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735


第414章
大英国挺住(二)
  1940年12月9日,英军在北非展开了代号为“罗盘行动”的反击。
  英国人的反击是凌晨发起的,到9日清晨的时候其实已经基本分出了胜负——英国第7装甲师的一个旅击溃了意大利的装甲部队马莱蒂战斗集群。不过远在措森的赫斯曼元帅理论上是不知道交战结果的。这个时候他刚刚起床,正和妻子克洛伊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休假中的长子鲁道夫·赫斯曼一起吃早饭。
  早饭克洛伊亲自准备的,煎香肠和煎蛋配上面包,还有一杯咖啡。赫斯曼刚吃到一半的时候,他的副官施内茨就给他送来了最新的意大利第10集团军(就是顶在埃及前线的部队)编制表。这是昨天晚上赫斯曼知道英军开始进攻后,命令施内茨去搞来的。
  赫斯曼并没有把编制表拿到手里,只是说了一个字儿。“念。”
  “元帅阁下,根据南线总部所掌握的情况,目前意大利第10集团军下辖4个军和一个军集群。其中第20军下辖第60步兵师;第21军辖第1黑衫师、第2黑衫师、第63步兵师;第22军辖第61步兵师;第23军辖第4黑衫师、第64步兵师;利比亚军集群辖第1、第2利比亚殖民地师和马莱蒂战斗集群。意军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马莱蒂战斗集群是机械化部队,拥有70辆坦克。”
  “有15万人……”赫斯曼嚼着一块猪肉香肠又问,“那么敌人大概有多少?”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英国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施内茨说,“澳大利亚第6师在11月时就全部抵达了埃及,不过有情报显示他们目前还在亚历山大。”
  “2个师向10个师发起进攻了,真了不起啊。”赫斯曼端起咖啡杯,浅浅抿了一口,然后看着自己的长子,刚刚晋升中尉而且还当上了中队长的鲁道夫。
  “鲁道夫,看来你的休假要提前结束了。”
  “提前结束?”克洛伊听到这话,微微蹙起眉头,“亲爱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吧?意大利人有15万呐!”
  她倒不是心疼儿子,身为一个祖宗十八代都是骑士和军官的德国贵族妇女,克洛伊很清楚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可这些日子她正在为儿子的终身大事忙碌,鲁道夫是海因斯贝格侯爵的继承人,按照欧洲贵族的继承法则必须要选择一位贵族出身的女子为妻。如果和平民通婚,会令鲁道夫失去继承权,但是年轻貌美且又足够高贵的大小姐也不大好找。而且还得鲁道夫和对方能看对眼才行,所以克洛伊趁着儿子休假的机会,安排他参加了好几次贵族家的舞会,但现在好像也没什么结果。
  赫斯曼抱歉地冲妻子一笑,说:“虽然有几倍的兵力优势,但是我们的意大利朋友还是会把事情搞砸,我想他们现在很可能已经败下阵来了。”
  “父亲,现在才打了几个小时吧?”鲁道夫一边吃着个荷包蛋一边插话说。
  “几个小时足够打一场败仗了,意大利人在这方面的效率很高。”赫斯曼说,“然后就该我们德国人上了!鲁道夫,这场战争要靠你和你的人去打了,你们现在可是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了,做好准备了吗?”
