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735

  “罗斯福总统同意出借50艘驱逐舰了,只要美国国会同意,我们就能得到驱逐舰,而且他还同意再安排一次非正式的护航(这种偷偷摸摸的护航行为只是偶尔为之)。另外他还会在成功连任后推动制定《租借法案》,以便让我们在耗尽黄金美元后可以继续从美国得到物资。”
  伦敦,唐宁街10号,内阁会议室内。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一边吸着订做的超长雪茄烟,一边将刚刚收到的罗斯福的电报中的内容告知了内阁成员。
  罗斯福的电报中都是好消息,美国显然是站在英国一边的。随着法兰西失败的日子日益临近,美国亲英的态度就日益明显。
  不过今天得到的坏消息更多!从法兰西和比利时传来的消息都很可怕。德国佬都是开了挂的超人,法国人则像个被打哭了的孩子,完全不知所措。
  而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暗示政府:他将和比利时军队及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这意味着比利时国王不会流亡英国,他将在比利时战败后选择和德国合作!
  更坏的消息则是从西班牙和荷兰传出的。西班牙领袖弗朗哥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应德国皇帝(其实是希特勒政府)的要求,出来当和事佬了。他们召见了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大使,告知他们德国的和平条件——威廉皇帝给了法国人两个选择,要么承担巨额的赔偿;要么和德国一起搞欧洲一体化!
  而给比利时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老老实实给德国当小弟!
  “首相,罗斯福总统提及如何帮助法国了吗?”陆军大臣艾登皱着眉头发问。
  丘吉尔吐了口烟,摇摇头说:“上帝只会拯救自救者,如果法国人不能全力以赴去战斗,恐怕上帝也救不了他们。”他顿了下说,“贝当元帅和魏刚上将会在20日回国,我也将在20日再去巴黎。”
  对于20日的巴黎之行,说实话丘吉尔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法国不大可能有抵抗到底的决心,而且他们也没有打下去的力量。
  而德国提出的“一体化方案”很有可能会迷惑一部分法国人……它将德国人的帝国野心包装成了“共同市场”和“欧洲团结”。
  有了“一体化”,那些没有用的法国人就再也不必担心被好像超人一样的德国军队暴打了,从此可以安心过日子。而且法国人还能享受到共同市场和一个强大欧洲所带来的各种经济上的红利。连割让阿尔萨斯·洛林这种让人难堪的事情也能有一个体面的解释——那里将是未来欧洲的共同首都!
  “法国人很有可能会选择妥协!”外务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说出了大家最担心的话。“德国人诱降法国的条件看上去还不错,是吗?”
  “全都是欺骗!”丘吉尔说,“德国人根本不可能给欧洲带去繁荣。”
  他的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除非英国被打败”。因为英国一旦失败,印度的粮食,南非的黄金,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羊毛,中国的茶叶和丝绸,东南亚的橡胶,南美洲的牛肉、可可和咖啡,都会源源不断运到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这些才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础!没有这些廉价的原材料,没有欧洲外部的市场,欧洲就会陷入贫困和短缺。一体化就变成了一起受穷吃苦!
  “首相先生,德国人还是有可能取得胜利的!”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用充满忧虑的语气说,“如果德国人得到了法国的海军舰队,意大利再加入德国一边的话,皇家海军将很难保卫本土……”
  这个是明摆着的,德国人现在至少有2条“俾斯麦”级已经建成,法国人有2艘“黎塞留”级将要建成,意大利则有2艘“维内托”级。这6艘战列舰的吨位和火力都要超过英国的“乔治五世国王”级和“胡德”号。如果都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敌人,大英帝国可真要完了。
  “首相。”陆军大臣艾登又说,“我们在比利时的军队也极其危险……那里的20万人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比利时和法国都向德国投降,我们就会失去他们。”
  的确有这种可能!会议室里的大臣们都看着丘吉尔。如果失去了在比利时的20万人,英国本土的防御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我们不能失去这些军队!”丘吉尔很快就有了决断,“另外,我们也不能让德国人得到法国的舰队!”
  “首相,我们要怎么做?”
  “是啊,怎么才能让法国人不把舰队交给德国?”
