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735

  庞德元帅听了这番话之后脸色变得非常凝重,他知道利斯特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么胡德号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庞德元帅问。
  利斯特中将回答:“法罗群岛西北,距离卑尔根500海里外。”
  500海里差不多就是926公里,虽然福克零式、Ju88和S.M.79仍然能够得着,但已经接近作战半径是极限。如果攻击机场、港口这样的固定目标,问题还不是很大,可要是想对付在海上活动的舰队,就不大够了。因为机群在飞临目标所在区域上空后,还有一个搜索目标的过程。而且,法罗群岛和苏格兰北部的机场也会战斗机掩护胡德号编队。
  “但是德国舰队里面也有两艘航空母舰。”庞德元帅说,“上面可能有60架舰载机。”
  特德上将插话道:“德国人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只能挂250公斤的航弹,而且他们也没有舰载鱼雷轰炸机。所以德国的舰载机部队没有足够的反舰能力,舰队防空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
  “那好吧,向本土舰队提出利用胡德号诱敌和航母决战的建议吧。”庞德元帅沉吟了一下,“不过岸基飞机也不能闲着,应该利用岸基飞机充分削弱德国公海舰队,然后再出动航母一举歼灭!”
  在克莱德湾(苏格兰西部海岸)的本土舰队旗舰“纳尔逊”号战列舰上的本土舰队司令部,在接到了庞德元帅的命令后,立即开始调整部署。虽然遭遇了地中海的惨败,但是如今的英国皇家海军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强大海军。
  而皇家海军的主力就是强大的本土舰队,在1941年6月,本土舰队拥有“胡德”号、“声望”号、“反击”号等3艘战列巡洋舰,“纳尔逊”号、“乔治五世国王”号、“威尔士亲王”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厌战”号、“巴勒姆”号、“勇士”号、“马来亚”号和“拉米利斯”号等9艘战列舰。
  另外,本土舰队还有“皇家方舟”号、“贝亚恩”号、“可畏”号、“胜利”号、“不屈”号、“报复”号、“大胆”号和“比勒陀利亚”号等8艘航空母舰。实力仍然非常强大!
  不过这3条战巡、9条战列和8条航母现在也不是都呆在克莱德湾。
  其中的5条“伊丽莎白女王”级,以及“贝亚恩”号、“报复”号、“大胆”号和“比勒陀利亚”号等四艘战斗力不是很强的护航航母(贝亚恩号并不是护航航母,但是战斗力也差不多)以及其他一些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了H舰队。
  现在H舰队正在掩护一支登陆部队攻击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同时该舰队也负责支援直布罗陀要塞的防御作战。
  而剩下的本土舰队主力。现在则分为了A舰队、B舰队和C舰队。其中A舰队包括“纳尔逊”号和和“拉米利斯”号(最后一艘复仇级)两条战列舰,继续留守克莱德湾。B舰队包括“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由兰斯洛特·霍兰德海军中将指挥,作为诱敌舰队,前往法罗群岛西北水域。
  而C舰队则是本土舰队的主力,旗下包括“乔治五世国王”号、“声望”号、“反击”号以及4艘舰队航母“皇家方舟”号、“可畏”号、“胜利”号和“不屈”号。C舰队由萨默维尔海军中将指挥,在冰岛附近水域游弋,寻找机会歼灭德国公海舰队主力!
