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735

  赫斯曼在统帅部会议上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除非苏联先得到足够数量的美援,可以让他们数量庞大的红军实现摩托化,并且得到数千架性能优良的P-51和P-40飞机,而且还要储备至少2000万吨燃油以确保在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产油区被完全摧毁后还有足够的石油可以维持战争和国民经济。否则斯大林绝不会贸然挑起战争。而要达成上述目标,苏联至少还需要10-12个月时间进行准备。也就是说,我们和苏联的战争最早会在1942年6月发生。当然,这只是苏德战争可能爆发的最早时间。”
  赫斯曼是希望可以尽可能推迟苏德战争的爆发,甚至希望避免苏德战争的。因为可能摧毁第三帝国的不可能是美国和英国的海军,而只可能是苏联的陆上武力——历史上如果没有东线战场,诺曼底登陆根本不会发生。德意志第三帝国不说存在千年,混到21世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而在这个时空,德国已经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到1943年后中东石油的产量就能大幅提升到满足整个欧洲共同体和意大利战时需求的地步。届时德国的军事力量将会大大加强!而且,德国的U工程也会比现在更加接近成功。
  另外,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的海上力量,也有可能在1943年前取得对英美的决定性胜利。届时德国将会立于不败,再要对付苏联就容易多了。
  希特勒仔细听着赫斯曼的分析,当赫斯曼最后说出他的结论的时候,纳粹党领袖露出了一丝苦笑,小胡子和小嘴巴动了一下。他说道:“帝国元帅,我们难道就不能考虑先对苏联动手吗?现在有300-350万国防军陆军无所事事。而且我们还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和装甲部队……虽然数量不如苏联红军,但是战斗力肯定远远超过苏联红军,或许我们可以在几个月内一劳永逸地消灭掉这个祸害。”
  “领袖,您的想法和拿破仑皇帝一样。”赫斯曼早就知道希特勒的心思,他用不以为然的口气说,“在一百多年前,拿破仑的军队同样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了沙皇的军队,但是攻打俄罗斯的战争还是成了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那是俄罗斯的冬天打败了拿破仑的大军。”阿道夫希特勒的态度坚定不移,他显然坚信胜利一定属于自己。“我们不需要马上进攻,但是我们可以在1942年春天发动进攻。4月份开始进攻,有6-7个月可以利用,难道还不能打败苏联吗?”
  “有可能,但不是一定。”赫斯曼耸耸肩,“我们不能把苏联想象成另外一个法国。布尔什维克的战斗意志非常强大,他们会把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军事潜力全部发掘出来。”
  “但是俄罗斯人并不拥护布尔什维克的残暴统治,不是吗?”阿道夫·希特勒看着赫斯曼,“我们手里有一位俄国女皇,她很有号召力。布尔什维克的暴政,一定会让俄罗斯人民想念罗曼诺夫王朝的。如果我们打着女皇的旗帜,说不定会得到俄国人的欢迎。”
  希特勒显然不够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赫斯曼心想,这位德国领袖非常了解中欧和法国的情况,但是很不了解俄罗斯。
  “奥丽加女皇只是在白俄中有很强的号召力。”赫斯曼说,“但是在苏联国内没有什么人知道她,而且俄罗斯人也不热爱打了败仗的罗曼诺夫王朝。”
  他又冲着另外一个“知俄派”人物施莱彻尔元帅打了个眼色。施莱彻尔说:“我的领袖,如果仔细研究俄罗斯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俄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好沙皇存在。那些沙皇用欧洲的标准来衡量个个都是暴君。
  但是只要这些暴君领导的国家能打胜仗,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如果某个暴君打不了胜仗,那他的麻烦就大了……这就是俄罗斯。实际上俄罗斯人只是长得像欧洲人的鞑靼人,他们喜欢野蛮而强大的统治者。而布尔什维克恰恰就是这样的统治者!”
