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735

  “路德维希·赫斯曼,我的未婚夫。”克洛伊并没有说那个象征贵族身份的“冯”。在苏俄,贵族可是不大吃香的存在。
  “路德维希,她是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我的朋友。”克洛伊道,“她在布尔什维克外国中央同盟工作。”
  “您好,列辛斯卡雅同志。”赫斯曼微笑着伸出右手和娜塔莉握了一下。
  娜塔莉则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欢迎您来俄罗斯,您也是来参加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
  第三国际很快就要成立了,这是1919年3月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918年9月了,不少外国革命者正陆陆续续赶来。
  “不,不是的。”赫斯曼笑着指指克洛伊,“我们不是布尔什维克,也不是社会党或工人党员,我们只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友人。我听说列宁同志遇刺,就从里加连夜赶来了。”
  “哦,那您和克洛伊是在普斯科夫转车吧?”
  现在没有从里加直达莫斯科的火车了,而是要在普斯科夫转车,这是为了方便布尔什维克控制进出俄罗斯的通道。虽然从苏俄逃往国外的道路还没有被封死,但是已经越来越难走了。
  “是的。”赫斯曼回答,“希望可以立即乘坐上去莫斯科的火车。”
  “那可巧了,现在正好有一列开往莫斯科的专列,是我们布尔什维克中央同盟包下来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说,“这列火车很棒,上面还有好些个空着的包厢。我可以请示一下贝拉同志,带上你们俩。”
  “那真是太好了,娜塔莉,太谢谢你了。”克洛伊显得非常开心,她转头对赫斯曼说,“中央同盟的一切都是俄罗斯最好的,这下我们可以舒舒服服的到莫斯科了。”
  现在苏俄辖区内的各种供应已经非常紧张了,连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的配给也少到了很难填饱肚子的程度。而且这个时代的布尔什维克还没有特权和官僚主义,他们基本上和民众同甘共苦。
  而布尔什维克中央同盟是唯一拥有特殊供应的部门,因为他们要负责招待外国革命者。俄国布尔什维克对他们可是非常优待和照顾的,在莫斯科的许多外国革命家甚至还给配了马车。
  谈话就突然中断了,有人喊了娜塔莉·列辛斯卡雅的名字。列辛斯卡雅就让赫斯曼和克洛伊在“特别通道”出口等待。然后就带着几个匈牙利人向一间挂着“外国中央同盟接待处”的办公室走去。
  “那个娜塔莉是契卡的人?”办完通关手续后,赫斯曼低声问身边的克洛伊。
  “不知道,不过契卡、布尔什维克外国中央同盟、外交人民委员部或者军事革命委员会,这在俄罗斯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个机关,它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战士。”
  1918年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就是如此强大!虽然只有十几万或是几十万党员,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是党的战士。这一点,俄国的白卫军根本不能相比!他们根本没有一个领导核心,所谓的“白卫军”只是个统称。实际上并不存在一支统一的白军,也没有可以指挥他们所有人的领袖。所以白卫军内部的冲突,一点都不比他们和布尔什维克的冲突来的小。
  “哦,你说的对。”赫斯曼点了点头,然后就和克洛伊在“特别通道”出口处找了两把僻静的椅子坐了下来,等待那个娜塔莉替他们搞到去莫斯科的包厢——这准是那个外国中央同盟的安排,克洛伊提前将赫斯曼将要来莫斯科的消息通报给了克里姆林宫,然后才有了和娜塔莉的巧遇。只是不知道下面还有什么戏码要上?
