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35

  革命在欧洲是传染病!如果奥匈出问题,那么德意志帝国八成不能幸免!
  赫斯曼缓缓的,一字一顿地说:“我的陛下,我们不应该忽视这样的事实:德意志帝国是不能孤军奋战的,我们的安全有赖于帝国的盟友奥匈帝国。而这奥匈帝国远远比德意志帝国脆弱,他的民族问题很有可能在国内供应恶化的情况下变得致命。如果革命在奥匈帝国境内普遍地发生,那么我们也将面临战败的厄运!”
  实际上,一战中同盟国的迅速崩溃就是从奥匈帝国的解体开始的。
  在1918年9月和10月,陷于困境的奥匈帝国被革命浪潮席卷,境内的许多地区宣布独立。10月14日,内外交困的奥匈帝国末代君主卡尔一世宣布接受“十四点协议”(美国总统伍德罗·约翰逊提出的和平条件)。10月28日,奥匈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捷克宣布独立;10月31日,匈牙利也宣布独立。庞大的帝国土崩瓦解!
  而奥匈的瓦解,也意味着德意志帝国失去了一个拥有强大工业实力、5200万人口和辽阔土地还有几百万军队的盟友——即使奥匈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再不如人意,对于1918年秋的德意志帝国来说,也是绝对不能失去的战友。
  失去了奥匈,德意志帝国的战败就不可避免了!而德国11月革命实际上就是在败局已经铁定的情况下才发生的。
  所谓从背后射来的子弹,如果有的话,打死的也是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不过是给奥匈帝国陪了葬!
  “你居然还能想到奥匈帝国……”威廉二世的心事仿佛被赫斯曼说中,他脸上浮现出了忧虑。
  赫斯曼接着又说:“除了粮食,我们还可以从俄罗斯得到朋友……布尔什维克是可以成为朋友的!”
  “布尔什维克?朋友?”威廉二世愣了下。他可没想过要和列宁当朋友——在皇帝陛下看来,布尔什维克就是危险而致命的病毒。
  “陛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赫斯曼说,“布尔什维克所实行的制度使之不容于英国、美国和法国。在布尔什维克同我们和谈之后,英、美、法三国肯定会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和布尔什维克作战!”
  “一场内战?”德皇问。
  “的确会有一场内战!”赫斯曼道,“就目前俄国内部的情况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布尔什维克力量有限,列宁等人只是借助俄国人民极度厌战的机会暴起成事,而他们的敌人正在等待机会。”
  “陷于内战的布尔什维克还能向我们提供粮食?”威廉二世反问。
  “陛下,在俄国粮食出自乌克兰。我们如果能促成乌克兰中央拉达和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达成自治协议,那么乌克兰就能成为俄国内战中一个比较太平的地方。那样我们就能从乌克兰得到粮食和煤炭了……”
  赫斯曼向德国皇帝推销起了“乌克兰自治”的计划。因为他知道乌克兰会成为一个焦点——这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不仅是俄罗斯的粮仓还是俄国的重工业基地——如果乌克兰独立,那么列宁的政权就真没法下台了,而乌克兰也很可能陷入混乱!
  而且德国如果提出让布尔什维克无法承受的条件,和谈就会拖延下去。德国甚至还需要在东线发动新的进攻以迫使布尔什维克屈服,这将会推迟西线行动的时间。而时间对德国而言,是异常宝贵的!
  历史上,德国人在东线和布尔什维克纠缠到了1918年3月才签订条约。此时距离美国参加战争已经有11个月了,足够美国动员和武装起数量庞大的军队。
  现在赫斯曼已经给德国争取到了2个月——十月革命变成了八月革命——如果再能尽快促成和约签订,那么又能给德国再争取到宝贵的一两个月。这样或许就能替第二帝国争取到一个体面的和平了……
  “另外,我们还能从俄罗斯得到几十万说德语的人口。”赫斯曼看到皇帝沉默不语,接着又提出了一个列宁没有说过的条件。
  “几十万人口?是俄国的德裔吗?”威廉二世问。
  “是的,几十万德裔,都是过去从德国的土地上迁移到俄国的移民后代。如果我们能把他们集中到里加湾附近,将有助于波罗的公国的建立。”
  “波罗的公国……你也知道这个计划了?”威廉二世摸了摸自己胡子,然后站了起来。“好了,今天我听到了不少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不过现在,我有些饿了。少校,我们去吃饭吧。”
  说完话,皇帝就昂首挺胸出了自己的办公室,赫斯曼连忙跟了上去。心里琢磨着他刚才说的那一番话,到底能有多大的效用……如果真的能够拯救第二帝国就好了。不过考虑到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的顽固程度,事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第三十九章
能拯救沙皇吗?
