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35

  1、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合约;
  2、确保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4、裁减军备;
  5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
  6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7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8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11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这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条件》,应该是1918年1月8日宣布的。当时赫斯曼还在俄国忙着给国内写报告,说明一月剧变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太留意这件事。
  “这是政治诱降!”赫斯曼想都不想就得出了结论,因为后世早有公论。“这是美国人的阴谋,目的是瓦解我们和奥匈帝国的斗志。一旦得逞,就会撕掉伪装,将最严厉的条约强加给我们。光是看看现在英法美的干涉军大举开进俄国,就知道伍德罗·约翰逊在骗人了。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赫斯曼可没有冤枉这位美国总统,《十四点和平条件》中的第六条可以说墨迹未干,就被美国人自己违反了——在德国军队撤出的时候,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军队却入侵了俄国,并且开始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
  “呵呵,看来你对美国人也非常了解。”兴登堡元帅瞥了豪斯霍费尔一眼。“你对美国的看法倒是非常合我的胃口!这帮新大陆上的牛仔和暴发户根本靠不住。可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恐怕就要同他们打交道了。赫斯曼少校,你有什么建议吗?”
  “美国是英国的分号!”
  “哈,哈,哈!你尽然这么看问题。”兴登堡元帅大笑起来,“理由呢?他们都说英语?”
  “不。”赫斯曼严肃地道,“他们都被资本所支配!这是英美和我们德意志帝国最大的不同……我说的是支配地位!资本在英美就好像是德意志军队,拥有国家。而且资本不一定要依附于某个固定的国家,军队则有分明的国籍。因此资本是可以在两个被资本所支配的国家中自由流动,通过操纵这两个国家支配世界,获取更大的利润。对于操纵英美政治的资本家而言,两国实属一体。”
  “这是列宁的观点?”卡尔·豪斯霍费尔上校插话问。
  “不,布尔什维克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糊涂,在他们看来我们德意志和英美没有分别,都被垄断财团所支配。克虏伯先生和本茨先生还有别的什么富豪打几个电话就能让元帅阁下下台。”
  历史上,布尔什维克还认为德国资本家的几个电话就能让希特勒下台……
  “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可笑的话。”
  兴登堡大笑起来,他是个喜欢发笑的老头,只有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才会板起面孔,显得威严肃穆。“不过美国人的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一个金钱游戏,资本在那里真的可以支配国家。”
  “但是英美之间仍然有矛盾!”卡尔·豪斯霍费尔上校提醒,“有时候还很大!”
  “在对资本家有利,不妨碍他们统治世界的时候,闹点矛盾不也挺好?”赫斯曼笑道,“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会带来大笔的利润……这不是很好吗?”
  “嗯,好像有点道理。”兴登堡元帅思索了一下,“如果我们的帝国也变成了一个被资本支配的国家,是不是意味着会有持久的和平?”
  赫斯曼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兴登堡居然会问这样的问题。他猜想,兴登堡元帅一定已经察觉到大事不妙了。
  他猛地站了起来,大声道:“被控制,就意味着被改造……根据资本的需要进行改造!如果资本需要德意志成为一个强国,那她就会强大。如此资本要让德意志分崩离析,那她就要解体。如果资本要德意志成为殖民地,那她就要任人奴役。德意志再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会成为他人的奴隶!”
  兴登堡和卡尔·豪斯霍费尔上校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豪斯霍费尔上校说:“如果……我是说如果德意志真的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被资本支配的国家,我们应该怎么办?”
  他所指的“被资本支配”其实就是成为战败国!
  “抗争!”赫斯曼大喊道,“必须要抗争到底!一息尚存,我们德意志的军人就不能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我们,必须抗争到底,奋斗到底,哪怕是在战败之后。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择一切手段,使得德意志祖国可以在未来复兴!”
  这是在向兴登堡表态……
  “哦,说得很好。”兴登堡说着又从抽屉里面取出一份文件。“不过我相信,德意志永远都不会被敌人支配!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我们也知道现阶段应该预防什么。”他拍了拍桌子上的文件。“这是将托尔小组改组为军事情报局东方处的命令!”