  赫斯曼也道:“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只要能在对外战争中取胜,沙皇的权力就会巩固,哪怕他再残暴也没事儿。如果国家打输了战争,那么沙皇政府就得立即进行种种改良以安抚人心。而现在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打败了波兰、芬兰,收回了比萨拉比亚,现在还占领了大半个阿富汗……虽然赢得不大好看,但毕竟是赢了。”
  俄罗斯或是苏联的历史概况起来就是一句话:打赢才是硬道理!只要国家在对外战争中能赢,什么样的暴君都会被俄罗斯人民热爱。如果打不赢,那老百姓就要闹事,上面的人就不安稳了。
  赫斯曼接着又说:“所以我们是不能指望那些俄罗斯会抛弃打胜仗的布尔什维克党而去欢迎一个打败仗的外国傀儡。至少俄罗斯民族是不会这样干的,乌克兰人或许会欢迎我们,但是俄罗斯人绝对不会。”
  希特勒迟疑了一会儿,似乎在原本的立场上动摇了,他的确不大了解俄国人,而来自东普鲁士的赫斯曼和施莱彻尔却是祖祖辈辈和俄国人打交道。他耸耸肩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这些可恶的布尔什维克?”
  “可以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赫斯曼说,“如果苏联红军要进攻,就予以痛击,彻底打败布尔什维克!只要布尔什维克打输了一场他们自己发动的战争,那么他们的麻烦就大了,那时我们或许可以考虑支持奥丽加女皇复辟。”
第514章
巴巴罗萨防线
  “一道防线?”阿道夫·希特勒有些困惑,“我记得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任何一道防线被守住了,就连直布罗陀这样的要塞也很快就要被我们占领了。”
  对直布罗陀要塞攻防战从6月份开始,已经打了将近2个月。不过直布罗陀的交战也算不上激烈,就是重炮攻城的模式。凯塞林元帅调集了800mm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和“多拉”列车炮,600mm的“卡尔”臼炮、420mm的“大贝莎”榴弹炮和280mm的K8列车炮,以及其他许多大口径重炮,对直布罗陀要塞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轰击。在7月10日之前,就完全摧毁了风磨台地西麓的全部英军炮兵阵地。随后,一个德军步兵师发动进攻,夺取了风磨台地北端的岩石高地。紧接着,6门“卡尔”臼炮被运到了风磨台地脚下,在台地的掩护下,就近发射重达2.17吨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
  因为“卡尔”臼炮的射角极大,它们被部署在风磨台地脚下后,就能打遍直布罗陀半岛的每一个角落。而2.17吨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又几乎无坚不摧,因此分布在半岛各地的英军炮台,很快就被一一摧毁。到了8月7日,整个风磨台地和直布罗陀要塞的港区都被德军占领,英军龟缩到了半岛最南端的欧罗巴台地苟延残喘。
  而英国人的舰队,除了运送和支援他们的地面部队夺取了加那利群岛,以及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布雷之外就再无所作为,显然是无力援救直布罗陀半岛了。
  另外,被围困了几个月的图卜鲁克要塞中的英军,也在8月2日向德意联军投降,北非作战至此完全结束。而在克里特岛上,由于希腊王国的投降,德军和意大利军队也在7月份成功登陆,只花了不到7天时间就完全粉碎了英军的抵抗,占领了整个岛屿。
  现在只要最后拿下直布罗陀,整个地中海就彻底变成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内湖了。
  在完全解决了地中海之后,德国就应该按部就班解决英国本土了。而只要拿下了英国本土,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就算是立于不败了。因为没有了英国这个跳板,美国既不可能登陆欧洲,也不可能搞什么战略轰炸。除了苏联领土之外的整个欧洲,就完全被德国控制了。而且,德国还能源源不断从中东、非洲得到石油和有色金属,可以确保自己的战争机器马力十足。
  而以大半个欧洲的人力和工业资源去对付一个苏联,能不能灭亡苏联不好说,但是打得再差也不会可能被苏联打败,顶多就是和一战时候的情况一样,在东线打成僵持。不过现在的德国手中还有一张超级王牌——原子弹!只要德国能在世界上第一个造出原子弹,那么苏联再怎么拼也只有战败了。
  不过苏联多半不会眼睁睁看着德国顺利拿下英国本土,斯大林极有可能会在德国登陆英国本土的时候对德国开战。这就会让德国在打败英国之前,面临两线开战的困境。因此赫斯曼领导的总参谋部就计划在东线建立一道防线,以确保德国在占领英国本土前守住东线。
  “领袖,开战至今没有守得住的防线,那是因为进攻一方都是最精锐的德意志军人。”赫斯曼说,“如果让我们来防守,那么就没有守不住的防线了。”
  “没有守不住的防线?”希特勒皱了皱眉毛,“我们要从波罗的海一直防守到黑海,即便不考虑苏芬边境,这条防线会有2000公里长吧?”
