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735


第335章
轮到法兰西了(二)
  2月12日中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坐车行驶在巴黎街头。他是为了“黎塞留”号战列舰而来,这艘拥有8门四联装380mm/45倍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现在正在舾装,并且将会在1940年6月或7月完工。
  而英国皇家海军希望这条超级战列舰可以在完工后调往法国的大西洋舰队,以便配合英国本土舰队的作战。
  因为英国特工在几天前发现了一艘巨大的恍如浮动城市一般的超级战列舰出现在了威廉港(实际上尚未最后完工)!它应该就是传说中德国F级战列舰的首舰“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的出现立即就在英国海军部引起了恐慌。因为现在“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还躺在船坞中大修,而且1940年内都不一定能出坞。因为英国海军部的工程师在全面检查和研究的“胡德”号的受损情况后提出警告:该舰的防护存在重大问题,水平装甲不够坚固,防雷设计过时,防空火力严重不足。如果不进行加强,它将很容易在今后的作战中遭遇重创!
  所以英国海军部不得不让“胡德”号在船坞里多呆上几个月以加强防御水平。
  而几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还没有建成。英国皇家海军的账面上能和“俾斯麦”号一战的战列舰理论上只有两条刚刚完成修补的“纳尔逊”级。
  可是“纳尔逊”级的理论最大航速只有可怜的23.8节,根本不可能追上“俾斯麦”号。
  虽然英国人并不知道“俾斯麦”号的航速,但是他们了解德国海军的破交战术,因此猜想“俾斯麦”号拥有30节以上的航速。除了“声望”号之外,目前的英国皇家海军恐怕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能够追赶它。但是“声望”号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过“俾斯麦”号的。
  因此,有点走投无路的英国海军部就想到了他们的法国朋友拥有了“黎塞留”级战列舰。根据计划,这艘战列舰还有几个月就能服役(也许还能再提早一些时间)。在“胡德”号完成大修和改装之前,它将是对抗“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的主力。
  一想到由“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格奈森瑙”号和两艘德国航空母舰组成的破交舰队会在1940年下半年闯入大西洋,丘吉尔的眉头就拧成了一团。这时,到机场去迎接他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维里克上将开口说话,打断了他的思路。
  “大臣,您看那里!”
  丘吉尔听到声音,然后顺着维里克上将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看见一家百货公司门口的空地上有一堆扭曲、焦黑的金属,隐约还能看到“铁十字”的标记。
  “是一架德国飞机?”丘吉尔说。
  “是一架He-111。”维里克上将说,“昨天晚上德国佬又轰炸了一回巴黎,看样子他们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炸平巴黎”的军事行动终究还是开始了!1000架飞机和10000吨炸弹是没有的。不过每天晚上都会有几十架到一百架德国中型轰炸机光顾巴黎。
  来的通常都是He-111和Ju88,从6000米的高空突入,随便扔点炸弹和传单就走,很少被击落,同样也很少能炸毁什么有价值的目标。
  不过法国当局还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努力来保卫伟大首都巴黎的领空。不仅把巴黎变成了全世界高射炮最密集的城市,而且还从英国要来了“本土链”雷达和不少装备了“喷火”式战斗机和布伦海姆式夜间战斗机的中队,再加上20个装备了Ms.406战斗机和Potez631CN-2型夜间战斗机的中队。
  “德国佬不敢白天过来?”丘吉尔摸出一根订做的超大号雪茄烟。维里克上将掏出打火机,给未来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首相这段时间心力憔悴,而且健康状况很差,丘吉尔很快就要轮到当首相了)点上了烟。
  “德国人白天都在轰炸‘马奇诺’防线以西的飞机场,有时候还会在‘马奇诺’防线扔下几个超大号的炸弹。”维里克上将回答,“我们的‘飓风’式、‘喷火’式和法国人的Ms.406飞机主要都集中在梅斯、阿诺格、南锡和凡尔登附近的军用机场,只要天气良好,就会有空战。在他们彻底掌握制空权之前,应该不会有白天对巴黎发动大规模空袭的可能性。”
  “哦。”丘吉尔吸了口烟,“谁占优势?”
  “德国人。”维里克上将皱着眉头说,“很显然是德国人!他们拥有两种非常棒的飞机BF-109和福克零式,真的很难对付。即便不计算被摧毁在地面上的飞机,双方的交换比也接近1:3……为了击落一架BF-109或福克零式,我们要损失3架Ms.406、‘飓风’或者‘喷火’。”
  “听上去真可怕!”温斯顿·丘吉尔猛吸了口雪茄烟。“幸好我们还能从美国购买飞机进行补充。”
  美国的“霍克”(就是P-36)和F2A已经陆续运抵了欧洲,很快就会装备英法军队。不过这两种飞机的性能也不怎么好,根本不是BF-109和福克零式的对手。
  “大臣,现在真正可怕的还是不飞机的损失,而是飞行员的损失!”维里克上将说,“虽然大部分的交战都是在法国领空进行,但是考虑到在德国飞机轰炸中伤亡的飞行员,前线飞行员的交换比还是在1:2左右,德国人损失1名,我们法国人就要损失2名甚至更多……大臣,这样的消耗战对英国非常危险!”
