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735

  然后是各集团军群司令官、各集团军司令官、各军军长、各师师长以及更低级的部队主官——凡是参加作战并且立有一定战功的部队主官都普遍晋升一级。
  再次是幕职和副职,也根据主官的推荐得到晋升。
  接着则在一线作战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得到晋升和勋章的机会更多。一场大战下来,加官晋爵的有好几万,发出去的各种勋章更是不计其数。
  同时,空军总司令凯塞林和各参加作战的航空队、航空师等各部主官,以及参战的飞行员。也都不同程度得到了晋升和勋章!
  而所有校级以上(包括少校)的晋升,赫斯曼都要进行批示——不是一一批示,只是在各个集团军打上来的报告上签字。
  除了这些晋升报告,还有许多集团军、军和师的战场日志摘要和作战报告,送到了总参谋部。赫斯曼这种级别的高级将领是不可能上一线去了解情况的,就是去了也不可能在前线呆太久。所以只能通过一份份详细的报告,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发现部队的不足之处。
  因此这些日子,赫斯曼每天都泡在措森的总部里,埋头在一大堆文件之中。
  “元帅。”汉斯·斯派达尔上校(他也升官了)在门外报告,“雷德尔元帅和马沙尔中将已经到了。”
  海军总司令和公海舰队司令官本不是大总参管辖的,不过现在德国没有独立的海军部。海陆空三军的军政都由国防部管辖,雷德尔元帅和马沙尔中将是奉了国防部长施莱彻尔元帅的命令前来措森的。
  “好的,请他们进来。”赫斯曼放下报告,站起身到了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门口,迎接来访的海军元帅和海军中将。
  “雷德尔元帅,马沙尔中将。”赫斯曼将两人请进办公室,让他们坐在一张沙发上后,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说,“请你们过来是为了破交舰队所担负的特别使命。”
  “特别使命?”
  赫斯曼点点头,“打沉几艘或十几艘英国运输船不足以让德国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但是德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在大西洋的活动却可以让人们看到德国赢得世界大战的可能是非常大的。这对我们非常有利!”
  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是“战略级”的武器,和潜水艇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潜水艇在大西洋活动,只能说明德国海军有偷袭破坏的能力。
  而一艘战列舰和一艘航空母舰在大西洋上晃悠,英国人还拿他们毫无办法,这就意味着德国在和英国争夺大西洋的制海权!
  英国作为海洋国家和殖民帝国,失去制海权就意味着国家的崩溃。
  如果英国人一直拿大西洋上的德国舰队毫无办法,那么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和支持者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他们的前途了。
  而且英镑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的信誉也会大受影响——现在英镑还是世界货币,这意味着英国人可以用刷出来的纸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当然,现在的英镑明显没有美元坚挺了。
  “在这次航行中,你们需要在冰岛、委内瑞拉、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停靠添加燃料和补给。”
  赫斯曼说:“这是非常具有政治价值的事件,比击沉10万吨运输船更有价值。”
  冰岛就不说了,那里是丹麦的附属国。如果能因此引发英国占领冰岛,那么英国就是破坏中立欺负欧洲小国的大坏蛋!这有助于德国和平进驻丹麦、荷兰、挪威这样的欧洲国家。
  而委内瑞拉、巴西、乌克兰和阿根廷则有许多德国的朋友——不是独裁者就是候补独裁者。他们无一例外都自称“国家主义者”,有些干脆还成立了国家社会主义党,加入了国社国际。
  毫无疑问算是“德粉”,如果强大的德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能突破英国海军的层层堵截,去那些国家转一圈,就能大大鼓舞“德粉”们的士气。
  “当然,所有的特别使命都必须在确保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安全的情况下实行。”赫斯曼最后吩咐道。
  现在德国海军的本钱还是太小,能拿到大西洋上去显摆的主力舰就是两艘战列舰和两艘航母,是经不起损失的,哪怕遭受重创都会对后续的作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还会让全世界“德粉”对德国的信心遭受打击。
  而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当“德粉”们信心十足的时候,“英粉”、“法粉”就会士气低落甚至转变信仰。
  同样的道理当然也适用于苏联!
  德国用12天把波兰打趴下了,苏联又需要花多少时间把重伤的波兰再打趴下一次呢?
  12天肯定是不够的!
  因为今天已经是1939年10月1日了,从苏联红军打响解放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第一枪到现在,16天已经过去了!
  而白色波兰还没有趴下,资产阶级和地主乌克兰的抵抗也仍然在继续。而且他们的反动决心依然极为坚定!
  “司令员同志,侦察显示,波兰人在布列斯特要塞周围集中了重兵!”
  布列斯特快速集群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一脸疲惫地走进了巴甫洛夫设在扎宾卡的司令部——这是一栋古老的教堂,是扎宾卡小城内唯一完好的大型建筑!