  “是的。”赫斯曼点了点头,说,“现在总参谋部正计划在东部和苏联接壤的地区修建一条代号为‘巴巴罗萨’的防线。防线的总长度将会超过2000公里,不过我们不会在全线严密布防,而是会采取重点防守、纵深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防御方式。”
  在2000公里的漫长战线上采取全线严密布防是不可能,而且也守不住。如果按照一个师防御10公里的标准部署,2000公里的防线至少得投入200个师,而且还要准备反击和赌漏洞的机动部队,没有300-350个师是无论如何不够用的。而德国国防军陆军现在的总兵力也没有那么多,因此只能采取重点防御、纵深防御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办法。
  “什么是重点防御?”希特勒问。“什么又是纵深防御和机动防御?”
  赫斯曼站了起来,冲着希特勒和施莱彻尔点了点头,然后往会议室中的地图台走去。希特勒、施莱彻尔和其他与会的高层人物,也都跟着一起到了地图台边上。
  地图台上铺着张欧洲形势图,德国“统治”的地区是蓝色的,苏联是红色是,英国则是黯淡的灰色。
  赫斯曼拿起一根指挥棒,首先点了点地图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说:“波罗的邦是需要重点防守的。库尔兰半岛、里加湾周围,还有森林密布的爱沙尼亚都有比较容易防守的地形。而且我们在那里经营多年,在边境地区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防御设施。”
  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苏德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是波罗的共和国和现在的波罗的邦始终在提防苏联。当然不会去破坏苏德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现在波罗的地区的苏德边境线仍然被大片森林覆盖,对防御一方比较有利。而通过森林地带进入苏联领土的铁路公路,都有要塞级的防御设施负责守卫。
  而且,德国还在波罗的邦的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军用机场,可以在那里部署中远程轰炸机以威胁列宁格勒,甚至可以从那里派出飞机去轰炸苏联首都莫斯科。
  另外,只要德国守住波罗的邦,苏联红军就必须重兵守卫白俄罗斯和列宁格勒,以防德军从波罗的展开大反攻。
  “除了波罗的邦,西乌克兰和喀尔巴阡山一带也是需要重点防守的。这包括了加利西亚-西乌克兰大公国的部分领土、罗马尼亚王国的领土、匈牙利-克罗地亚王国的部分领土和波兰的喀尔巴阡省、小波兰省。和波罗的邦的情况差不多,西乌克兰-喀尔巴阡地区的地形同样有利于防守。而且,那里还是我国的煤炭、铁矿石、石油和有色金属的重要采集地,必须不惜代价予以保卫。”
  说到这里赫斯曼接着又将指挥棒指向了波兰中部、北部和立陶宛南部地区。
  他说:“我们在北线的波罗的邦和南线的西乌克兰-喀尔巴阡山采取重点布防的同时,在巴巴罗萨防线平坦的中间地区,约700公里长的防线上采取大纵深和机动防御……也就是只在一线依托原先毕苏斯基防线遗留下来防御工事部署波兰防卫军和立陶宛防卫军,同时将维尔纽斯、华沙、比亚维斯托克、卢布林和华沙要塞化,部署精锐的德国国防军。而在第一道防线和维尔纽斯、华沙、比亚维斯托克、卢布林和华沙的后方部署强大的装甲集群用于反击。”
  “一个大的U型包围圈?”希特勒凝视着地图,仔细听着赫斯曼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最后抬起头问,“帝国元帅,你准备用一个超级U型包围圈把斯大林的几百万红军都装进去?”
