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5

  “等他弄完了,我也要去给大总参谋部发电报,叫他们尽快向普斯科夫推进。”
  “普斯科夫?那里离彼得堡可没多少路了。”
  “非常近了,不过却是一个必须要打下来的地方。先要打散普斯科夫一代的俄军,好让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收容他们。然后还要通过那里和德国建立直接的陆上联络……如果俄国发生内战,布尔什维克就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援。陆上的交通通道是非常重要的!”
  赫斯曼对布尔什维克的武力之柱。彼得堡卫戍部队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这支部队人数不少,四月份时有15万人,后来陆续调集了一些上前线,现在人数约有10万。而且还可以招募彼得格勒的工人、农民和从前线逃散的士兵入伍。人员是足够的,轻武器也不大缺少,彼得格勒城内有不少兵工厂,可以生产步枪、机关枪和子弹。但是重武器非常缺乏,没有多少大炮,彼得格勒的工厂也生产不了多少炮弹。而要确保布尔什维克赢得内战,提供重武器是必须的。
  至于职业军官,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彼得格勒城内是有许多原沙俄军队的职业军官的,其中总有些人愿意替布尔什维克卖命。历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苏联红军名将就是沙俄军官出身,比如那位冤死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沉重的走路声传来——赫斯曼一听就知道这是埃特尔那个大胖子来了。接着就是急促的敲门声和埃特尔的大嗓门:“克洛伊,上尉在里面吗?现在方便开门吗?”
  “上尉在我的房间里……”克洛伊顿了一下,脸色微微一红,看了眼也有些尴尬的赫斯曼,“……我来开门。”
  门被打开了,埃特尔看见穿着浴袍的克洛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啊……”然后他又看见了戎装整齐的赫斯曼,就更加尴尬了。连忙转移话题,对赫斯曼道:“上尉,接到了大总参谋部的电报,命令您尽快和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接触,以建立和平谈判的渠道。”
第二十九章
私下的,秘密的
  枪声零零星星地响起,总没有断绝的时候,从沙皇村以南的战场,一直传到了亚历山大宫。
  这里是一片军服的海洋,宫殿前的草坪上席地坐着不计其数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每个人的右臂上都套了个红色的袖章,这是用来区别敌我的——所谓的红军、白军还没有形成,现在只有忠于苏维埃的军队和忠于临时政府的军队之分。而这两支军队在几天前还同属于俄罗斯军队,所以军服和旗帜是完全一样的,就只能用袖章来区别了。
  这些士兵并不是第一机关枪团的人马,而是从彼得格勒开来的援兵。彼得格勒的起义虽然是一场血腥内战的起点,但是却没有什么伤亡,忠于临时政府的女兵和士官生在被绝对优势的敌人包围之后都缴械投降,大部分临时政府的部长也束手就擒。不过临时政府的总理克伦斯基却逃之夭夭,两天后又传出了克伦斯基抵达普斯科夫的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斯莫尔尼宫中的布尔什维克领袖们就知道一战难免。于是就迅速调集军队南下增援,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主席托洛茨基也随着援兵一起抵达了沙皇村。
  而克伦斯基组织的反扑,也在八月革命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公历8月30日推进到了沙皇村外。最先抵达的是五千名骑兵,属于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师。人数虽然不多,但大多是久经战阵的哥萨克骑兵,就算下马打阵地战仍然非常强悍。远非赫斯曼指挥的第一机关枪团可比,幸好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又提前布防,占据了有利地形,还修筑了一些简单的工事,才没有被哥萨克的猛扑击败。
  打到现在,已经战了三天。虽然克伦斯基一方又得到了科尔尼洛夫带来的五六千人的援兵,但是卫戍部队的战士经过几日交战,已经习惯了枪声和硝烟。守得更加稳固了,白天基本上不会出什么状况,只是到了晚上还有些被动——这是因为缺乏合格军官和士官的缘故,到了晚上就容易混乱。
  实际上负责指挥作战的赫斯曼,只能在每天晚上带着预备队顶在前面,哪里吃紧就随时派兵增援,有时候还要带队督战,避免前线部队在夜间崩溃。
  刚刚视察各处阵地的赫斯曼自然又是一夜未眠,眼睛熬得通红。坐在亚历山大宫内一间相当隐秘的办公室里,同托洛茨基和温什利希特谈话。
  “敌人的攻势已经接近力竭了,昨天晚上他们只组织起三次进攻,比前天少了一半。白天的火力更弱,只是依靠少数狙击手在维持接触……”
  托洛茨基扬了下眉毛:“他们的弹药快耗尽了?”
  赫斯曼疲倦地眨了眨眼睛:“弹药快尽了,伤亡恐怕更多,而普斯科夫前线的军队又被德军的攻势牵制,抽不出兵力增援克伦斯基。依我看,下午就可以投入部队反攻了。”
  听到德军在进攻普斯科夫,托洛茨基和温什利希特同时皱起了眉头。温什利希特问:“德军会占领普斯科夫?”
