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

  “什么!?”
  列宁还没有怎么样,埃特尔却惊呼起来:“这不可能!美国没有理由参战!”
  他指得理由当然不是表面上的,表面上的理由很容易找,比如无限制潜艇战,比如齐默曼电报。但是深层次的理由却不容易找到。
  赫斯曼看着列宁,列宁不置可否,显然对美国是否会参战也吃不准。
  埃特尔大声道:“美国没有理由参战,因为打败德国他们什么也得不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很少,英法意日等国都不够分赃。至于在中欧占领一块飞地,那是绝无可能的!”
  赫斯曼也道:“是啊,德意志和奥匈的国内市场恐怕也不是美国想要的……相比德国和奥匈拥有的东西,英法才是真正富的流油。特别是大英帝国!他们统治海洋,拥有印度大市场,实际上还控制着中国,还是南非这个黄金国的主人。如果英国输掉战争或者仅仅在欧洲大陆上失败,这样英国就无法维持战前的地位。那么美国至少可以要求分享英国的霸权,或许还能接管英法的部分殖民地。而美国如果帮助英国打败德国和奥匈,大英帝国的霸权就能保住。美国什么都得不到,除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军费开支。”
  “所以美国不可能参战!”埃特尔非常肯定地道,“他们只要坐着观战,就能在德国击败法国后成为和英国、德国一同主宰世界。”
  由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在日德兰大海战后就成了个毫无作为的存在舰队,就连对战争前景相当乐观的埃特尔都不认为德国海军有可能把陆军送上英伦三岛。而且德国国内的厌战情绪也与日俱增,能够再一次打败法国让战争体面收场恐怕所有人都要感谢上帝了,没有谁会幻想着登陆英国本土。
  所以对德国而言,这场大战最有利的结果就是削弱法俄,同时扶植起一个亲德的俄国政权,恢复俄德同盟,最后和英国、美国共同统治世界——这仿佛对美国也有好处!
  如果以综合国力而论,美国才是这个世界上的老二(如果不考虑英国庞大的殖民地,美国的国力才是NO.1),理论上美国才是大英帝国的头号防范对象。而美国也应该天天盼着大英帝国倒霉,哪怕不能取而代之也可以把英国一国支配世界的游戏规则化为英美德共治吧?
  至于美国借给英法的贷款,也不是它必须站在英法一边去摧毁德国的理由。毕竟以德奥的力量,最多就迫使法国求和——法国在战败后依然会存在,就如普法战争后一样。而英国本土不可能遭到攻击,大英帝国依旧会存在,只是丧失了战前的威望和霸权(世界将由英美德共同支配)。
  所以美国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去要帐,而且和部分的世界霸权相比,那点儿美元根本微不足道。
  “美国参加战争的可能的确不大。”列宁思考了很久,终于也给出了答案,不过他还是不愿意把话说死。“可是如果英国愿意在战后和美国分享霸权的话……”
  “不!”赫斯曼打断了导师,非常肯定地道,“美国肯定会参战!就在不久之后,我估计在俄国革命发生之后,美国的统治集团已经做出参战的决定了,现在只是在等待一个宣布的时机。而且,英国也不会和美国分享霸权!美国不会因为参战而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领土、殖民地和赔款。”
  列宁大笑了起来:“这不可能!美国人不会白白参战的。”
  “不,他们会!”赫斯曼说,“因为美国和英国的垄断财团实际上是一体的……现在的英美只是一间垄断托拉斯下的两家子公司。世界霸权在英国手中还是在美国手中,对于幕后的财团来说没有区别。但是霸权如果落到奉行国家主义的德国,或者是被布尔什维克统治的俄国手中,对那些控制英美的财团而言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所以,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德国和未来的布尔什维克俄国,而德国很有可能会因此输掉这场战争!”
  “不!这不可能!”埃特尔高声叫道,“赫斯曼!你说的这些难道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这话一出口,埃特尔才猛醒过来知道自己说漏嘴了,但也不掩饰什么,只是眉头紧锁看着赫斯曼。
  列宁也目光炯炯地盯着赫斯曼,不过也没有追问什么,仿佛没有听见埃特尔的话。
  赫斯曼撇了一眼埃特尔,然后又对上了伟大导师的目光,一字一顿地说:“而在德意志失败之后,您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俄国,就会成为国际资本主义集团的眼中钉!”
  “不,不可能!”列宁断然否定道,“如果美国真的如您所说参加战争,打败了德国,那么德国就会爆发革命,如同俄国一样!这,将是世界革命的开端!”
