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735

  ……
  英国白厅街外交部,下午1点30分(格林威治时间,比德国和波兰晚1个小时)。雷兹·希米格维的“和平条件”被英国驻华沙的大使馆,用电波报到了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的手中。
  “波兰人拒绝了德国的和平意见,还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和平条件。”哈利法克斯子爵微微摇头,“波兰人认为他们取得了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想在胜利后得到东普鲁士。”
  “我看可以考虑。”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立即点头表示同意——丘胖子和英国首相张伯伦还有其他内阁成员一起,这会儿都在白厅街开会讨论对德宣战的事情。
  “温斯顿,波兰人在吹牛!”内维尔·张伯伦瞪了海军大臣丘吉尔一眼。让这个几乎是“刺头”一样的议员进入内阁完全是为了安抚保守党内的主战派。但是这并不代表内维尔·张伯伦想要和德国打仗。
  因为张伯伦非常清楚,战端一开,就是不死不休。不是德国彻底垮台,就是大英帝国分崩离析——这简直就是一场以帝国命运前途为赌注的豪赌!
  “我们还在等什么呢?”温斯顿·丘吉尔两手一摊,“波兰人还在英勇的战斗,德国人的进攻很有可能遭遇了挫败,即便波兰人夸大了他们的战果,我们也不应该退缩。因为这是大英帝国的义务,如果我们违反了自己的义务背叛了盟友,那今后就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国家会相信我们。至于苏联,我们也没有必要担心,我们和法国的飞机不是已经到了中东?如果斯大林敢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那他可就打错算盘了。”
  “当然,当然了,我知道……”内维尔·张伯伦知道保守党内议员中主战派已经占了多数。“但我们还是应该和法国进行磋商。”
  他还是想拖延一下时间,看看能不能有转机,他看着哈利法克斯,说:“子爵,你去巴黎和法拉第总理再讨论一下向德国递交最后通牒的事情。”他顿了顿,又说:“另外,还要法国人讨论一下空袭巴库和成立东方军的事情。”
  所谓东方军,就是以伊拉克和法属叙利亚、黎巴嫩为大本营,用来阻挡苏联南下中东联军,总司令暂定为法国的魏刚上将——他现在是驻叙利亚和黎巴嫩法军总司令!
  “另外。”英国首相张伯伦想了想,又说,“你再和法国总理法拉第讨论一下进军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的问题。”
  英国和法国现在制定了一个极度冒险的计划——他们不大敢在欧洲大陆上和德国决一死战,却总想着在“外围”出手,困死德国。除了轰炸巴库油田之外,英法还计划把地面部队派去南俄和罗马尼亚(历史上同样有这样的打算,因为德国进攻太快灭了法国,才让计划泡汤)。
  ……
  苏联伟大领袖约瑟夫·斯大林同志这个时候并没有想到英法正在谋划进攻苏联,在他看来英国和法国现在多半会设法拉拢苏联的。
  “给波兰人的最后通牒准备好了吗?”斯大林一只手夹着香烟,一只手拿着红军情报部送来的报告——是关于正在进行的波德战争的报告。
  报告上说德国人的空军表现出色,一开始就压制住了波兰空军。而且在华沙上空的空战中,德国人还使用了一种过去从来没有露过面的先进飞机。
  这种飞机在对抗波兰PZL.11战斗机时表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地面上的战斗却情况不明,德军似乎“急于求成”,在炮火准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就投入了进攻。另外,德国人还集中使用了坦克,在南北两线发动猛攻,攻击可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华沙的波军高层却表现得比较乐观……
  “已经准备好了。”前来向斯大林汇报工作的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回答,“我们驻波兰的大使随时可以将通牒递交。另外,德国大使舒伦堡伯爵刚刚打电话到外交人民委员部,希望我们可以立即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同波兰开战。总书记同志,外交人民委员会应该怎么回答为好?”