  就在赫斯曼以为今晚的重要谈话都已经结束,接下去就是享受一顿丰盛晚宴的时候,事情又起了一些波折。不,不是一些波折,而是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在未来几乎让赫斯曼陷入困境的事情。
  而事情的起源竟然是因为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女士的多嘴。当赫斯曼跟着威廉二世走进一间金色墙壁上挂满油画的餐厅时,克洛伊正在和两位女士交谈,其中一位非常高大,上了点年纪,有着一张不太好看的长方形面孔,鼻子和嘴都很大。另一位则年轻美貌,长得有点像威廉二世——这位德国皇帝长相不错,年轻时一定是个帅哥。
  三个女人看到皇帝走了进来,全部都起身行了屈膝礼。皇帝冲她们点点头,然后目光就被克洛伊吸引了过去。
  “尊敬的陛下,我是海因斯贝格女伯爵克洛伊·玛丽亚(克洛伊的中间名)。”克洛伊连忙自我介绍,“我是赫斯曼少校的女伴。”
  “原来是海因斯贝格伯爵的女儿,我见过你。”威廉二世笑了笑,用手比划了一下,“那时你才那么点大。”他回头打量了一下赫斯曼,仿佛在说:你小子运气不错,居然勾搭上了一个女伯爵。
  “这位是我的妻子,奥古斯塔·维多利亚。”德皇指了指长方形面孔的女人。
  “陛下!”赫斯曼咔嚓一个立正,冲着德国皇后鞠了一躬。皇后只是冲着他微微点头,显得非常高傲。
  “这位是维多利亚·路易丝,我的女儿。”威廉二世又指着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她是普鲁士公主和不伦瑞克公爵夫人。
  “尊敬的殿下。”赫斯曼也向维多利亚·路易丝鞠了一躬,他看到这位长相不错的公主伸出了右手作下垂式,连忙用双手捧起公主的右手,轻吻了一下手背——这是吻手礼。
  “啊,既然都到齐了,为什么不坐下来?”威廉二世大步走到一张长餐桌顶头的主位——一个穿着花里胡哨衣服的侍从上前拉出椅子,让皇帝坐了上去。其他人也在各自规定的位子上坐好,赫斯曼就坐在维多利亚·露易丝公主的身边,克洛伊和她面对面坐着。
  穿着制服的宫廷侍者走进来,开始上菜和葡萄酒。趁着这个机会,皇帝开始和众人聊天。
  “你们刚才都聊了些什么?我怎么觉得女士们都不太高兴呢?”威廉二世也不知道怎么看出他的妻子、女儿和克洛伊的脸色都有些沉重,反正赫斯曼是没有注意到这点。
  “父亲,克洛伊·玛丽亚女士提到了沙皇。”维多利亚·路易丝用有些忧愁地语气说。“她在沙皇村见过沙皇一家子。”
  这位公主也见过沙皇一家,就在1913年她结婚的时候,她对他们的印象不错。而且沙皇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还是公主的表姑——她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外孙女,威廉二世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还是长孙,如果维多利亚不是那么能生养,威廉二世的母亲说不定就是维多利亚二世,而威廉二世就是英国国王了)。
  “你见过尼古拉?”威廉二世皱起眉头,望着克洛伊。“他怎么样?是不是很忧郁?”
  “看不出来,因为我只是远远地看见过他们。”克洛伊说话的时候,却用抱歉的眼神看了眼赫斯曼。她早就和赫斯曼提过这件事,在赫斯曼离开沙皇村的那段时间,克洛伊不止一次见过沙皇一家,而且还知道他们的处境非常困难和危险。出于对皇室血统的尊敬,她曾经请求赫斯曼设法营救沙皇,却被坚决拒绝。
  “远远的?”威廉二世愣了愣,“难道他们全家都是囚犯?”
  沙皇和皇后被软禁是正常的,他们是俄罗斯的罪人嘛!可是四位女大公(沙皇的女儿)和阿列克谢皇储是无辜的,他们还是孩子。
  “他们可能会死!”维多利亚·露易丝用充满同情的语气替克洛伊回答,“克洛伊·玛丽亚说:他们全家都有可能被处决!”