  导师说的是他一贯的判断……世界大战转变为国内战争,前线战壕中的各国士兵会掉转枪口和国内的工人阶级一起,去推翻各自的反动政权,从而实现世界革命。
  不过赫斯曼却非常清楚,导师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像克伦斯基这样蠢人,在德国是没有的!
  赫斯曼只是摇头,“要不打个赌吧!列宁同志,我的判断是美国会在这个月或是下个月的什么时候向德意志宣战!因为再拖延下去,德国就有可能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再要打败就困难了。而德国即便战败,也仍旧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不会取得成功。”
  列宁静静地看着赫斯曼,他不清楚赫斯曼说的这些话,是赫斯曼本人的判断还是代表着德意志大总参谋部的看法?
  “布劳恩同志。”列宁沉声道,“你要打赌?赌什么?”
  “您和俄国人民的友谊!”赫斯曼看着伟大导师,一字字地道,“如果我的判断正确,我希望可以成为您和俄国人民的朋友!”说着话,他微笑着伸出了右手。
  “好!一言为定!”列宁重重点头,笑着伸手和赫斯曼握在了一起。
  列宁和苏联人民的老朋友……赫斯曼知道这个头衔对自己的未来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在他所了解的一二战之间的德国历史上,苏德一度走的非常接近。利用苏联恢复德国的元气,曾经是德国长期的国策。
  在后来的热那亚会议、《拉帕洛条约》、《洛加诺公约》、《柏林条约》、《莫斯科经济条约》、《1926年苏德友好中立条约》等一系列恢复德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外交会议和条约中,德国就利用同苏联这个赤色帝国保持友谊,获取了极大的利益,成功拆散了反德同盟,为德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更不用说希特勒上台后一再消费苏联威胁论和伙同苏联瓜分波兰所取得的利益了。
  可以说,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苏德战争之前,德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取得的所有重大成果,都离不开苏联!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而在战后苏德协调的大势之下,一个拥有列宁友谊的德国军官的前途,自然是不会太差的。
第六章
赫斯曼报告
  “路德维希,你和列宁说的那些话,真的不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不,我很遗憾,那不是大总参谋部的判断……”
  “路德维希,我能说你太过分吗?那些话如果让大总参谋部的人知道,你恐怕得去西线最危险的战场上当一名上士了!”
  “奥斯卡!你想向上级打小报告?上帝啊,你怎么能那样做?”
  “克洛伊,你别打岔!路德维希和列宁说的话相当有害!”
  “有害?或许真的会实现呢?”
  “那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在列宁的住处吃过晚饭,赫斯曼、埃特尔和海因斯贝格就离开了秋吉维泽,在月光下循着山间小路往海因斯贝格的别墅而去。在路上,一场争吵就在三人中爆发了。埃特尔把赫斯曼好一顿数落,还威胁要给外交部打小报告。而赫斯曼则坚持认为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当然是正确的,后来的历史会证明。而海因斯贝格则一个劲儿替赫斯曼说好话。
  到了最后,埃特尔和海因斯贝格你一句我一句争个没完,赫斯曼反而成了旁观者。
  看人吵架似乎是不错的饭后消遣,下山的道路对赫斯曼而言并不寂寞。回到别墅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赫斯曼看了下手表,已经快到半夜十一点钟了。不过他没有丝毫的睡意,他现在正处于亢奋状态,今晚他和列宁同志共进晚餐了……再加上之前几日的思考,他现在隐约已经找到一条远离绞刑架的道路了!
  只要第三帝国别和苏联打个你死我活,自己至少能混一个老一辈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家,在瑞士或是贝希特斯加登的什么地方安度晚年。而苏联这个仅次于法西斯德国的邪恶帝国也不会在1991年底悲催的解体……其实苏维埃帝国和法西斯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的关系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这两国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唇亡齿寒。
  1991年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1945年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的必然结果。以苏联和几个东欧小国的经济总量去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能熬那么多年也真不容易了。
  而如果第三帝国还在,资本主义阵营就会分裂成两大块,拥有大半个欧洲的德国和美国基本能势均力敌。对苏联而言,日子自然好过许多——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志”啊。
  不过,赫斯曼的这番如意算盘想要实现,还是很有些难度的。不仅列宁同志和他的革命战友们都胸怀大志,一心要解放全人类。而且在德国这里,仇恨俄国和苏联的人也很有一些。
  譬如那位小胡子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看来自己还得多多努力表现,如果能让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这样的大人物看好,或者才会有更大的运作空间吧?
