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735

  “狄克逊大使已经将帝国的立场清楚告知了日本外务省。”尤金·奥特上校说。
  “那么英美法呢?”陶德曼问,“他们驻日本的大使做何反应?”
  “英美法都支持日本。”尤金·奥特说,“他们希望日本陷入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地面战争,这样日本的海上力量就不会威胁英美法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了。正因为英美法的态度,所以现在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分裂成两派,争吵不休,今天还要召开五相御前会议,讨论国策。”
  “五相会议?”陶德曼顿时紧张了起来,虽然在远东呆了很多年,但是他还是不大了解日本人古怪的思维。或许他们真的会放着南方大块而且易得的肥肉不去吃,而去再打一场规模更大的“日俄战争”。
  “那么阿部首相的主张是什么?”陶德曼接着问。
  阿部首相就是阿部信行,他是陆军大将,属于日本陆军中的“宇垣派”(以宇垣一成为领袖),因此游离于统制派和皇道派的斗争之外,但他还是在1936年的二·二六事变后被赶出了现役。
  不过阿部信行在日本陆军和海军中的人缘很好,而且宇垣派在日本陆军中的实力犹在,因此得以取代在面对局势重大变化而束手无策的近卫文麿成为首相。
  但是阿部信行的能力同样不足以解决目前的危机,现在只得召开御前五相会议,将难题推给陆海军和天皇。
  而目前统治日本帝国的那位智力不足的裕仁天皇(这届日本天皇不行啊),同样对眼下的局势感到束手无策。
  “目前我帝国之生命线已遭赤俄势力之严重威胁,若不采取断然措施,帝国之前途命运,皆将操于他人之手。”陆军大臣畑俊六在重臣会议上大声疾呼,“因此陆军建议以武力与赤俄决战!但同时也不因放弃南进准备,一旦欧洲战场出现有利于德国之局面,帝国海陆军将义无反顾地负担起南下解放亚细亚受压迫之民族的使命。”
  裕仁天皇淡淡地看了眼这个长得干巴巴的陆军大臣,他知道这位大臣想要表达的意思和他所说的话并不一致,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陆军仿佛在建议和苏联开打——可是在过去的10年里日本陆军并没有做开打的准备。日本大半的军费都花在海军上面,陆军如果不算航空兵的话,武器装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差不多,而且人数又太少。现在让陆军贸然出击,肯定是打不过的。
  也就是说,要开打,先得备战,扩充兵员,添置装备……军费大大的有!
  而在准备西进的同时,陆军也要准备南下——其实这对陆军而言,其实是一回事儿,都要大大增加军费。
  不过,南下不能光靠陆军,必须陆海协同。在过去1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因为西方大陆太平无事,日本军费的大半就花在了海军之上。在1937年初就通过了“03舰艇补充计划”,确定建造4艘“大和”级战列舰、4艘“理想型航空母舰”。
  由于日本在过去10年拥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远东局势,而且获取原材料和销售工业品(主要是机器、钢材和化工产品)的渠道也非常畅通,因此日本的经济发展的不错,拥有了比较强大的财力可以投入海军建设,使得8艘被寄予厚望的主力舰得以同时开工。
  根据计划,这8艘主力舰将会在1943年底前全部竣工,届时日本海军将拥有最强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
  而在陆军看来,海军拥有了那么多昂贵的主力舰,当然要在南洋大显身手。陆军也能跟着一起去解放受压迫的东南亚人民……这个功劳大大的!
  所以,日本陆军现在已经统一了意见——先扩军备战再说!要是不赶紧投军费,西进南下北上陆军打不过!