  赫斯曼点了点头,笑着回答:“如果斯大林真的把他的几百万红军派打攻打我们,那么他们肯定会被我们全部消灭掉。”
  “然后再去进攻苏联?”希特勒马上追问。
  赫斯曼知道希特勒是个“亡苏之心”不死的家伙!不过现在也只能顺着点他的意思。
  他点点头说:“是的,我们就在波兰把苏联红军最精华的部分消灭掉,然后再反攻!我估计,斯大林要么不来进攻,要么就一定会想快速通过波兰平原直捣柏林。我们就在波兰的土地上和他们决战,这比我们突入苏联境内,在苏联的纵深地带和红军决战更加有把握。”
  希特勒这时突然又犹豫起来,“可是……斯大林有2万-2.5万辆坦克,我们能在波兰大平原上击败那么多的苏联坦克吗?”
  现在的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坦克的数量在1940年就超过了2万。如果在1942年爆发苏德战争,那时斯大林的坦克肯定会超过2.5万辆,而且在质量上还会有巨大的提升,先进的T-34坦克、KV-1坦克和KV-2坦克都会大量装备部队。另外,苏联还有可能得到美国援助的海量卡车和飞机发动机,从而将苏联红军的机械化作战能力大大提升几个档次。
  赫斯曼点点头,非常肯定的回答:“领袖,我们会打败俄国人的,无论他们有多少坦克,都会在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和德国空军面前化为钢铁残骸。因为已经有了几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杀手锏!”
第515章
狮子大开口
  莫斯科西郊,斯大林的孔策沃别墅附近,在一片巨大的、显得空旷的草地上,这个时候已经聚集了许多穿着笔挺制服的高级将领和党的高级干部。所有的人都簇拥着身材矮小,留着八字胡,穿着绿色呢子制服,嘴上还叼着个烟斗的慈父领袖。
  突然,一阵刺耳的马达轰鸣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慈父领袖的目光朝着一条从草地附近通过对公路望去。只看见一阵黑烟腾起,然后又传来履带碾压地面的声响。黑烟越来越近,不一会儿,慈父领袖就看见了一个穿着绿色制服的军人身影,他带着古怪的帽子,双手似乎扶在什么上面。随着颠簸,这个军人身下的坦克也在斯大林的视线当中冒了出来。先出现的是一门黑洞洞的大口径火炮。安装在一个漆成绿色的大的有点不像话的钢铁炮塔上面。接着炮塔下面的钢铁车体就出现在斯大林的目光当中!
  “总书记同志,您看到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坦克——KV-2型!”
  伏罗希洛夫元帅也站在斯大林身旁,他佝偻着背,以便让自己看上去和斯大林一样矮小。他满脸堆笑,用恭敬地语气对斯大林说:“这种坦克的战斗全重有52吨,装备有一门152mm口径的大炮,装甲厚达30-110mm。它的火力比全世界任何一种其他的坦克都要猛烈,它的装甲足够抵挡已知的任何一种外国反坦克炮……”
  正在展示的是一台KV-2重型坦克!它和同样坚固但是火力稍弱的KV-1重型坦克都是伏罗希洛夫的女婿,基洛夫工厂、伏罗希洛夫工厂和布尔什维克工厂设计局总设计师科京的杰作。
  “它比德国人正在秘密开发的两种坦克还要强大吗?”斯大林眯着眼睛望着前方开来的坦克悠悠地问。
  德国人正在秘密开发的五号和六号坦克虽然是机密,但是却瞒不过耳目通灵的斯大林。不过斯大林只是知道德国正在全力以赴开发45吨级和55吨级两个级别的坦克,至于具体的技术数据和开发进度,他也不得而知。
  斯大林不知道的事情,伏罗希洛夫当然也不会知道,苏联的国防人民委员想了想,回答道:“至少是不相上下的,不过他们的这两种坦克目前还在研发,最快要到明年才能定型。真正投产并且大量装备部队恐怕要到1943年。而我们的KV-1和KV-2到那时应该已经生产了2000辆……”
  “3000辆!”斯大林加重语气,“1942年8月1日前,必须完成!其中KV-2型的数量不得少于600辆。”
  “好的,我一定会向基洛夫工厂、伏罗希洛夫工厂和布尔什维克工厂传达您的最高指示。”
  伏罗希洛夫连忙拍着胸脯保证。他当然知道1942年8月1日是什么日子——这是计划中“世界革命日”,也就是世界革命开始的日子!