  和德国公海舰队的行动没有瞒过英国人的耳目一样,英国的B舰队和C舰队的出动,同样被埋伏在北海峡(苏格兰和爱尔兰之间,B舰队从那里进入大西洋)和圣乔治海峡附近(威尔士和爱尔兰之间,C舰队从那里离开)的德国潜艇发觉。
  在得知了英国本土舰队几乎倾巢而出后,身在基尔港海军总部的雷德尔海军元帅立即召集了汉斯·耶顺内克、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和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尼温德海军上将一起研究对策。
  “经圣乔治海峡南下的英国是本土舰队主力。”奥托·施尼温德说,“它们是今天傍晚通过海峡进入凯尔特海的,一定是想借着夜色掩护,避开我们在布雷斯特的飞机。”
  位于布列塔尼半岛的布雷斯特港现在是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据点,那里部署了超过700架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其中就有吓人的Ju88、S.M.79、福克零式和Fw-190,还有许多既可以用来进行侦察,也能攻击护航船队的He-115水上飞机和Fw-200C。如果英国人的C舰队在白天让它们“抓到”的话,那也别打什么埋伏了,直接会被炸光光的。所以英国舰队一般都是利用傍晚,在从本土机场起飞的战斗机掩护下通过圣乔治海峡(这个海峡是德国潜艇布雷的重点,在晚上通过很不安全),然后在夜幕降临后通过凯尔特海消失在茫茫大西洋中。
  “天黑后会有几架Fw200C去搜索的,如果能够找到,明天一大早就能出动战机去轰炸了。”汉斯·耶顺内克大将点了一支香烟,抽了几口后对雷德尔说。
  现在Fw200C上面已经安装了FuG200雷达系统,因此可以在晚上出去搜索海上的英国舰队。如果能够找到对方,就在屁股后面跟着,等到天亮的时候就能让布雷斯特的飞机去轰炸了。因为一个晚上,哪怕英国舰队以20-25节的时速航行,最多也就是向大西洋方向跑出200-250海里,从布雷斯特出发的飞机总能轰炸到一两次的。
  不过这个时代的雷达性能并不是很好,也没有后世那种好像背了个锅盖一样的预警机,一般情况下,机载雷达只能搜索正前方的一个小小的扇形区域。因此并不能保证发现英国舰队的踪影。
  “另外。”奥托·施尼温德补充道,“我们在靠近爱尔兰的大西洋水域中还有不少安装了雷达的潜水艇,也可以用来搜索英国舰队。”
  雷德尔点了点头,又问道:“可以确定这支南下的英国舰队都有些什么型号的舰艇吗?”
  奥托·施尼温德摇摇头。说:“因为天色比较暗,距离又远,因此无法确定,不过可以肯定至少有3艘战列舰和2艘航空母舰。”
  雷德尔抱着胳臂思索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道:“也不知道这支舰队是去哪里的?是南下增援直布罗陀,还是北上去增援设德兰群岛的?”
第487章
炸你没商量
  1941年6月7日夜,爱尔兰岛以南的凯尔特海上,庞大的英国皇家海军C舰队,正以接近20节的高速,沿着爱尔兰岛南部的海岸线快速向西航行。整个舰队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没有一点光亮透出,只能借着朦胧的月色,隐约看见仿佛山岳一般的巨大舰体,一艘接着一艘,破浪而行。
  在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战列舰的司令塔内,萨默维尔海军中将摸出一只做工精美的怀表看了下时间,又看了眼遮住司令塔窗口的厚厚的黑布。
  “现在外面的天色应该全黑了吧?”萨默维尔海军中将问。
  “中将,天完全黑了。”乔治五世国王号的舰长林奇上校回答。
  “雷达和声呐有发现吗?”
  “没有任何发现。”林奇上校说,“不过这一带是德国潜艇和侦察机非常活跃的水域。”
  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点了点头,命令道:“现在分兵吧!”
