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35

  “肖当先生,贝克先生,威廉二世离开塔林了,将会乘坐‘德意志’号装甲舰前往威廉港。”
  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面色沉重,垂着肩,目光迟滞,用沙哑苍老的声音,将刚刚得到的坏消息告诉了来访唐宁街10号的法国国防部长肖当和波兰外交部长贝克。
  在过去的几天,他每天都和肖当、贝克见面,讨论对策,发表联合反对威廉二世复辟的联合声明,还拉了不少欧洲国家的政府一起反对,现在看起来都是白费力气了。
  “首相先生,我想威廉二世复辟也不等于要发动战争吧?”法国国防部长卡米耶·肖当有些迟疑地说。
  “是不等于马上发动战争!”长着一只“法国式”大鼻子的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纠正了法国国防部长的话。
  他有些无奈地瞧了眼这位“智力不足”的法国政治家——肖当在1934年时卷入了一起震惊法国的诈骗案“维塔斯基事件”。此案牵涉甚广,还因为涉及行贿而引发法国政坛地震,还造成了执政的左翼政府的倒台。而卡米耶·肖当也被卷入,又不是诈骗犯维塔斯基“被自杀”身亡,他恐怕得去蹲监狱了。
  虽然逃脱了牢狱之灾,而且东山再起了。但是欧洲政坛上的不少人还是有点低看肖当,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捞点小钱居然会被卷入一场世纪大骗案!
  “可是威廉二世为什么要打仗?他已经打输一次了……”卡米耶·肖当耸耸肩说,“打仗对他有什么好处?”
  “不是威廉二世想打。”贝克皱起眉头,显得非常担心,“是支持他复辟的容克军官团想打……他只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脱离政治那么多年,怎么可能有实权呢?他们把他抬出来,就是为了将统帅权从民选政府手中拿走,好方便他们发动侵略战争!”
  “那我们该怎么办?”法国国防部长问,“现在德国人一意孤行,我们总不能因此就开战吧?”
  “开战当然不必。”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冲法国国防部长使了个眼色,“但是我们应该缔结一个集体防御条约,并且给予波兰足够的军事援助,因为波兰是有足够实力遏制德国扩张野心的强国。只要我们三方联手,就一定能再一次将德国击败!”
  斯坦利·鲍德温的这番话,当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英国内阁会议讨论的结果:大英帝国不能再失去波兰这个盟友了,否则德国将会免除两线作战的威胁,而能够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没错,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法国外交部长肖当重重点头,“法国可以向波兰提供安全保证,还可以给波兰更多的大炮,还可以派出工程师帮助波兰修建国防工事……我想毕苏斯基防线还是有必要加固的。只要波兰的东线无虞,我们就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了。”
  “英国会和法国一样支持波兰!”斯坦利·鲍德温也许诺道。
  “那可太感谢了,我代表5300万波兰人民感谢法国和英国的帮助。”约瑟夫·贝克长出了口气,他千里迢迢跑到英国,不就是为了寻求援助吗?
  “那么威廉二世就快返回德国了,我们应该如何表态呢?”约瑟夫·贝克想了想又问,“难道要继续抗议吗?”
  “不,不需要抗议。”英国首相摇摇头,“既然德国人丝毫不理会国际舆论,说明威廉二世的复辟是必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现实……虽然全欧洲都不喜欢他,但他毕竟将要成为一个欧洲大国的君主。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表现出一些礼貌。不如先发个贺电吧。等到威廉举行加冕仪式,再看情况派人去道贺。”
  ……
  “哈哈,路德维希,又被你猜中了,他们果然发出贺电了。”
  威廉二世乘坐的“德意志”号装甲舰刚刚抵达戒备森严的威廉军港,祝贺他回到德国的电报却已经雪片般飞来了。
  不仅英国、法国、波兰的政府已经改变了立场。连这些国家的主流舆论,也来了个180度大回转,不再把威廉二世称为“战争罪犯”了。
  “陛下,这是德意志帝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赫斯曼用一本正经的严肃声调说,“在德国国防军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十几年来不懈的努力之下,德国不仅恢复了强大,而且更胜以往。
  而陛下即将君临的,也不再是那个由普鲁士王国发展而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一个在1918年11月后的艰难岁月中诞生的全新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这是一个全新的德意志,全新的帝国!而陛下的地位和权力,将是正在制定中的《第三帝国宪法》所赋予的。”
  赫斯曼这是在提醒威廉二世,虽然他这个皇帝是旧的,但德意志却是新的,不再是那个他从父亲和祖父手中继承来的帝国了。所以,他也不会再拥有昔日至高的权威。
第234章
万字旗飘扬