  按照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制定的《大雷雨计划》,500万苏联红军将会在这一天凌晨踏上解放全人类的征程。他们将在1.5万辆坦克、突击火炮和1.5万架各种飞机的支援下,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辽阔战场上发起最猛烈的攻势。
  而KV-1重型坦克和KV-2重型坦克以及T-34中型坦克,则是《大雷雨计划》得以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
  “另外,米格-3、拉格-3、雅克-1、伊尔-2、Pe-8和米格-5这些高性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一定要在1942年8月1日前成为红空军的主力。”
  就在KV-2坦克马达发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斯大林做出了第二项最高指示,是关于空军装备升级换代的。
  现在苏联已经有了几种高性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了。其中米格-3是高空战斗机,按照红空军的想法可以用来克制Bf-109和Fw-190。而拉格-3和雅克-1则主攻中低空对付福克零式。而伊尔-2则负责对地攻击,从空中打击德国的装甲集群,Pe-8是重型轰炸机,负责远程轰炸德国在中东、罗马尼亚等地的石油设施,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米格-5则是远程战斗机,替Pe-8全程护航。
  地上有KV-1和KV-2以及T-34,天上有米格-3、雅克-1、拉格-3、Pe-8、伊尔-2和米格-5这么一大堆先进飞机,海上还有强大的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斯大林觉得伟大的苏联红军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解放全人类了……不过帝国主义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英美德意日这些帝国主义联手,这个人类解放事业就有点悬乎了。
  好在如今帝国主义不是铁板一块,眼看就是德日意联手战英美。这就是苏联的机会,也是世界人民翻身做主的机会,斯大林当然不肯错过了。
  不过斯大林是个非常谨慎的慈父领袖,在美国正式和德国开战前,《大雷雨计划》始终只是计划。而即便美德开战,斯大林也不一定会领导苏联加入,因为美国和德国毕竟隔着大西洋。如果英国沦陷,美德就很难够得着对手,美德战争就会变成罗斯福和希特勒的隔空骂阵了。如果苏联在那时加入,就是单挑德国了……即便能赢,也是给美国人当垫脚石!
  所以,斯大林真正实行《大雷雨计划》的前提除了美国参战外还有就是英国没有沦陷。
  另外,在参加战争前斯大林还想要狠狠敲诈美国一笔。比如苏联的卡车不大够,现在全国就是100万台上下,其中还有不少存在质量问题。如果要保障500-600万大军去解放欧洲人民,50-60万台卡车是必须的。这么多卡车是没有办法靠征用民用车辆解决的,因为民用卡车几乎都用在生产上面,如果一下子减少几十万台,国民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而且现在苏联国内马匹供应也没有多少弹性,因为都是按照计划生产了。没有哪个集体农庄会超过计划去养马,这是不允许的。因此短期内农业人民委员部也变不出几百万匹马去取代几十万辆汽车。
  所以这几十万台汽车只能找罗斯福要……美国至少要提供25万辆卡车!
  而有了那么多飞机、坦克、战舰和卡车,苏联红军在战时的石油消耗一定是个天文数字。但是苏联的石油产区和石油工业中心,现在却处于德国空军的危险之下!40年法国对巴统石油城的轰炸就是一记警钟,苏联决不能想当然地以为那里不会第二次遭到敌人的空袭。
  因此斯大林还决定在战争开始前储备至少1500万吨燃油,同时加快第二巴库的开发。而这也需要美国的帮助……美国必须提供足够的石油开采和提炼设备,还需要提供一批高质量的燃油给苏联的红空军使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