  “我知道了。”丘吉尔淡淡地说着,但是他没有继续空中的话题,而是将话锋转向了地面。“那么,甘末林上将准备怎么打败德国人呢?”
  甘末林上将现在是英法联军的总司令,带领英法联军打败德国是他的职责。这段时间地面上虽然没有大战发生,但是甘末林上将并不打算让他麾下的一百多个师就一直如现在这样静坐着直到胜利。
  “甘末林上将准备组建起庞大的装甲部队。”维里克上将说,“他研究了波兰战役的情况,认为德国人取胜的关键是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德国人将坦克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给步兵师。这是他们打胜仗的诀窍!所以甘末林上将准备向德国人学习,在1942年前组织起24个装甲师,然后用它们去碾碎德国人!”
  “24个装甲师?”丘吉尔抽着烟,“听上去很多啊……可是,我们要从哪里进攻?难道要突破齐格菲防线吗?”
  “不,当然不是。”维里克说,“甘末林上将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破坏比利时的中立。”
  丘吉尔摇了摇头,说:“如果我们要等到1942年才能发动反击,那就意味着皇家海军要和‘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以及另外几艘更加强大的超级战列舰进行战斗!”英国海军大臣语气沉重地说,“根据情报,德国的七大船厂一共拥有9座6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台。现在这些船台都在开工建造船舶,想来不会是什么超级邮轮的……有情报显示,德国人拥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造舰计划,很可能已经在建造吨位比‘俾斯麦’号还有大的战列舰,可能是6万吨级的巨型战列舰!”
  英国人也得到了一些德国建造“H”级战列舰和“O”级战列舰的情报,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用猜也知道这两款战列舰一定比“俾斯麦”级更加强大。
  想要对付它们,靠英国现有的战列舰是不行的,甚至连“英王乔治五世”级和“狮”级也不一定是它们的对手。
  “另外,根据可靠情报。”丘吉尔吐了口烟,然后说,“苏联人的四艘‘苏联’级战列舰也将在1942年内投入使用。届时,德国和苏联将会拥有最多15艘(9座6万吨船台各造1艘巨型战列舰,再加上2艘俾斯麦级和4艘苏联级)超级战列舰!这是英国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所无法抵抗的……”
  英国海军部显然高估了德国的造舰计划,目前在那9座6万吨船台上开工建造的是2艘H级、3艘B航舰(其中1艘是提尔皮茨号下水后才开始铺设龙骨的)、2艘O级、4艘P级(2艘P级共用一座6万吨船台)。不过即便是2艘俾斯麦、2艘H级、2艘O级、4艘P级和1艘格奈森瑙号再加上4艘苏联级组成的联合舰队,也不是1942年的英法海军能对付的。
  “大臣,那我们怎么办?”维里克上将皱着眉头发问。实际上,他对甘末林的24个装甲师碾碎德国的计划也心存疑虑。因为德国人也肯定会组建新的装甲师,到1942年或许没有24个,但是总不会少于20个吧?
  英法的装甲师在数量上不可能有压倒性优势!
  “还是要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丘吉尔吐了口烟,压低声音,“由法国人的飞机去炸!”
第336章
轮到法兰西了(三)
  “大臣,您说什么?”维里克上将一时没有听明白丘吉尔的话,他扭头看着这位海军大臣。
  海军大臣高深莫测地笑了笑,低声说:“上将,你只管鼓动甘末林上将支持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就行了。”
  这个轰炸计划英法两国谋划了很长时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两颗贼胆了。
  那可是轰炸苏联啊!光是一个德国已经很难打了,再加上一个苏联,这世界大战还能打下去?
  所以英法两国的高层在最后关头总是犹豫不决,轰炸的时间表被一推再推,到了1940年初几乎就要被放弃了。可是在这当口,偏偏发生了两件大事儿。
  第一大件事是苏联在2月8日将芬兰政府代表紧急邀请到莫斯科进行谈判,并且在2月10日芬兰代表抵达的当天,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
  苏联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额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
  这看似公平合理的要求实际上对芬兰而言十分危险,因为汉科半岛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拥有卡累利阿地峡这个天险。而且从1927-1939年间,芬兰还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起了长达135公里,最大纵深95公里的曼那海姆防线。一旦汉科半岛被割让给苏联,芬兰随时都有可能被苏联整个吞噬。
  因此芬兰政府立即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还向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荷兰等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求援。而且还开始了全民总动员!
