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735

  而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省和斯洛文尼亚省也先后宣布独立。随后克罗地亚议会制定了君主制宪法,选举匈牙利国王哈布斯堡·奥托(匈牙利是姓在前)为克罗地亚国王,并且组建克罗地亚-匈牙利联合王国。
  而斯洛文尼亚议会则选举德皇威廉为斯洛文尼亚国王,成为了德国的共君联盟国。
  但是南斯拉夫王国却拒绝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也不肯交出半个伏伊伏丁那,还整天嚷嚷要保卫贝尔格莱德。
  虽然这只是保罗亲王安抚塞尔维亚人民族情绪的手段,但是塞尔维亚人的情绪也因为他的叫嚷变得更加激动。如果在这期间英军出现在希腊,保罗亲王恐怕就很难安抚住局面了。
  “赫斯曼元帅,从军事角度考虑。”希特勒叫嚷了几句然后就冷静下来,看着赫斯曼问,“我们要阻止墨索里尼的冒进行动吗?”
  “不需要。”赫斯曼摇摇头说,“如果墨索里尼在希腊的冒险取得成功,巴尔干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塞尔维亚人没有任何指望后就会接受现实,而保加利亚也会倒向我们。”
  “如果他失败了呢?”希特勒说,“英国人不会放过机会的,是吗?”
  “这也是我们的机会!”赫斯曼说,“如果中东英军大量进入希腊,我们就有机会将他们全部歼灭……只要我们能重创地中海舰队,夺取东地中海的制海权。”
  “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实力如何?”希特勒问。
  海军元帅雷德尔回答:“目前英国地中海舰队被一分为二,其主力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拥有厌战号战列舰、马来亚号战列舰、君权号战列舰、鹰号航空母舰;光辉号航空母舰,效忠法国叛军(自由法国)的洛林号战列舰也在亚历山大港,应该会和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共同行动。
  另外一部分地中海舰队的船只组成了H舰队,拥有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决心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驻扎在直布罗陀。
  据我们所知,现在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和H舰队,就是以马耳他为分界线。马耳他以东是地中海舰队主力的活动范围,以西归H舰队。如果我们要夺取马耳他则很有可能同它们发生激烈的海空大战。”
  “有五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加三艘航空母舰……”希特勒看了看雷德尔,“意大利人的海军能打败它们?”
  雷德尔元帅说:“意大利人有6艘战列舰和2艘航空母舰,其中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都是今年刚刚服役的新锐战列舰,火力和排水量和我们的俾斯麦级相当。”
  如果从纸面兵力来看,英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和这个时空多了两艘航空母舰的意大利海军算是旗鼓相当。不过意大利人的纸面数据,最好还是多打点折扣……
  “我们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会部署到西西里岛。”赫斯曼说,“根据我和墨索里尼达成的协议,意大利人会在9月初完成西西里岛上几个军用机场的扩建。然后我们的航空兵就会进驻,会有1个战斗航空团和2个轰炸航空团去西西里岛。另外,我们还会力争调动法兰西海军志愿兵的战列舰参加作战。”
  “攻击马耳他岛的行动会在9月份实行?”希特勒又问。
  “目前的计划是9月份。”赫斯曼想了想,又说,“不过意大利人办事拖拉,或许会拖到10月或11月。”
  如果不是意大利人的拖拉作风,现在根本就没有占领马耳他的问题了,说不定连苏伊士运河都被意大利人打下来了。
  “不过拖延一些时间也没有什么。”赫斯曼笑了笑又说,“这样能让意大利人准备得更加充分……我希望可以围绕马耳他展开海空决战,这就需要意大利人的舰队发挥战斗力,应该给他们进行训练和安装雷达的时间。”
  希特勒思索了一会儿,终于点了头:“好吧,就实行夺取马耳他的联合作战吧……意大利人要的东西都可以给。”他看了一眼肥头大耳的戈林,“赫尔曼,军备总局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那只是小数目。”戈林说,“现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工厂已经被我们掌握,武器、飞机和船舶的生产能力比西线战役前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另外,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在恢复,我们可以把许多订单交给法国的工厂去完成。”
  在利用欧洲共同体、欧洲关税同盟和欧洲货币同盟整合了被德国控制或亲德的欧洲国家后,许多欧洲国家的工厂开始服务于德国军备生产了。
