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735

  不过看看他的中校军衔、蓝色马克斯勋章,再加上兴登堡元帅副官的身份……这显然是位最春风得意的德意志容克军官。看来他站在革命一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艾伯特回头看着赫斯曼:“中校,该你了。”
  赫斯曼冲着艾伯特礼貌地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指着奥丽加对两个革命者说:“她是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女。我想你们知道她是怎么抵达德国的吧?”
  报纸上说是被德军俘虏的……不过那绝对不是真的!
  赫斯曼这时又取出一张照片——上面是沙皇和奥丽加的合影,递给了李卜克内西,“李卜克内西先生,这是沙皇陛下被软禁于亚历山大宫时所拍摄的照片……沙皇,您应该认得出吧?”
  李卜克内西看着照片上的沙皇和女大公,再看看自己面前的奥丽家,点了点头,又把照片给了罗莎·卢森堡。然后问奥丽加:“是列宁把你们放了的?”
  奥丽加摇摇头,“我只知道我们一家被装上火车,从叶卡捷琳堡一路运到了彼得格勒附近,然后下了火车被移交给了赫斯曼中校。”
  “他们是一个保证!”赫斯曼补充说,“保证布尔什维克会忠实地履行密约,并且不会支持德国境内的革命!”
  “密约?”李卜克内西目光炯炯,紧盯着赫斯曼。列宁没有在信里面提及此事!
  赫斯曼一字一字地说:“一次移交600吨黄金,另外还有大量的煤炭和农产品,我们可以在西线发动几次大攻势,就是因为得到了俄国的物资……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代价!”
  艾伯特用极其沉重地语气补充道:“还得加上波兰、芬兰、库尔兰、立夫兰、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当然,还有一场残酷的内战!”
  他又从克洛伊那里接过列宁的亲笔信,交给了李卜克内西,“这是列宁同志的信,他希望你们不要去促成德意志帝国的崩溃,因为德国一旦投降,协约国将会全力以赴地绞杀俄国革命!”
  “投降?”卡尔·李卜克内西用嘲讽地语气说,“你们管立即实现停战叫投降?”
  “不。”艾伯特道,“立即实现停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否则我们早就停战了……协约国提高了要价,要我们无条件投降!”
  “你们会同意?”卡尔·李卜克内西反问。
  “会!”艾伯特认真地点了下头,“如果你们不肯和我们合作,一起来面对眼前的困难,那么我们就只能投降……无条件的!然后再去接受敌人提出的苛刻条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再赔上几百亿金马克。”
  “这是卖国!”卡尔·李卜克内西高声嚷道。“德国的工人阶级是不会同意的!”
  艾伯特耸耸肩,“我本来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俄国发生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一点。”他看着卡尔·李卜克内西,认真地道,“如果让你们上了台,你们一样得接受敌人的任何条件,然后发动一场消灭我们和德意志军队、贵族还有资产阶级的内战,把我们都打死!既然如此,我们社会民主党为什么不自己去卖国呢?”
  与其你卖国,不如我卖国!
  “艾伯特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却是个聪明人……不对!他是当着我的面在说这些话!”赫斯曼是跟着列宁见过大风大浪的,心眼也变得多起来了。艾伯特当着他的面说这些话,这说明……社会民主党已经和大总参谋部在卖国和镇压革命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看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完蛋了!
第七十三章
最后的底牌
  1918年10月22日,赫斯曼陪同德国未来的总统艾伯特和两位注定活不长命的革命家,回到了风雨飘摇的帝国首都柏林——虽然他们拒绝参加由社会民主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但是巴登亲王还是迫于压力(有人在柏林游行),下令释放了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
  在柏林的火车站广场上,赫斯曼见到了似曾相识的一幕。数千名斯巴达克派的拥护者聚集在广场上面,挥舞着红旗,一会儿高唱《国际歌》,一会儿呼喊着李卜克内西的名字。声音震耳欲聋!
  李卜克内西也和列宁一样,登上了一辆实现准备好的小汽车的顶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再一次抨击了德国政府的战争政策,宣称德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国内,就是德国帝国主义、德国主战派和德国的秘密外交!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战争,并且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在演说结束之后,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二人,还带领着拥护他们去群众步行前往苏俄大使馆,去向年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致敬!
