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735

  “有!”赫斯曼说,“只要斯大林的冒险失败,就有人会相信!就有很多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忠诚党员会相信!”
  “布尔什维克?”希特勒冷笑,“这些人统统应该枪毙!”
  如果顺了希特勒的意,逮住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员大部分是要挨枪子儿的,特别是部队中的政治委员。
  不过在这个时空他不能下这样的命令,国防军效忠的是皇帝,不是他这个总理。
  “如果我们要在苏联找到合作者。”赫斯曼说,“只能是排除了叛徒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党!
  如果我们要消灭布尔什维克党,那么就不是打到莫斯科的问题,而是要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我们只是要打倒背叛了列宁路线的斯大林,那么只要完成蓝色方案,战争就会胜利。因为失败的斯大林会失去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他会被布尔什维克党消灭掉。”
  “他是独裁者!”希特勒冷冷地说,“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只有他消灭别人,从没有别人消灭他。”
  “会有人来消灭他的,只要他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全党和红军的公敌。”
  “全党和红军的公敌?这怎么可能?”
  “他一定会成为布尔什维克全党和工农红军的公敌的!”赫斯曼极有把握地说,“只要他不停的打败仗,他就会成为人人憎恨的存在。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就必须在党内、军内展开更大规模的清洗,造成人人自危。到时候他就会成为公敌,如果他不死,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都会灭亡。”
  这样的局面,娜塔莉认为是很有可能存在的。因为斯大林的权力基础归根结底还是拥护他的布尔什维克党政军干部。而这种拥护的前提是国家实力日益强大,而个人提前步入共产主义。
  说白一点,就是斯大林真是有办法,能把苏联的一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来,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能得到好处。要不然光靠大清洗斯大林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坐稳江山的。
  如果因为斯大林的“背叛革命”搞到国家丧师失地,广大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小命不保,那斯大林还想要坐稳江山可就不容易了。
  而这个时候德国再不以灭亡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为目标,只拿斯大林背叛革命说事儿,让斯大林成为布党保江山和党员干部保命保权保富贵的最大障碍,那么斯大林被除掉的概率可就颇大了。
  ……
  “什么?鲁道夫·赫斯在瑞士见了美国大使肯尼迪?”
  向斯大林报告赫斯和肯尼迪会面事件的是莫洛托夫,因为是苏联驻日内瓦国际联盟的代表团最先上报此事的。
  “是的,我们的人在白鹤饭店里看见他们两人在一起。”莫洛托夫回答。
  鲁道夫·赫斯的长相很容易让人记住,而且他经常作为希特勒的代表在日内瓦国际联盟大会上发言抨击英国。至于肯尼迪这个大富翁当过美国驻英国和德国的大使,早就是欧洲外交界的名人了。这次他人一到瑞士,就立即引起了苏联大使馆和驻日内瓦国联代表团的注意。
  而且肯尼迪选择和赫斯举行秘密会面的白鹤饭店还是各国驻日内瓦外交人员常去的地方,他们哥俩碰头的时候正好有几个苏联外交官在那里喝咖啡。
  “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吗?”斯大林一边问话一边在低头看戈利科夫从爱尔兰发来的报告。
  戈利科夫告诉斯大林,爱尔兰岛上的战斗非常激烈。德军的一个空降师和一个装甲师已经抵达都柏林,打退了英军第11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的进攻。现在英军退守伯伊恩河沿线布防,同时英国人还从英格兰南部抽调了大量的陆军和飞机增援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内挤满了装满部队和辎重的船只等待卸船。而德国的飞机则没日没夜的来贝尔法斯特丢炸弹,从5月3日开始一天24小时都有空中战斗发生。
  而跟“戈利科夫观察团”中的空军专家发现,德国人在贝尔法斯特上空投入了几种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性能都非常优越。其中有一种据说作战半径可能超过2000公里的双发远程轰炸机非常危险——可以从波罗的地区出发去轰炸乌拉尔的第二巴库油田!