  当然,各国的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如比利时、波兰、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匈牙利、加利西亚-乌克兰、立陶宛、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芬兰、卢森堡(目前是德国一部分)和阿尔萨斯·洛林(名为欧共体首都,实际上也是德国一部分)等地的工厂和矿山直接纳入了德国军备总局的战时管理体系,在德国工程师和资本的参与下进行生产及投资扩建(加利西亚-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将是投资的重点)。
  而法国、荷兰、丹麦、挪威,以及两个名义上没有加入欧洲关税同盟,但实际上和欧洲关税同盟联系紧密的中立国瑞典和瑞士,则会大量接受德国的军工订单和欧洲马克以及购买德国发行的债券,实际上也等于部分纳入了德国的军备工业体系。德国军备总局则将一部分不大重要生产任务,比如军服、帐篷、毛毯、钢盔、运输船舶、登陆舰和登陆艇、步枪、火车头、车皮、钢轨、钢筋、水泥等等发给了这些国家的工厂,以便缓解德国劳动力的短缺。
第402章
意大利不面(三)
  “领袖,我方的最高统帅部会议已经批准了向你们提供重油、飞机、坦克、反坦克炮、雷达和特殊钢的计划,这些物资在8月底前可以全部到位。”
  7月7日中午,和汉斯·耶顺内克上将一起抵达威尼斯宫的哈尔德大将首先将他刚刚得到的关于援助的消息,报告给了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眉头微微皱着,看上去有些忧虑。自从意大利加入战争以来,这位“当今恺撒”一直都趾高气昂的,像今天这样面带忧色似乎只有一次,就是获悉巴尔博元帅被自己人的高炮打死的时候。
  该不会又有哪个意大利的高级将领糊里糊涂送命了吧?哈尔德大将的脑海中浮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墨索里尼开口告诉了他一个不大好的消息。
  “今天早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力离开了亚历山大港,正向西航行,目标可能是马耳他港,也可能是我们的一支护航船队。”
  “地中海舰队的主力?”哈尔德大将吃了一惊,忙扭头看了耶顺内克一眼。哈尔德是陆军大将,对海空作战的问题不是特别熟悉。
  “领袖,我方护航船队的目的地是哪里?”汉斯·耶顺内克皱着眉头问。
  “是班加西。”墨索里尼说,“我们正在向班加西输送弹药和补给品,这是在为9月份开始的进攻做准备。”
  9月份!哈尔德大将听了墨索里尼的话心里就是一声长叹。早在39年的时候希特勒和赫斯曼就一再要求墨索里尼进行准备。可是准备来准备去,到了5月份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时候,好像除了储备了380万吨燃料油(其中240万吨属于海军,可供意大利海军在战时使用最多12个月)外,就什么都没有准备好。
  最夸张的是驻扎在北非和东非的50多万军队居然没有足够的弹药和补给——在哈尔德看来,把50多万军队驻扎在北非、东非完全是瞎胡闹。北非和东非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军队,后勤补给全都要靠意大利本土,特别是北非连驻军的食品都供应不了,25万大军每天的吃喝就是个大问题,而且意大利军队的火食还好的有点出奇。结果北非的25万军队参战至今非但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倒成了后勤运输的巨大负担。
  而且,意大利统治下的“利比亚”殖民地非常荒凉,基础设施很差,没有铁路线连接法属突尼斯和班加西(两地相距近1600公里),甚至连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之间都没有铁路线。因此意大利人的运输船无法通过比较安全且距离较近的突尼斯海峡运送物资,只能冒险前往班加西和更加危险的前哨据点托布鲁克。
  从塔兰托到班加西和托布鲁克的直线距离就将近1000公里,而且整个航线都在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军侦察机的眼皮底下。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更让哈尔德和耶顺内克无奈的是,意大利人的自我感觉还非常好,对于德国南线总指挥部提出的在塔兰托和西西里部署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建议,都一概予以拒绝。
  看到哈尔德和耶顺内克两人的脸色,墨索里尼却笑了起来,又恢复了自信满满的表情:“我们已经派出了强大的舰队为运输船队护航,有2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和32艘驱逐舰。因此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9月份的进攻不会被耽搁,最晚12月底,整个北非和东非,都会在我们的支配之下。你们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哈尔德和耶顺内克彼此看了一眼,哈尔德问:“领袖,夺取马耳他的作战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联合司令部什么时候可以组建?”