  “全……全家处决?”威廉二世看着赫斯曼,“会有这种事情?”
  赫斯曼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我想是的……看管他们的士兵对他们充满敌意。实际上,整个彼得格勒的无产阶级都对他们充满敌意。以至于英国政府都不愿意接受沙皇一家的流亡避难请求。”
  “什么?英国拒绝?”威廉二世难以置信,“这是真的吗?”
  “是传言,不过应该有相当的可信度。”赫斯曼说,“实际上俄国临时政府的领袖们都不想为难沙皇一家,但是他们没有多少实权……沙皇一家一直在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控制之下,这些卫戍部队都由士兵委员会控制着,临时政府指挥不动。”
  “那么现在呢?”德皇仿佛对尼古拉二世一家产生了兴趣。英国人不要沙皇那是没眼光,威廉二世认为自己的眼光很好。
  “现在他们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是八月革命发生前送过去的,克伦斯基担心把沙皇留在彼得格勒可能落入布尔什维克之手。”赫斯曼斟酌着说,“不过现在他们一家还是成了布尔什维克的俘虏。”
  “真是可怕!”维多利亚·露易丝吐了下舌头,“布尔什维克会杀了他们吗?”
  “这个……不好说。”赫斯曼知道尼古拉二世全家在历史上的悲惨下场,不过他并不想拯救他们。“就列宁的本意来说,并不想加害沙皇全家,八月革命中被捕的临时政府官员也都被释放了。但是布尔什维克牢牢控制的只是彼得格勒,其他地方的苏维埃大多成分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
  “也就是说尼古拉二世全家在一群无政府主义者手中?”威廉二世想了想,“我们能拯救他们吗?我想沙皇还有点用处吧?他至少是个不错的抵押品!”
  能当然能啦!历史上威廉二世要乌克兰,列宁同志都不敢不给,一个沙皇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反正德国马上就要在西线孤注一掷了,不会在东线横生枝节的。可是要来干什么?威廉二世自己的皇帝宝座也快没了,还有本事替尼古拉二世复辟?
  “陛下,我们当然可以要求布尔什维克善待沙皇一家,这没有问题。”赫斯曼缓缓地说,“不过将尼古拉二世送到德国居住,恐怕他们会有很大顾虑的。”
  “担心我支持尼古拉二世复辟?”威廉二世问。
  “是的,我的陛下。”赫斯曼道,“虽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如果支持尼古拉二世,英法美说不定就会支持列宁。而且俄国人大部分都反德,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是少数比较亲德的俄国人。”
  列宁的确亲德!这毋庸置疑。赫斯曼就不止一次听列宁在公开场合说过“要向普鲁士学习”的话——学习普鲁士的严谨勤奋的精神。
  “不不不,我现在是不会支持尼古拉二世复辟。”威廉二世说话的时候,侍者将一盘烤好的小羊脊肉端了上来,香喷喷的非常吸引人。皇帝拿起一把磨得很快的小刀子,开始切割羊肉。“现在的俄国是一块生羊肉,即使切下一块肉也不容易吞咽。但是将来可没有一定,所以我先要把刀子捏在手里,这样时机成熟时就可以迅速出手。赫斯曼少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如果到那时您还是德意志皇帝的话……赫斯曼阴郁地想:不过真的把沙皇一家子弄来,倒也不是一点儿没用。至少可以在德国战败后用他们当个筹码——如果英法美想更有力度的干涉俄国内战,用一个沙皇来团结各路白军还是很有必要的吧?
  想到这里,赫斯曼啪的一个立正:“陛下,我会想方设法将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带来柏林!”