  赫斯曼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也没有和埃特尔、海因斯贝格道晚安,就径直往自己的卧房走去了。不过并没有睡觉,而是伏在卧室里面的一张书桌上,开始起草一份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差点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关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报告》,这份报告也被称为《赫斯曼报告》。
  ……
  “克洛伊,早上好!”
  熬了一个通宵的赫斯曼抱着一个文件夹,打着哈欠下了楼梯到了大厅,看见克洛伊穿着一件蓝色毛衣和一条灰裙子,站在一张长桌子旁边正和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仆一起准备早餐。看到一脸倦意的赫斯曼,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天哪,路德维希,你整个晚上都没睡吗?”
  “是的,我在准备一份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已经写了一大半了。”
  “关于列宁的?”
  “关于如何赢得战争。”
  “哦,真了不起,你会因此成为少校的。”克洛伊走了几步,拉开了一张椅子,冲赫斯曼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坐吧,吃点东西,然后去好好睡上一觉……我想我们会在这里呆上很久,你有的是时间。”
  “谢谢。”赫斯曼道了声谢,坐了下来,将文件夹摆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拿起一杯牛奶喝了一口。“克洛伊,我们不会在秋吉维泽呆很长时间的,四月……或许更早一些,我们就会到达俄国,和列宁一起!”
  赫斯曼记得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发表过一个《四月提纲》,那时他已经回到俄国了。
  “四月,去俄国?这怎么可能?”埃特尔红光满面的出现在了大厅里,他听见了赫斯曼的讲话,当即就开口反驳。“你知道把列宁送回俄国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吗?现在列宁什么承诺都没有给出,而且他还想得到大量的金马克。”
  “那是你们外交官的思维,军方和皇帝陛下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赫斯曼道:“上个月我们已经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这说明大总参谋部对于战争的无限期拖延已经感到恐惧,想要尽快取得体面的和平。而俄国革命则给了我们一个天赐良机,大总参谋部一定会尽全力抓住机会!如果同俄国临时政府的接触没有结果,列宁就会立即动身回国。”
  他拍了拍桌子上的文件夹,“奥斯卡,这是我起草的一份充分利用俄国的资源去取得胜利的文件,你也看一下吧。”
  “利用俄国的资源?”埃特尔拉了把椅子,在赫斯曼身边坐了下来,然后取过文件夹,打开看了起来。
  虽然赫斯曼对德国赢得一战或是得到一个体面的和平并不报什么希望。但是为了引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这两位大人物的注意,他还是要给德意志第二帝国指一条看上去还行的明路。
  “全力支持布尔什维克,使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的统治……这是帝国从俄国获取维持战争所需之各项资源的必要条件。”
  埃特尔低声念出了文件中的一条,然后抬头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指的‘全力’包括什么?”
  “一切手段!包括军事!”赫斯曼道,“可以向布尔什维克提供武器和军事顾问,必要的时候直接派兵……因为我预计西线还将经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为了维持前线作战和后方的士气,我们需要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如果我们想要俄国的粮食,那就不能让俄国陷入长期的动荡。至少要在1917年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前帮助布尔什维克稳定局势,这样我们就能在1918年夏季获得足够的粮食供应了。有了粮食,再背靠一个友好的俄罗斯,我们才能维持西线的战争。特别是在美国很可能加入的情况下!”
  “难道不是在美国军队抵达欧洲前发动一场彻底打垮法国的攻势吗?”
  赫斯曼语气沉重,“不,这办不到!因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靠希望进行的。只要胜利的希望足够大,法国就会坚持下去。而美国一旦参战,法国人就会认为自己必胜,因而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不会屈服。所以在美国参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依靠俄国进行持久战,以坚固的防守给予敌人最大杀伤,这样才有可能谋求体面的和平。若是美国不参加战争,我们倒是可以用猛烈的攻势让法国人绝望。”
  “仿佛有些道理。”埃特尔摇摇头,“就是太悲观了……”
  赫斯曼咂了下嘴,盯着埃特尔,“奥斯卡,你是资深外交官,又和列宁接触长达十年。我希望你能写一份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分析报告……最好能够预测他们会很快取得彼得堡的政权!”
  “他们会很快取得政权?有多快?”
  “十月或是十一月……在前线俄军一败涂地之后。”
  埃特尔迟疑了一下,“路德维希,你认为东线会很快取得大捷?可是我听说俄国人还是挺能打的。”
  赫斯曼冷笑:“很快会有大捷的,因为布尔什维克会瓦解沙皇留下的军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