  墨索里尼耸耸肩,一副根本不在乎的表情,“夺取马耳他的事情我交给海军参谋长卡夫尼亚里上将全权负责,你们去海军总司令部和他商量着办吧。”
  ……
  被意大利特务发现离开亚历山大港的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主力,在7月7日下午的时候正浩浩荡荡向西航行。这是一支由3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以及12运输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舰队的指挥官正是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坎宁安上将。
  在离开亚历山大港的时候,坎宁安上将并不知道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意大利运输船队离开了塔兰托港。他率领舰队西行的任务也不是去拦截意大利舰队,而是护送人员和装备前往马耳他。不过现在,他已经知道有一支意大利舰队正在向东航行。
  “怎么办?”舰队参谋长兼“厌战”号战列舰的舰长查尔斯·克拉奇利少将焦急地等着坎宁安上将拿主意。如果是以往,他对这种事情肯定求之不得——和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上展开一场决战,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可问题是现在是在执行重大任务,将人员和装备尽快送上马耳他才是关键。
  坎宁安考虑一下后说道:“命令H舰队离开直布罗陀,向西进行佯动。”
  “上将。”查尔斯·克拉奇利少将有些担心地说,“德国人在热那亚部署有福克零式、福克99、Ju88和He-115,还有Fw-200,H舰队如果靠近热那亚500海里之内,都有可能遭到空袭。”
  “没有关系,H舰队能应付。”坎宁安摇摇头,“皇家方舟号上有海喷火战斗机,在舰载雷达的支援下,它们足够对付福克零式。”
  海喷火是喷火的舰载型号,早在1939年10月,当英国的舰载机遭遇“福克灾难”的时候,英国海军部就向秀泼马林公司下达了海喷火的订单。不过把一款空军使用的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改成舰载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直到40年3月法兰西战役开始的前夕,第一架海喷火飞机才成功在航空母舰上降落。不过随后开始的法兰西战役又耽搁了海喷火的生产,直到40年6月底只有36架海喷火被生产出来,其中的6架用来训练飞行员,剩下的30架分别给了皇家方舟号、鹰号和光辉号。
  需要一提的是,海喷火因为对机身后部进行了强化,还加装了着舰钩,因而增加了不少重量,飞机的性能也有所下降。
  在接到了坎宁安的命令后,H舰队的司令官萨默维尔中将立即就下令待命中的舰队出发。而H舰队的一举一动自然瞒不过弗朗哥的特工,消息在第一时间就通报到了罗马和柏林。
  “英国人的H舰队也动了,是向东运动的,大家怎么看这个情报?”赫斯曼元帅说道,“现在英国人出动的兵力达到了3艘航母、4艘战列舰、1艘战列舰巡洋舰,另外至少还有5艘重巡洋舰。几乎是倾巢而出了!”
  在打败了法国后,大总参谋部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可以把海军最高司令部从威廉港召来措森了。因此今天到总参谋部参加会议的除了陆军和空军的将领,还有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和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尼温特上将。现在赫斯曼的问题主要就是问两位海军头头的。
  “可能是H舰队要和地中海舰队主力会师,然后依托马耳他要塞寻求和意大利舰队决战。”雷德尔皱着眉头说道,“意大利人纸面上虽然有6艘战列舰,可是其中2艘多利亚级还在进行现代化改装,多利亚号要到10月才能完工,杜伊利奥级则在本月中旬才能完工。
  另外,2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投入现役的时间都不长,官兵还在熟悉装备,很难发挥最大威力。因此现在进行决战对英国是最有利的。”
  雷德尔没有猜到坎宁安的真实意图,但是他的分析却合情合理。对意大利而言,等到10月或11月,在多利亚号战列舰完工后进行决战是比较有利的。而且到了那时,现在部署于热那亚的3个德军航空团也会转场到西西里。到那时再开打,光是那3个德军航空团的几百架飞机就够英国地中海舰队喝一壶的,何况还有6艘处于最佳状态的战列舰!
