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735

  “这个……这个,这是英国人设计的?”施伦堡难以置信地问。
  “不是,英国人没这个胆子。”赫斯曼回答,“这是我专门为阿富汗人设计的。”
  这是圣斗士专用马甲,穿上可以直达天堂……
  “不过这笔账要算在英国人头上。”赫斯曼一笑,“就叫丘吉尔炸弹背心。”
  名字倒是起得不错!施伦堡心说:要是能让丘吉尔穿上就好了。
  “然后还有这个。”赫斯曼又把另外一张照片交给了瓦尔特·施伦堡,“这是一种目前还没有装备的分队反坦克武器,名叫‘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是专门用来对付苏联红军数量众多的坦克的。”
  这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利器,赫斯曼早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就让陆军武器局组织军火公司研发了。早在西线战役之前就有了几种样品,不过赫斯曼并没有立即让部队装备。因为德国的装甲部队那时还有很大的优势,没有必要让这种廉价的反坦克武器曝光。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德国将要面对的敌人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有比德国更加庞大的坦克洪流。因此让德国步兵拥有分队级反坦克利器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这种武器虽然是我们发明的,但是交给你带去阿富汗的‘铁拳’会伪装成英国的军火。”赫斯曼说,“另外,这种武器不会马上交给你,得等到阿富汗人的以抗运动成了气候才能送过去给他们使用。”
  74号反坦克手榴弹、“丘吉尔”炸弹背心(又称炸弹圣衣)和“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加在一起,后来成了这个时空40年代阿富汗圣斗士们手中的“三低武器”组合,不知道害了多少布尔什维克战士的性命。不过阿富汗的圣斗士们也不大可能因为这些武器成为胜利者,毕竟他们现在的对手是斯大林!
  斯大林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把阿富汗人放在心上,虽然他也知道英国人历史上三次被阿富汗人打败,但那只能说明英国人没有用!阿富汗人的那一套游击战只能对付没用的英国人,如果换成伟大的苏联红军和契卡战士,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
  而真正让斯大林感到担心的,还是可怕的德意志超人!
  就在苏联红军慢吞吞地向阿富汗腹地挺进的时候,德国人又一次轻轻松松拿下了一场“灭国之战”的胜利。南斯拉夫王国的抵抗在德国人发动进攻的几天后就瓦解了!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在德军攻入贝尔格莱德后投降,免去了抵抗派领袖杜尚·西莫维奇的一切职务,任命亲德的米兰·内迪奇将军为首相,而且还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和平协定,割让了整个伏伊伏地那给匈牙利-克罗地亚王国,又把门的内哥罗割让给了意大利,还失去了大半个马其顿(给了保加利亚),国土只剩下了塞尔维亚本土和大半个波斯尼亚。
  而在平定了南斯拉夫之后,在欧洲大陆上就只剩下直布罗陀这个小小的半岛还在抵抗德国了。不过直布罗陀的抵抗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斯大林从第三国际得到了相当确定的消息,弗朗哥很快就要倒向德国参加战争了!
  只要西班牙一参战,直布罗陀是肯定守不住的,而直布罗陀的沦陷意味着法国和意大利的海军很快就能冲出地中海,然后英国就会面临存亡危机了。
  如果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上再次失利,那么英国就很有可能会投降!而英国投降之后,苏联就会成为整个欧洲唯一还没有被德国征服的国家……
  而且,英国一旦投降,美国也将失去出兵欧洲的跳板。这样也就不存在“美国先上,苏联掩护”的可能性了。苏联很有可能会面临和德国一对一开战的险恶局面!
