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735

  “可能不会。”丘吉尔低声说,“但是我们有办法解决这个巨大的难题。”
  有办法?多诺万上校实在想不出丘吉尔的办法是什么,不过英国首相却不打算讨论这个问题。而是将话锋转向了即将开始的“日内瓦和会”。
  “德国人想把国际联盟变成他们的工具。”丘吉尔说,“他们想利用国际联盟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对此,罗斯福总统有什么意见?”
  “我想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多诺万摇摇头,“总统正在为他的第三个任期而奋斗……在这个时候,他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美国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而且美国也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和《洛桑条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很难在国际联盟主持的和会中发声。至少美国不能对废除《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和《洛桑条约》提出不同意见——1940年的美国还不像后来那么不讲道理,要求别人遵守美国自己也不认可的条约。
  “不过总统还是会派代表前往日内瓦。”多诺万上校说,“因为美国是《特里亚农条约》的缔约国。”
  “哈哈,这就够了!”丘吉尔笑了笑,说,“只要美国反对《特里亚农条约》,我们就能开辟一个反对德意军事集团的新战场了。”
  “是巴尔干?”多诺万扬了下眉毛,“那里可是个火药桶啊!”
  “那是德国人自找的!”丘吉尔笑着点燃了雪茄,“他们竟然想恢复上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格局……还把奥匈皇位的继承人奥托皇储请到了柏林,这样的行为已经将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逼到了墙角。如果美国能在日内瓦替这两个国家说话,相信他们一定会奋起反抗!”
  ……
  日本东京三宅坂,陆军大臣官邸。
  欧洲形势的惊人变化,显然对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亲近英美的首相米内光政海军大将现在已经有点灰溜溜了,而一贯主张和德国合作的陆军大臣畑俊六的官邸则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前来拜访。当然,最常见的访客还是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这些陆军里面真正大权在握的人物。
  由于英法在欧洲的溃败,使得德国-苏联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了欧亚大陆上的主宰力量。对日本而言,西进和北上的道路可以说完全被封杀了。
  “现在西进是绝无可能了,因为德国在欧洲的胜利也封杀了苏联西进的路线。这样苏联的发展方向只能在东、南两面。如果我们西进,则苏联必然会针锋相对。而德国为了彻底解除东面的威胁,也必然会支持苏联东进。”
  被认为是永田铁山之后日本陆军最聪明的天才参谋石原莞尔,这个时候正跪坐在榻榻米上,口若悬河,向一帮没有多少国际视野的陆军将领讲解着最新的形势。
  “可皇军现在也今非昔比了,甲种师团已经扩充到了21个,乙种师团也扩充到了17个,还有机甲军(由3个战车旅团组成)和骑兵集团各一个,另外还有许多独立的旅团和联队,总兵力已经达到130余万,难道还不足以遂行西进作战吗?”
  提出异议的是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这位上了年纪的亲王是日本皇室中少见的相貌堂堂的人物,年轻时代就留学法国军校,是圣西尔军校、索米尔黑骑士骑兵学院和法国陆军大学的毕业生。是强大的法国陆军的崇拜者,所以对法国陆军在短短几天内就一败涂地(法军的抵抗现在仍然没有停止,但是胜负却在开战后的第6天就已经分出了)感到非常震惊。
  不过他仍然看不上连欧洲一战水平都达不到的邻国陆军,对昔日的手下败将俄国陆军也看不大上。
  “亲王殿下。”石原莞尔看了一眼这个思想已经完全落伍的皇族元帅一眼,“此次欧洲大战中德国的迅速胜利表明,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化,陆军的机甲化、摩托化和快速集中运用机甲摩托化部队,已经成为克敌制胜之关键。
  而我皇军目前除了机甲军之外,皆是一战模式的步兵和骑兵,难以配合机甲军实行作战。且机甲军所配属之战车在数量和质量上是无法和苏联红军拥有之战车相提并论。一旦在大陆交战,极有可能陷于被动。”
  “可是英美都已经表示乐见皇军在大陆采取行动了。”闲院宫载仁亲王说。
  英美驻日本的大使,这段时间一直在鼓动日本西进。表示完全承认日本在东亚大陆上的行动自由,又给了贷款和不少石油、钢铁,而且还不顾事实,将日本的西邻指为德国、苏联的附庸。
  “英美那指了个火坑给帝国去跳!”陆军大臣畑俊六冷哼了一声,接过话题说,“也就是米内光政那个笨蛋不知道,还幻想和美国结盟,说了要去和德国作战的昏话,可是美国英国却只当没听见。”
  这其实就是米内光政首相做不下去的原因,话都到这份上了,美帝英帝却没有任何反应。这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东亚大陆就是个火坑,英美自己都不敢跳!