  “路德维希,这是斯托克豪森中尉的报告。”克洛伊从自己手提包里取出一个笔记本交给了赫斯曼。
  斯托克豪森现在正以“德国军事专家”的名义给托洛茨基当军事顾问,他每个月都会给俄德公司总部写一份战情通报,同时建议俄德公司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武器给红军。
  赫斯曼取过笔记本翻看了起来,上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东西,首先是通报了一场正在乌法附近进行的会战,是打内阁执政府的。
  现在的白俄军队大约分成三部分,乌法的内阁执政府(临时政府)控制的军队;邓尼金和科尔尼洛夫领导的南俄武装力量。前者的主力是捷克军团,得到了协约国的大量援助,人数在十几万上下。后者的主力是顿河哥萨克,他们忠于沙皇,得到了乌克兰中央拉达的支持——中央拉达可能想利用他们去削弱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谢苗诺夫控制的远东白卫军,他们得到了日本和美国的支持。
  另外,在波罗的联合公国所属的爱沙尼亚自治邦和芬兰境内,现在也聚集了许多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沙俄贵族和军官。他们以原俄军高加索方面军总司令尤登尼奇为首领,同样拥护沙皇反对布尔什维克。而且,这些人还得到了戈尔茨上将和芬兰的支持!不过,他们目前还没有组织起反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力量。
  而这几路白卫军,包括还没有真正拉起武装的尤登尼奇的人马在内,拢共就是几十万人,比红军少得多。除了谢苗诺夫之外,其余两路也没有可靠的武器装备来源,虽然占据了俄国大部分的领土,但那些都是人口稀少的地方,而且白卫军也没有建立可靠的地方政权——那些地方的政权大多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控制,他们和白卫军算是合作关系。
  靠他们想要打败布尔什维克是不可能的。
  而真正让布尔什维克感到担心的,还是两路外国干涉军!盘踞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斯克的英法美联军,以及8月份时在海参崴登陆的以日军为主力的协约国干涉军。
  现在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袖都非常担心,目前开进俄罗斯领土的干涉军只是先头部队!随着同盟国战败,协约国方面肯定会将干涉俄国内战作为他们在战后的首要任务。而布尔什维克能够采取的反制措施,只有利用世界革命的理论,支持东欧和中欧的社会党左派发动革命。
  在报告的最后,斯托克豪森认为俄国布尔什维克目前不惜财力支持各国革命者,还在筹备第三国际成立大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协约国制造麻烦,牵制他们的精力,避免干涉扩大化。
  也就是说,布尔什维克需要一只拉仇恨吸引协约国注意力的出头鸟!
  赫斯曼合上了笔记本,正想着波罗的联合公国无论如何不能去当这个出头鸟的时候。娜塔莉已经带着一个四十岁出头,留着浓密八字胡,有一张圆滚滚的面团脸的中年人从特别通道的另一头走了过来。
  克洛伊认得那个中年人,她低声对赫斯曼道:“居然是库恩·贝拉!”
第六十五章
苦大仇深的匈牙利
  “库恩·贝拉?”赫斯曼只记得在报告中看到过这个名字,好像是个匈牙利人,不过却一时想不起此人到底是干什么。
  克洛伊却对他非常熟悉,她低声说:“这个库恩·贝拉是个大人物。他是匈牙利犹太人,曾经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克鲁日大学学习法律,后来中断学业从事政治活动。1902年加入匈牙利社会民主党,是特兰西瓦尼亚工人运动的领袖。大战爆发后,他被动员入伍,1916年被俄国俘虏。在托姆斯克战俘营中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抵达彼得格勒,认识了列宁同志,并且组织了匈牙利布尔什维克主义小组。现在还是布尔什维克外国中央同盟主席和国际纵队的领导人。”
  “1902年的老社民党人,还是特兰西瓦尼亚工人运动领袖……居然动员他入伍!”赫斯曼翻了翻眼皮,奥匈帝国的秘密警察在吃干饭吗?也对,他们的确是吃干饭的!如果奥匈帝国有个史塔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就不会发生!还有那个茜茜公主也不会在逛街的时候让歹徒用锥子戳死。
  赫斯曼这时候又想起来历史上有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那可不是在山沟里面打游击的共和国,而是可以在国际上代表匈牙利的,好像还派代表去参加巴黎和会了。不过最后还是让协约国派兵给剿灭了!
  这个库恩·贝拉大概就是这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人吧?