  军事情报局是大总参谋部下属的情报机构,由瓦尔特·尼古拉上校管理,拥有大约150名情报军官。他们主要是搞军事谍报的,在过去的几年中也取得了赫赫功绩,但是同赫斯曼在俄国取得的成绩(德皇、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都认为列宁上台赫斯曼的功劳)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他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仅“推动”了俄国革命,而且还发回了大量的报告,告诉德意志帝国的高层,俄国人是怎么一步步滑入深渊的。看来这些报告之后,德意志帝国的高层们在国内形势不稳,同样面临革命威胁的情况下,自然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兴登堡道:“军事情报局东方处的工作重点只有三个:1、继续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展开合作,支持他们赢得内战,并且从俄国获取足够多的粮食和煤炭;2、预防革命在德国发生;3、为帝国最为艰难的时刻制定应对方案。”
  他指了下身边的豪斯霍费尔。“豪斯霍费尔上校将担任东方处的处长,施莱彻尔中校担任副处长。”然后他又看着赫斯曼,“你担任俄国组的组长,至于俄德公司也将转由东方处直接管辖。”
第四十八章
灰色方案
  兴登堡的一道命令,赫斯曼少校在彼得格勒的幸福生活就算画上了一个句号。他又重新穿上了军装,开始了办公室军官的生活,而且还要和热恋中的女友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暂时分手。
  “路德维希,我必须去彼得格勒吗?”
  在靠近选帝侯大街的那所有三个起居室的大房子里,克洛伊穿着围裙在厨房里面准备晚餐,同时还不忘大声同坐在餐厅里面看报纸的赫斯曼交谈——如果说这个既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的时代,在生活上面有什么让赫斯曼体内来自后世的灵魂有什么特别满意的,恐怕就是这个时代还存在于德意志的大男子主义了。连克洛伊这样的女人和赫斯曼在一起的时候,也照样乖乖下厨做饭打扫房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
  “必须去。”赫斯曼合上报纸——上面全都是各种各样的捷报,拿起茶几上的咖啡杯,喝了一口克洛伊亲手泡的咖啡。“亲爱的,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离开。”
  这是句实话,像克洛伊这样一个既漂亮,又体贴的女朋友,是个男人都恨不得把她栓在身旁。
  “可是俄国那头的关系还必须要维持。”赫斯曼说,“那对我的未来而言实在太重要了!关系好比种花,必须要精心照顾,浇水、施肥、修剪……别人不能代表我,只有你才行。”
  “可是我会想你的。”克洛伊的声音听上去有些不开心。
  “我也会想你的。”赫斯曼回答,“好在我们分别的日子不会太久……最晚到明年年初,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赫斯曼说这个话的时候,语气有些低沉。
  “怎么啦?赫斯曼,你不高兴?”克洛伊端着两份烤的很嫩的牛排从厨房出来了。“我想,不是因为和我永远在一起吧?”
  永远在一起的意思当然是结婚,赫斯曼和克洛伊的恋情发展得很快,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们约定,等到战争一结束,他们就结婚,然后再生一堆小赫斯曼……
  “当然不是,我爱你,这一点毋庸置疑!”赫斯曼冲着克洛伊笑了笑,“但是明年年初,德意志帝国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咣当!”克洛伊将装着色拉的盘子砸在了地上,她愣愣地看着赫斯曼。“上帝啊!这太可怕了!德国会变成第二个俄国?”
  她并不怀疑赫斯曼的判断,因为现在的德国真的很像二月革命前的俄国!即便德国本身不出问题,奥匈帝国早晚也会解体,然后连累德国。
  “不会的,上面调我回来,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将负责制定相关的方案。”
  新成立的军事情报局东方处接到的第一个指令就是制定代号为《灰色》的方案——这是一系列战败应对方案的总称。《灰色方案》将要面对的形势就是德国在军事上面临无可挽回的灾难,也就是战败!
  “上帝啊,我们做错了什么?”克洛伊猛吸了口气,洁白的牙齿噬着自己的红唇,一脸的悲痛。她是一个第二帝国的女伯爵,和后世德国的圣母们完全不是一个物种……她是打记事时起,就被德意志国家主义反复洗脑,对国家和皇帝的热爱胜过一切!对于即将到来的战败,虽然已经有了一点心理准备,但是现在听赫斯曼亲口说出,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我们没有做错什么!”赫斯曼站起身走向餐桌,在克洛伊身边停了下来,伸手轻轻抚着她的香肩。“除了没有做好准备就发动战争……不过同样的错误,我们决不能再犯第二次了。这也是我们东方处存在的价值!”
  虽然兴登堡元帅并没有想到下一次战争,他给东方处的指示中也没有说到那么长远的事情。但是赫斯曼却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因为通过对后世二战历史的了解,非常清楚最大的BOSS美帝拥有的巨大战争潜力。直到战争胜利,在所有的主要参战国中,大概只有美国还有无穷的潜力可以发挥——美国在二战前的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8.7%,而德国只有13.2%。而美国在战争中的伤亡总和仅仅为107万,其中死亡40万,伤亡只占到美国军事动员极限人数的5%左右。也就是说,二战结束时,美国这头工业化的巨兽,还远远没有到筋疲力尽的时候!