  闲院宫载仁亲王依然举棋不定,“可是帝国之生命线始终受到威胁,如果皇军深陷南洋,东亚大陆再起变局,当如何应付?”
  看到老头子犹犹豫豫,东条英机有些着急,他说:“西进北上必陷苦战,如果久战不胜难免生变,而按兵不动则下层必有怨言,唯有南下可速建功勋。且法属印度支那是富庶之土,得之可以缓解下层的贫困,实乃必须实行之策!”
  这个东条虽然没有太高的智商,但是却会把话挑明了讲。西进北上肯定是苦战连连,如果打来打去都不赢,下面的军官士兵说不定又要闹“2.26”了。而且按兵不动也不行,现在德国在西面大口吃肉,英法都被打成了纸老虎,军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热要去建功立业,如果上层不敢动手,早晚又要惹出变故——就是“2.26”啥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柿子捡软的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法属印度支那吃上一大口再说。
  话说到这个份上,闲院宫老头子也知道别无选择了,于是点点头对陆军大臣说:“畑君,明天你就去向米内光政请辞吧!”
  陆军大臣请辞就意味着陆军要倒阁了,由于现役武官制的存在,陆军大臣辞职同时陆军不派人接替,亲英美的米内光政内阁就只能总辞了。
第382章
国运之赌
  “元帅,日本首相换人了。”
  就在施莱彻尔元帅和里宾特洛甫领衔的和谈代表团离开柏林的当天下午,在措森的大总参谋部坐镇的赫斯曼元帅得知了日本内阁更迭的消息。
  “米内光政下台了?”赫斯曼放下手中一叠前线战报(停战协议并没有达成,因此法兰西前线的战事仍然在继续),看着军事情报处的头头盖伦上校,“谁是新任首相?”
  “公爵近卫文麿是新任的首相。”盖伦上校说,“这是他第二次出任首相了。另外,亲德派的东条英机出任了陆军大臣,相信他才是这一届日本内阁中的实权人物。”
  “海军大臣呢?”赫斯曼放下手里的报告,“还是吉田善吾大将?”
  “还是他。”盖伦说,“不过新任日本外相松冈洋佑也是亲近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家。看来日本很有可能在近期和我国签署同盟协定,并且对法属印度支那展开军事进攻了。”
  “他们别无选择!”赫斯曼冷冷地道,“虽然日本帝国的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间受益于东亚大陆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其国内的财富分配极不公平的。下层日益不满,而上层又不愿意让利,只能寻求对外扩张以转移矛盾。
  而日本的扩张并不是基于什么高明的战略,仅仅是为了掠夺财富以安抚国内。因此必然目光短浅,会选择最容易得手的对象进攻。东亚大陆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和众多人口,如能加以征服必能让日本帝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帝国,但是日本国内的情况却不会允许其投入一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所以南下就是必然之选了!”
  过去十年,日本从东亚大陆上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比历史同期少,但这种获利是基于东亚大陆的稳定而非动乱。因此日本征服东亚大陆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特别是在39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剧变后,征服的难度变得更大了。虽然日本已经得到了英美的允许,但是日本国内现在的形势决定了他们必须先捡个比较软的柿子去捏。除非英美能像日俄战争时那样给予日本大量的经济援助,同时缔结同盟。
  不过只和变成泥菩萨的英国结盟可不保险,最好能搭上美国。可美国国内的形势决定了不可能有美日同盟。而且在日苏没有签订和平条约的情况下,连英国都不敢去签新的《英日同盟条约》,要是一不小心被日本拖入了对苏联的战争,那丘胖子还不得找根绳子上吊去?
  所以英美在过去一段时间虽然说了不少好话,还给了不少贷款和石油、钢铁,但是在最关键的同盟问题上却没有丝毫提及。哪怕在米内光政公开表示“要去和德国海军作战”(这其实就是在试探同盟的可能性)的时候,英美两国也装聋作哑。
  没有英美的同盟,日本当然不敢冒着和苏德同盟开战的风险(如果日本和苏联发生冲突,现在的德国肯定和苏联结盟并且鼎立支持)去北上西进了。
  “元帅。”盖伦上校仿佛有些不大明白,“如果日本国内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其不能承受漫长而血腥的战争,那么他们又如何敢和英美开战呢?我们拉拢他们的意义又在哪里?”