  陆军大臣艾登,海军大臣亚历山大一起问丘吉尔。
  “撤退在比利时的军队还好办。”丘吉尔想了想说,“我会安排维里克上将去统一指挥在比利时的联军。至于法国舰队……这有点麻烦!”
第364章
法兰西不哭(二十四)
  1940年4月20日,绝望中的法兰西看到了两丝曙光,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位英雄贝当和魏刚先后返回了危难中的法国。前者成为了法兰西政府的副总理,后者则成了国防部参谋长、陆军总司令和联军总司令。
  “元帅,上将,你们来了就好。”
  20日上午,在万森城堡,被免职的甘末林上将整个人灰溜溜的,带着一群脸色难看的参谋迎接贝当和魏刚。
  他虽然在18日的时候给保罗·雷诺免去了总司令一职,但是在魏刚抵达之前,他还暂代了几天联军总司令。在19日下午的时候,由于战场上的形势恶化太快,他还不得不做出了两项重要的决定——命令被包围在马斯河西岸的第2集团军突围和命令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向法国境内转移,以免被德军包围。不过这两道命令中的后一道,命令比利时境内英法联军转移的命令现在还没有被执行,毕竟把几十万大军从比利时撤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莫里斯,现在的情况很糟糕吗?”魏刚上将立即就问起了前线的情况。
  “非常糟糕,而且是前所未有!”甘末林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上将,现在不是1914年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全新模式的战争。数量庞大的步兵和炮兵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机动性高而且战斗力强大的装甲部队才是地面战场上的主宰。而空中优势在一场战役中的作用,更是达到了决定性的层面。在这两方面,我们完全落后了……”
  贝当和魏刚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俩虽然年纪一大把,但并不是老脑筋,早就意识到了机械化部队的作用。但是奈何法兰西的国策就是防御,将“马奇诺”防线守妥了就万事大吉,谁也不会花费宝贵的军费去研究用机械化部队进攻的问题。
  虽然戴高乐这样的军事理论家可以想象出坦克军团作战的模式,但是要把想象出来的理论变成可以实际运用的战术,还是少不了大量的军事演习。
  因此法国的坦克数量虽然不少,军队中高层里面也不乏重视装甲战争理论的军官。但是在机械化部队的实际运用上,法国陆军的水平比德国陆军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那么,对于下一步的作战,你有什么建议可以提吗?”魏刚上将和甘末林一边往作战室走去,一边提问。
  “第2集团军必须尽快突围到兰斯。”甘末林皱着眉头说,“突围从今天凌晨就开始了,但是并不顺利,部队突围的时候损失很大,然后又遭到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追杀。”
  实际上包围法军第2集团军的德军主要是步兵,只有第6装甲师所辖的第11装甲团(德军第5装甲师、第8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的主力已经南下凡尔登了),但还是一路追杀,击溃了大量突围的法军,几乎使后者溃散。
  甘末林思索着说:“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会有一些部队抵达兰斯的。他们可以作为种子部队,用来扩建新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
  另外,应该尽可能从马奇诺防线撤出一些部队……德国人在19日就占领了凡尔登,现在正在向图勒进攻。如果他们占领图勒,不,不需要占领,只需要破坏图勒附近的铁路,我们从马奇诺防线抽调部队的速度就会减缓70%。如果德军突击到了朗格勒附近,那我们就很难再从马奇诺防线抽调部队了。”
  “难道不能阻止他们吗?”魏刚的脸色难看至极,他知道法军主力现在不是在比利时就是在马奇诺防线上。而且多数还在马奇诺防线!如果这两个主力集群都让德国人包围,那他这个总司令岂不是光杆一根了?
  “恐怕很难……”甘末林哭丧着脸说,“德军装甲集群的攻击力非常强,而且行动迅速,普通步兵根本挡不住他们。”
  “也就是说马奇诺防线上的部队多半要被包围了?”魏刚很有一种掉进了火坑的感觉。
  “我想是的。”甘末林说,“因此我们必须拯救陷在比利时的部队,所以我已经下令他们尽快突围,首选是考虑从陆路突围到巴黎。”
  魏刚点了点头,“他们必须突围成功,他们将是包围巴黎的主力!”