  “所以目前需要避免的就是英国的投降。”斯大林手里拿着烟斗,在一间宽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两人则毕恭毕敬站立在一旁。
  斯大林说:“如果英国不投降,德国就必须发动渡海作战,考虑到目前英国拥有的陆军数量,德国人很可能要出动两百万最精锐的部队,这将是工农红军的机会。所以我们必须给英国人一些鼓励,让他们有抵抗下去的信心。”
  苏联伟大领袖顿了顿,仿佛在思考对策,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们不应该将德国对南斯拉夫的入侵看成是正义的战争,这是侵略战争!因此我们将退出德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并且从明年1月份起中断向德国出口石油。”
第470章
共产主义的大雷雨
  从1942年1份开始中断向德国供油是有道理的。因为苏联也不是白给德国石油,而是用石油交换德国的装备,主要是用来建造“苏联”级战列舰和“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上使用的关键设备,比如重油专烧锅炉、蒸汽轮机、406mm和380mm的主炮系统等等。在这些装备到手前,斯大林也不能说翻脸就翻脸,否则投到“苏联”级和“喀琅施塔得”级工程中去的巨额资金就要打水漂了。
  “先把我们要在明年1月停止向德国供应燃油的消息告诉英国人,给他们一点鼓励。”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另外,再和英国人说明我们对印度的立场:如果英国先向德国投降,那么我们认为印度应该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提出的这个立场是真实的,苏联的主要对手是已经在欧洲建立霸权的德国,而不是只剩下一口气吊着命的大英帝国。因此红军进入阿富汗的目的只是为了打通解放印度的道路,但并不是马上要通过阿富汗去进攻英属印度帝国。
  在斯大林的计划中,对印度的进攻应该发生在英国投降或是德国被打败之后。而且联合英美打败德国,从而夺取德国在中东、东欧和巴尔干的地盘,然后再把印度从大英帝国的版图中分离出去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才是斯大林心目中的最佳方案。
  如果这个方案得以实现,那么一个包括了苏联、中国、印度、东欧、巴尔干和中东的超级社会主义阵营就会横空出世。有了印度和中国的人口,中东的石油,苏联和东欧的工业和科技,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要实现这个人类解放计划也不容易。苏联红军虽然拥有比德国人更多的飞机、坦克和大炮,但是德国国防军在实战中的表现远比苏联红军要好。这让斯大林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也让他对在未来什么时候和德国一对一开战的前景感到非常担忧。
  因此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要在德国战胜英国前和美国一起参战。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斯大林问伏罗希洛夫,“军事委员会研究过对德作战的问题了吗?”
  斯大林所指的“军事委员会”并不是曾经掌握红军最高统帅权的“革命军事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在1934年6月20日被撤销。红军的统帅权改由政治局实际上也就是斯大林本人直接掌握。他现在所说的“军事委员会”是指国防人民委员部内设立的一个由80名委员组成的机构。
  “斯大林同志,我们已经研究过对德开战的问题了。”伏罗希洛夫回答,“我们认为能够保证红军取的优势开战前提有两个:1、德军在英国本土登陆;2、英美联军在西欧海岸登陆。而最理想也是最安全的开战时间点应该在1942年7-8月间。”
  斯大林点点头,继续看着伏罗希洛夫,这是在等待他的解释。伏罗希洛夫说:“由于第2种状态目前尚看不到迹象,因此军事委员会认为应该首先以德国登陆英国本土为背景制定方案。
  自从西线战役后,英国一直在加强本土防御,组建了6个集团军级陆军司令部、2个独立区和1个防空司令部。每个陆军司令部和独立区都拥有2个正规师和4个本土师,防空司令部管辖的防空师有12个。另外还有5-6个装甲师驻扎于本土。总兵力多达65-66个师,还有数量众多的国土警卫,英国防卫力量是足够的。如果德军的登陆在1942年后发生,英军的兵力还会增加,很可能会有100-120个师,德国人必须投入同样多的兵力才有可能征服英国。而且英国本土的空军和防空力量非常强大,德国人必须集中他们大部分的作战飞机,才有可能取得制空权。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在东线的防御必然空虚,有利于我们发动突然袭击!
  而发动突然袭击的时间最好定于1942年7-8月间,因为德国目前已经控制了中东产油区,但是中东的油田铁路目前破坏的比较严重,波斯湾通往地中海的航道也没有打通。因此德国人在短期内尚无法从中东获取足够的燃油。红军总参谋部估计,到1943年德国人应该可以解决所有的难题并且大幅提升中东的石油产量。到时候德国的战争机器将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我们必须要在这之前打败德国。”
  伏罗希洛夫顿了顿,又说:“选择1942年7-8月开战还有另外两个原因:1、考虑到了进攻可能不利,红军必须要转入防御。如果进攻失败,德军很有可能在1942年10月转入反攻,但是从11月开始冬季就会降临苏联的国土,道路泥泞,天气寒冷,极不利于反攻的德军。
  2、考虑到巴库、巴统和格罗兹尼产油区很可能在我们对德开战后遭到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我们必须要在战争开始前储备足够的燃油……”
  斯大林听到这里突然眉头一皱,打断伏罗希洛夫道:“我们现在就有1.5万架作战飞机,比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拥有的作战飞机的总和还要多!而且我们还有性能卓越的米格-3、雅克-1和拉格-3战斗机,难道还不足以抵抗德国的轰炸机?”
