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735

  “现在是零点30分,西方面军、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应该已经开始炮击了!”
  在斯大林的老家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市郊外,一处规模宏大的师级军用机场的指挥部大楼里,这个时候也是灯火通明。苏联红空军第8远程轰炸航空师师长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戈洛瓦诺夫少将正用生疏的英语和一个美军陆军航空队的上校说话。
  这个上校有一张斯拉夫人的方脸,身材魁梧,看上去就是一员空军猛将。他就是柯蒂斯·爱默生·李梅,美国第305轰炸机联队指挥官。
  根据斯大林的要求,从1942年4月开始,美国第8航空队的部分联队开始秘密进驻苏联。到5月底为止,一共有第91、第92、第93、第100、第303、第305、等6个轰炸机联队进驻。
  美国轰炸机联队的编制方式和德国、英国、苏联都不一样,不是一个轰炸机联队下面有几个轰炸机大队,而是联队下属功能大队,比如作战大队、地勤大队等等。而一个联队下面就只有一个作战大队,作战大队下面通常有3-5个不等的飞行中队,一个中队通常有22-24架飞机。
  而李梅上校的第305联队是不久前才在美国本土完成训练的,编制也非常充足,一共有4个大队共88架B-17轰炸机。
  现在第305联队就驻扎在第比利斯郊外的这个飞机场。88架B-17属于苏联空军第8远程轰炸航空师的80架佩-8重型轰炸机,就整齐排列在机场的超大停机坪上,而且已经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还有1个半小时就该咱们出动了。”李梅上校喝了口咖啡,然后又吸了口雪茄烟,“如果一切顺利,早上6点钟咱们就该飞到基尔库克大油田了。”
  斯大林同志当然不会忘记轰炸基尔库克大油田和胡齐斯坦大油田。这两座大型油田现在每个月能生产出200万吨以上的石油,全部都会卖给德国国防军储备局,然后再由德国统帅部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如果这两座大油田被炸毁,那么德国的战争机器不说瘫痪也得半身不遂,那么苏联就很有把握可以赢得战争了。
  所以斯大林这次拿出了2个宝贵的轰炸航空师,再加上6个美国人的轰炸机联队,一共准备出动240架佩-8和520架B-17,另外还会有一个美国战斗机联队的72架P51和150架苏联的米格-5战斗机担任护航。总共的出击规模高达982架,差不多就是千机轰炸了!
  “有把握炸毁吗?”戈洛瓦诺夫少将有些不确定地问。虽然他制定计划时信心十足,认为760架轰炸机一次扔下三四千吨炸弹足够摧毁两座大油田。但是德国空军这几年也打出了赫赫声威,看上去不好对付啊。
  “一次不可能。”李梅摇摇头说,“德国空军不好对付……特别是在中低空,福克零式和Fw-190都非常厉害,P-51也不一定有胜算。”
  P-51是可以对付福克零式和Fw-190的,但是美国人部署到苏联的P-51都是装了灰背隼60发动机的高空型号。而高空机的气动和中低空机型是不一样的,这些P-51能玩转高空,下到低空就肯定不是福克零式的对手。
  在P-51上了高空后,对上Fw-190的高空型号并不处下风。而B-17非常坚固,又有强大的自卫火力,只要有P-51掩护,哪怕遇上Fw-190的阻拦,也不会损失太大。真正让李梅有点担心的,反而是最近出现的He-219,这种飞机火力太猛,在高空的速度又快,一旦咬上B-17,用30mm和20mm的机炮轰击,怎么都能打下来的。
  不过美国人还是准备不顾损失蛮干——哪怕20%以上的折损比例,在罗斯福看来也是可以承受的,只要能摧毁德国人的中东油田。
  可李梅还是有些担心苏联人会承受不住,他说:“我们的B-17和P-51可以飞得很高,可以在11000米上空投弹。可你们的佩-8飞不高,米格-5又是双发飞机,灵活性不够……”
  他的意思是你们苏联人吃不消就别去,让美国飞机去炸就行了。可是戈洛瓦诺夫少将却误会他说苏联飞机不好,这可不行啊。
  “米格-5是一架好飞机!”戈洛瓦诺夫少将信心十足地说,“它可以飞到680公里,航程高达2800公里,而且还能挂800公斤的炸弹,甚至可以单独执行远程轰炸任务。”
  李梅不置可否点点头,他知道米格-5飞机,这种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得到了美国的技术援助,使用的发动机都是美国进口的,所以要比历史上的米格-5成功,达到了全部设计要求。在1942年初顺利投产,现在是苏联远程轰炸航空兵手中的一张王牌,的确是一架好飞机。但是德国人那边显然有克制它的杀手锏——蚊子杀手(He-219)一定也是米格杀手……
  ……
  “司令官,司令官,苏联人开始炮击了!我们和苏联的战争爆发了!”