  陆军的意思裕仁天皇明白了,那么现在就看海军的意思了。他将目光转向了身心憔悴,好像得了忧郁症的海军大臣吉田善吾。
第332章
统制派
  吉田善吾是个神经不大正常的人——他在当联合舰队司令官时,属下的参谋们对此是有共识的。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司令官,为人太过挑剔,喜欢过问琐事,对什么事情都不放心,还经常为一点小事斥责身边的参谋。就是这么一个人,居然当完了司令官还能当大臣,而且是在眼下这个局势万分复杂的时候。
  和陆军还能勉强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不同,现在的日本海军在这位神经不是很正常的大臣领导下,根本无法达成一致。
  当然,海军内部的争论也和海军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英美恐惧症”有关。比起那些手里没有什么好武器,但是却天不怕地不怕的陆军军头们不同,大部分日本海军军官都是有见识,非常了解英美国情的人物。
  而且海军的作战方式和陆军也不大一样,陆军还能靠拼人命取胜——至少在日本陆军看来是可以的,而海军打仗离不开飞机军舰,飞机军舰的多寡强弱将直接决定海上战争胜负。
  而制造飞机军舰又离不开强大的工业实力!因此日本陆军的军人可以不管英国、美国有多少钢铁、船舶、石油和铝,但是海军的军官们却不能不管这些。
  因此在国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日本帝国的海军首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主动和英美开战,哪怕对假想敌美国的作战预案,也都是防御性的。比如著名的“九段作战”和“渐减迎击”都是防御性方案。
  不过懂点海军的人都知道,靠“九段作战”和“渐减迎击”这种打法,(两个方案其实是一回事儿,就是在美国舰队开始扑向日本的时候先进行节节抵抗削弱美国舰队,而将主力舰队放在最后的决战中)是根本打不赢美国的。因为和美国海军这种级别的对手进行舰队决战是不能幻想打出“大比分领先”的,如果仅仅是“杀敌一万,自损数千”那样的交换比,凭着美国数十倍于日本的工业实力,只要多打几次,日本总归是个输。
  所以日本海军的主流。无论是“条约派”、“舰队派”或是什么“航母派”,都是“和平主义者”反对和德国结盟。只有部分少壮派比如海军军务局局长冈敬纯和军务局课员神重德等人,坚持认为应该和德国结盟。
  但是日本海军主流派不支持和英美开战也不等于他们就支持西进、北上。因为西进和北上是用不大着海军的,如果日本以此为国策,那么就不应该搞什么“03舰艇补充计划”,而是应该把有限的财力都用在扩充陆军上面。
  因此日本海军在这次五相御前会议前就不可能达成什么一致的,而且可以拿到御前来说的意见了。
  不过既然吉田现在是海军大臣,那就不能在御前会议上装聋作哑,总要说些什么。
  “陛下,海军认为。”吉田善吾苦着脸说,“目前世界局势甚不明朗,我帝国应该慎重行事,以积累国力为先,切不可贸然妄动。南下必与英美敌对,除非英法在欧洲战败,否则我帝国绝无胜算。若英法一旦败北,我帝国则应该果断遂行南下政策。因此海军实力仍需继续加强。
  而北上、西进虽不必和英美列强为敌,然陆军战备不足,难以一击必胜,极有可能陷入持久。而且我帝国之工业原料,除石油、橡胶外皆需从西北两方面进口,若开战而不能速胜,我帝国之工业又何以维持?若英美真心支持我帝国西进北上,就应该帮助帝国获取充足之原料市场。”
  吉田代表的海军虽然拿不出主意,可是他们却能找出南下、北进和西进的不妥之处。南下是打不过,而北上和西进容易打成持久战。
  裕仁天皇已经明白海军的意思了:海军的军费万万不能减少,因为南下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
  天皇微微摇头,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的意见说跟没说一个样。他又看了看首相阿部信行,阿部整张脸都皱着,斟酌着开口:“若以南下为国策,就必须和苏联达成协议,以确保帝国之生命线无忧。若以西进北上为国策……那么我帝国就应当和英法美等国并肩作战,结成同盟,英法美等国也需给我帝国充分援助。”
  到底是首相!裕仁点点头,这个阿部信行倒说出点门道了——这日本要西进北上去和苏联冲突,那英美法站在谁一边?中立可不行,得结同盟,而且打赢了以后大日本帝国该分多少利益,也得先说好了。
  青岛那样的事情可不能再发生了!
  ……
  日本的御前五相会议召开的时候,德国大使陶德曼已经抵达了使馆,正将一大包文件和照片交给驻日本大使馆的武官尤金·奥特。这是德国外交部派专人送到海参崴总领事馆的绝密资料,陶德曼去海参崴的时候顺便带回来的。
  “尤金,这是‘斯卡帕湾空袭’和‘沙恩霍斯特号作战’的绝密资料,有照片还有作战过程的描述,还有战前拟定的计划。”陶德曼说,“相信能让我们的朋友满意。”
  尤金·奥特打开文件袋,翻出了几张“斯卡帕湾空袭”的照片,看了看然后说:“对,对,对,就是这个!炸沉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照片……冈少将和石原少将一定会满意的。”
  冈少将就是日本海军的亲德派首领冈敬纯。
  石原少将则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他是在“2.26事变”前(1935年8月)被人砍死的统制派大佬永田铁山的心腹,在镇压“2.26事变”中有功,因此得以晋升少将,并且担任了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主管作战和动员)。
  而且这个石原很有主意,被认为是永田铁山之后日本陆军最有脑子的“天才参谋”,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中很有影响力。
  在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部分陆军和海军中有影响力的军官都已经表态亲德或是不亲德,唯有这个石原莞尔没有表达过任何意见,却要求德国大使馆提供重要战役的资料给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研究。
  之前石原莞尔已经拿到了波兰战役的资料,现在尤金·奥托上校又给他和冈敬纯送来了“斯卡帕湾战役”和“沙恩霍斯特号作战”的相关资料。
  “飞机轰炸的效果非常惊人啊!”石原莞尔一张一张看着照片,口中不停发表评论,“啊呀呀,看来海军的‘战舰派’和‘航母派’不用再讨论了下去了。”
  潜艇指挥官出身的冈敬纯现在也在石原莞尔的家里,他对“沙恩霍斯特作战”居然失败也感到非常吃惊:“10条潜艇居然没有打沉胡德号,已经打中了2发啊……要是换成我们的93式鱼雷,胡德号一定完蛋了。”
  “是有点可惜。”尤金·奥特说,“不过最后的胜利毫无疑问还是属于德意志帝国的!”
