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735

  6月下旬的华盛顿显得有些炎热,来自北方的莫洛托夫很不适应。而白宫室内的气温也凉快不了多少,同样闷热的让人透不过气。但是莫洛托夫还是得一本正经穿着厚厚的西服,坐在铺着松软绒布,热的都有点烫屁股的椅子上面,强装着笑脸和资本主义的最高领袖谈话。
  这次访问其实是计划外的,按照本来的计划,莫洛托夫应该在更加炎热的7月或8月访问华盛顿,讨论秋季和冬季作战的问题——那个时候,伟大的苏联红军应该已经解放华沙了!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之后,谁都知道华沙不是那么容易解放的了。苏联红军必然会在华沙城下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血战,莫洛托夫正是为此而来。
  “总统先生。”莫洛托夫也不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在华沙城东北的莱吉奥诺沃-沃沃明地区遭遇了一场失败,1个集团军被打垮,损失了几百辆坦克和2万名士兵!而且飞机的损失也很大,在过去的十几天,红空军失去了10%以上的力量,这是非常严重的损失。这说明纳粹德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强大,我们很可能低估了他们的力量。”
  他的话立即就被在场的翻译人员翻译成了英语。
  “你们需要更多的援助是吗?”罗斯福也不和莫洛托夫废话,而是直接问道,“需要什么,就尽管说吧。”
  罗斯福倒也不是在装豪爽,而是波兰战役打到现在,已经证明了苏联的价值——别说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不强,十几天保持攻势状态,从布格河边推进到华沙城下,还拔掉了十几个德国人的“环形防御要塞”。哪怕在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中被打败,损失也不是很大,败下来的部队也没有完全崩溃,而且苏军的攻势状态也没被打破。能和德意志超人打成这样,也就是苏联红军了,换成丘胖子的英军上去打,现在多半让德国打的抱头鼠窜了。
  而且,苏联红军也不是特别牛逼。如果现在已经解放华沙,大有推平柏林横扫巴黎饮马大西洋之势,那么罗斯福也不会考虑大手笔援苏的。
  从现在的波兰战场分析,罗斯福和他的幕僚们都认为苏联是一个可以给德国造成巨大伤亡的国家。如果美国可以给予充分的援助,那么苏联就能一直给德国放血,直到德国支持不住。所以在援苏的问题上,罗斯福现在是不会太小气的,援助不就是钱嘛,这不算什么。取德国超人的性命才是大事情,只要苏联人能大量的杀死德国佬,援助什么的都好说。
  “总统先生,现在我们急需你们的P51战斗机,越多越好,用以掩护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免遭德国高空轰炸机的威胁,同时还要用它们支援华沙战役。”
  莫洛托夫也不客气,马上提出了要求。
  “没有问题,马上提供。”罗斯福说,“现在已经部署到苏联的P51中队都可以配合红空军作战,还可以从英国调一些战斗机联队去苏联。新的飞机我们也会尽快送去苏联,先给你们500架P51,够了么?”
  “暂时够了,但是这些飞机都需要通过大西洋航道和北太平洋航道运往苏联,我们不知道这两条苏联的生命线能维持到几时。”
  莫洛托夫顿了顿,又说,“所以我们还希望在苏联生产这种飞机和发动机,但是我们的技术和设备还有些落后。”
  这当然也是一个合理要求,现在北太平洋的航道暂时没有问题,但是北大西洋的运输线却时刻在欧洲联合舰队的威胁下,一旦北大西洋航线被切断,运往苏联的物资起码要减少60%。
  “这完全没有问题。”罗斯福点点头,“我们立即把设备和专家派去苏联。”
  P51使用的梅林发动机生产技术已经被转让给了美国公司,因此罗斯福现在能够让美国公司将梅林灰背隼系列发动机的生产技术转让给苏联。
  “另外,我们还需要生产反坦克炮和先进穿甲炮弹的技术。”莫洛托夫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没有问题,马上提供。”罗斯福仍然满口答应。
  “我们还希望你们和英国尽快发动针对德国极其盟友的战略轰炸。”莫洛托夫说,“这是打败德国的必要手段。”
  “我们不是已经轰炸了基尔库克油田和胡齐斯坦油田了吗?”在场的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似乎知道莫洛托夫在给美国出难题,皱着眉头说。
  “战略轰炸的目标不仅是油田。”莫洛托夫的话说得很慢,语气显得非常严肃,“还应该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大城市!”