  正想到这里,匈牙利革命家已经快步走过了通道,冲着克洛伊挥手道:“克洛伊,没想到竟然在普斯科夫又遇到了,真是太巧了。”
  真的是碰巧?赫斯曼非常怀疑。
  “库恩,我是来普斯科夫接我的未婚夫的。”克洛伊指着赫斯曼说,“路德维希·赫斯曼,俄德经济促进公司的总经理。”
  “俄德促进公司?很大的企业啊!”库恩·贝拉微笑着伸出右手,“我是外国中央同盟的库恩·贝拉,很高兴见到你。”
  赫斯曼伸出手和库恩·贝拉握了一下,最上说着客气话。心里面却在努力回忆匈牙利历史——在后世,他对匈牙利历史的了解不多,这就是个不起眼的欧洲小国。能让人记住的历史除了在一战结束后出过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在二战时当了德国的小弟就是1956年的匈牙利十月事件了。
  但是他一番回忆之后,却是大吃一惊。在他今生的记忆中,匈牙利俨然是泱泱大国。奥匈帝国的正式名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皇室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地”。
  其中的“匈牙利圣斯蒂芬王冠领地”就是一般人们认为的匈牙利,或者叫大匈牙利,拥有3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后世统一了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差不多大。在小国林立的欧洲,这绝对是个大国了。而后世的那个匈牙利,在赫斯曼的印象中不过九万多平方公里,还是个内陆国家,连个出海口都没有(大匈牙利是有出海口的)。
  也就是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匈牙利人失去了超过70%的国土。匈牙利从堂堂的欧洲大国,一步跌落成了不起眼的内陆小国,混得比德意志帝国还凄惨N倍,怪不得要闹苏维埃革命了。
  看来已经找到未来一段时间,德国和苏俄的共同利益所在了!想到这里赫斯曼的心情顿时舒畅了不少。
  ……
  在和库恩·贝拉见面之后,赫斯曼和克洛伊果然在外国中央同盟的专列上得到一个包厢。包厢里面有一股浓重的火车气味,红色的椅套上满是尘埃,还非常破旧。还有上下两个铺位,都非常窄小。
  进了包厢之后,克洛伊放好行李,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抹布开始到处擦拭,仿佛是个家庭主妇在打扫房间,赫斯曼知道她是稍稍有些洁癖的。不过也没有上去帮忙,而是大模大样往沙发椅上一坐。
  “车厢是不会有人来打扫的。”一边清扫着车厢,克洛伊还一边给赫斯曼解释,“我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来回很多次,都没有看到一个乘务员会来打扫。他们也不会给旅客送茶水,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另外,餐车上通常没有吃的,食品供应正变得越来越紧张。不过这是布尔什维克外国中央同盟包下的专列,在吃的问题上是不会马虎的。”
  这时,火车开始慢慢滑行,发出非常大的震动和声响,这意味着俄国的铁路年久失修,只是在勉强维持。由于俄德公司现在是俄国工业设备的最大供应商,所以赫斯曼知道俄罗斯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从世界第五或是第六大工业化变成了一个农业国……不,其实连农业国也算不上,因为农产品比工业品更加奇缺。即便使用了机关枪征粮队去抢劫农民的“余粮”,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食品供应比起革命之前还是大幅下降了,因为余粮都要上缴,农民没有什么种地的积极性了。
  总之,俄罗斯这个国家现在几乎已经崩溃了,但是俄罗斯的威名犹在!赫斯曼心想:其实现在才是灭亡俄罗斯的最佳时机,这头北极熊虚弱如此,面对强敌入侵根本没有多少抵抗的力气。可惜俄国敌人们没有一个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赫斯曼心里面正替国际上的资本主义可惜的时候。包厢的门突然被人敲响,已经清扫完毕的克洛伊喊了一声:“请进。”
  然后就看见库恩·贝拉和娜塔莉一起走了进来,娜塔莉还是穿着那一身宽大的黄绿色旧军装,手里拎着个篮子,里面放着些小点心和一个军用水壶和四个杯子。
  “来点咖啡吧,最好的俄罗斯咖啡,餐车里面刚刚弄好的。”娜塔莉和赫斯曼、克洛伊打过招呼后就打开了水壶,浓郁的香味顿时就在包厢里面漂浮起来。
  “赫斯曼先生,我想您一定知道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条件》。”
  库恩·贝拉倒也没有再东拉西扯,一坐下来就直入主题了。
  “知道。”赫斯曼点点头,“那是一个阴谋!瓦解德国和奥匈帝国民众斗志的阴谋!”