  历史上,因为可以从马奇诺防线抽调部队,所以魏刚上将并不急于让比利时的法军突围,因此就取消了甘末林在19日下达的突围命令。
  不过现在魏刚上将是无法取消甘末林的这道命令了,要不然他这个总司令就只能依靠那些新建的而且还缺乏军官和士官的部队去抵抗德国军队的进攻了。
  ……
  “总理先生,情况怎么样?”
  就在贝当和魏刚抵达巴黎的同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从伦敦飞过来了。
  “魏刚上将已经上任了。”保罗·雷诺努力做出一切还在掌握中的样子,“而且第2集团军还突出了德军的包围圈,目前正在向兰斯前进。另外,我们还组建了新的装甲师、轻机械化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相信情况会逐渐好起来的。”
  “那可实在太好了。”丘吉尔笑着点点头,仿佛也对法兰西的前途充满信心。“比利时的情况呢?我们在比利时的部队能顺利突出吗?”
  “没有问题。”保罗·雷诺说,“19日下午,甘末林上将就下令突围了。”
  “哦,是这样啊。”丘吉尔点点头。
  这事儿他早就知道了,不过他对几十万大军能否从陆上突围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几十万军队很快就要被德国人装进口袋了,就算他们能突围,还得被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追杀。
  而且,就算能有部分主力逃脱,也是逃到巴黎去……
  丘吉尔顿了顿,仿佛在斟酌用词,“总理先生,现在联军有了新的总司令,这是一个转折的开始,但是比利时的联军却没有新的司令官。”
  雷诺明白丘吉尔的意思,他说:“联军在比利时打得不好,是应该有一位新的总司令了。首相,您有人选可以推荐吗?”
  “有。”丘吉尔说,“我推荐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维里克上将!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一定会带领部队走出困境。”
  雷诺想了想,觉得让一个英军军官来指挥部分联军也没有什么,于是就点头答应了丘吉尔的建议。
  不过此时的保罗·雷诺总理怎么也不会想到,丘吉尔在19日已经下令海军部制定组织远征军撤退的计划,代号“发电机行动”了。
  ……
  “第1装甲集团军到哪儿了?”
  措森的德军总参谋部内,赫斯曼元帅又一次问起了第1装甲集团军的动向。他当然知道“发电机行动”,也知道“敦刻尔克奇迹”,不过他并不打算让英国人得逞!
  现在的希特勒基本上还是个政治领导人,不怎么过问具体的军事指挥行动——因为恢复义务兵役制、进驻莱茵区、吞并捷克、入侵波兰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是德国国防军在主导,所以希特勒在军队中的威信不是太高,他自己对于军事也不大自信,根本不可能去干预一堆元帅、大将、上将的指挥。
  所以现在打不打敦刻尔克的决定权在赫斯曼、哈曼施坦因和龙德斯泰德手中,和希特勒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1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英吉利海峡了!”哈尔德从一个参谋手中拿过报告,看了一眼就兴奋地喊道,“在阿布维尔附近。”
  “阿布维尔?”赫斯曼想了想,“距离加莱和敦刻尔克还有100公里以上呢!”
  现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从陆路撤巴黎的通道被切断了,但是他们还能从海路撤退。
  “24日,最晚24日就能占领加莱和敦刻尔克。”哈尔德说,“而且,我们布署在海因斯贝格县的海军飞机可以飞到加莱和敦刻尔克。”
  “光靠飞机不足以歼灭从海路撤退的敌人。”赫斯曼自言自语地说,“从敦刻尔克撤退不过75公里就能到英国,如果英国人动员民船进行抢运,还是能把人撤出去的……”
  “开始轰炸敦刻尔克和加莱的港口设施!”赫斯曼下了道命令。
  在原本的计划中,没有打算轰炸加莱和敦刻尔克的港口(其实赫斯曼早有打算,只是一开始不说),因为这两个港口是可以被德军利用登陆英国本土的。
  “好,我立即去安排。”哈尔德没有任何异议。因为轰炸港口不需要动用Ju87和Hs-123这样的对地支援飞机,甚至用不着出的Ju88,只要拍He-111去就行了,这些水平轰炸机现在的任务可不多。
  赫斯曼点点头,又吩咐道:“告诉凯塞林,在24日前务必彻底摧毁加莱和敦刻尔克的港口设施!另外,命令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配合空军的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