  米格-3、雅克-1和拉格-3都是苏联的新锐战斗机,在苏联人自己看了足够可以和德国的BF-109和福克零式对抗。而且到1942年,苏联的老旧战斗机都会被米格-3、雅克-1和拉格-3这样的新式战斗机替代,到时候这些新锐战斗机在数量上也会占据极大的优势,没有理由打不过德国人的飞机。
  伏罗希洛夫连忙解释道:“总书记同志,虽然我们的战斗机性能足够优越,但是也不能保证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才要多多储备燃油,同时加快第二巴库(指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开发。”
  看到斯大林的眉头依然没有展开,伏罗希洛夫又说:“而且我们也会排出轰炸机群去摧毁基尔库克和胡齐斯坦的油田。”
  “还有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斯大林指示说,“这些被德国控制的主要油田必须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予以摧毁……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吗?”
  摧毁德国控制的油田无疑是打击德国战争潜力的最佳方案。但是要完成这一目标对英国而言是有难度的。因为英国本土距离普洛耶什蒂油田将近2000公里,而印度距离胡齐斯坦油田和基尔库克油田的距离分别是2000公里左右和2500公里左右。这几乎已经达到了现有远程轰炸机作战半径的极限,而且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可以为它们护航。
  因此在斯大林看来,摧毁德国石油生产能力的任务只能由距离普洛耶什蒂油田、胡齐斯坦油田和基尔库克油田比较近的苏联来完成。
  伏罗希洛夫说:“我们现在有TB-3重型轰炸机、SB-2和SB-3轻型轰炸机和Pe-8重型轰炸机。其中Pe-8的性能可以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轰炸机相媲美。另外,目前正在研发,预计可以在1942年服役的米格5双发远程战斗机足以承担为轰炸机群护航的任务。因此到1942年下半年,我们就能拥有摧毁普洛耶什蒂油田、基尔库克油田和胡齐斯坦油田的能力了。”
  “TB-3太老旧了。”斯大林继续做出最高指示,“它不可能完成轰炸任务,还是要加快Pe-8的生产,以确保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摧毁德国人控制的油田。”
  “是,斯大林同志。”伏罗希洛夫回答,“我们一定加快Pe-8的生产。”
  斯大林接着指示:“另外,4艘苏联级战列舰和2艘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也必须在1942年7月前服役。它们应该配属北方舰队,以保证北大西洋的航道不被德国切断。”
  由于德国已经控制了伊朗,而且还和日本缔结同盟。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对外航道只剩下了北大西洋一路,因此必须全力保证。而4艘苏联级和2艘喀琅施塔得级显然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我一定会指示红海军加快进度。”伏罗希洛夫满口答应着,心里面却不大有把握。因为这6艘战舰是在列宁格勒和黑海的船厂开工的。到1942年上半年都不一定能建成,恐怕没有时间前往摩尔曼斯克。
  “很好。”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现在可以开始制定具体的计划了,计划的代号就叫‘大雷雨’吧,这将是一场世界革命的狂风暴雨,将会席卷整个欧洲!记住,计划一定要绝对保密,不能让德国人有所察觉……这将是一场突然降临的共产主义的大雷雨!”
第471章
印度正在开挂
  共产主义的慈父在悄悄准备一场席卷欧洲的革命雷暴雨的时候,赫斯曼则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的福克F40飞机了。
  他返回意大利的目的当然是继续指挥打仗。因为地中海战役还没有最后结束,英国人在地中海仍然拥有3个据点,图卜鲁克、直布罗陀和克里特岛。
  此外,驻扎在东非的29万意大利军队依然处于苦战之中。虽然英军基本放弃了地中海和中东战场,但是却没有从东非大撤退,反而加强了兵力。根据意大利东非部队集团司令部的报告,目前英军在东非拥有11个非洲师(以黑蜀黍为主力)和至少3个印度师。这是29万意大利军队无法战胜的强大兵力!