  赫斯曼笑了笑,说:“他们会一步步往下陷,但不是一下子就往火坑里跳。日本就像一个赌徒,一开始赌的时候往往很小心,不敢下大注,但是赌到后面就会越玩越大了。而且日本底层的不满,并不是以工人运动的形式发泄出来的,而是以中下层军人兵变的形式发泄。因此日本扩张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满足这些中下层军人的利益,这就决定了日本一旦在扩张中得到甜头,就会不断冒险。所以到了最后,日本一定会去赌国运的。”
  正在赫斯曼和盖伦上校谈话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边,刚刚被任命为首相的近卫文麿正在自己的私邸荻外庄召见松冈洋佑、东条英机和吉田善吾。
  会面的地方是一间非常幽静的茶室——很小的房间,地上铺着榻榻米,没有什么家具,四个日本鬼子都穿着和服,跪坐在那里。近卫公爵手中摆弄着一套样子很难看,但是价值不菲的茶具。
  “德国领袖希特勒和总参谋长赫斯曼都向大岛大使明确表示:在德法缔结和约,法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前,帝国可以任取法属印度支那。”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对于茶道没有什么兴趣,首先开口打断了茶室里面的宁静。
  他对近卫文麿说:“公爵,现在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快点下决心吧!”
  近卫文麿看了急吼吼的东条英机一眼,手里却还在用一个小笤帚一样的工具搅拌一个“水缸”里刚泡上的抹茶。
  “东条君。”近卫文麿说,“南下是国运之赌,你可知道?”
  “国运之赌?”东条英机笑了笑,“不过是法属印度支那而已,取之轻而易举。”
  “法属印度支那旁边还有英属缅甸、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海军大臣吉田善吾说,“那都是白人的殖民地,和东亚大陆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对法属东印度下手,英美一定会将我们日本视为重大威胁。”
  “哼!”东条英机不屑地一笑,“威胁就威胁吧,英国已经自身难保,美国又深陷孤立主义,还能做什么?如果帝国失去机会,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近卫文麿已经泡好了茶,将“小水缸”递给了松冈洋佑,然后对东条说:“当然不能失去机会,但是国运之赌一定要谨慎从事。”
  “谨慎从事?”
  近卫点点头,看了一眼松冈洋佑。松冈说:“德国善于利用别国满足自己的欲望,即使违约也不干被他国利用的蠢事。和他们接近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上过当。所以帝国不能指望德国会为了日本去和美国这样的强敌开战。因此帝国的南下,必须在不过分刺激美国的前提下展开。同时还应该尽快和苏联缔结同盟条约,如果能形成帝国、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的四国同盟,那么帝国就可以放心大胆吞并英国的殖民地和暹罗了。”
  松冈的话说得很婉转,但是东条英机还是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其实是陆军千万不能仗着有德国、意大利撑腰就去和英美发生冲突。除非能把苏联拉入同盟,否则日本只能吞下法属印度支那,不能再进一步扩张去刺激英美。
  “陆军当然是识大体的。”东条英机有些不快地说,“怎么可能会擅自和英美发生冲突?陆军又不是没有大脑的傻瓜!”
  东条英机这话是真心实意的,至少现在是真心的。
  ……
  瑞士,日内瓦。
  在国际联盟所有的万国宫里面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德国国防部长施莱彻尔和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终于和法国政府的和谈代表赖伐尔和肖当见面了。在场的还有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伯爵、西班牙外交部长胡安·路易斯·贝格贝尔和荷兰部长会议主席科莱恩。
  齐亚诺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意大利也在几天前对法国宣战,而荷兰部长会议主席和西班牙外交部长则是作为国联调停人参加会议的。
  另外,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国的代表也已经抵达了日内瓦。不过他们不会出席今天的谈判,而是会在法国和德国、意大利的停战协定签署后,再参加最终和平条约的商谈。
  而停战协定签署的关键问题就是停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
  “舰队必须停泊在土伦港,不得驶往北非或是别的什么地方,也不可以自行凿沉!”施莱彻尔元帅说,“这是签署停战协定的先决条件。”
  “你们是要得到我们的舰队吗?”贝当政府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肖当皱着眉头问。
  肖当说的是德语,施莱彻尔可以听懂(其实施莱彻尔也能说法语),他和里宾特洛甫互相对视了一眼,后者说:“是否交出舰队是正式的和约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如果你们加入了欧洲共同体并且对英国宣战,那么你们的舰队当然可以保留在手里。”
  “那么我们就把舰队留在土伦。”赖伐尔说,“不过你们的人不能进入普罗旺斯地区。”
  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对了下眼色,齐亚诺伯爵马上说:“意大利海军将在土伦港外布雷,以防止法国舰队离开。”
  “这个要求可以答应。”
  两个法国人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马上就同意了德国人的要求。
  因为在他们看来,布雷封锁土伦港是个不错的办法……不仅可以防止法国舰队逃亡到“自由法国”那里,还可以防止英国人去袭击土伦的舰队。
  有了土伦港的炮台,有了意大利人的水雷,再加上部署在土伦港的高炮和D.520战斗机,法国人宝贝舰队想来是可以万无一失了。
第383章
帝国的弩炮(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