  “可惜首先丧失斗志的是匈牙利国王!”库恩·贝拉说,“这是国王对匈牙利人民的背叛!”
  匈牙利国王指的是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和比较顽固的威廉二世不同,卡尔一世上台后就一心求和。在1917年时就通过帕尔马王子西克斯图和法国进行秘密谈判,据说还亲自去和沙皇尼古拉二世见面和谈。可惜和谈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让人爆料,遭到了国内国外(德国)的一片反对。
  而最近,当鲁登道夫攻势陷入困境之后。卡尔一世准备接受《十四点和平条件》的传闻又开始在奥匈境内传播——对库恩·贝拉这个层次的人而言,已经不是传闻而是可靠消息了!
  和德国国内的不少期盼和平的人们认为可以接受《十四点和平条件》相反,匈牙利国内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接受美国人提出的和平条件,意味着大匈牙利的崩溃!
第六十六章
人民战争
  “如果我们接受《十四点和平条件》,匈牙利就会失去斯洛伐克、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特兰西瓦尼亚、巴纳特和克罗地亚。超过1000万匈牙利人将会变成外国人,而留在新的匈牙利土地上的匈牙利人恐怕只有六七百万。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在向东行驶的列车上,库恩·贝拉用相当低沉的语气同赫斯曼说着《十四点和平条件》会给匈牙利带去什么样的灾难。虽然伍德罗·约翰逊并没有在《十四点和平条件》中明言让大匈牙利境内的各民族地区分离。但是库恩·贝拉和如何一个匈牙利政治家都明白在战败情况下举行“民族自决”对大匈牙利意味着什么!
  凡是匈牙利族人数不占优势的地区,都会分离出去。整个国家将会分崩离析,大量的匈牙利族人会成为他国境内备受欺压的少数民族。
  对匈牙利人而言,这绝对不是“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而是要割让多达70%领土的投降!
  “任何政治家,只要接受这样的和平条件,就会立即被匈牙利人抛弃!”库恩·贝拉的话说得很慢,但语气非常肯定,这个匈牙利革命家的面孔皱了起来。“如果卡尔一世接受了《十四点和平条件》,那么奥匈帝国就彻底的完蛋了!而我们有非常可靠的消息,卡尔一世正准备接受《十四点和平条件》。”
  一直以来奥匈帝国都有两个支柱——奥地利的日耳曼人和圣斯蒂芬王冠下的匈牙利人。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相加大约占到了奥匈帝国总人口的45%,都还没有过半。一旦匈牙利人和日耳曼人说拜拜,那么奥匈帝国立即就会解体!
  而奥匈帝国的解体,也就意味着德意志帝国的战败——因为没有奥匈帝国的几百万军队,仅靠德意志军队是根本打不下去的。
  “但是奥匈帝国的崩溃解决不了大匈牙利的问题!”赫斯曼的语气沉重,说得同样很慢。“协约国不会因为奥匈分家就轻饶了大匈牙利,所以代替卡尔一世上台的匈牙利政治力量面对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在协约国眼中,这场世界大战大概就是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一起挑起的!匈牙利人就算不是罪魁祸首,也是日耳曼人的帮凶,当然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而且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捷克都已经看上了本属于匈牙利的土地。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都是协约国成员,人家辛辛苦苦打了那么多年,当然要分战利品。而捷克虽然是奥匈帝国的成员,但是现在有一个捷克军团在帮协约国打布尔什维克。如果不给捷克甜头,捷克军团还有什么打仗的劲头?
  另外,一个强大的捷克也是抑制德国再起的重要工具。而一个强大的匈牙利则有可能再次成为日耳曼人的帮凶——这和匈牙利的历史有关,这个国家曾经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是依靠日耳曼人的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才恢复的。后来成立奥匈帝国,匈牙利人贵族和资本家也得了很多好处,亲日耳曼忠哈布斯堡的匈牙利人大有人在。
  所以协约国会如何选择,是再清楚也不过的了。
  “那么,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党准备怎么办?”赫斯曼早就知道奥匈一定垮台,所以并不惊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