  而德军因为被沉船封锁的苏伊士运河目前仍然没有打通,因此目前无法增援东非意大利军队。
  不过即便苏伊士运河被打通,德军也很难帮到东非的意大利军队。这是因为意大利人把2艘宝贵的航空母舰丢在了地中海,没有了航空母舰,意大利和法国的强大水面舰队就无法在红海活动——英国东方舰队拥有3艘航母,而且英国人还在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港和位于亚丁湾出口的索科特拉岛部署了岸基飞机。
  对于没有空中掩护的舰队(红海的长度接近2000公里,部署在西奈半岛上的德国飞机很难掩护位于红海南部的舰队)而言,英国人的岸基飞机和舰载机还是非常危险的。因此赫斯曼不打算让宝贵的意法舰队去冒险,这些舰队可是打败英国的关键。
  而且赫斯曼还知道,到明年这个时候,日本海军多半就能分出一点兵力进入印度洋了。也不用多,只要能派2艘舰队航母再加2艘金刚级开进印度洋就足够收拾英国东方舰队了。
  英国东方舰队一完蛋,英国在东非的军队也就离土崩瓦解不远了。到时候意大利人差不多也能拿出几艘护航航母,这才是意大利舰队出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最佳时机。
  不过赫斯曼对于印度洋作战的目标,可不局限于打通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运油航道。他的目标和斯大林一样,都是拿下印度!
  而赫斯曼在争夺印度的问题上还有一张斯大林没有的王牌,因为他很快就要拥有一支印度军队了。
  在飞往意大利的专机上多了一位印度阿三,印度国民大会党的前任主席钱德拉·鲍斯。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身材比较高大,长相和白人差不多,只是皮肤有点黑的印度人。他穿一身墨绿色的军服,头上戴着船型帽,又大又尖的鼻子上架着小圆眼镜,看上去很有文化和教养。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印度上等人,高等种姓出身(看脸和皮肤就知道了),父亲是大律师,本人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还在1920年通过了非常难考的印度文官试。
  不过他并没有一门心思做英国殖民当局的官,而是投身于印度独立运动。先是参加甘地的饿饭闹独立运动。后来觉得全世界也没有靠饿饭饿出来的政权,于是决定走枪杆子出政权的路线。在1927年筹建了印度大学生组织国民志愿军(这是一个半军事组织)。而且还在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案,虽然决议案没有通过,但是鲍斯本人却得到了一大批拥护者,还被选为国大党总书记。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推动暴力革命,终于在1936年把自己革进了英国人的大牢。
  但是坐完牢以后的鲍斯身价更高,成为了国民大会党中仅次于甘地的领袖。在1938年当选了国民大会党主席,不过甘地随后带头反对鲍斯,逼着鲍斯离开国民大会党去建立了一个激进组织前进集团,继续走枪杆子出政权的路子。不过没过多久他又再次被英国当局抓进了监狱。而这一次牢狱之灾终于让鲍斯同志明白了一个道理。
  想要走枪杆子的路子,首先要学会抱大腿!
  于是鲍斯就从加尔各答的英国监狱越狱,然后搞了一张意大利护照(这货长得和意大利的南方人差不多)取到阿富汗去了苏联。
  可他不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在苏联没有抱到大腿,只好进了德国大使馆求助。在不久之前他又抵达了德国,还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后来又见到了从中东回到柏林开会的赫斯曼元帅,这才算真正抱上粗腿了。
  ……
  “鲍斯先生,甘地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美国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自由之花必然时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来浇灌。它是自由之花的天然的肥料。美国能够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便是无数人流血牺牲得来的,而不是靠华盛顿绝食抗议得来的。如今的印度又怎么能指望用少数人的绝食换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硕果呢?便是甘地先生饿死了,对于丘吉尔来说又有何损失?”
  在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的途中,赫斯曼坐在宽敞舒适的机舱里面侃侃而谈。
  “如果鲍斯先是愿意站出来领导战斗,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助力。在图卜鲁克的战斗中,我们俘虏了相当多的印度人。有几个印度师在那里替英国作战,在英军作战不利时,他们又被抛弃,因此被我们和意大利人大量的俘虏了。在班加西的战俘营中,印度俘虏的人数有约两万,其中80%还有战斗的能力。”
  实际上关在战俘营中的并不都是印度人,有好几千是尼泊尔的廓尔喀人,剩下的印度人也大多是锡克教徒,真正信印度教的阿三反而没有几个。
  “他们都是非常好的战士,比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厉害。”赫斯曼看着鲍斯,笑了一下,“如果你能说服他们为你而战,我可以把他们交给你指挥,还可以提供武器装备,并且在意大利海军冲出亚丁湾后将他们送往印度从事独立战争。”
  两万的80%就是一万六千!一万六千英印军队的战士,都给钱德拉·鲍斯,而且还是全副武装的。鲍斯顿时就有一种抱上了金大腿的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