  而且根据戈利科夫打听到的情报,这种远程双发轰炸机还是一种高速高空轰炸机,航速和升限都有可能超过了米格-3战斗机。
  得知了德国拥有可以威胁第二巴库油田和乌拉尔工业区的轰炸机,斯大林对战争又有点犹豫起来了。
  就在这时,莫洛托夫对他说:“现在还不知道赫斯和肯尼迪讨论了什么,但是赫斯一直负责和英美进行和谈,是希特勒的和谈代表。而肯尼迪在担任驻德国大使时也负责过美德和谈。有消息说,他们之间的秘密谈判一度接近成功。”
  “一度接近成功?”斯大林抬头看着莫洛托夫,“既然是秘密谈判,我们又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这是传闻,在日内瓦外交圈子中有很多人在传。”
  “哼。”斯大林冷哼了一声,“这是罗斯福放出来的消息!”
  他猛地合上了戈利科夫的报告,“他是在提醒我,如果苏联不加入战争,美国就会在英国本土沦陷后和德国讲和。这样,我们可就要单独面对德国的进攻了!”
  莫洛托夫一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连忙低下头不言语。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才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喃喃道:“苏联不能单独对抗德国,打不过的,是打不过的……”
第628章
斯大林的决心
  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几乎就是苏联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会议了。斯大林决定的事情,往往会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拿出来讨论,形成决议,变成党的决策。而党的决策,自然也是苏联国家的大政方针。
  1942年5月8日、9日、10日三天,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局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安德烈耶夫、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加里宁、米高扬、贝利亚,还有总参谋长朱可夫、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副国防人民委员诺维科夫(主管空军)和海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等人,全都聚集在一间屋顶很高,灯光阴暗的长屋子里面。
  屋子的墙上挂着一排地图,显示的都是北方军区、西方军区、西南军区、高加索军区和阿富汗战场的情况。从这些地图上不难发现,在苏德(势力范围)接壤的前沿地区,工农红军大多集中于第一线——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是攻势部署!而对面的德军则采取了纵深布局——按照被枪毙的苏联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德国人采取的是大纵深防御,是一种以空间和炮灰部队消耗敌方机械化部队冲击力的防御战术。
  很显然,德国人目前没有想要进攻苏联的意图,但是他们对于被苏联进攻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志们。”斯大林用非常沉重的语气对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们说,“现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德国纳粹的军队已经登上了爱尔兰岛,虽然德国人还没有夺取全岛,但那只是时间问题。而爱尔兰岛一旦被德国控制,英国就有可能屈服。而根据可靠情报,如果苏联在英国屈服之前不能参战,美国就会和德国讲和,退出冰岛、亚速尔群岛,以换取德国从圭亚那撤退。这意味着苏联将会单独面对德国的进攻!”
  听了斯大林的开场白,在座的苏联党和国家还有军队的领导人都已经明白慈父领袖的意图——斯大林想要开战了!
  “总书记同志,苏维埃国家应该避免单独和德国打仗!”乌克兰布尔什维克党第一S记赫鲁晓夫首先发言,这个讨人(斯大林)喜欢的秃子挥舞着短小的胳膊,大声表态说,“德国纳粹一直以来都对苏联充满敌意,乌克兰的反动游击队就是他们支持的,阿富汗的反革命恐怖分子背后也有德国人的影子。而且德国皇太子的妻子还是反动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女大公,霍亨索伦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这两个欧洲最反动的王朝,实际上已经合流了!”
  赫鲁晓夫一边发言,一边偷偷打量慈父领袖。斯大林没有什么表情,只是休闲的摸出烟斗点上了火,吧嗒吧嗒抽着烟。等到赫鲁晓夫发言完毕,又过了一会儿,才听见斯大林轻轻咳嗽了一声:“纳粹当然是反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们也是强大的,非常强大!”