  德军中东战线司令官隆美尔的司令部就在基尔库克,这里和胡齐斯坦的阿巴丹是中东布防最严密的地方。高射炮的数量比柏林还多,而且还有最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附近还修建了多个大型机场。
  另外,隆美尔大将自己的司令部和第4航空队司令官亚历山大·勒尔大将还分头坐镇基尔库克和阿巴丹——牢牢地看着油田!
  在苏联人发动战争的时候,隆美尔正在睡大觉,他被副官叫醒,然后才穿上军服,睡眼朦胧的走进作战室,发现中东战线参谋长俾斯麦中将已经在那儿,正在和什么人通电话。
  俾斯麦中将看见隆美尔的时候,电话已经打完了。他挂上电话听筒就对隆美尔说:“是勒尔大将从阿巴丹打来的电话,他请求派出飞机轰炸苏联的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油田。”
  苏联人要炸中东,德国人自然也要炸苏联的高加索石油产区!虽然乌拉尔的第二巴库已经得到开发,但是高加索的石油产区仍然贡献了苏联一半以上的石油,如果高加索产油区被摧毁或者被德国占领,那么苏联的战争机器就得元气大伤了。
  不过要摧毁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产油区也不容易。由于法国人在1940年干过一回,现在苏联已经加强了那一带的防空,还部署了米格-3和拉-3这样的高性能战斗机。
  另外,在1940年巴统大轰炸后,意识到巴统石油城脆弱性的斯大林开始将炼油业务转移到乌拉尔工业区。在美国提供的大量炼油设备的支持下,建设第二巴库石油工业区的工程进展迅速。根据德国情报部门的估计,最晚到1943年底,苏联就能摆脱对巴统石油城的依赖。
  “第4航空队计划出动多少架飞机?”隆美尔背着手走到地图台前,低头看着中东战场的形势图。
  形势还是不错的,英国人在中东的最后一个据点马斯喀特不久前也被阿尔弗雷德·冯·戈尔茨上将指挥的第26集团军攻占。现在从阿巴丹通往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已经打通,中东最大的油田和炼油厂(阿巴丹炼油厂也已经修复)现在终于可以为德意志帝国的战争机器输送继续的燃料了。
  而且在波斯湾航道打通前,阿巴丹大油田和炼油厂已经相继恢复生产。现在储存在阿巴丹的原油和成品油多达三四百万吨——这些可是统帅部计划外的燃料,正好用来应付东线作战的需要。
  “第4航空队准备出动96架Do-217和64架福克零式去轰炸巴库油田;出动72架Ju288和32架He219去轰炸巴统炼油厂。”
  巴库油田的油井是分散的,所以没有密集的高炮火力掩护,所以派出低空性能较好的Do-217和福克零式去轰炸。
  而巴统炼油厂的设施相当集中,周围有大量的高炮掩护,所以就动用Ju288和He219的高空性号用线控滑翔炸弹去摧毁。
  “海军呢?”隆美尔又问,“地中海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出动?”
  现在站在德国一边参战的欧洲各国的海军已经组成了联合舰队,称为欧洲联合舰队。在欧洲联合舰队下还设立了几个战区舰队司令部,分别是大西洋舰队司令部、波罗的海-北海舰队司令部、地中海舰队司令部和印度洋舰队司令部,在这些舰队司令部下面,再下面才是分舰队。
  而这四大舰队的司令官中,大西洋舰队司令官是由欧洲联合舰队司令官冈瑟·吕特晏斯元帅兼任。波罗的海-北海舰队司令官也是德国人,现在是罗尔夫·卡尔斯大将。印度洋舰队司令官法国的拉波尔德海军上将。而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当然是意大利海军上将伊尼戈·康皮翁尼。
  按照“蓝色方案”的规定,以意大利海军舰艇为主力的地中海舰队,将会在苏德战争爆发后通过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进入黑海,然后用舰炮去位于黑海沿岸的苏联石油重镇巴统。
第642章
大雷雨(六)
  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宫。
  现在是1942年6月1日凌晨2点钟了,意大利的伟大领袖墨索里尼大晚上不搂着情妇贝塔西睡觉,还在为了意大利人民未来的幸福生活操心犯难呢!