  “我们正在轰炸那里。”赫尔回答。
  “你们正在骚扰那里。”莫洛托夫纠正道,“我知道英国人是怎么做的,一天派出十架八架蚊式飞机扔下几吨炸弹和几十万份传单,造成的破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们真的要从空中打败纳粹,那么就应该使用大量B-17这样的重型轰炸机,一次投放数百吨的炸弹。”
  “可是这样做的损失太大了,德国人的国土防空力量非常强大……”从翻译口中得知了苏联人的要求,有求必应的美国总统也皱起了眉头。对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的大轰炸虽然效果不错(从照片上看),但是损失太过惨重。
  莫洛托夫耸耸肩,说:“根据我们的空军专家研究,我们对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的轰炸之所以损失惨重,主要是因为空袭的目标是可以预期的,从而让纳粹可以提前配置大量战斗机部队。如果我们将空袭的对象扩大为所有纳粹统治下的大城市,那么德国人有限的战斗机部队是不大够用的。”
  今天与会的并没有军方的将领,罗斯福和赫尔互相对视了一眼,赫尔说:“如果要对纳粹统治下的欧洲发动大规模的空袭,我们就必须以苏联本土和英国本土为飞机的出发地。而现在的困难有两个,一是英国担心其本土遭遇德国的报复,因此不敢发动大规模战略轰炸……”
  赫尔说话的时候,旁边的翻译同时将他的话译成俄语,他说一句,翻译就译一句。当莫洛托夫听到“害怕德国报复”时,就哈哈大笑着打断道:“德国人有那么多战略轰炸机?他们根本没有!他们只有战术轰炸机,所以根本不存在大规模报复的可能。”
  等他的话被翻译译成英语,美国国务卿赫尔才继续说道:“第二个困难是我们没有办法突破德国人的海上封锁,将足够的物资运往英国和苏联……虽然B-17飞机可以自己飞到英国,但是要让这些飞机投入战斗,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零部件和炸弹的。一架B-17执行一次任务,大概就需要消耗10-15吨的各种物资,如果每天有1000架次B-17在欧洲上空执行任务,那么就需要消耗1.5万吨物资。这仅仅是一天的消耗,而且还不包括护航战斗机的消耗。”
  实际上这才是让英美迟迟不能发动对德国战略轰炸的主要原因——战略轰炸是消耗战,每天1000架次的B-17出击也未必能打垮德国的防空力量。而1.5万吨一天的消耗,却会很快让英国人本来就很紧张的储备消耗一空。
  “那就运送物资到英国和我国。”莫洛托夫说,“如果你们和英国的海军不足以打破德国海军的封锁,那么我们苏联海军可以出动!”
  罗斯福和赫尔互相看看,他们知道苏联人现在有几艘超级战列舰可以使用,这的确是一支有可能改变大西洋海上力量对比的海军力量。
  罗斯福点点头说:“如果红海军可以出击,那就没有问题了。不过对德国实行战略轰炸还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我们的飞机部署到位也需要时间。在这之前,我希望听到华沙解放的好消息。”
  莫洛托夫笑了笑,“总统先生,会有好消息的。我们强大的红军,将会在几天后发动对华沙的进攻!”