  “他们虽然不愿意同我们合作,但总算没有宣布要马上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护送李卜克内西返回柏林的艾伯特一直站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外的台阶上,仔细听着李卜克内西的演讲。最后他冲一直站在他身旁,好像是个副官似的赫斯曼中校笑了笑。
  “议员先生,看来您的规劝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赫斯曼恭谨地回答。“您为帝国赢得了暂时的喘息之机。”
  “嗯,挺会说话的。”艾伯特笑了笑,“中校,你认为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几天……或者是两个星期。”赫斯曼语气凝重地说。
  “才这么点时间?”艾伯特一怔。这段时间,战场上的形势其实还可以,德军暂时止住了颓势。目前,战场仍然在德国的国境线外很远的地方。
  “是啊,议员先生,您认为奥匈帝国还能支撑几天?”赫斯曼无奈的一摊双手,“捷克已经宣布独立了,匈牙利一片混乱,随时可以爆发革命。一旦匈牙利宣布独立,奥地利如何能独自支持战争?如果奥地利也发生革命……除非斯巴达克派加入政府,帮助政府压制革命。否则,他们即便什么都不做,革命浪潮还是会席卷德国的!”
  “奥匈……”艾伯特摇摇头,“你说的有道理,他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要我们‘无条件投降’的。”
  《十四点和平条件》和“优待民主”果然是个圈套!在德国的“民主政府”上台之后,协约国立即提高了要价,不再提什么《十四点和平条件》,还是要求“德军完整地交出其海陆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这就是要求德军投降,而且是无条件的投降!
  虽然协约国也没有说《十四点和平条件》现在作废,但是只要稍有常识的人,就能知道一旦德军交出武器装备,就是任仍宰割的羔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和美国要是会轻饶了德国,那他们就不是帝国主义了……
  可是德国国内的大部分人民,此时并没有意识到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比坚持战争还要痛苦的东西!大部分人,还相信大洋彼岸那个美利坚合众国会良心发现,恩赐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和平。
  同艾伯特分别之后,赫斯曼让克洛伊先回家。自己则和奥加丽一起上了一辆俄德经济促进公司派来的马车,往柏林郊外的措森,那里是沙皇一家在德国的居住地。然后他才返回柏林,去向大总参谋部汇报和李卜克内西、罗莎·卢森堡两人会面的情况——赫斯曼还打算提醒上面特别注意这两个危险分子。最好立即消灭他们,别等他们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后再下手,那就完了!
  而在大总参谋部,赫斯曼又听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奥匈帝国的德意志人要民族自决了。帝国议会中的非德意志议员都回老家去搞民族自决了,而剩下的德意志议员们在研究了《十四点和平条件》中关于民族自决的条文后,认为奥匈帝国内部的德意志民族也是可以自决的,因而他们想通过决议让奥地利和德意志帝国合并……
  可奥匈的德意志民族真的能按照《十四点和平条件》说的那样自决吗?赫斯曼是不相信的,而大总参谋部里面99%的参谋们也不相信。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被美国人的小计谋耍弄了。
  当赫斯曼抵达柯尼希广场(大总参谋部所在地),这里的人不是愁容满面,就是怒气冲冲,还有人用恼羞成怒的语气在大声咒骂,其中也包括兴登堡。
  “被骗了!德国被欺骗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公正的和平’!《十四点和平条件》也是骗人的东西……他们要夺走我们的一切!这些魔鬼,这些没有荣誉感的垃圾!”
  总参谋长兴登堡元帅的怒吼声,赫斯曼在他办公室外的走廊外面,就听得清清楚楚。
  “赫斯曼中校,请跟我来。”兴登堡元帅的副官舒伦堡少校看见赫斯曼,立即就将他领进了兴登堡的大办公室。里面不仅有兴登堡元帅,还有憔悴得不成样子的鲁登道夫上将。很少发火兴登堡怒气冲冲,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鲁登道夫却垂头丧气坐在一张正对着房门的沙发上。
  “赫斯曼中校,你来了?”鲁登道夫看见了赫斯曼,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
  “元帅阁下,上将阁下,是我。”赫斯曼向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行了军礼,然后笔挺地站在那里。兴登堡也停下了脚步,转过身看着赫斯曼。
  办公室里面一片死一样的寂静。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见兴登堡元帅叹了口气,苦笑起来:“……无条件投降,你应该知道了吧?居然被美国人欺骗了!真是太蠢了!”