  坐在一张长会议桌顶头位子上的领袖看上去有些忧愁,面色苍白还有点浮肿,显然有好几天没睡着觉了——他当然睡不着了!在不久之前,欧洲战争还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克罗地亚-匈牙利、挪威、比利时、丹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等一大堆国家群欧老掉牙的大英帝国。怎么看都不会输的,所以那段时间墨索里尼是意大利最欢乐的人,每天都乐呵呵的在谋划成立新罗马帝国。
  他准备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当奥古斯都,自己当恺撒——历史上罗马帝国曾经有正副俩皇上,正皇上称奥古斯都,副皇上称恺撒。墨索里尼觉得自己对罗马帝国的贡献实在太大了,如果不当个“副皇上”,意大利人民肯定不会答应的。
  可是谁能想到转眼的功夫,大西洋对岸的美利坚和东方的强盛大国苏联就都变成意大利的敌人了!意大利招谁惹谁了?为什么会那么倒霉?就不能让意大利人安安静静的恢复罗马帝国吗?
  不过墨索里尼也知道自己和德国早就在一条船上了,没有德国就没有意大利的罗马帝国!而没有罗马帝国,他这个意大利领袖也就完了,没有人再会拥护他了。
  而且,背叛德国就意味着会遭到德国的惩罚!虽然意大利陆军也有7个装甲师,但是墨索里尼根本不相信他们能抵抗德国。所以现在墨索里尼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就在墨索里尼为前途感到担忧的时候,他的女婿齐亚诺伯爵从威尼斯宫的一名高级秘书手中接过了一封电报,看了一眼,然后皱着眉头说:“领袖,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请示是否要按照计划出动舰队?”
  伊尼戈·康皮翁尼上将指挥的地中海舰队的母港就在原来意大利海军的老窝塔兰托。
  该舰队拥有恺撒号、杜意里奥号、多利亚号等三艘战列舰,塔兰托号、波拉号、戈里齐亚号等三艘重巡洋舰,还有五艘由运输船改建的护航航母(真正的屌丝航母),另外还有一艘用水上飞机母舰改造的两栖攻击机舰朱塞佩·米拉格利亚号,以及15艘轻巡洋舰和35艘驱逐舰(包括雷击舰)和一些运输船、运油船、弹药船、登陆舰之类的辅助舰艇。
  现在地中海舰队的实力并不算强大,甚至比不上由法国人担任司令官的印度洋舰队。但是地中海舰队也没什么对手,地中海基本上是德意法的内湖了,潜在的对手就是苏联的黑海舰队。
  但是苏联在1942年初就把包括十月革命号战列舰、马拉号战列舰和巴黎公社号战列舰在内的黑海舰队的主力舰艇都调往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加入了太平洋舰队。这实际上也是苏联战争准备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保持太平洋航线的畅通——这3艘老掉牙的战列舰当然不是去对抗日本联合舰队的,日本和苏联在远东是“恐怖平衡”,日本敢封锁海上,苏联就要在陆上发兵满洲,所以日本海军是不会打劫打着红旗的资本主义巨轮的。
  但是现在从苏伊士运河到马六甲的航路对轴心国而言已经可以通行了。理论上欧洲联合舰队是可以派出分舰队去太平洋作战的,这些欧洲国家的舰艇可不管苏联在远东的陆上力量多么强大。
  实际上,意大利海军的“厄立特里亚”号殖民地巡洋舰和“兰姆二世”号辅助巡洋舰现在日本的神户(它们原属于意大利红海舰队,在意大利参战后突围前往日本)。
  早就预料到这种风险的苏联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便提出了将黑海舰队主力调往太平洋的建议,并且得到了斯大林的批准。
  因此地中海舰队进入黑海作战的风险只有一个……就是让意大利和苏联处于战争状态!
