人的想法不重要!”弗里德里希亲王说,“因为无论我们如何讨好印度人,他们肯定会不满的。而我们能否维持印度帝国的关键,就在于德国。只要德国支持我们,我们就能拥有印度,否则我们就必然会失去印度。”
  他把语气放沉,对未婚妻说:“而且为了维持英国本土的经济和民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别无出路,只有剥削印度!既然我们要剥削印度,那就不能奢望得到印度人的好感了。”
  英国本土虽然没有如斯大林和罗斯福的愿望,被打得稀烂,但是经济基本上是崩溃的。绝大部分的工厂都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民众的配给物资严重不足。想要让工厂有原材料开工,老百姓有足够的衣食,那就必须要剥削印度,而且英国现在也只有印度可以剥削了。
  女王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现在需要用英国的工业和技术讨好德国,然后用印度的财富笼络英国的军事阶级和工人阶级。”
  “是的。”弗里德里希看着自己漂亮而且非常聪明的妻子,温柔地一笑,“等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我就和你一起去德国……我想,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和平协定的,因为我们手中还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筹码。”
  ……
  “喷气式飞机、新式舰载战斗机、航母上使用的新式蒸汽弹射器、雷达、无线电近炸引信、在建的狮级战列舰三艘、保存完好的造船厂数十家、钢铁年产能一千多万吨、飞机年产能一万多架……”
  赫斯曼手里捏着一张英国法西斯联盟主席莫斯利让人送来的清单,低声念着。
  英国的确有很多好东西,其中的一些,比如“流星”喷气式飞机的技术、无线电近炸引信、雷达、新式舰载飞机(赫斯曼估计是海怒)和3艘狮级战列舰还有制造航母的一些技术,以及英国庞大的造船能力,都是德国非常需要的东西。
  最后赫斯曼哈哈一笑,对统帅部会议室里面的人们笑着说:“看来女王陛下还是有不少筹码的,不过这份清单上还漏掉了最重要的筹码。”
  “最重要的筹码?是什么?”脸上的笑容都快堆不下的阿道夫·希特勒问。
  “当然是女王本人了!”赫斯曼耸耸肩,笑道,“英国还有比她更宝贵的吗?”
  “当然没有了。”希特勒也笑了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设法维持英帝国。”
  赫斯曼挠挠额头,说:“按照《开罗宣言》,我们留给英帝国的殖民地有三大块,加拿大自治领、澳大利亚自治领和印度帝国……现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在美国保护之下,我们暂时无力染指。那么维持英帝国的关键就是印度帝国了,而且我们自己也需要印度的资源和市场。”
  “帝国元帅。”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突然问,“我记得您说过,苏联期望的停战条件中就有印度。”
  “是的。”赫斯曼笑了笑,“斯大林如果什么都得不到,那么他在苏联国内的地位就会不稳……如果他吃下了印度,他的统治就会安稳。”
  “我们不能答应!”希特勒说。“如果没有印度给英国剥削,我们就得拿出资源维持英国的经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