  海军参谋长奥托·施尼温特上将也支持雷德尔的观点,他说:“越早决战显然对英国人越有利,如果等待法国海军志愿兵的4条战列舰修复完毕,那么英国人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那么你们有什么建议?”赫斯曼问。
  “由我们摆在热那亚的三个航空团负责打击英军H舰队。”雷德尔说,“意大利的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和食雀鹰号航空母舰立即出港去和主力汇合。然后寻求和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进行决战!”
  “应该要进行会战。”奥托·施尼温特上将也说,“即便作战不利,两艘维内托级也不会有大碍,因为它们非常坚固。而且英国人也不可能毫发无损。”
  “好吧。”赫斯曼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参谋说,“就这样建议南方战线总部吧。”
第403章
意大利不面(四)
  “决战?你们想和英国人打一场海上决战?”
  英国地中海舰队和H舰队倾巢出动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罗马卡西昂大道上的海军总司令部。当哈尔德和耶顺内克到达的时候,掌握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大权的参谋长卡夫尼亚里海军上将和副参谋长桑米格利上将,正在海军司令部作战室内进行图上推演。意大利的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元帅也在那里,抱着胳膊在看两个海军上将摆弄兵棋。
  听到哈尔德大将提出的决战方案,两个意大利海军上将都是一愣。桑米格利上将用英语对两个德国人说:“现在进行决战对我们并不是很有利,不如等到10月再打。到时候你们的三个航空团已经转场到了西西里,我们的战列舰也准备就绪了。”
  “可现在是英国地中海舰队对你们的运输线威胁很大啊!”
  哈尔德皱着眉头说:“如果你们现在不应战,北非25万大军的后勤线怎么办?难道一直暴露在英国人的炮口底下吗?而且他们还要在9月份向埃及挺进,到时候难道还以班加西为后勤中转站?”
  哈尔德大将的思维当然是陆军式的,在他看来海军终究是为陆军服务的。现在意大利在北非部署了至少25万人,在东非的兵力更多,甚至超过28万(东非的军队有很多土著官兵,人数一直在增加)。这50多万陆军的存亡,对眼下的地中海战场来说至关重要。而他们的存亡则全部系在一条暴露于英国地中海舰队炮口下的海上运输线。
  现在仅仅是把补给和弹药送到班加西就已经困难重重,而班加西到亚历山大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而且沿途都是人烟稀少的沙漠。20多万大军拖着1000公里从沙漠中通过的后勤线作战,这在哈尔德看来简直就是发疯!
  更加疯狂的是,意大利军队的摩托化水平很差,没有足够的卡车可以使用。而且就算有了足够多的卡车,卡车行驶2000公里的油耗(1000公里只是单程)也会让负责后勤的军官有寻死的心思。
  因此在哈尔德大将看来,意大利军队想要在北非获胜,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在5月份意大利刚刚参加战争的时候打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二是取得东地中海的制海权,通过海运进行补给——哪怕没有港口,用滩头补给的办法也比用卡车或是别的什么车跑上2000公里要强。
  意大利总参谋长巴多格里奥元帅连连点头,他的想法显然和哈尔德差不多。他知道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和德军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用德军进行北非作战,面对2个或3个英国师,有1个装甲师加1个摩托化步兵师最多4万人就足够了。这样后勤的压力会大大减轻,有足够这2个师的各种车辆跑个单程(从班加西到苏伊士运河)的油料就行了。可换成意大利军队,有25万都不保险,而且即便能打赢英军也不可能速胜,起码打上好几个月。这对后勤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中的噩梦。
  现在25万大军还没有开动,后勤保障的问题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真要是大军开到埃及的沙漠里面去,后勤多半是要大出问题的……除非海军能拿下制海权。
  而且,墨索里尼还计划在10月份入侵希腊,到时后勤的压力就会更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