  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赫斯曼是在刚刚抵达布雷斯劳的旅馆里时得知的,他和艾伯特同时接到了各种系统打来的电话。
  “元帅阁下,我们低估了美国人的卑鄙!”赫斯曼说,“他们从来就不是绅士!”
  “对!他们不是绅士,他们就是一群骗子和强盗!毫无信誉可言!”鲁登道夫也大骂起来。
  当初说好的,德国有了民主政府就可以和谈,结果又提出要无条件投降了!你要是早说,德国内部现在就不会那么乱,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也不会接受《十四点和平条件》。说不定德奥两国还能咬着牙坚持下去。
  “这是不能接受的!”兴登堡咬着牙齿,“无条件投降是不能接受的!帝国不能失去他的武装,至少陆军不能失去他们的武器,否则德意志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
  事情有那么糟糕吗?赫斯曼心说,历史上德国在一战后的确失去了海军主力舰队,只剩下了少量老旧舰船。空军也被迫解体,但是陆军并没有失去。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和人数,在魏玛共和国初期德国防卫军陆军还有几十万人,另外还有数量庞大的“自由军团”,否则德国就要被整成苏维埃国家了!
  所以,一定有什么因素促使协约国对德国网开一面,让其保留了相当的武力。赫斯曼心想:这个因素应该就是革命了!现在俄国革命越闹越大,协约国支持的白卫军正在失败,奥匈帝国即将解体,很有可能出现新的苏维埃国家。而德国如果也有这样的苗头,协约国还敢真的剿了德意志帝国的械?
  不过这个建议自己可不能提——革命革掉的是霍亨索伦王朝!自己一个容克贵族军官,怎么都得装一下保皇派吧?
  赫斯曼正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要在战后伪装保皇派的时候,鲁登道夫用沙哑的嗓音说话了:“赫斯曼中校,我和元帅商量过了,认为可以在匈牙利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很快会有武器弹药运去布达佩斯……以支援奥斯曼帝国的名义。
  另外,尼古拉二世将会下达旨意,册封她奥加丽·尼古拉耶夫娜为波罗的联合公国的女大公。而我们和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关系也可能会决裂……不过你还是要尽可能和他们维持往来。万一体面的和平不可得,那么和苏俄的合作就是我们复兴的最后希望了。”
第七十四章
革命和反革命的合作
  奥匈帝国要垮了,连帝国的德意志人都打算要“民族自决”了。而匈牙利人也已经明白,他们所热爱的匈牙利祖国将要面对残酷的命运。伍德罗·约翰逊的《十四点和平条件》绝不是要解放匈牙利,而是要将它肢解。匈牙利绝对不可能实现1848年革命的目标,路德维希·科苏特为之斗争的独立统一的大匈牙利绝不可能出现。协约国准备强加给匈牙利人的,是一个小的多的国家,大约只有大匈牙利领土面积的25%到30%。另外,还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匈牙利人将会变成外国的“少数民族”。这是任何一个具有爱国心的匈牙利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在奥匈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一个接着一个开始宣布自治或独立之后。到了1918年10月30日,在捷克革命发生的第三天。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也成了革命的海洋!胸前佩戴着秋玫瑰的匈牙利人像潮水一样涌上街头,然后就是匈牙利防卫军的哗变。当天晚上,示威和哗变就演化成了武装起义!第二天,布达佩斯就落入了起义者之手。
  虽然匈牙利社会民主党领袖米哈伊·卡罗利还试图维持一个团结的奥匈联邦——这并不是愚蠢,而是真爱!任何一个对奥匈帝国有点研究的德国军官都知道,匈牙利人对奥匈帝国的热爱是超过德意志人的。因为德意志人还有大德意志(德奥合并),而匈牙利人只能依靠和德意志人结盟才能拥有一个大匈牙利。当然,也有一些匈牙利人已经意识到不能再依靠德意志,而是要靠自己去战斗了。
  11月1日,匈牙利的革命社会主义者(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的前身)组织大规模群众大会,宣布了国内劳动人民的一致要求:立即建立共和国,并且断绝同王朝的一切联系!与此同时,许多工兵代表苏维埃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匈牙利各地纷纷出现——它们当然也是得罪不起的祖宗,肯定会让匈牙利变得像俄国一样混乱。而这对尚未正式成立的匈牙利布尔什维克而言,则是一个来得有点太早的机遇!
