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735

  “太好了!”斯图登特接过电报抄件,扫了两眼,然后就走到一台红色的电话机旁,拎起听筒拨通了西线总部的电话。将空降行动取得成功的消息报告给了担任西线总部参谋长的曼施坦因步兵上将。
  “元帅,空降兵得手了!”曼斯坦因放下电话,他已经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了,“第一波突袭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第1空降猎兵师的2个团在色当-马斯河以西成功空降,他们在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遭到抵抗!这说明法国人在色当-马斯河一带的兵力非常空虚……那里很快就会被第1装甲集群突破!”
  现在的西线总司令是哈麦施坦因元帅,他同时还是大总参谋部正式的总参谋长——如今德国国防军的指挥体系是一战式的,大总参谋部在战时可以分成柏林总部和战线总部,并且由总参谋长或第一、第二军需总监出任重要的战线总指挥。如果总参谋长本人出任战线总指挥,那么就由第一军需总监代理总参谋长。
  由于赫斯曼已经在波兰战役中担任过战线总指挥,所以这次出任西线总指挥的就是总参谋长哈麦施坦因了。不过哈麦施坦因并没有提出自己的作战计划,而是由统帅部会议做主选择了《曼施坦因计划》为蓝本,制定了“挥镰行动”。
  和另一个时空曼施坦因本人在法兰西战役时遭到陆军打压的情况不同,现在的曼施坦因则在赫斯曼的支持下出任了大权在握的西线参谋长。
  “很好!”哈麦施坦因元帅也大松了口气,一张过分严肃的面孔上露出了少有的轻松。“埃里希,你对下一步行动有什么建议?”
  突破色当-马斯河一线的法军防御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突破后怎么办在德军内部却是存在争议的。根据曼施坦因原本的计划,在突破色当-马斯河后,德军A集团军群至少要同时负担两个任务,第一是南下梅斯去抄“马奇诺”防线的后路;第二才是以落干装甲师(曼施坦因的计划是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组成装甲集群杀向敦刻尔克和加莱,切断比利时境内的联军主力和法国本土的陆上联络。
  随后,《曼施坦因计划》又进行了两次修正——“赫斯曼修正案”和“龙德施泰德修正案”,从而变成了“挥镰行动”方案。
  “赫斯曼修正案”将向北包抄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精锐(英法主要的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都在这个方向上)放在了首要位置。
  而“龙德施泰德修正案”则大幅增加了A集团军群的兵力至64个师,并且增加了从卢森堡南部进攻法国梅斯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是作为色当-马斯河一线难以突破时的备案,同时也是包围“马奇诺”防线法军主力(人数比较多,但大多是普通的步兵师),以及打通A集团军群后勤线的需要。
  “元帅,我建议分拆使用第一装甲集团军。”曼施坦因说,“由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19装甲军和第15装甲军主力,继续执行北上包抄敦刻尔克和加莱的任务。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41装甲军和第5装甲师(属于第15装甲军)则划归克莱斯特骑兵上将的第12集团军,第12集团军首先将负责执行南下包抄梅斯,配合A集团军群的大量步兵围歼梅斯之敌,为合围‘马奇诺’防线之敌创造条件。”
  包围驻守“马奇诺”防线的几十个法国师其实才是《曼施坦因计划》的主要目的。而且哈麦施坦因元帅和龙德施泰德大将同样赞成将“马奇诺”防线之敌当成主要的目标!