第675章
大雷雨(三十九)
  “14个集团军,48个步兵军、机械化军或坦克军,总兵力超过了150万(机械化军/坦克军人比较少),投入的各种型号的坦克/自行火炮超过6000辆,各型火炮超过15000门……”
  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看着一张铺满半堵墙壁的军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部队标记和番号,微笑着对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说:“这么强大的兵力怎么可能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华沙?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您就只管放心等好消息吧。”
  “但是德国的力量也不弱,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就是证明,所以总参谋部仍然希望西方面军可以谨慎从事。”红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华西列夫斯基皱了下眉头,他是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到明斯克来协助指挥的。
  这意味着斯大林有点不大相信巴甫洛夫大将的军事才能了,这对巴甫洛夫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而且斯大林对西方面军能否夺取华沙的问题也可能产生了怀疑。华西列夫斯基知道,在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后,总参谋长朱可夫就不止一次给斯大林泼冷水,指出西方面军很有可能无法承担夺取华沙的任务,而斯大林对此却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另外,朱可夫还进一步提出建议,在西方面军无法攻占华沙的情况下,应当及时转入防御,争取将苏德之间的战争拖入持久,同时加大战略轰炸的力度。力争先用轰炸削弱德国的战争潜力,然后再慢慢将其拖垮……
  “没有什么问题的,西方面军一定能夺取华沙城的!”巴甫洛夫的语气异常坚定。
  身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也是个消息灵通人士,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有可能失去斯大林的信任?
  对于一个方面军司令员而言,失去斯大林同志的信任可不是好事情,搞不好会身败名裂的!
  而且,巴甫洛夫一旦承认自己无力夺取华沙,就等于宣布“大雷雨计划”完全失败。而这个“大雷雨计划”就是巴甫洛夫领衔制定的。
  斯大林同志可不是一个能够容忍失败者的伟大领袖……
  “进攻绝不会失败!”他对华西列夫斯基说,“伤亡可能比较大,夺取华沙的过程可能会非常艰难。但是最终的胜利肯定属于英勇的工农红军。
  实际上,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的失败所暴露出来的不是红军整体上的不足。而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比如T-34坦克和KV-1坦克的主炮威力太小。又比如雅克-1和米格-3战斗机的空战能力不够理想。不过这2个短板现在都有了弥补的办法,最高统帅部已经给了我们很多个装备了ZIS-2型反坦克炮的独立炮兵营。西方面军空军也得到了美国国际主义战士的援助,有了20个中队的P-51飞机(他们部分是用于护卫B-17轰炸机去炸毁中东油田的战斗机中队,还有部分是从英国和冰岛飞来苏联的),足够提供空中掩护了。”
  巴甫洛夫顿了顿,又振振有词地说:“而且持久作战对德国也存在有利的一面。现在法国和意大利都没有向我们宣战,这说明他们害怕红军,对德国纳粹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们被阻挡在华沙城下,那么意大利和法国对德国反动前途的担心就会化解,他们将会登上德国的战车……这意味着德国领导的反动阵营一下子多了1亿人口!苏联的数量优势将会不复存在。
  所以,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我建议最高统帅部立即批准我们西方面军提交的华沙战役计划!”
  听了巴甫洛夫的一番分析,华夏列夫斯基也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很有战略高度。他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好吧,我会建议最高统帅部批准西方面军的战役计划的……”
  ……
  “雅科夫,怎么样?这几天很辛苦吧?”
  从集团军司令部返回的罗科索夫斯基从一辆嘎斯61小汽车上下来,一眼就看见了正在监督炮兵将一门57mm加农炮挂上T-34坦克的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大尉。
  这位斯大林同志的大公子是个相当努力和认真的人,也不是什么花花公子,和他的弟弟瓦西里完全不一样。在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至今的十几天内,他都非常认真努力的根据上面的命令,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坦克挂大炮”的工作中去了。
  所谓“坦克挂大炮”工作,实际上是为了弥补T-34坦克和KV-1坦克火力不足的权宜之计。就是将ZIS-2型57mm反坦克炮加农炮挂在坦克后面,同时还用履带式牵引车拉上85mm高射炮跟随。在遭遇到德国坦克集群后,就能迅速将这三种火炮摆开,用于打击德国坦克了。
  虽然这种打法怎么看都有些笨,但是总比用T-34和KV-1的F-34型76.2mm坦克炮要强多了。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的教训太深刻了,这种坦克炮根本对方不了德国人最新型的4号坦克,更不必说那两种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重型坦克了。
  “军长同志。”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连忙停下手头的工作,上前去向罗科索夫斯基行了个军礼。“您是来检查‘坦克挂大炮’工作的吗?要不要同志们演示给您看?”