  波兰人在西白俄罗斯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到处焚烧破坏,许多城镇里面只有天主教的教堂是完好的。
  除了城镇村落遭到破坏,从明斯克一路过来的铁路、公路和桥梁也都遭到了严重的毁坏。这让布列斯特快速集群的推进受了影响,计划10日走完的路程走了15日,昨天晚上快速集群司令部才抵达扎宾卡。而且还有一些步兵和重炮落在了后面,要再过几日才能全部到达。
  “说说空军侦察到的情况。”巴甫洛夫头也不抬,他正在给方面军司令你和莫斯科写检讨。
  因为10月15日攻占布列斯特的任务是完不成的。因为波兰人没有放弃布列斯特的打算,他们在那里集结了重兵。巴甫洛夫的先头部队已经和他们碰过了——是骑兵对骑兵!波兰骑兵非常硬,并没有因为在西线的战败而士气低落。而苏联红军的骑兵因为连续行军,人困马乏,因此在先锋战中吃了大亏,上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司令员同志。”克利莫夫斯基说,“波兰白军在布格河以东,穆哈维茨河两岸展开,背河列阵,战线的宽度超过17公理,长度超过40公里。看来波兰人至少在布列斯特摆了5个师以上的兵力……”
  “5个师?再加一倍还差不多!”巴甫洛夫说,“波兰人放弃了整个西白俄罗斯,只是在布列斯特部署了守军,显然是要死守住这个在布格河东最后的桥头堡。”
  “怎么可能守住?”克利莫夫斯基笑着说,“只要我们的大军渡过布格河,向华沙一个突击,布列斯特是波兰白军肯定要回援首都,到时要塞就是我们的了。”
  这位师长级的参谋长虽然官不大,资历也不深,但是思路并不糊涂。如果巴甫洛夫真的照做了,那么他在几天之内就能拿下布列斯特。
  因为他一旦向华沙进军,德军就只能根据刚刚签署的《波德停战条约》去占领布格河以西的波兰领土了。
  不过巴甫洛夫不敢这么干!因为斯大林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德国——这段时间西线战场的静坐战还在继续,战场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要打的意思。而各国政治家则活跃异常,忙着撮合双方讲和。那个派兵去阿比尼西亚和西班牙杀人放火的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似乎变成了一只胖胖的和平鸽,在柏林、伦敦、巴黎之间飞来飞去。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斡旋成功了呢?
  “渡过布格河是不允许的。”巴甫洛夫摇摇头,“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还是准备强攻布列斯特吧!”
  “如果要强攻,那至少要有2倍于敌的兵力,3倍于敌的火力。”克利莫夫斯基思索着说,“靠快速集群的20万人不行,至少要让朱可夫同志的平斯克集群和我们会师。”
  克利莫夫斯基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打仗的路子就是人海加大炮兵,用压倒性的火力和兵力压垮对手!但是要调集那么多的兵力,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更多的力量去保障后勤物资的运输。
  这已经不是巴甫洛夫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第305章
风起大西洋(二)
  位于德国西北部,靠近北海的威廉港是个天然的军港,陆地包围着海湾,海湾的入口非常狭窄,最窄处不到4000米。几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修建的炮台分列海湾入口的东西,用大炮封锁了唯一的出入口。而海湾的内部非常宽敞,在1918年前,这里平静的海面上常常会泊满威风凛凛的钢铁巨舰。
  但是现在,偌大的军港里面只有不到10艘军舰,全都停靠在海湾西北角港口码头的泊位上,被88mm和40mm的高射炮严密保护着。天空当中阴云密布,偶尔会有两架浅蓝色的小飞机从云层中钻了出来,在低空盘旋追逐。这是海军航空队的福克零式飞机在进行训练。
  “鲁道夫,我又抓到你了,哈哈,已经瞄准了,距离刚刚好,可以用20机关炮和机关枪一起射击。如果是实战,你现在已经屁股冒烟往下掉啦!”
  鲁道夫·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的耳机里面传来了奥地利帅哥沃尔特·诺沃特尼的声音。小鲁道夫虽然自以为是技术最好的补充飞行员,但是和同队的诺沃特尼进行格斗训练的时候却很少能占到上风。
  “不是我的技术不好,是这架飞机不太能俯冲,如果换成BF-109,我一定能甩开你这个跟屁虫。”小鲁道夫一边辩解,一边轻轻拉起机头,开始在一艘足有200多米长,从空中俯瞰体型显得有些细长的航空母舰上方盘旋。
  这是“塞德利兹”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15240吨,满载排水量20500吨,拥有31节高航速,是最好的“破交航母”。
  这一级航母可以搭载36架舰载机。标准的配置是一个中队20架福克零式舰载战斗机;一个中队9架福克99式(就是本子的99舰爆,安东尼·福克购买了生产许可,在波罗的的BF-FK工厂开了一条生产线)舰载侦察轰炸机;另外还有7架后备飞机(4架零,3架99)。
  鲁道夫和诺沃特尼都是按照舰载机飞行员的标准培养的,除了德国空军飞行员的标准课程外,还有日本海航的舰载机飞行员课程要上。因此现在还没有完成训练,也就不能第一批上航母了。根据计划,他们俩将是“塞克特”号航空母舰(塞德利兹级)上的福克零战飞行员,明年年初才会正式上舰。不过他们已经在“塞德利兹”号上起降了几回,知道那一艘可以让人热血沸腾的航母。
  “沃尔特,快看下面!”小鲁道夫突然叫了起来,“它正在离开码头,它要出击了!”