  除非赫斯曼有把握让德国在法兰西战役结束后就一举夺取英国本土,让美国失去登陆欧洲本土的跳板。否则即便赫斯曼可以稳住苏联,胜利也将是异常艰难的。况且,很多事情也不是一厢情愿,苏联会不会参战,苏德关系会不会破裂,现在都不好说。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当口,就必须尽可能保全德国的军事和工业实力,让它们在《凡尔赛条约》的摧残之下多存几分实力,让德国的技术优势在漫长的艰难岁月之后仍然保持先进,这样未来的胜算才会大一些。
  而同苏联的合作,在赫斯曼的构想中,就是保存德国实力的最佳方法——不过,和苏联这头红色怪兽的合作,光靠私人友谊是不够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为了人类解放事业那是六亲不认的!赫斯曼自然也不会天真到信任列宁和斯大林。所以,在将克洛伊送上去彼得格勒的火车后。他随后就和一个名刚刚进入东方处的年轻下士一起,登上了前往马德格堡的火车。
  这一次和他同行的下士是从移居里加湾的俄国德裔中招募的,因为名叫阿尔弗雷德·罗森堡而被赫斯曼重视,他多半就是那个写了本《种族论》,鼓吹排犹和进攻俄国的老资格纳粹,二战中在担任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管苏联被占领土),后来在纽伦堡被吊死的疯子——纳粹的排犹和进攻苏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推动的结果。
  赫斯曼看到哈尔德少校(坐镇里加)发来的“活跃分子”名单中有这个祸害的名字,毫不犹豫就把他网到麾下了——这号人物放在外面的破坏力恐怕太大,还是早点吸收进组织控制起来的好。
  “少校,您的咖啡。”在东行的火车车厢内,比赫斯曼小一岁,长了一张娃娃脸的罗森堡,殷勤地替赫斯曼冲泡了一壶咖啡,然后就打听起此行的目的了。“我们去马格德堡有什么要紧事儿吗?”
  “探监。”赫斯曼接过装了咖啡的军用水壶,喝了一口,又道,“马格德堡有德国最大的监狱。”
  “额,您有朋友在坐牢?”罗森堡很有些惊讶,他知道赫斯曼是个很有门路的人物,他的朋友如果不是犯了太大的罪过,要弄出来也不困难吧?
  “不,那个人不是我的朋友。”赫斯曼摇摇头。“不过我要想办法把他从牢里弄出来……因为他现在不应该坐牢。”
  “哦。”罗森堡眨了眨眼睛,仍旧是一头雾水。“少校,我能问一下他是谁吗?这样我好替您去办探监的手续……”
  赫斯曼看了他一眼,淡淡道:“那人叫约泽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
第四十九章
大波波的梦想
  约泽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是个了不起的波兰人,他仿佛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同赫斯曼不相上下!早在1908年就遇见到了欧洲战争,于是创建了一个秘密的军事行动同盟,当然是以反对俄国为目的。因此得到了奥匈帝国的支持,改组为合法的来复枪兵同盟,成为培训波兰军官的学校。在大战期间,他因为遇见到了俄国将被德奥击败,因此组织了3个旅的波兰兵团对俄国作战,战功累累。为波兰赢得了独立,他自己也成为新成立的国务会议军事部长。但是在俄国战败之后,他又拒绝效忠德奥去参加西线的战争,宁愿到马格德堡蹲监狱。因为他预料到了德奥必败,波兰绝不能去同英法作战……
  在马德格堡市中心,一座四面都有高墙和壕沟护卫的戒备森严的大牢里面,赫斯曼和罗森堡被请进了一间冷冷清清的没有窗户的办公室里,里面有一张破旧的写字台和三把椅子。赫斯曼和罗森堡各坐一把,还有一把空着放在两人的对面。
  门开了。一个头戴钢盔、腰里武装带上别着手枪的德国士兵踏着沉重的步阀进来,冲着赫斯曼咔嚓一下立正敬礼。一个大约50岁,穿着件没有领章和简章的旧军服,有着很浓的眉毛和乱糟糟的八字胡,目光非常锐利的男人昂首阔步走了进来。再后面就是一个四十多岁,有些发胖的少尉,也冲着赫斯曼行了军礼,然后指着那名昂首阔步的男子道:“少校,他就是毕苏斯基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