  而主张以突入比利时之敌为主要目标的则是赫斯曼元帅和古德里安大将。
  “A集团军群有能力同时执行南下和北上任务吗?”哈麦施坦因元帅显得有些犹豫。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将第41装甲军和第5装甲师划归第12集团军,那么北上的第1装甲集团军就会少掉3个装甲师,只剩下4个装甲师。
  “元帅,我们现在已经完整的得到了卢森堡的铁路系统。”曼施坦因说,“这可以让A集团军群的大量步兵迅速运动到梅斯以北,这样我们就能对梅斯之敌进行夹击。一旦梅斯被我军夺取,A集团军群就能非常容易的切断驻守‘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主力的退路……根据可靠情报,那里的50个法国师虽然拥有大量火炮,但是机动能力很弱,也没有配备足够的卡车用来拖拽重炮。只要我们能切断铁路线,他们就动弹不了。”
  “马奇诺”防线的守军本来就不是什么机动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死守防线,自然不需要配备大量的卡车,甚至连大牲畜都不足。根据法军统帅部的计划,如果那里的部队需要调动,就应该通过铁路而不是公路进行。
  因此只要能切断铁路线,那里的几十个师就无法退回巴黎,那么巴黎保卫战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斯大林的红军在基辅和布列斯特打得很吃力(在芬兰他们同样很吃力),让许多德军将领都意识到了大城市攻坚战的困难。所以,根本不会发生的“巴黎保卫战”成了一群德国将帅们非常担心的事情……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马奇诺”防线后面的几十个师就成了德军的心头大患。
  所以赫斯曼和古德里安主张的,在歼灭比利时之敌后再攻打马奇诺之敌的方案,所得到的支持意见并不多。
  “至于第1装甲集团军的北上任务。”曼施坦因思索着说,“我觉得制约他们的主要不是兵力而是燃油,第12集团军和A集团军群的大部分步兵师运用于梅斯反而可以减轻后勤线的压力。”
  这个观点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如果A集团军群的主力不去攻打梅斯(可以坐火车去),那么他们就必须从阿登森林通过,到时候几十个步兵师在几条狭窄的公路上慢慢爬行,运输燃油的卡车可就很难通过了。
  “也对,只有吃掉了‘马奇诺’防线的守军,我们才算真正打败了法国。”哈麦施坦因元帅想了想,最后点头说,“那就将这个方案上报柏林总部吧。”
第351章
法兰西不哭(十一)
  “元帅,我认为在调出3个装甲师以后,第1装甲集团军仍然有能力完成北上作战任务。”第二军需总监哈尔德大将对正在思考的赫斯曼元帅说,“因为第1装甲集团军仍然拥有4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党卫军摩托化步兵旗队。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第1骑兵师调入第1装甲集团军。这样古德里安大将手中就有8个师和2个相当于旅的旗队或步兵团,拥有1300多辆坦克、突击火炮和十几万官兵,兵力足够了。”
  由于提前合并了捷克,石油的储备也非常充沛,以及军备总局的设立等原因。此时德国装甲师的编制比历史上要充足,仍然可以达到古德里安设想中的“理想状态”,每个装甲师都拥有1个装甲旅,每个装甲旅都辖2个坦克团,每个坦克团辖2个坦克营,每个坦克营辖4个坦克连。每连编制坦克为21辆,这样一个满编的德国装甲师就拥有336辆坦克。4个装甲师就拥有1344辆坦克!
  另外,德军的装甲师、摩托化步兵师、党卫军摩托化步兵旗队和那个唯一的第1骑兵师还拥有不少自行火炮和突击炮。在百分之百完好率的情况下,第1装甲集团军(调出部分装甲师后)的8个师和2个旗队拥有的坦克、突击火炮(自行火炮)总数接近1600台。不过在穿越了阿登森林后,装备的完好率已经有所下降。现在能够开动的坦克、突击火炮(自行火炮)大约还有1300多台。
  但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可能比历史上向英吉利海峡突击的7个装甲师拥有的坦克、突击炮的总数也不少了。
  而且,现在德国装甲部队的装备也略好于历史同期。2号坦克基本退出了一线,38t坦克、3号坦克、4号坦克和3号突击炮成了主力。
  虽然4号坦克的43倍径75mm坦克炮的质量仍然没有过关,但是3号坦克的50mm反坦克炮却在1939年底完全成熟(这和德国提前吞并捷克有关,斯柯达公司用于生产1936年型47mm反坦克炮的技术成了德国开发50mm反坦克炮的参考资料)。因此所有的3号坦克全部换装了50mm反坦克炮,火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因此,曼施坦因和龙德施泰德这样的人物现在都支持分拆第1装甲集团军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装甲集团军其实是有点威力过剩了。
  看到赫斯曼还在犹豫,哈尔德大将继续劝说道:“元帅,早一点消灭法军的主力,对于我们执行‘解放者计划’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我们能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就合围‘马奇诺’的法军,那么我们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就会很容易突击到普罗旺斯一线。”
  一个“挥镰行动”当然不可能彻底打垮法国,因此德军总参谋部和西线总部一直都有在“挥镰行动”后再实行一次大规模进攻的计划。不过具体的进攻方案现在还没有拟定,因为“挥镰行动”会打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所以第二阶段作战设想目前只有两个大致的目标:第一是巴黎-布列塔尼半岛一线;第二则是推进到普罗旺斯地区,有可能的话就占领马赛和土伦(法国地中海舰队母港)。
  占领巴黎当然迫降法国的需要,而拿下普罗旺斯则是《解放者计划》的规定——赫斯曼是“地中海制胜论者”,在他看来夺取地中海控制权和中东的石油资源才是德国取胜的关键。
  而且,夺取地中海控制权和中东石油资源的任务必须要在占领英国本土前完成。因为英国本土一旦沦陷,大英帝国就会解体,苏联就很有可能会趁乱夺取伊朗和伊拉克!