  斯大林沉默着不说话,莫洛托夫也不敢追问,只是恭敬地坐着,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斯大林开口说:“最快明天!不过我们要给波兰人几天时间进行答复。”
  “明天就递交最后通牒吗?”莫洛托夫小心地问。
  除了最后通牒,外交人民委员会还准备了另外的方案——当然是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准备的。
  “先用2号方案,如果波兰人愿意解散他们的联邦,那么右岸乌克兰就是我们和乌克兰人之间的事情。”斯大林顿了顿,“这样……我们可以不要西白俄罗斯,同时也不干涉他们和德国人的战争。”
  这和最后通牒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只是少了个战争威胁。
  “明白了。”莫洛托夫站起身,想要告辞,斯大林却突然又说:“今天就去和波兰人说,告诉他们,我们承认波兰的独立,现在只是想收回右岸乌克兰失地。”
第272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
  1939年9月1日,下午2点15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9个半小时,德军第19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装甲兵上将的汽车驶过了半个小时前被德军完全控制的布拉希河大桥。
  这是第19装甲军在8个半小时内取得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先是图霍拉森林,现在又是布拉希河!
  这样的突破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想都没有人感想的!古德里安有兴奋地看着周围。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排着长队,浩浩荡荡向东行驶。车队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走走停停,平均下来每个小时就是五到六公里。不过这种速度一天能走上十几个小时,还是非常可观的。用军事的眼光来看,就是名副其实的“闪电战”了。
  有很多波兰俘虏在步行向西,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惊魂未定,有些人还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德国人的坦克和装甲车。
  在公路两边的麦田里,古德里安还看见好多马匹。有些伏在地上压倒了一大片麦子,看上去好像受了伤。有些则被德国士兵牵着往公路的方向走来——它们现在属于德国国防军了!虽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用不着马,但是后面的步兵师还是需要马的。
  “德意志万岁!皇帝万岁!”
  还有人在路边欢呼,都是老百姓,大多是女人和孩子,他们应该是这一带的德裔。这里本来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土地,虽然在1918年后有不少人离开,但还是有一些人留了下来,他们在这段时间吃尽苦头,被驱逐,被屠杀,女人则被强暴,现在算是盼到“解放军”了。
  “上将,刚刚收到报告,这一带有一些德意志人的村庄被波兰军队血洗,成年的男人都被杀害……”
  古德里安的副官手里拿着一叠报告,一边说一边皱眉头。波兰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从1919年开始他们就用尽各种“排德”的手段,就差集中营和毒气室了。
  而在波德关系紧张之后,“排德”活动就更加嚣张了。
  “这些报告都送交给保安警察,他们会处理的。”古德里安吩咐说。他的部队不负责占领区管制,这方面有专门的部门——隶属于中央保安总局的保安警察部队和一部分武装党卫队就是干这事儿的。
  在第19装甲军的身后,就有保安警察师和武装党卫队的骑兵旅跟进!
  这时迎着车队前进的方向开来了一辆摩托车,骑摩托的是个第三装甲师属摩托化通讯排的士兵,看见古德里安所乘坐的装甲汽车上的两颗将星(德国兵种上将是两星),就知道是古德里安,于是将摩托车停在了古德里安的军用汽车旁。
  “上将阁下,施韦彭堡少将少将的通报。”
  古德里安接过一个文件袋,打开取出里面的通报稿,看了看就笑了起来。
  “上将,您笑什么?”一旁的副官问。
  “俘获了一个波兰炮兵团,是从北面南下的途中撞上装甲教导营的。”古德里安笑道,“他们是波军第27步兵师的炮兵团,准备转移到南线去的。看来波军的滨海集团军要准备突围南下了!”
  说到这里,古德里安就笑得更加得意了。突围逃跑?怎么跑得了?除了最南面的一个师(第9师)或许可以跑掉一部分,剩下的2个波军师还有波军摆在东线(面对东普鲁士)的大约2个师,就等着被围歼吧!
  “他们跑不掉的!”副官说着恭维古德里安的话,“上将阁下一定会把他们全部消灭,这场围歼波兰滨海集团军的战役几乎可以和坦能堡战役媲美了。”
  “坦能堡战役中我们伤亡了15000人,抓了9万名俘虏,打死六七万俄国人。”古德里安笑着说,“而这一次,我们才付出了多少损失?”
  副官翻出一叠文件看了看,然后用惊讶的语气说:“到现在为止,统计上来的阵亡是42人,伤223人,还有17个人失踪……这太让人惊讶了!”