  “当然准备好了!”鲁道夫非常肯定的回答,“我本来就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现在只是回答了原先的位置而已。”
  鲁道夫·赫斯曼中尉和他的队员们现在终于又上航母了,鲁道夫所领导的战斗机中队在8月份的时候就被编入了海航第9舰载机大队。
  所谓“海航舰载机大队”就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部队。德国海军航空兵在8月之前只有8个舰载机大队,第1大队属于“塞德利兹”号航空母舰,第2大队属于“塞克特”号航空母舰,第3大队属于“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第4大队属于“彼得·施特拉塞尔”号(齐柏林二号舰),第5大队属于“不来梅”号,第6大队属于“欧罗巴”号,第7大队属于“波茨坦”号,第8大队属于“阿尔萨斯”号。1个舰载机大队都对应1艘航空母舰。
  其中第1、第2舰载机大队已经上舰承担作战任务,鲁道夫·赫斯曼和他的好朋友诺沃特尼原先都是第2舰载机大队的战斗机飞行员。而第3到第8舰载机大队都是刚刚组建的部队,因为相应的航空母舰要到41年底才能交付,所以这几个大队现在只是利用训练舰和两艘塞德利兹级进行训练。同时他们也是海航舰载机部队的训练大队,负责提供舰载机飞行员补充战损。
  至于这个第9舰载机大队则是个临时组建的部队,相对于的航空母舰是意大利的“鹰”号航空母舰。另外还有一个第10舰载机大队也是在8月份组建,这个大队对应的则是意大利的“食雀鹰”号航空母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在7月8日、9日和10日的作战中,意大利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损失殆尽,而且G.50也被证明完全无用。不得已之下,只能让德国派出舰载机飞行员上舰(意大利空军一来没有舰载机飞行员,二来也不愿意接受海军的指挥)。
  另外,两艘意大利航母上的舰载机也都换成了德国的福克零式和福克99,各有2个中队,合计48架舰载,另外还有4-5架后备。
  而鲁道夫·赫斯曼和沃尔特·诺沃特尼因为是舰载机飞行员出身,而且还有非常不错的战绩(赫斯曼已经有了5架击落,诺沃特尼则击落了8架敌机),因此就成为了第9舰载机大队下的第1和第2战斗机中队中队长。
  看着信心十足的儿子,赫斯曼微笑着点点头。在他的计划中,地中海战场的作战重心不是北非,而是东地中海的海上!
  只有海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陆地上才能取得真正具有决定性的胜利。
  ……
  德国南线总指挥哈尔德大将,在12月9日早上10点多钟的时候,已经匆匆赶到了威尼斯宫,是墨索里尼的秘书打电话把他叫来的。哈尔德之前已经知道了英军在埃及前线展开了反攻,也猜到了情况不是很好——这是谁都能猜到的!
  从8月份的索马里大捷(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占领英属索马里)之后,哈尔德就没有听到过意大利军队打胜仗的消息。先是拥有29万大军队东非集群(其中意大利人9万,黑蜀黍20万)在苏丹境内吃了败仗,被数量远少于他们的印度部队(印度第5师)阻挡。
  然后是对埃及的进攻出现奇怪的停顿现象,十几万大军只前进了三天,在没有遭到英军有力阻击的情况下就在埃及的沙漠里面驻扎下来,同数量远远少于他们的敌人对峙——这在哈尔德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因为英国人距离他们的补给港很近,非常容易得到增援的补给物资。而意大利人的补给港远在班加西,距离前线有近1000公里的路程。而且意大利人的数量比英国人多几倍,十几万人加上1000公里的陆上补给线还没有火车,这完全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他在9月份意大利人一停下来后,就立即提出建议:要么立即进攻,要么干脆撤回利比亚。
  而意大利总参谋部的处置则让他更加震惊,不去理睬沙漠中的大军,反而在后勤供应已经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派兵入侵希腊……为此还要挪用原本供应北非的物资。
  结果北非沙漠里面的十几万意大利军队就这样和敌人苦苦对峙了两个多月,消磨他们的锐气和体力。而入侵希腊的行动则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到了今天早上,哈尔德知道英军在埃及展开了反攻,马上就估计到意大利人又要打败仗了。可是当他见到一个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恺撒”时,他知道情况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大将。”眼睛通红好像彻夜未眠的墨索里尼一看到哈尔德,立即就说,“格拉齐亚尼元帅报告,我们在埃及的军队正遭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猛烈进攻!”
  哈尔德险些被墨索里尼的话逗乐了,难道英国人在埃及发动的攻势还能和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的作战相比?
  然后墨索里尼又告诉了哈尔德一个让人哑口无言的消息,“英国人已经攻击到了西地马拉尼(其实是印度第4师)附近,我们的防线快要被突破了。我们的装甲集群也被打败了,英国人的坦克太厉害,我们的坦克完全不是对手,马莱蒂将军(马莱蒂集群司令官)阵亡,整个集群被击溃……这下我们的侧翼完全暴露,格拉齐亚尼元帅请求撤退。大将,您看该怎么办?我们要不要撤退?”