  而要夺取地中海和中东石油资源,德国最好拥有一个位于地中海的海军基地以及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一支德国舰队+德国海军航空兵的组合肯定比依靠意呆利保险。
  因此土伦港和法国地中海舰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
  “好吧,那就按照西线总部的方案实行吧!”赫斯曼被哈尔德说服了——既然曼施坦因、龙德施泰德和哈尔德都一致了,那赫斯曼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他毕竟只是个拥有后世眼光的“政治元帅”,要真的指挥军队去打仗,肯定打不过曼施坦因这些大牛。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安排一个会议,让哈尔德元帅、凯塞林大将和格莱姆大将都来参加……研究一下利用轰炸阻断英法联军从海上撤退的可能性。”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
  “用力划!用力划!别管法国佬的火力,别管那些……”
  强渡马斯河的战斗已经开始了,上百艘橡皮艇载着近1000名德国士兵,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火力的支持下,向马斯河西岸而去。德国外交部长的儿子鲁道夫·里宾特洛甫现在也在划船,冒着从马斯河西岸打来的各种炮弹子弹在划船。他的耳朵里除了各种爆炸和飞机呼啸的声音,就是排长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的粗嗓门和不时响起的惨叫声了。
  发出惨叫的是鲁道夫·里宾特洛甫的一个战友,名叫保罗·舒尔兹。他被一发法国子弹打穿了肩膀,留了很多血,不停惨叫着,也不知道会不会落下残疾?
  “吗啡,给他几针吗啡!”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知道伤病的惨叫会影响其他人的士气,连忙命令正在包扎伤口的卫生兵给保罗·舒尔茨打了几针吗啡。
  当惨叫声渐渐停止的时候,橡皮艇突然撞在了河滩上,所有人的身体都猛地向前一冲。
  “到点了!”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喊叫道:“冲冲冲,都跟我冲!”
  喊着话,他就举起一支MP-38冲锋枪第一个跳下了橡皮艇。鲁道夫·里宾特洛甫瞧了一眼已经不在惨叫,但脸色却惨白的可怕的舒尔茨,在心里默祝了一声好运,就拎着他的步枪紧跟着跳下了齐膝深的河水中。他还没有站稳,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就在他耳边响起,然后是巨大的水柱和起浪,他一个没站稳整个人都倒在了水里。
  “真是倒霉!”鲁道夫·里宾特洛甫心里叹了一声,就要挣扎着爬起来,突然有个人在他的军服后领上拎了一把,把他从水里提了起来,仿佛拎个小鸡似的。这么有力气的家伙,当然是鲁道夫的排长施瓦辛格少尉了。
  “鲁道夫,别害怕,法国佬的火力很弱!”施瓦辛格拍了拍湿漉漉的小里宾特洛甫,“冲上去,杀个法国佬你就是男人了,等到了巴黎你就能找几个法国妞好好乐呵一下啦!”