  古德里安笑了起来,“我想南线的第15装甲军、第16装甲军和第22装甲军的损失一定和咱们差不多。这就是机械化战争的威力!传统的军队在我们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
  就在同一时刻,赫斯曼的长子鲁道夫所在的海军第一战斗航空团四大队的大队长阿道夫·加兰德上尉,正驾驶着一架零式飞机和另外三加零式组成一个四指编队,在罗兹西南瓦尔塔河以东的空中转悠,寻找着胆敢起飞的波兰飞机。
  这是他今天第三次出任务了,在前两次出击中,他取得了一个战果,打下了一加PZL.11战斗机——在他看来,那实在太容易了。PZL.11是靠中低空的灵活性打天下的飞机,如果它遇上BF-109或许还可以周旋一下。但是遇上比它更加灵活,而且速度还相当快的福克零战,那真是跑不掉、躲不开,只有等死的命了。
  所以他很希望能够在这次出击中再遇上一架PZL.11或是别的什么型号的波兰飞机。
  “上尉,你快看下面!”
  耳机传来了僚机驾驶员科尔的声音。
  下面?
  加兰德马上眯起眼睛往机翼下方看去,没有发现敌人的飞机。
  “在哪儿?敌机在哪里?”
  “不,不是敌机。”科尔的声音非常兴奋,“地面上!快看地面……是我们的坦克!很多,很多!”
  “什么?我们的坦克都到这里了?这里是敌军战线后方啊!这里是瓦尔塔河东岸啊……”阿道夫·加兰德也吃了一惊,连忙仔细搜索,果然看见了浩浩荡荡的坦克车队,一眼望不着边。
  其中不少坦克和车辆顶部,都扎着醒目的万字国旗,显然是为了防止空军误炸的。
  “天哪,他们第一天就突破了!”加兰德可不是没有打过仗的菜鸟,他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知道突破敌军防线是怎么回事儿。“这里距离边境都有三四十公里了,我们的坦克居然冲到了这里……这下可是大获全胜了!波兰人连撤退都来不及,克拉科夫附近的波军要全军覆没了!”
  “真的吗?今天可是第一天啊!”
  加兰德哈哈大笑:“看来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了,弟兄们,我们再去东面搜索一下,看看能不能捞到战功。”
  阿道夫·加兰德他们看到的是埃里希·霍普纳上将指挥的第16装甲军。该军是南方集团军群下属的3个装甲军之一,隶属于第10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样,第16装甲军也是第一批突然波兰国土的德军主力部队。
  第16装甲军由强大的第1装甲师和第4装甲师,以及第14和第31两个步兵师共同构成。该军的攻击路线是波军罗兹集团军的南翼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结合部。
  在突破了波军防御之后,第16装甲军的军长埃里希·霍普纳立即决定留下1个步兵师用于巩固阵地等待后续的第14摩托化军跟进,自己则亲率两个装甲师直东北而去。根据计划,第16装甲军的主力稍后还会皮利察河(维斯瓦河支流)一分为二。
  一部渡河西进去攻打拉多姆的普鲁士集团军,配合同样隶属于第10集团军的第15装甲军一起围歼该集团军。
  另一部则会由霍纳普亲自统帅直扑波兰首都华沙!如果一切顺利,那么第16装甲军就将是所有德军中第一个推进到华沙城下的部队。虽然不可能攻占华沙,但是突击到华沙郊区也足以让波军整个都乱成一团了。
  如果一切顺利,第16装甲军将在9月8日前后,也就是开战后的第8天突击到华沙附近!
  说不定惊慌失措的波兰人会宣布华沙为“不设防城市”,这样第16装甲军就能在9月9日或是9月10日夺取华沙了!坐在一辆大众牌的军用汽车里面埃里希·霍普纳和古德里安一样,都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
  “上将阁下。”霍普纳的副官这时正打开刚刚收到的一份电报,“是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命令。”
  “集团军群司令部?”霍普纳上将问,“什么内容?”
  “集团军群司令部命令我们在华沙西南打个弯,向北攻击到布楚拉河东岸或南岸等待第8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
  “这是为什么?”
  “上将,电报上说是为了围歼波军的波兹南集团军主力及滨海集团军和罗兹集团军的残部……东线总指挥部估计,波军主力将会为援救华沙进行最后一搏。”
  “哦。”霍普纳上将摸出自己的老花眼镜戴了起来,“电报给我看看。”
  电报上说的内容和副官讲得差不多,都是放弃华沙不“打”(其实是虚张声势),集中兵力运用于华沙西面的布楚拉河(维斯瓦河支流),配合第8集团军和一个北方集团军群抽调出来的战术集群,围歼波军主力部队的。看来东线总指挥部是将歼灭波军有生力量放在占领华沙之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