  “如果美国不参战的话,德国是能胜利的。”石原莞尔淡淡地说。
  “石原君,美国没有那么可怕!”冈敬纯摇摇头,说,“如果‘03舰艇补充计划’完成,海军就拥有8艘大型航空母舰和14艘强大的战列舰,足够打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美国人也有他们的海军扩充计划。”石原莞尔还是摇头,“从兵力上说是不够的。”
  尤金·奥托插话说:“石原将军,如果再加上4艘苏联级战列舰、4艘维内托级战列舰,2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另外4艘比俾斯麦级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呢?”
  “联合苏联?”石原莞尔抬头看着尤金·奥托,“那差不多是全世界一起打美国了!”
  1940年的美国再强大,也禁不住全世界一起揍啊!就是拼战列舰的话,苏德日意四国在建的新锐战列舰加一块儿也有18艘之多,足够对抗美国了。
  “石原君,你们日本一定会加入的,是吗?”尤金·奥托问。
  “对,我们日本一定加入!”冈敬纯的目光紧盯着石原。石原虽然不大会做人,但毕竟是统制派的头面人物,而统制派在皇道派基本垮台后膨胀得很厉害,日本陆军中的骨干人物都是统制派的人。而且在统制派中真正做主的并不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子,而是石原莞尔这样的中层——这些人实际上控制着陆军的作战部队,镇压或是煽动都要靠他们这些人。
  这样的实权在“2.26事变”前或许没有什么,但是在“2.26事变”后,陆军和海军的大将还有日本政坛的政客甚至天皇本人都开始害怕军队中的“右翼思想”了,所以就只能加倍重用和依靠这些占据中层的统制派军官。所谓“大佐”、“中佐”和“少佐”说了算的时代就是这样出现的。
  ……
  “2.26事变”实际上是一次失败的社会革命,是一批不满当时日本社会现状的下层军官鼓动起来的革命,有一定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而日本上层则视之为国贼。
第333章
日本的德粉
  石原莞尔并不是擅自和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尤金·奥特上校接触的,他是奉了他的顶头上司参谋本部次官东条英机中将的命令和奥特上校保持联系的。
  而就在石原和奥特的会面结束的时候,东条英机本人刚刚在飞机场接了个从德国远道而来的朋友,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中将。大岛浩的父亲是两任陆军大臣的大岛健一中将,因为曾经在德国留学所以就成了个“德粉”,而且还把长子大岛浩也教成了个德粉。
  大岛浩因为出身将门,也就顺理成章走上了从军的道路,而在陆军士官学校中他和比他高一届东条英机混成至交好友。不用说,这位大岛浩也是统制派的核心成员之一了。
  东条的汽车行驶在东京的马路上,现在正好是工厂下班的时候,一堆堆的男女工人们领着饭盒,拖着疲惫的步伐行走在狭窄的人行道上,一张张麻木的面孔上流露出来的除了千百年来一贯的逆来顺受,还有那么几分对世道的不满。他们的衣服都很破旧,身材也很消瘦,显然过得很不好。大岛浩突然想到了他在柏林和德国其他地方见到的工人,他们都是气色红润,精神焕发,穿的衣服也非常体面,看上去就好像是个日本的店主或是地主那样。
  街道边上几家商铺前排着很长的队伍,也不知道是出售什么的,不上领着饭盒的工人也不回家,直接就去排队了。
  “那一定是卖米的铺子。”东条看着大岛浩在打量排队的人们,于是就说,“因为‘西北方面’的形势不好,再加上欧洲战争的影响,米价一直在涨。今天一定是结薪水的日子,拿了钱的工人就都来买米了……实际上米有的是,就是一帮奸商在趁机炒卖。”
  “国内的情况还不是很好啊……”大岛浩感慨了一声。
  旁边的东条却笑了起来,“大岛君,你在德国呆太久了,忘记日本是什么样子的了?日本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好不好的,只是你不在的这几年……有点乱。”
  不是有点乱,而是很乱!当东条的汽车驶入了三宅坂台地时,大岛浩终于切身感受到了“乱”的含义。陆军大臣官邸前戒备相当森严,不仅有背着步枪的士兵在大门口站岗,而且官邸的门窗也用钢条加固,在官邸顶层的平台上似乎还有个机关枪火力点,官邸周围还有排着队的士兵往来巡逻。
  “2.26以后就一直这样吗?”大岛浩低声问。
  “一直是这样。”东条苦笑,“哪里敢松懈?那些家伙(指2.26事变后被捕和处决的人)在民众和下级官兵眼中可是志士啊,他们要诛杀国贼,要昭和维新,要让大家都日子好过一点。”
  虽然日本也被苏联指为法西斯(现在德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兄弟),但是日本人的日子过得远远不如意大利人。
  按照发动“2.26事变”那些人的说法,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都被财阀和政客勾结着瓜分了,而底层的民众一无所获!而以政变打倒国贼(财阀和政客),进行昭和维新,按照北一辉(算是日本国社理论家吧)的理论改造日本,就是这些“志士”们的理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