  这实际上是在提出问题,问屋子里的几个军队领导人。
  “斯大林同志,您说的对。”朱可夫是军人中第一个发言的,“德国非常强大,而且德国人有非常丰富的机械化战争经验,这是我们所不具备的。因此在西线的进攻必须在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展开,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更为有利的条件?”
  “英国人应该在爱尔兰发动有力反击!”朱可夫知道进攻德国是一场豪赌,而且把握不大。不过斯大林既然决心已下,那么朱可夫也不敢唱反调。他只能尽可能为红军多赢得一些胜利的可能。
  “当然,英国人当然应该反击!”斯大林点了点头。
  “斯大林同志,现在的战争胜负很大程度上是由空中力量所决定的。”主管红空军副国防人民委员诺维科夫在朱可夫后面发言,“如果我们可以在对德作战开始的初期,就用轰炸机摧毁罗马尼亚、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那用不了多久,德国的战争机器就会瘫痪。”
  “能够做到吗?”斯大林反问。
  “单靠我们的力量做不到,但是如果能有1000架B-17和兰开斯特轰炸机驻战,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佩-8重型轰炸机,那么摧毁罗马尼亚、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是由把握的。”
  苏联的佩-8性能其实很不理想,作为一款四发重轰,它的载弹量比起德美英等国的双发中轰也多不了多少。而且飞得不高,速度又慢。
  另外,佩-8的数量也不是很多,目前仅装备了不到300架(比历史上多很多了),根本不可能完成轰炸罗马尼亚、伊拉克和伊朗油田的任务。
  幸好美国人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出派遣B-17助战,总算解决了没有远程轰炸机可用的窘境。
  “会有1000架B-17的,只会多不会少,因为美国人也想炸毁德国的油田。”斯大林点了点头。他也觉得靠装甲部队突击不一定能赢,轰炸油田是非常必要的。
  “总书记同志,红海军已经做好准备了!”海军的库兹涅佐夫说,“2艘苏联级和1艘喀琅施塔得级最晚7月份就会全部准备完毕。不过我们没有航空母舰,如果要进行远洋作战,要么有航母护航,要么就要推迟到秋分后,利用北极极夜掩护。另外,红海军还有许多潜艇,目前也在向莫洛托夫斯克集中。战争一旦爆发,潜艇就能从莫洛托夫斯克进军北海、挪威海和大西洋,去打击德国的商船和水面舰艇了。”
  陆海空三军的头头先后表了态,现在轮到伏罗希洛夫发言了。他向斯大林保证道:“总书记同志,西方军区、北方军区和西南军区目前已经集中了268个师又100个旅,陆军的总兵力多达450余万,各种火炮/重迫击炮52800多门,坦克20000余辆,飞机12000余架,汽车42万余辆。我军无论在人员数量和装备数量上全都拥有较大优势!”
  这可是第三个五年计划接近完成的苏联!而且苏联红军的战争准备工作也已经全部完成,现在的红军比历史上1941年6月的红军更加强大!