  “可能会。”赫斯曼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个消息大总参谋部给他的电报中透露的。“但是请放心,占领只是暂时的。”
  普斯科夫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生活在那里的人民都是俄罗斯人,信奉的也是东正教,德国长期占领只能成为负担,但是短期占领却可以作为向布尔什维克施加压力的手段——因为这座城市位于从莫斯科通向里加的铁路与从彼得格勒通向基辅的铁路相交,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离彼得格勒实在太近了!
  “能够不占领吗?”托洛茨基问。在革命胜利后第二天成立的人民委员会中,他担任了外交人民委员会,将会负责同德国的和谈。对于击败已经是穷途末路的克伦斯基,他是一点儿都不担心的。真正让他忧虑的,是如何实现同德国的和平——现在战场上的形势对俄国极端不利。俄国不仅在打内战,还在7月份的攻势中失去了主要的军事力量。
  “托洛茨基同志,我只能将您的意思转达给柏林。”赫斯曼耸了耸肩,“您知道的,我只是一个上尉,所负担的主要使命是帮助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至于外交谈判,我只负责和埃特尔先生一起充当渠道和桥梁……在双方展开正式的谈判之前。”
  托洛茨基咂了下嘴,在革命胜利之前,他就知道了赫斯曼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一个了不起的德国陆军上尉!凭他在俄国做成的事情,将来一定会成为上将,但那是将来,不是现在。
  “嗯,我明白了。”托洛茨基点了点头,“那么上尉,我想您已经知道《和平法令》了吧?”
  《和平法令》是革命胜利后第二天由苏维埃政府公布的,不过赫斯曼在8月革命之前就知道它的内容,并且电告柏林了。但是柏林方面却保持沉默,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回应。
  “谈判肯定会展开,但是处于巨大劣势的一方不失去任何东西的和平……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存在的!”
  “这是威廉街(指德国外交部)和德国总参谋部的意见?”托洛茨基追问。
  这就是历史!赫斯曼很想这样回答托洛茨基。不过他还是用非常郑重地语气说:“我们肯定要得到一些东西,以便让过去四年的残酷战争显得有价值,而且我们还需要很多东西以便维持同协约国的战争。考虑到苏维埃俄国和我们一样,都不容于英美资本主义集团和他们的走狗法国。如果我们在未来的战争中失败,那么你们就将承受全部的压力。因此帮助我们维持战争对你们自己也是有利的。”
  托洛茨基摇摇头,皱眉道:“但是对你们的让步,会让我们的苏维埃政权陷入危机,到时候克伦斯基会再次上台!”
  “不,这不可能!”赫斯曼的语气非常肯定,“只要德意志还没有向英美屈服,你们就能维持。因为我们双方是互相依存的……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将达成的全部妥协都公诸于众。我们完全可以秘密的,私下的达成一些交易。这样我们就能得到可以维持战争的资源,你们也能赢得未来的人心。”
  “私下的?秘密的?”
  托洛茨基和温什利希特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刚想进一步询问,电话铃声响了。温什利希特抓起听筒听了下,然后说:“是列宁同志!他想和赫斯曼先生说话。”
  赫斯曼接过电话听筒,那边传来了列宁的声音:“奥托(导师仍然这样称呼赫斯曼),前线的情况怎么样?”列宁先问起了战况。
  “很快会取得胜利!今天下午或是明天早上,克伦斯基的军队就要完蛋了。”
  “太好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并没有多少喜悦,因为俄国的主要大城市在8月革命后的几天里,都落入了苏维埃政府手中(地方苏维埃并不都是布尔什维克控制的)。
  另外,在8月革命的第二天,斯莫尔尼宫中还召开了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除了通过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转工人农民士兵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土地国有,交给农民使用)之外,还宣布要要求立即举行制宪会议选举——这让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都接受了革命,默认了布尔什维克的“暂时统治”。
  因为他们都认为目前的俄国就是一个谁都没有办法收拾的烂摊子,想要毫无痛苦地退出战争根本是做梦!一旦布尔什维克许诺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落空,他们就会在立宪会议选举中惨败!
  由于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党派不再支持,克伦斯基陷入了孤立,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对列宁来说,政权已经到手,现在的问题只是怎么保住它——权力当然是不能再交出去的!但是列宁还是希望用比较体面的办法来保住权力,比如赢得立宪会议选举。
  “那么你现在能离开前线和格林先生(指埃特尔)一起回到彼得堡吗?可以在斯莫尔尼宫中给你们安排房间,那里有许多空着的房间。”
  列宁要求赫斯曼等人返回彼得格勒,显然是为了方便进行秘密谈判。
  “好的,我这就动身返回彼得格勒。”赫斯曼立即回答。
第三十章
第一桶金
  “克洛伊,还有多少钱?”