  杀法国的男人和睡法国的女人这两件事情有必然的联系吗?小里宾特洛甫端着步枪,琢磨了一下施瓦辛格少尉的话,就蒙着头淌水冲锋了。
  而与此同时,在2000-3000米的空中,另外一个鲁道夫——赫斯曼的长子鲁道夫·赫斯曼正驾驶他的零式福克在追逐一架有点像鲶鱼的法国飞机。
  这是一架法国的Bre.693攻击机,虽然“长相”丑陋,但是性能却很不错,最大平飞速度可达490公里/小时(在5000米高度)。而且还有很好的低空性能,可以进行超低空水平轰炸攻击。它的炸弹舱内一般安装有8枚50公斤的炸弹,对地面的车辆和人员威胁很大。
  不过这些会飞的鲶鱼在驾驶福克零式的飞行员们眼中,无异于一盘子美餐。那毕竟是一架笨拙的双引擎飞机,而且速度也比不上福克零式。所以鲁道夫一看见这架Bre.693从云层中钻出来,二话不说就驾驶飞机扑过去了。
  “鲁道夫,我来掩护,你射击,击落它!”正和鲁道夫·赫斯曼组成双机编队的诺沃特尼连忙驾驶飞机跟着上去掩护。
  “谢谢啦!”鲁道夫·赫斯曼回答了一句,然后就专心致志驾驶飞机扑向那架Bre.693,这架法国飞机这时也发现了两架福克零式盯上自己了。连忙开始俯冲降低高度,想要从低空逃脱。
  这本来是P40、喷火这样的战斗机对付零式的保命绝招。不过Bre.693毕竟是架双发攻击机,即便俯冲速度也不过500多,比起零式还是慢了不少。
  “嗒嗒嗒,嗒嗒嗒……”
  看到不能依靠速度甩开福克零式,这架Bre.693的机电员/自卫射手发疯一样用一挺位于机背,可以向后开火的7.5mm机关枪扫射。不过这位机电员兼自卫机枪手显然被吓坏了,他开火的时间太早,子弹根本够不着鲁道夫·赫斯曼的飞机。
  要有战果了!看到对方糊里糊涂就打光了子弹(只有100发备弹),鲁道夫·赫斯曼都恨不得上去亲那家伙两口了。
  “突突,嗒嗒嗒……”鲁道夫·赫斯曼同时按下了机炮和机枪的按钮,距离掌握的非常恰当,子弹和20mm机关炮弹的弹道完全重叠(因为是两种口径的弹药,弹道只是在一定距离内重叠),画着优美的弧线撞入了这架法国飞机的机身。
  鲁道夫·赫斯曼有了生平第一个战果!
第352章
法兰西不哭(十二)
  巴黎郊外,万森,联军总司令部。
  德国装甲部队在色当附近出现和德军在色当-马斯河以西实行空降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了甘末林的耳朵里。这两个消息让他很有点傻眼——德国人居然不是从交通非常方便的卢森堡南部突破,而是从阿登森林过来的!
  “总司令阁下,我们在色当-马斯河一线只有1个师……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只能暂时退守要塞。所以色当-马斯河一线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
  被紧急召到万森的约瑟夫·乔治上将用快要哭出来语调向甘末林汇报了最新的战况。
  原本部署在色当-马斯河一线的是法军第2集团军,他们刚刚调往梅斯筑垒地带,以防备德军从卢森堡-比利时南部突破(就在阿登森林以南,地形比较平坦,交通也非常方便)。而接替第2集团军的则是法军第9集团军的几个师,都是二线部队,战斗力不足,而且兵力也太少了。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第1空降猎兵师的空投法军就抵挡不住,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色当-马斯河防线在12日当天就被攻破,少量没有被消灭的法军躲进了色当要塞。不过法军比起比利时军队还是要强大一点的,他们至少及时炸掉了马斯河上的几座大桥。
  但是这也抵挡不了德军的步伐,第19装甲军下属的第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旗队,第15装甲军下属的第7装甲师(师长是隆美尔)和党卫军“帝国”旗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在12日下午就搭好了浮桥。现在装甲部队已经开始浩浩荡荡的渡河了!
  “总司令阁下,根据空军的侦查,德国人已经在马斯河上架起了两座浮桥。”约瑟夫·乔治上将接着报告,“大批的坦克和装甲车正在渡河,估计他们很快会向南或是向北展开攻击!”
  “乔治上将,我们准备怎么阻挡他们?”英国陆军上将维里克急忙插话,“现在是不是应该派出预备队去堵缺口了?”
  “会派出预备队的。”甘末林上将接过话题,“我们有很多预备队,有300万(大部分都在训练),其中的第6集团军已经做好了开动的准备(原本属于第3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几天前把部队移交给了第8集团军,司令部撤回巴黎接管了属于最高统帅部管辖的6个师),今天(13日)晚上就会出发。”
  第6集团军所属的6个师当中就有强大的第2后备装甲师和第3后备装甲师。这两个后备装甲师一共拥有8个坦克营(其中轻、重坦克营各四个),满编的情况下共拥有316辆坦克。数量虽然只及得上一个德军装甲师,但是这2个法国后备装甲师却拥有强大的charB1重型坦克,满编情况下每个师各有68台。
  从外观上看,这种拥有1门75mm炮和1门47mm炮的巨大坦克可以轻易打败任何一辆德国坦克,这也是甘末林上将的底气所在。
  “另外,还可以吧第1后备装甲师也会从第1集团军划归第9集团军。”甘末林上将挤出了一些笑容,“这样就会有3个强大的后备装甲师去对抗从色当-马斯河突破的德军装甲部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