  “出击?谁?”诺沃特尼也伸长了脖子往下看去。只见威廉港的码头上有3条军舰的烟囱在冒烟,船只正缓缓离开码头。
  “那是……‘塞得利兹’号、‘沙恩赫斯特’号和‘莱比锡’号轻巡洋舰。”小鲁道夫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它们一定是去大西洋破交的,好想和它们一起出发啊!”
  小鲁道夫猜得不错,‘塞得利兹’号、‘沙恩霍斯特’号和‘莱比锡’号已经组成了“第一大西洋分舰队”,由公海舰队司令官沙马尔中将亲自指挥,准备突入大西洋了。
  ……
  “中将,天气通报,今天北海上空的云层很厚,有不少地方在下中到大雨,海况普遍在4级左右。”
  舰队的参谋长,同时也是“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舰长库尔特·雷夫曼少将正在向亲自率队出击的公海舰队司令员马沙尔中将汇报天气情况。
  虽然挂着吓人的“公海舰队司令官”的名头,但是马沙尔中将手中并没有几条真正可用的主力舰。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因为速度太慢,根本无法有效执行破交作战。被寄予厚望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还没有一艘建成服役,更不要说H级、P级、O级和B航舰了。
  因此,堂堂公海舰队可用的主力舰,现在只有“沙恩霍斯特”号、“格莱森瑙”号和“塞德利兹”号三艘,另外还有航空母舰“塞克特”号正在波罗的海海试,明年年初应该可以加入公海舰队。
  不过现在,由两艘主力舰组成的“第一大西洋分舰队”,已经囊括了公海舰队的大半家当了。所以马沙尔中将才会亲自上“沙恩霍斯特”号担任分舰队的司令官。
  “天气不好对咱们有利。”站在司令塔内,看着空空荡荡的威廉港,马沙尔中将就轻轻叹了一声,“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实力和英国佬决战……只有海航的那帮疯子才会幻想决战!”
  刚刚晋升上将的海军航空队司令官格莱姆又提出了一个“决战计划”,以公海舰队的所有家底为饵,把英国本土舰队引诱至北海,然后出动1000架飞机去轰炸——这次真的要出动1000架!因为空军眼下没有什么事儿干,他们的He-111、Do-17、Ju88和BF-110都可以出动!
  不过这种拿德国海军的命运作赌注的计划,立即遭到了海军上层的坚决反对。而且他们提出的反对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北海的冬季气候多变,不利于航空队出击。
  “上将,虽然天气不是很好,但是海军航空队还是会尽可能提供空中掩护。”雷夫曼少将说,“除了‘塞德利兹’号上的飞机,海航还好出动福克零式、BF-110、Ju88和He-115,Fw-200C也会出动。在距离威廉港800公里范围内,海航都能提供有力的掩护,800公里-1000公里范围,海航也能提供一定的掩护。1000公里以外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没有什么。”马沙尔中将说,“晚上通过苏格兰附近海域就行了。”
  “现在是10点钟。”雷夫曼少将看了下时间,“我们需要在32个小时后驶出800公里安全范围。另外,驱逐舰编队会护送我们抵达法罗群岛(丹麦领土)附近海域。之后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一个驱逐舰编队现在已经在威廉港外转悠了,它们的任务是反潜——英国人也有潜水艇。不过驱逐舰的航程较短,不可能一路跟随,因此只能送到英伦三岛和冰岛间的法罗群岛,然后趁着夜色掩护立即返回。之后,这支破交舰队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在大西洋上转悠了。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会在80个小时后抵达冰岛的雷克雅维克,根据《海上中立公约》,我们可以在那里停留24小时,还可以添加燃料和补给。”雷夫曼少将说,“会有一艘悬挂瑞典国旗的油轮在那里等候我们,最多8个小时我们就能加满燃油和补给,然后去北大西洋打猎了!”
  《海上中立公约》允许交战国的军舰在中立国港口停留并且添加燃料、补给和进行检修。不过同时停靠一国的军舰数量最多为三艘(这也是大西洋第一分舰队只有3艘舰船的原因)。而停靠的时间通常是24小时,如果舰船损坏或出现故障,时间可以延长到24小时以上。如果24小时内得不到燃料,停港时间可以再延长最多24小时。
  另外,中立国可以立法禁止交战国舰船入港,但是必须对所有交战国一视同仁。
  实际上,三艘德国舰船的续航能力都在6000海里以上,根本不需要进入冰岛补充燃料。现在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引诱英国主动破坏丹麦的中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