  在从沙皇村返回彼得格勒的途中,赫斯曼坐在一节装饰相当豪华的火车车厢里,突然问起了一个让克洛伊·冯·海因斯贝格非常意外的问题。
  “钱?”克洛伊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看了看正在品尝咖啡的赫斯曼,他还穿着黄绿色的俄国军服,显得非常神气,仿佛是一位刚刚打赢战役的将军。不,不是仿佛,而是必然会成为将军!他是帝国的英雄,他在俄国取得的成就足够保证他在十年内成为将军。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比如娶到一位拥有爵位而且非常富有的妻子(在讲究家世的第二帝国,在拼爹不如人的情况,娶个有爵位的老婆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他很有可会成为总参谋长或第一军需总监!甚至还会成为高贵的赫斯曼侯爵什么的……
  “你是说钱……”克洛伊看了看左右,发现车厢里面没有旁人——埃特尔和斯托克豪森等人都知趣地去了另一节车厢——然后她红着脸这样答道,“我有很多钱,我在海因斯贝格(她的姓氏是个地名)有很多土地,还有城堡,在柏林、法兰克福、汉堡和瑞士都有房子。另外,我还有克虏伯公司、本茨公司的股票,价值超过30万金马克……”
  还真是个富婆!赫斯曼听了这话怔了一下,突然也脸红起来:“克洛伊,你在说什么?我是问我们的活动经费还剩多少?这事儿是你在管吧?”
  “活动经费?”克洛伊的脸色顿时一发红,咬着嘴唇垂下了脑袋——刚才这番话算怎么回事?富有的海因斯贝格女爵在和男人讨论嫁妆问题吗?
  “还有,还有三万两千金马克……”克洛伊用少有的气呼呼的声音回答。
  “只花掉八千?”赫斯曼不知道金马克在彼得格勒有多值钱,当然他也不知道他的特务小组实际上也没多少开销——住房和交通都是布尔什维克提供的,到了沙皇村后,连吃饭的开销都省了很多。花上一个马克金币就能从沙皇村附近的农家买到一马车食物。
  “主要的支出是发放外务活动津贴。”克洛伊冷冷道,“你还有600金马克没有领。”
  “我可以借用一些钱吗?”
  “借……借用?”克洛伊愣了又愣,难以置信地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可以跟我说……我可以借你一些,什么时候还都行。”
  如果有足够的“诚意”,不还也没有关系……
  真是个贴心的女人……赫斯曼心想:“看来她是不会在乎我在柏林没有房子,也没有什么钱的,这一点倒是比后世的拜金女孩子要好(这无疑是个偏见,如果他不是德意志的英雄,未来的将军阁下,克洛伊才不会倾慕与他呢)。等俄国的事情了结,就和她正式交往吧。”
  “不是有困难,而是有发财的机会,就在彼得格勒这里。”赫斯曼的回答让克洛伊更加惊讶。
  “发财?在彼得格勒?”
  “对,就是在彼得格勒!”
  “可是彼得格勒这里的商人都想要逃离啊!”
  “因为他们不是列宁的朋友,列宁也用不着他们,所以才要逃走,但我们不一样。”
  赫斯曼的商业头脑当然是东方式的——认识什么人,比能做什么更重要!而在1917年的俄国,他认识的人叫列宁!而且列宁还有求与他。这层关系,不利用也是作废!
  “好吧……可是我们又有什么生意可以做?”
  “有很多!”赫斯曼早就盘算好了要利用和列宁的关系发财……这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就目前而言,可以倒卖古董和艺术品,这些东西在彼得格勒根本不值钱!”
  乱世买黄金嘛!古董字画瓷器什么的,在眼下是彼得格勒当然不值钱了。如果能把它们运到瑞士,几倍的利润空间毫无问题,哪怕是买到一定数量的赝品……
  “可是……路德维希,你懂古董和艺术品吗?如果买到赝品……”克洛伊蹙起秀眉,她倒懂一些古董和艺术品,但并不是太精通。
  “不大懂,但是我可以去彼得格勒信誉最好的古董和艺术品商店购买大件的物品……那些不方便运输的东西,比如古董家具什么的,一定是最便宜的,而且假货一定也不多。”
  假的古董家具在如今的彼得堡当然是很少的,因为真的都没有人要。如果赫斯曼不是考虑到自己的形象,他完全可以直接从亚历山大宫和叶卡捷琳娜宫里面搬走一点东西。
  赫斯曼顿了一下,又压低声音道:“实际上,我在彼得格勒购买艺术品的消息是瞒不住列宁的,所以我买到假货的机会非常低!”
  是啊,列宁同志还用得着赫斯曼呢!在后世改开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会在友谊商店里买到假货吗?这不允许的!
  “好像有点道理。”克洛伊摇了摇头,非常抱歉地道。“但是我不能把经费借给你……因为这不符合规定!”
  “克洛伊……”赫斯曼用哀求地眼前看着克洛伊的面庞。实际上他提出的要求不会给克洛伊带去任何麻烦,因为他们现在从事的是特务活动,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赫斯曼只要打个白条,就能把钱领走——拿去收买什么人,数目不是太过巨大是不需要收条的。
  如果在意大利、西班牙或是旧中国,他甚至可以把这些钱直接装进口袋。
  “路德维希……”克洛伊却固执地摇摇头,“不行,这样不行,规定必须遵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