  1936年11月6日,位于北海亚德里亚湾沿岸的威廉港已经变成了一片红色万字旗的海洋。各种各样的万字旗,有的是长条形的,从高处悬挂下来;有的是正常的旗帜形状,挂在旗杆上迎风招展;有的被做成罗马鹰旗的模样,由全副戎装的士兵高高举起;还有的万字旗是小小的纸旗,由无数前来欢迎皇帝陛下归来的市民拿着手里。
  是的,是万字旗而不是第二帝国的黑白红三色旗!万字旗现在成为了象征德意志帝国的旗帜——这是帝国议会做出的决定,目的是区别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
  “路德维希,这面旗帜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旗帜?”威廉二世站在“德意志”号的甲板上,望着码头上的万字旗海洋有些发愣。
  “陛下,这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旗帜。”赫斯曼解释说,“那个‘X’形是由两个‘S’交叉而成的。‘S’是‘国家’和‘社会’的第一个字母。而黑色的‘X’符,白色的圆心和旗帜其余部分的红色,则是来源于红白黑三色旗。象征着德意志帝国在国家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得以再生。”
  赫斯曼现在说的是标准解释,刚刚由国会通过的《国旗法》上就是这么说的。
  “国家社会主义……它和王朝社会主义有何不同?”威廉二世又问。
  “国家社会主义也是民族社会主义,在即将完成制定的宪法中,将会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信仰、一个领袖’的基本原则。”赫斯曼说得非常缓慢,似乎在斟酌用词。
  他说:“而国家社会主义将成为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只有在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才能享有自由和社会福利。”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用后世的价值标准看来非常可怕的东西。它将国家民族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将国家主义定位为政治正确而反对全球主义和国际主义,将一元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信仰、一个领袖——变成了主流价值观而把多元化扔进了垃圾桶。
  威廉二世想了想又问:“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意思是……”
  “德意志将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拥有这个国家的是雅利安种族的德意志民族。”
  “只有……德意志民族?”
  “对!”赫斯曼说,“只有德意志民族!所有生活在德意志帝国的非德意志族都不能取得公民身份。而要成为德意志公民,除了有长相和语言上的要求,还必须信奉基督教新教或罗马公教。”
  “没有宗教信仰自由?”
  “不是完全没有。”赫斯曼重重点头,“信仰犹太教或是伊斯兰教者可以以外侨身份在帝国生活工作,但不能入籍,也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主义的福利。”
  “一种信仰”这个基本原则是赫斯曼控制的陆军政策会提出的。就是要信仰基督,至于是公教、正教、新教,则没有具体规定。当然,不信基督也不会被送进集中营,而是不能入籍,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主义的各种福利。
  另外,在德国国防军的要求下,对德意志民族也有了更加确切的定义——说德语和信基督的白种人。制定这个比较宽松的标准,自然是为了不断扩大德意志民族的族群。
  “一个领袖又是什么意思?”德国皇帝提问的时候猜想自己不可能是“领袖”,最多是个象征。“是阿道夫·希特勒吗?”
  阿道夫·希特勒从20年代当纳粹党党魁的时候,就被人称为:Führer。翻译成中文就是“领袖”,但不知道什么缘故,中国人又把希特勒的头衔翻译成了“元首”——“元首”一词起源于罗马,意指“元老院首席元老”。
  不过这和德国人没有什么关系,希特勒一直都是“领袖”,在当上了帝国总理后,他最正式的称呼就是“领袖兼帝国总理”,在历史上也是如此。
  “陛下,一个领袖是指帝国总理。”赫斯曼解释说,“帝国总理的正式称呼将是‘领袖兼帝国总理’,总理将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政府将取得和议会等同的权力,不过军事统帅权仍然将由陛下掌握。”
  正在制定中的《第三帝国宪法》,当然也是各方权力博弈的结果。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同意复辟帝制也不是无代价的——帝国总理将由人民直接选举,而不是议会选举。因此议会不能再凌驾于政府之上,皇帝也不能像原来的总统一样用“紧急状态授权”治国。
  也就是说,“领袖兼帝国总理”将是一个类似于美国总统那样的存在。不过容克军官团仍旧坚守住了底线。
  第一是国防部长和副部长必须由现役军官担当,任命必须经过“三军统帅”也就是皇帝陛下批准。
  第二则是军事情报局和史塔西将会改组为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它将由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共同管辖,帝国中央保安总局的正式成员,都必须是现役军人。
  “那么波希米亚王国的问题怎么解决?”