  很显然,苏联和芬兰之间马上就要开始一场血腥战斗了。虽然苏联的力量远比芬兰强大,但是地形险要的曼那海姆防线和热爱自由的芬兰人仿佛也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而且,苏联如果入侵芬兰,就给了英法一个攻击苏联的借口。如果运作得法,说不定还能把挪威和瑞典都拉到英法一边。
  第二件大事就是已经完工95%的“俾斯麦”号(这个时空“俾斯麦”号开工较早)从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的码头被转移到了威廉港,它将在威廉港的海军部造船厂安装雷达、高射炮和水上飞机弹射器并且接受验收。
  结果体型威武的“俾斯麦”号刚到威廉港,就被英国特务发现,拍了照片送回英国,可把一帮海军部大员给吓坏了。之前那条“沙恩霍斯特”号就险些断了大英帝国的生命线,现在又来一条更大的战列舰——看它的外形也知道不好打了,而且在威廉港的海军造船厂码头上还有一条和这艘巨舰差不多尺寸的战列舰正在舾装,看上去也快完工的样子。
  要是德国佬让这两条战列舰拉上两条航母一起出击,大英帝国拿什么去打?
  感到生命线又一次岌岌可危的英国政府,这时候又想起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了——如果拉拢苏联的活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没有任何结果,那就必须要下定决心了。
  在英国的高层看来,只要能摧毁苏联的产油区,然后再设法让罗马尼亚也停止向德国供油(或是施加压力,或是轰炸),那么德国的战争机器就会在6-12个月内失灵。德国的国民经济也有可能出大问题,说不定会发生如1918年那样的变故,再让英法收获一场世界大战的胜利。
  而说服法国政府支持重启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的计划,则是丘吉尔先生前来巴黎的秘密使命。
  但是轰炸苏联领土还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英国政府觉得怎么干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于是就想出了一个比较保险的办法,哄法国人去轰炸,而英国则找个借口取消轰炸行动……
  ……
  赫斯曼元帅在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不少英法将要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的情报,但是到1940年2月中旬的时候,忙于筹划法兰西战役和占领波兰的赫斯曼元帅,早就已经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2月18日,被困在布列斯特要塞好几个月的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为了保全二十万波军将士的生命,终于选择了投降。同日,一支由骑兵、坦克、装甲车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的苏联红军快速纵队开始向华沙挺进。
  得到消息,赫斯曼立即下令驻守在新波森省和西普鲁士省的两个武装党卫队的摩托化步兵师——“德意志”师(未来的“帝国”师)和“骷髅”师立即向华沙和克拉科夫开进。
  又命令驻扎在西乌克兰的武装党卫队“加利西亚”师去占领卢布林,还让驻扎在维尔纽斯的党卫队“立陶宛”师去占领布格河以西的波德拉谢省。
  同时,赫斯曼又把娜塔莉从华沙召到了自己在措森的海因斯贝格庄园。
  “娜塔莉,这些日子可辛苦你了。”
  “娜塔莉,欢迎你来庄园。”
  赫斯曼夫妇在自家的会客厅门口迎接来访的娜塔莉,两人分别和她拥抱,然后又将她迎进了屋子。
  “华沙的情况怎么样?”赫斯曼从家中的女仆手中接过咖啡,喝了一口,就直接谈起了正事儿。
  “很糟,所有的人都在哭泣。”娜塔莉有些忧伤地说,“很多人的丈夫、儿子、父亲和兄弟在布列斯特。”
  这些丈夫、儿子、父亲和兄弟很快就要死了!赫斯曼心想,然后仇恨的种子就会埋下……以后说不定会有党卫军“波兰”师和党卫军“以色列”师(很多在布列斯特战死的人是犹太人)这样奇葩的部队出现了。
  “那么波兰政府呢?”赫斯曼问,“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波兰总统)和约瑟夫·贝克(外交部长)是打算留在波兰还是准备离开?”
  “他们准备去罗马尼亚。”娜塔莉蹙着眉头,“我和他们谈了很久,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允许他们继续留任原职,但他们还是不肯留下。”
  “他们打算去投靠自由波兰运动?”赫斯曼又问。
  自由波兰运动是1939年底在伦敦成立的,领导人是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也是毕苏斯基的“上校”之一,不过因为反对毕苏斯基政变而长期流亡法国)。这个组织宣称现在的波兰政府是德国傀儡,无权代表波兰人民,还号召波兰人民坚持抵抗,和德国战斗到底。
  “他们保证退出政坛,在罗马尼亚养老。”娜塔莉说,“我觉得他们说的话可信。”
  “那就允许他们离开。”赫斯曼想了想,“那么未来的波兰政府怎么组成?”
  他看了看娜塔莉,心想:如果是21世纪,这个女人倒可以当波兰总理,可是现在妇女还没这种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