第四十章
经济促进公司
  在夏洛腾堡宫中和德国皇帝的对话仿佛产生了一些效果。在第二天下午,由鲁登道夫亲自主持的托儿小组会议上。赫斯曼得知了当天上午召开的御前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对线的目标是要达到“保障边界的绝对安全。”在沿德边界线的东侧建立德国的势力范围。除了立陶宛、库尔兰及波兰之外,势力范围还扩大到利夫兰和爱沙尼亚。采取民族自决方式来实现兼并,就是在德国占领军控制之下进行选举,建立亲德政府,要求德国保护或与德国合并;或者采取与普鲁士德国实行身合(合一君主)制;或者要这些地区宣布脱离俄国而独立,然后要求德国援助,德国就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来控制这些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德国的附庸国。德国已在立陶宛、库尔兰、波兰这样做,现在要把地区扩大……
  鲁登道夫随后告诉赫斯曼等托儿小组的成员:“德国公开的媾和条件是:1、波兰、立陶宛、库尔兰、爱沙尼亚、立夫兰、立窝尼亚应享有自由的自决权;2、首先使原有的贸易条约再延长三年,以此来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3、废除一切战时立法;4、交换战俘;5、俄国送还至少50万德裔居民;6、双方放弃战争赔偿(当然指公开的赔偿)。”
  至少在这个最初的版本中,德国放弃了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要求,也没有提及芬兰。如果不考虑波兰——即便是非布尔什维克的俄国革命者,也很少有人会将波兰看成俄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波兰现在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和独立的政府,目前的俄国根本没有能力将之征服——俄国失去的土地不过十五六万平方公里,虽然惨痛,但也不是不能承受。至少比历史上那个失去乌克兰和芬兰的《布列斯特条约》要宽厚的多。
  同时,鲁登道夫还提出了一个“秘密的补充版本”,主要就是四条:1、俄国秘密移交至少600吨黄金;2、在乌克兰和芬兰实现自治;3、成立俄德农业技术合作公司,由双方合资,德方控股,负责低价采购俄国的农产品和资源品(目前主要是煤炭),同时向俄国(布尔什维克)出口武器装备,提供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以帮助他们赢得内战——俄国布尔什维克必须大量的提供粮食和煤炭,否则德国就要考虑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4、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属移交德国保护性关押——他们是保证德军东线主力撤退后依旧保持对德友好的抵押。
  “赫斯曼少校。”在大总参谋部内,一间相当僻静的会议室内,托儿小组的秘密会议正在召开。主持会议的鲁登道夫上将宣布完了德国公开和秘密的议和条件后,就用相当低沉严厉的语气点了赫斯曼的名。
  “上将阁下。”赫斯曼站起身,啪的一个立正,等待着鲁登道夫的命令。
  鲁登道夫朝他凝视了好几秒钟,然后露出阴森而傲慢的微笑说:“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用来负责向俄国布尔什维克提供援助是你的建议。”
  这是赫斯曼在提交给大总参谋部的报告末尾提出的,他希望能有一个半官方、半民间,而且相对独立的机构——一间由德国军方秘密控股的公司,来专门负责和苏俄的合作。这不仅是着眼当前,还放眼长远。一旦德国输掉战争,被《凡尔赛条约》捆住手脚,同苏联的合作将变得非常重要。赫斯曼只要拥有这条渠道,他在战后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了,而且这样一家公司完全是他这个少校可以掌握的。
  鲁登道夫微微顿了下,露出了些许惋惜的表情,“赫斯曼少校,如果我任命你担当这家公司驻俄国总部的经理,你会接受吗?”
  当一家军方控制的拥有特殊使命的贸易公司的经理,这样的事情要放在后世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肥缺!
  但是在1917年的德国,对一名25岁就挂上少校军衔的陆军军官而言,却不是什么好差事——从陆军的仕途出发,赫斯曼应该去前线担任一名营长,参加几次血腥的战斗,然后再去西线司令部当参谋。这样他在战争结束(胜利结束)后就能晋升中校,30岁左右就能升到上校,40岁之前肯定是将军了。
  可是一旦去担当什么经理,以赫斯曼在俄国的人脉,这份差事很有可能会干上半辈子。他会成为百万富翁——和俄国人做大买卖肯定会有许多油水,但却没有在前线获得经验和资历的机会,中校、上校就是赫斯曼仕途的终点了。再往后就是转行从政,当个驻俄国大使什么的。虽然也是个大人物,但终究不能和帝国的将军甚至元帅相比。
  “上将阁下,我愿意!”赫斯曼毫不犹豫地回答。别人眼中的鸡肋,在他看来就是块大肥肉,因为他知道第二帝国根本没有未来。
  “好的。”鲁登道夫微微谈了口气,“这份工作也只有你能够胜任了。外交部的埃特尔先生和海因斯贝格女士都会作为公司的职员配合你的工作。托尔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也会以定期轮换到彼得堡去任职。公司的总部将设在柏林,总经理由总参谋部派人担任,公司的资本金为四十万金马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