  应该枪毙格拉齐亚尼元帅!哈尔德大将很想这么说,但是沉吟了片刻后,他还是按照赫斯曼早就关照好的话说道:“领袖,现在需要向德国求援了,只有德国军队才能打败英国人……您必须要亲自去德国,越快越好!”
第415章
大英国挺住(三)
  埃及,塞德港,1940年12月14日,凌晨。
  雪白的探照灯,刺破了夜色,无数的卡车在仓库和码头间奔波,头上裹着红布的印度士兵们不时吆喝着,督促着成百上千的埃及苦力加紧装卸货物,码头上吊臂来回摆动的频率也比往常高了不知多少。
  站在“罗德尼”号战列舰的舰桥顶部,望着码头上忙碌卸货的场面,H舰队司令官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不禁想到了大西洋上的那条用血与火维持的生命线。
  从去年7月份的那场大海战后,虽然大西洋和地中海上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舰队决战,但是大英帝国仍然没有摆脱命悬一线的局面。
  德国人使用的“潜艇+飞机”的破交战术,一度将大英帝国逼到了生命线几乎断绝的地步。直到有人想出了在大型货轮上安装飞机弹射器用来将飓风战斗机弹射上天后,损失才算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飓风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却相应增加了不少。这些被弹射上天的飓风飞机损失极大,不是被福克零式击毁,就是因为燃料耗尽无法飞回英国本土而在海上迫降,其中大半无法回收。
  幸好美国人及时提供了志愿飞行员和飞机,才让英国的生命线继续得以维持。但损失依旧是巨大的,从7月份至今,英国每个月都会失去50万吨左右的商船。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大英帝国已经失去了超过800万吨货轮,而新造出来的商船总吨位还不到300万吨。现在大英帝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从战前的1500万吨减少到了不足1300万吨——不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的数学不及格,而是英国掳走了许多在海上和英美港口中的法国、比利时两国的货轮补充了损失。
  但是每个月都有50万吨的商船被击沉,还是可以给大英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的。因为这些商船中的相当部分是满载着从美国或世界其他地方购买来的商品和原材料。它们连同商船一起沉入了海底,就等于英国所剩不多的黄金储备沉入了大西洋!
  在急速消耗之下,英国的黄金储备,到了10月份就接近见底了。不得不用向富有的印度王公摊派特别国债的办法筹集资金以维持局面,好让已经破产的大英帝国苦熬到美国的《租借法案》被国会通过之时。
  不过对大英帝国最致命的威胁还不是上述的这些,而是地中海的危机!这也是萨默维尔海军中将和他的H舰队现在会出现在苏伊士河北部入海口处的塞德港的原因。
  由于德国在西西里岛上部署了数百架飞机,现在突尼斯海峡已经完全被封锁。驻扎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根本不敢深入地中海。而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的地中海舰队,则要面对德国飞机和意大利舰队的双重压力。
  一旦地中海舰队遭到重创而失去地中海制海权,无论英国陆军在北非、东非取得什么样的胜利,也不管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会不会跳出来充当英国的炮灰。北非和中东的统治权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易主,然后英国甚至可能失去印度……
  失去中东和印度的英国,恐怕就不再是以往那个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了。而得到了中东和印度的德国,毫无疑问将会成功整合欧洲,从而成为一个比美国更加强大的庞然大物。
  因此萨默维尔海军中将才会带领着得到了加强的H舰队(包括罗德尼号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勇士号战列舰和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不远万里绕过非洲大陆来和地中海舰队汇合。
  加上地中海舰队主力原本就拥有的战舰和航母,现在地中海舰队已经有了厌战号、马来亚号、君权号、罗德尼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勇士号、决心号、洛林号等八艘战列舰,以及皇家方舟号、光辉号、鹰号等三艘航空母舰。实力可以说已经非常强大,应该可以给意大利海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了!