  “不是来检查工作的,不过也不妨看看。”罗科索夫斯基摆摆手笑道,然后就站在了那辆拉了一门大炮的T-34坦克旁边。
  说实话,这事儿看着真有点变扭,好好的坦克就给弄出火炮牵引车了。
  “我们第9机械化军的2个炮兵团里面本来是没有ZIS-2型火炮的。”
  朱加什维利很仔细的对罗科索夫斯基说:“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独立反坦克炮兵营。这是新组建的部队,火炮和人员都是从后方调来的,拥有16门ZIS-2型57mm反坦克炮。另外,每门火炮还会有1辆专用的弹药车跟随,这种弹药车可以由坦克拖拽,也可以用马匹牵引。”
  拖拽反坦克炮这样的武器,最理想的工具肯定是越野能力较强的半履带装甲车。不过现在苏联红军中还没有这样的车辆,苏联人的半履带车倒是研究了很多年,产品也定了型(ZIS-42),不过受制于他们的机械和汽车工业的实力有限,现在根本无力将之量产。
  “经过十几天的强化训练,这个独立反坦克炮兵团已经可以配合坦营作战了。”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接着说,“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但总是可以上战场了。”
  就在朱加什维利说话的时候,一个ZIS-2型火炮的炮组成员,已经非常熟练的将大炮和坦克分离,然后拖到一旁完成展开摆放。
  “看来问题不大了。”罗科索夫斯基满意地点点头,“朱加什维利同志,你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果我们第9机械化军可以第一个冲进华沙城,你就是华沙解放的第一功臣了。”
  “第一个冲进华沙?”雅科夫愣了一下,随即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了。“军长同志,解放华沙的战役要开始了?”
  “是的。”罗科索夫斯基压低了声音,“后天凌晨开始,我们第9机械化军就要开始向华沙方向突击了!”
  “那么快?”雅科夫显得有些吃惊。
  在莱吉奥诺沃-沃沃明战役结束后,华沙前线就显得有些平静,只有中路华沙森林的激战仍然在继续,北线和南线则都没有行动。
  也就是说,原计划的钳行攻势现在只有一根钳子,根本发动不了钳型攻势。雅科夫本来以为会先在北线发动一场新的进攻,等待北路集群占领莱吉奥诺沃后再北中南三路一起下手。没想到西方面军司令部居然绝对现在就发起进攻。
  罗科索夫斯基把雅科夫拉上了自己的汽车,两人一起返回军部——罗科索夫斯基是在今天上午的集团军作战会议上得知华沙战役将要开始的消息的。在今天晚上的第9机械化军作战会议上,他还要向第9机械化军团以上(包括团长)和军部各部门主官宣布这个消息,所以现在也不妨先一步告诉雅科夫。
  在车上,罗科索夫斯基有些兴奋的对雅科夫说:“这次是咱们南路集群担任主攻了。除了咱们的第37集团军外,第13集团军、第20集团军都会加入,集群总指挥将由弗拉索夫同志担任。
  北路集群会担任辅攻,北路由库兹涅佐夫同志(不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而是陆军的一个中将)负责,统一指挥第3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11集团军。按照计划,他们将会在夺取莱吉奥诺沃后包抄华沙的后路。
  中路和我们南路一样是主攻,由崔可夫同志统一指挥第9集团军、第29集团军、第43集团军和第50集团军等4个集团军强攻华沙正面!
  另外,第4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31集团军将会担任战役总预备队。”
  “14个集团军啊!”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吸了口气,显得有些兴奋,“总兵力应该有100多万了吧?这下华沙会战是必胜无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