  在“德意志”号装甲舰靠上码头的时候,威廉二世又将话题转向了波希米亚。他现在还是波希米亚和波罗的的国王。
  “这个国家有许多非德意志族吧?”皇帝有些担心地说,“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同化!”赫斯曼斩钉截铁地说,“国家社会主义不搞多元化国家。”
  他这时举起了右臂,向码头上开始欢呼的人群行“德意志礼”,军队非党化的原则依旧,但是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将是德国军队的灵魂,因此“德意志礼”也会替代军礼——在历史上,直到1944年希特勒遇刺事件后,“德意志礼”才会取代军礼。
  “陛下,根据新的《帝国宪法》,帝国将会实行紧密的联邦制度。首先将会对德国现有的行政区进行重新划分和整理,第二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邦’将会合并成‘德意志邦’。奥地利王国和波罗的王国也将改组成为‘邦’。德意志邦、奥地利邦和波罗的邦将组成帝国,而波希米亚王国则会变成德意志的保护国。”
  德意志的统一在制度上又被进一步加强了。如普鲁士自由邦、巴伐利亚自由邦这样的“邦”,很快就要不存在了。在德国本土,一个不拥有独立政府和议会,几乎是虚拟的“德意志邦”之下,将是16个州。
  奥地利邦和波罗的邦,也将由落干个州组成。而这两个邦的民众只要符合“白人、说德语、信基督”三个条件,就自动成为帝国公民,可以享受国家社会主义的一切福利。
  但是波希米亚王国的情况不一样,因为那里说德语并且认同德意志民族的人口并不占多数。
  “保护国?”威廉皇帝说,“听着像殖民地。”
  赫斯曼笑了笑,“我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他冷冷地说:“因为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多数不必迁就少数,而是应该把少数融合进多数,这才是真正的保护。保护国就是起这个作用的,在我们的保护和指导下,他们将会成为我们的一分子。在波希米亚保护国,德意志人将会成为帝国公民,而捷克人则是预备公民,通过德语考试,并且宣誓效忠陛下和帝国,而且在中央保卫总局中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就能成为德意志人。当德意志人占三分之二数的时候,保护国将会成为邦。”
  现在波希米亚王国并不包括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只包括了原波希米亚省和摩拉维亚省的绝大部分。其余部分,切欣地区和喀尔巴阡乌克兰预备移交波兰,目前正在进行谈判。菲尔维代克邦已经给了匈牙利。
  而斯洛伐克则会成为一个由德国“保护”的独立国家——那里太穷了,德国人有点看不上。在30年代,捷克是和瑞士差不多的发达地区,而斯洛伐克只是个贫困偏远的山区。
  不过这片“山区”也不是没有希望,300万人(其中斯洛伐克人近200万)占据了近四万平方公里,森林和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只要进行必要的投资和开发,还是能建设起来的。
  所以斯洛伐克变成“斯洛伐克邦”也是早晚的事情。
  威廉皇帝看着“万字旗的海洋”,有些担心地问:“由占领到保护国再到邦,这套办法将来会在不少国家使用吧?”
  “看情况吧。”赫斯曼吸了口气,点点头说,“欧洲需要一个领袖,这样才能真正团结起来,而这个领袖只能是德意志。在我们成为欧洲领袖的过程中,合并一些国家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大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威廉皇帝说。
  赫斯曼一笑,说:“陛下,这次我们会打赢的!到时候您会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凡尔赛宫!”
第235章
大阅兵
  1936年12月12日,就在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国君主爱德华八世退位的次日。德意志帝国国会通过了《第三帝国宪法》,同日,帝国国会根据新通过的宪法,选举威廉二世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皇帝。
  和历史上不同,从这一天起,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的皇位不再空悬无主——历史上,希特勒正式的头衔是“领袖兼帝国总理”,而在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希特勒则采取了“废除”总统职位的策略。这意味着“领袖兼帝国总理”这个职位成了德国的国家元首。
  总理成为国家元首是不是有些古怪?
  其实这是20年代、30年代许多欧洲独裁者常用的手法,让王位空悬而不是将之废除,同时再以“总理”、“首相”、“摄政”等名义独揽大权。
  譬如匈牙利王国摄政霍尔蒂·米克洛什,西班牙首相弗朗哥都采取这种策略治国。而希特勒在君主制的问题上也采取了模糊的方法,以“领袖兼帝国总理”的名义统治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给了拥护君主制度的容克军官们以无限的遐想——毕竟希特勒年纪不小,而且没有子嗣,他的接班人戈林又和威廉皇储关系亲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