  “领袖,现在苏联政府并没有向我们递交最后通牒……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和苏联继续保持和平关系的。”意大利司法大臣,同时也是国家法西斯党的“核心”领导者之一的迪诺·格兰迪。他是墨索里尼当年崛起夺权时的老臣,不过现在和墨索里尼有了些分歧。在墨索里尼决定追随德国向美国宣战的时候,他就表示了反对意见。
  “可是……德国那边怎么交代?”墨索里尼看着自己曾经得力助手,“我们和德国是盟友啊。”
  “我们就算宣战又能帮得上什么忙?”意大利司法大臣耸耸肩说,“德国人要炮轰巴统可以出动他们自己的舰队,他们在直布罗陀有很多大型战列舰可用。如果德国人想要装甲师,我们可以把7个装甲师都交给德国人,算是意大利志愿兵。至于意大利空军,现在大都用来和英国作战以及防备美国了,没有几架飞机可用于东线。”
  齐亚诺伯爵也赞成迪诺·格兰迪的意见,他皱着眉头说:“领袖,我们对苏联的领土和资源没有任何要求。如果我们不向苏联宣战,苏德之间就会存在一个和谈的桥梁。我想德国人并没有灭亡苏联的想法,和平谈判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我们罗马帝国毕竟不是欧共体国家,没有必要跟着德国人的指挥棒转。”
  现在的意大利虽然沦为了德国的小弟,但却是一个有理想的小弟,并没有加入由德国主宰的欧洲共同体。因此也没有义务在外交上和德国完全一致。
  “这样也好!”本来就不大想掺和苏德战争的墨索里尼被他的女婿说服了,他点点头,“我们不向苏联宣战,但是可以派出志愿兵参战,7个装甲师都可以交给德国……另外,给康皮翁尼上将回电,舰队暂时不要出动。”
  ……
  “给我安排一下,我要出访罗马……”
  “等一下,领袖,我们的力量足够,不需要意大利参战。”
  威尼斯宫和德国总理府之间是有热线的,意大利领袖的决定在第一时间就通过热线传到了柏林。不过希特勒当时并不在总理府,而是由他的秘书马丁·鲍曼接的电话。然后鲍曼又立即打电话到统帅部会议室,将意大利人放鸽子的消息报告给了希特勒。
  希特勒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想动身去罗马找他的好基友墨索里尼,而赫斯曼却连忙阻止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不想派兵打苏联是好事情啊,要是他热情很高派了很多面条兵到东线,赫斯曼还得让古德里安派德军保护意大利人,而且意大利人来太多了,德国的后勤压力也会增加。
  “可是意大利人如果不追随我们。”希特勒摇摇头说,“那么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国家会怎么想?欧洲的团结还能保证吗?”
  赫斯曼说:“罗马尼亚有比萨拉比亚问题,是一定会参加的。西班牙不是欧共体国家,不必让他们参加。至于保加利亚和法国……它们是欧共体国家,必须要跟随我们,因为这场和苏联的战争是我们欧洲共同体的战争,我们必须一起面对。”
  赫斯曼想了想又说:“领袖,团结欧共体的关键在法国……您如果要出访也应该去巴黎。”
  “法国?”
  “是的。”赫斯曼点点头,“现在的欧洲共同体的核心实际上是法国和德国。”
  由于意大利不参与,现在欧洲共同体之中也就只有法国可以和德国稍微叫一下板。如果法国在对苏宣战的问题上支持德国,那么欧共体就会统一行动了。
  “有什么可以吸引法国的条件?”希特勒问。
  “北非!”赫斯曼说,“我们支持法国在法属北非的统治,并且承认法属北非是法兰西本土,是欧洲的一部分!”
  法属北非现在包括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法属摩洛哥,都是法国人经营多年的地盘。而且那里的人口结构和后世不一样,法裔和天主教徒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在阿尔及利亚百分之三十几),还在不断上升。
  而且法国人长期以来都是将其中法属阿尔及利亚当成本土经营的,长远的目标就是将阿尔及利亚变成法国的一部分。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现,法国将会变一个“永远”的大国。
  “那里至少有270万平方公里和几百万人口!”希特勒很清楚法国人的想法,“一旦那里成为法国本土,那么法国就会成为欧洲共同体中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也将超过5000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