  ……
  萨尔茨堡,贝希特斯加登。
  不知道是不是想让焦头烂额的“20世纪恺撒”墨索里尼放松一下心情,希特勒并没有在严肃的柏林和他会面,而是选择在了风景优美的贝希特斯加登。
  双方会面的地点是海拔1881米的别墅鹰巢,这座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的别墅是威廉皇帝在1938年下令修筑的,作为希特勒50岁生日礼物的。
  德国皇帝原本还打算封希特勒当贝希特斯加登伯爵的,不过希特勒却予以拒绝,只是收下了这座鹰巢。
  不过墨索里尼现在还没有上去鹰巢,而是在山脚下的贝希特斯加登小城内赫斯曼元帅的别墅里做客。赫斯曼准备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见面之前,先同这位意大利领袖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会谈。
  “首相先生。”在一间非常宽敞和漂亮的会客厅里面,赫斯曼笑着对墨索里尼说,“哈尔德大将已经和我通过几次电话,他将北非前线的情况都告诉我了……情况的确不如人意,不过也不算特别糟糕。”
  墨索里尼勉强笑了笑,说:“我已经下令给格拉齐亚尼元帅,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守住……”
  他也不知道该守住什么地方了,因为意大利军队在12月10日就完全崩溃。到了12月17日,意大利第10集团军已经失去了237门大炮、70辆坦克和大约3.83万名士兵。英军尾随在溃败的意大利军队背后,沿着维多利亚公路向西推进,通过了哈法雅隘口,攻入了意属利比亚境内。
  “守班加西吧。”赫斯曼好心建议说,“我想那里还是可以防守的,或许可以从意大利本土运去2个师的生力军,在班加西提前布防。”
  “班……班加西?”墨索里尼脸色铁青,“不会的,绝不可能!”
  赫斯曼耸耸肩,笑道:“首相,战线是否会退到班加西其实取决于海上作战的胜负。北非之战其实是地中海作战的一部分,而地中海作战的关键是海权之争,只要意大利海军可以在德国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击败英国地中海舰队。北非陆地上的失败都是暂时的,意大利军队终能实现跃马金字塔的理想。可如果我们在地中海失败……”他的语气突然凝重起来,“我们两国甚至有可能会输掉战争!”
  打输战争的可能性当然存在!虽然赫斯曼尽力压下了希特勒想要进攻苏联的念头,但是斯大林会不会被英美忽悠来进攻德国可就不好说了。
  至于原子弹这个最后的王牌,赫斯曼虽然在希特勒面前说两三年可以造出来,可实际上他心里也没底。
  因此要确保不败,最好的路线就是拿下地中海!有了北非和中东的资源,德国才真的敢说立于不败。
  “失败?”墨索里尼有些吃惊地看着赫斯曼,“元帅,您在说什么?我们怎么可能会失败?现在德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苏联也是德国的朋友,在东方还有日本和我们呼应,英国只是在孤军奋战。”
  墨索里尼还是挺精明的,在参战前已经再三权衡过了。可惜历史上的希特勒却惹上了苏联这个大麻烦,而日本更是给了美国参加战争的借口,至于意大利自己则在实力明显占优的情况下输掉了地中海方面的战争。
  赫斯曼朝墨索里尼眨了眨眼睛。“输掉战争的可能性,目前不能完全排除。但是考虑到战败的严重后果,我建议用一场压倒性的海上胜利来将之完全排除!这场海战的胜利,同时也将让意大利成为埃及、苏丹和叙利亚的主人。”
  根据赫斯曼的计划,伊拉克、伊朗、沙特和科威特等产油国都必须由德国保护。约旦王国也将由德国保护,而以色列国则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正式建立起来。
  因此在地中海周围可以分配给意大利的就是埃及和苏丹这两块地盘——考虑到意大利表现出的战斗力,能够拿到埃及这块富庶的地盘就不错了,何况还搭上个苏丹?
  “那么希腊呢?”墨索里尼仍然没有忘记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的希腊。
  “那就再加上希腊。”赫斯曼知道现在还需要钓住墨索里尼的胃口,于是点点头说,“希腊可以给意大利。不过我们首先必须打败英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成立统一的地中海战区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地中海地区的所有德国、欧共体和意大利军队。”
  “统一指挥所有的军队?”墨索里尼问。
  “是的。”赫斯曼说,“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