  伏罗希洛夫接着又报告说:“红军不仅在数量上拥有较大优势,而且在主要机械化装备的质量上也处于优势。部署于北方、西方和西南三个军区的20000辆坦克中,战斗力强大的T-34、KV-1和KV-2等型号的坦克超过了8000辆,其余12000余辆坦克主要也是性能比较先进BT-1和T-26等型号的快速坦克。”
  历史上在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前,苏联拥有的T-34和KV系列的坦克总数不到1800辆,而现在由于近一年的全力生产,苏联红军已经拥有了7500多辆T-34和2500多辆KV-1、KV-2,其中的80%集中于北方、西方和西南军区,剩下的2000辆中的1500辆集中于莫斯科周围,属于苏军战略预备队所有。
  还有500辆T-34则部署于远东,在日军横扫太平洋后,苏联远东军区也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仅从莫斯科方面得到了最先进的T-34坦克,太平洋对岸的美国土豪也大手笔给予军援,截至42年5月,由挂着苏联红旗的美国轮船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M3格兰特/李坦克和M3斯图亚特坦克就超过了1000辆。
  另外美国土豪还给苏联远东军区运来了1000架P-36、P39和P40飞机,还有三十多架B-17远程轰炸机(就是轰炸东京的那批)。
  虽然美国人运到远东的这些武器装备,按照双方的协议只能用于威慑日本而不可用于西线作战。但是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对日本驻满洲、朝鲜陆军的威慑,对于西线作战也是很有帮助的。正因为这种威慑的存在,造成日本海军不敢封锁符拉迪沃斯托克,对于打着红旗的资本主义巨轮也只能睁一眼儿闭一眼儿。
  而这条太平洋-西伯利亚大铁路生命线的存在,也给斯大林增加了不少底气——即使北大西洋航路中断,苏联还是可以从太平洋方向源源不断得到美国的支援。
  斯大林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于是用庄严的语气说道:“同志们,既然我们拥有巨大的优势,而德国纳粹又一直企图消灭我们,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先下手为强呢?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发动预防性战争,执行大雷雨计划,消灭纳粹德国,解放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劳动人民,将社会主义的旗帜插遍欧洲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然后他环视左右,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同意的请举手!”
第629章
放过丘吉尔吧
  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布尔什维克党总书记斯大林同志提出的“执行大雷雨计划,解放全欧洲”的决议。话说这个政治局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投过反对票了……
  会议结束后,大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列席的中央委员都离开了克里姆林宫,不过莫洛托夫和贝利亚两人却被心情有些沉重的斯大林留了下来。
  斯大林将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带进了他的办公室,然后站在一幅挂在墙壁上的欧洲地图前面,说:“我们要打的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争,德国人非常强大,为了打败他们,就必须要采取一些欺骗性的手段。”
  莫洛托夫早就有了准备,他说:“总书记同志,我们可以假装要解放印度。现在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解放了,在阿富汗劳动人民和我国专家的努力下,从赫拉特通往坎大哈的急造铁路也接近完工,进一步解放印度劳动人民的时机已经成熟。”
  “好的,解放印度是一个很好的烟雾弹。”斯大林说,“可以和德国讨论这个问题,印度应该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
  虽然苏德关系越来越冷淡,双方都在准备针对对方的军事行动。但是社会主义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也没有完全中止,苏德两国间的高层互访也一直在继续,还有部分军事合作项目,比如德国“援建”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项目,直到1942年5月底才正式结束。
  而苏德之间的分歧,似乎也仅仅是路线分歧和如何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路线问题在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内部是个要人命的大问题,不过放在苏德两国之间就是屁大点的事儿。至于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仿佛也不是不可调和——苏联只要不西进,不在中东扩张,德国拿苏联也没辙。
  “那我马上动身。”莫洛托夫说。
  “好的。”斯大林点点头,“还可以和希特勒、赫斯曼他们讨论一下日本问题。日本在满洲和朝鲜屯兵百万,对苏联远东地区和苏联的东方盟友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个问题必须要加以解决,所以在解放印度的同时,苏联准备集中精力联合美国,一起解决日本这个人类文明的巨大威胁!”
  这话听着也有点像,因为苏联和美国这些年来关系好的不行。而且在日本横扫太平洋之前,苏联就有和美国一起灭了日本的苗头。
  现在美国太平洋舰队被日本人打垮了到现在还起不来,苏联自然要出手帮忙才对得起这些年拿美国的好处啊。而要打败强大的日本陆军,怎么都要投入几百个师外加万把辆T-34和KV-1坦克、万余架米格、伊尔、拉沃契金的飞机才够吧?
  而且,俄国人的传统是不打两线作战。既然要在远东和强大的日本开战,那么西线和平就必须维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