  而就在奥匈帝国行将就木,革命风暴将要席卷整个中欧的同时。一列看起来快要散架的火车抵达了里加的火车站,这里仿佛是一个同革命绝缘的地方。火车站内,秩序井然。站台上面熙熙攘攘的全是正在装卸货物的工人和上车下车的旅客还有前来接送的人们。
  赫斯曼的未婚妻克洛伊正带着十几个穿着便衣的史塔西特务,在站台上等人。看到火车停稳,就伸长了脖子四下打量。突然她好像看见了她要等待的旅客,大喊了起来。
  “柯伦泰夫人,柯伦泰夫人!我在这儿!”
  原来她今天要迎接的是从莫斯科远道而来的苏俄密使柯伦泰夫人一行。在赫斯曼将兴登堡同意将军火送去布达佩斯,并且要求和布尔什维克继续保持联系的消息通过电报送去莫斯科后之后。列宁立即就让柯伦泰夫人和匈牙利布尔什维克的代表搭上最快的火车,秘密前往波罗的联合公国首都里加——在这个局势激烈变动的时代,各种可能都是存在的,所以列宁同志也不会排除任何选项,包括在表面撕破脸的情况下,秘密和德国人保持关系。
  “柯伦泰同志,有人在喊你。”跟着柯伦泰从火车上下来的是扛着个大皮箱子的“中国红军”任辅臣同志(他的命运和历史上不同,因为红军得到了更多的武器,他没有在1918年的苏俄内战中牺牲,而且他还在10月革命前后认识了赫斯曼),他耳朵很尖,而且是个高个子,发现了克洛伊。“是海因斯贝格女士,她来火车站接咱们了。”
  和任辅臣一块儿从火车上下来的,还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白人,高大结实,脸盘子很大,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一只让他看上去有些奸诈的鹰钩鼻子。他顺着任辅臣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后皱起了眉头。
  “那里有很多便衣特务!”
  “纳吉,那是史塔西战士。”柯伦泰夫人转过头,用匈牙利语对长着鹰钩鼻子的男子说。“这些人是波罗的的契卡!”
  “还不是为波罗的资产阶级和地主服务的秘密警察?”名叫纳吉的匈牙利人耸耸肩,“他们和奥匈帝国皇帝的秘密警察有什么不同?”
  “当然不同!”柯伦泰夫人说,“如果你被卡尔一世的秘密警察抓获,你会得到政治犯的待遇,在环境良好的监狱中服刑,吃的比在外面还好,还不用干活,还会有很多律师知名人士为你奔走,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放出来。如果你落在史塔西手里,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揍上三天三夜还不给睡觉,然后要么背叛革命,要么被枪毙!”
  “天哪,柯伦泰同志,您说的都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柯伦泰说,“我们在波罗的的组织就是这样被他们毁灭的!”
  实际上波罗的联合公国各种苏维埃的毁灭是防卫军和史塔西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防卫军。和防卫军相比,史塔西毕竟是个才开张不久的机关,大部分人员或是刚刚完成训练,或者正在接受训练。而且他们接受的训练和特务工作关系不大——史塔西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是有很多路要走的。
  不过,史塔西在成立的初期,就已经显示出了足够的凶残!
  两人用匈牙利语交谈的时候,克洛伊已经带着几个史塔西特务走了过来。
  “亚历山德拉,见到你真是开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