  C舰队要分兵了!这是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官约翰·科洛宁·托维海军上将(中将军衔战时上将)制定的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因为托维上将很清楚德国人的潜艇和侦察机就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家门口转悠,B舰队和C舰队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出击是不可能的,而被发现几乎是一定的!所以托维中将只能采取一些额外的手段迷惑德国海军。
  让C舰队冒险从圣乔治海峡南下,就是托维惑敌计划的一部分,而现在C舰队的分兵,同样是为了迷惑德国人。
  按照计划,以萨默维尔的旗舰“乔治五世国王”号和4条航空母舰为主力的C舰队将会绕过爱尔兰岛向北急速航行,一个晚上起码要跑出250海里。到明天早上,C舰队和布雷斯特港的距离将会超过700公里。只要在晚上没有被发现,明天白天再被敌人发现的概率就不是太大了。这样C舰队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去指定海域埋伏。
  而C舰队分出来的部分,包括“声望”号和“反击”号两艘战列巡洋舰,还有“玛丽王后”号和“伊丽莎白王后”号两艘由豪华邮轮改装的运兵船(空载的)以及几艘经过伪装的大型油轮(同样是空载),还有数十艘较轻型的舰船将会组成E舰队。
  E舰队将会由菲利普斯中将指挥,大摇大摆向西南也就是亚速尔群岛的方向全速而去。不过E舰队再怎么加速,因为航行方向的问题,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明天天亮前冲出布雷斯特港德国飞机的巡逻圈。
  因此E舰队被发现是大概率事件!到时候,德国人多半会把E舰队误认为从圣乔治海峡离开的英国舰队。而E舰队一旦被德国人发现,就算任务完成。按照计划将会立刻解散编队四散逃亡,以减少被德国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而只要“声望”号和“反击”号不被击沉,损失一些中型和轻型舰艇,对英国皇家海军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德国飞机轰炸了解散编队的英国舰艇后,德国海军的最高指挥层就很有可能会认为英国航空母舰暂时不会构成威胁,这样C舰队的伏击就会有很大的成算了。
  不得不说,英国皇家海军到底是称霸海上几百年的老牌海上霸主,在海上战役指挥和组织这个层次上不知道比德国海军高明多少。现在只是几个海军将领随手拈来的计划,看上去就比德国海军总部精心策划了好几个月的方案看上去更有水平。
  如果不是出现了“以空制海”的革命性变局,还是水面舰队决战的路子,现在的德国海军就算比英国皇家海军强大一倍,都未必有获胜的把握。
  但是战场上没有“如果”,现在的海洋正日益被飞机所主宰,不仅白天如此,便是黑暗笼罩下的夜晚,飞机也照样能借助雷达搜索海面。
  就在英国皇家海军E舰队和C舰队分兵后不久,1架从布雷斯特2号机场起飞的Fw-200C远程侦察机,就发现了正在全速向西南航行的E舰队。
  “元帅阁下,我们找到南下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了,在爱尔兰岛附近,坐标是北纬50.4度,西经9.2度。航向西南偏西。”
  基尔港海军总部内,正在打哈欠熬夜的雷德尔元帅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睡意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是潜艇发现的还是飞机发现的?知道有多少艘舰船吗?”雷德尔猛地他坐的圈椅上跳了起来,一边向作战指挥中心内的大海图台走去,一边追问向他通报消息的参谋。
  “是Fw-200C发现的,从雷达上看至少有30艘舰艇。”
  “至少30艘?”雷德尔知道机载雷达是个比舰载雷达更不靠谱的东西,经常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所以“30”这个数字只是表明这架Fw-200C发现了一支数量庞大的不明身份的船队。
  汉斯·耶顺内克和奥托·施尼温德两人已经在海图台旁边低声交谈了一会儿,看见雷德尔走来,施尼温德说:“元帅,基本可以确定是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了,它们应该是去增援直布罗陀方向的。”
  雷德尔点点头,仿佛也同意了施尼温德的分析,“这支舰队是去增援直布罗陀的,那么北上的那支舰队多半就是去增援设德兰群岛的啦。”
  “汉斯,你有什么看法?”接着雷德尔又征求耶顺内克的意见。
  “元帅,我没有什么看法。”耶顺内克摇摇头说。他的“指挥艺术”倒也简单,不去琢磨那么复杂的事情,发现敌舰就去轰炸,发现敌机就去击落,这样就行了!
  耶顺内克说道:“既然发现了敌人的舰队,就给布雷斯特的海航第2航空师下命令,让他们出击吧!”
  航空师是航空团的上级编制,一个航空师通常有3-5个航空团,外加几个独立的航空大队(通常是侦察机大队)组成。部署在布雷斯特的德国海军航空兵第2师就是一个拥有4团编制的航空师。包括2个战斗航空团(Fw-190、福克零式和BF-110夜间战斗机各一个大队,另有一个训练大队),2个轰炸航空团(其中一个来自意大利空军)和4个侦察机大队(Fw-200C和He-115各两个大队),实力非常强大。
  而其中可以用来进行对海攻击的,就是海航第3轰炸航空团和意大利空军第8轰炸航空团,两个轰炸航空团下可以用来作战的“常用”飞机一共是240架,Ju88和S.M.79各占了一半。
  小赫斯曼曾经的上司阿道夫·加兰德现在就是这个第2航空师的上校师长了。那架发现英国皇家海军E舰队的Fw-200C就是属于第2航空师的。在雷德尔元帅下令第2航空师出击之前,加兰德上校就已经下达了“明天凌晨3点30分出击”的命令——作为一线航空师的师长,他当然有这样的权限。
  所以在海军总部的命令到达的时候,加兰德已经召集了所有中队长以上(包括中队长)的军官,在师部作战指挥中心里布置第二天凌晨的出击任务了。
  “各中队要在3点钟前做好出击前的一切准备!”加兰德说,“各机场第1架飞机升空的时间是明天凌晨3点30,飞机将在夜间由探照灯引导起飞。凌晨4点钟,参加第一突击波的所有飞机必须全部起飞完毕。”
  加兰德吸了口气,眯起一只眼睛,打量了一番自己下面的大队长、中队长。个个都跃跃欲试,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领口都挂着蓝色马克斯勋章!
  由于从波兰战役开始,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就占据交换比的极大优势,因此飞行员的消耗很慢,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老鸟也就越来越多,王牌飞行员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了。
  相对的,由于英国在飞行员交换比上一直处于较大的劣势,飞行员的平均生存时间很短。因此只能通过缩短飞行员训练时间来弥补巨大的人员损失,而由此造成的后果就英国一线飞行员的技术越来越糟,击落他们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德军的一线飞行员们的士气,自然也就一天比一天更高涨了。
  加兰德上校满意地点点头,大声宣布道:“现在我宣布第一突击波的组成!海航第3轰炸航空团第1大队,意大利第8轰炸航空团第2大队,海航第4战斗航空团第1、第2、第5、第6中队,海航第15侦察机大队第1中队,海航第18侦察机大队2中队……总共有40架Ju88、40架S.M.79、32架福克零式、32架Fw-190、9架Fw-200C和9架He-115。另外,所有的Ju88全部挂载1枚1000公斤穿甲炸弹,优先打击目标为英国航空母舰,其次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第488章
一次性飞机
  1941年6月8日,凌晨3点。
  布雷斯特港附近的几座团级机场里面已经是人声鼎沸,每一座机场的停机坪和跑道都被高高架起的探照灯照得纤毫毕现。地勤士兵们用手推车或牵引式炸弹输送车,将一枚枚1000公斤的航空炸弹或500公斤的航空鱼雷拖到了机腹下面,再将它们升起固定在飞机炸弹舱的挂架上,最后才拔掉了炸弹或鱼雷上面的安全插销,又安装上了引信。
  在这个时代,夜航还是有点危险的,好在布雷斯特的这个海航2师的飞行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鸟,而且只要在向北飞上一个小时,天空就会开始逐渐放亮。等天色差不多亮透了,它们就会在大西洋上空组成攻击编队——因为是晚上起飞,所以很难组成编队,只能指定一个集结坐标,等天亮后再编队。
  今天担任第一突击波总指挥的是海航第3轰炸航空团第1大队的大队长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少校。他是海军航空兵中少有的海军出身的军官,早在1934年就加入了海军航空兵,到现在已经是飞了七八年的老鸟了。刚开始的时候飞水上飞机,后来又飞战斗机,在波兰和西线战役中击落了超过25架敌机,拿到了蓝色马克斯勋章,在西线战役后又因为轰炸机部队扩编而改飞Ju88。
  不过在改飞Ju88并且当上了大队长后,约翰内斯·施坦因霍夫少校的运气仿佛到了尽头。从1941年初到现在,他驾驶的Ju88轰炸机前前后后出击了几十次,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一个战果。
  “兄弟们。”在飞机将要起飞的时候,施坦因霍夫大声对自己的机组成员们说,“今天我们头一个扔炸弹!咱们要一发炸沉一艘航空母舰!”
  “对!炸沉航空母舰!”
  “没错,让英国佬吃一枚咱们的1000公斤炸弹!”
  就在机组成员们的欢呼声中,施坦因霍夫的耳机里响起了飞机起飞的命令。
  在布雷斯特港周围的5个团级机场(其中一个驻扎师部和侦察机)的跑道上,同时都有一架飞机呼啸着疾驰起来,然后猛地冲上了天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