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35

  虽然在过去十年间,德国一直没有放弃在液冷式发动机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目前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却都是使用空冷发动机的。
  其中性能最为优越的战斗机是福克公司在1934年推出的D.31系列,这是用来取代同样由福克公司设计生产的D.21系列最新产品。D.31系列的特点是拥有封闭式机舱、可收放式起落架、外挂可抛弃式副油箱和一台1600匹马力的双排14缸的BMW145型发动机——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有量产的空冷式发动机中最先进的,至少比英美法三国的空冷发动机领先一代。
  正是因为在空冷式发动机领域的领先,让这款在原本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福克D.31战斗机成了德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的保证。
  不过德国的潜在对手——英国和法国也没有放弃争夺制空权的努力。英法的飞机设计师也知道不能在空冷发动机的路线上和德国竞争,因此就在自身具有优势的液冷发动机的路线上发力。
  根据可靠情报,英国的皇家飞机公司和法国的莫拉纳-索尼埃公司都在加紧设计具有良好气动外形的装备液冷发动机的新式战斗机。
  不过在这些英法的新式战斗机量产之前,欧洲的天空还是D.31的天下!
  这也是凯塞林航空兵上将的底气所在。
  除了D.31之外,亨舍尔公司的Hs-123系列的攻击机和容克公司的容克公司最新出品的Ju.78系列的中型快速轰炸机,都是同类型飞机中的佼佼者。
  而且德国空军目前拥有的不仅是装备技术上的领先,在装备数量上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
  因为德国的经济最先复苏,而且从1932年开始就一路高速增长,德国政府也就有了较强大的财力去推动“10万飞行员计划”和“5000军机计划”。前者是一个飞行员训练计划,要求在和平时期就大量进行飞行员训练,争取在1939年前使德国拥有飞行员执照的人数达到10万!
  而后者则要求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1939年前将机队数量扩充至5000架。根据计划,到1936年春,德国空军应该拥有3000架左右的军用飞机,在数量上将仅次于苏联稳居世界第二。
  当然,德国的军事力量也不是没有短板。德国的海军实力不足,不仅水面舰艇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连潜艇部队的准备也非常不足——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计划中,战争将在1939年6月以后爆发,而不是在1936年初就开始。
  而且根据计划,在战争的初始阶段,也就是1939年到1941年间,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仅仅是破坏通商。因此海军的扩军计划将以1939年为界,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1939年前,海军以积累水平舰体技术(设计、建造和运用)、发展岸基航空兵和舰载航空兵、发展潜艇部队为主。在1939年后,才会大规模建造大型水面舰艇。
  这份代号为“Z”的海军扩军秘密计划是雷德尔海军上将提出的,代表的是德国海军的集体利益,赫斯曼自然只能顺应。
  所以总参谋部给出的修改意见,不过是在1939年6月前将潜艇的数量增加到300艘左右——这也是潜艇部队司令官卡尔·邓尼兹的要求。
  但是现在只是1935年,邓尼茨麾下可以作战的潜艇还不到50艘,其中可以用于远洋作战的潜艇只有20艘。即便到1936年2月,潜艇的数量也不过60艘上下,根本不足以在战时封锁英国。
  不过,德国也不是没有在1936年获胜的可能——关键还是联合苏联!
  因为苏联红海军目前还拥有超过80艘各型潜艇,其中可以用于远洋作战的大型潜艇也在20艘左右,只要苏联对英法开战,那么苏德两国的潜艇就足以对英国的海外航线构成极大威胁。
第225章
绿色方案(四)
  “库尔特,路德维希,我们准备了那么久,拥有了那么强大的力量,可还是摆脱不了对苏联的依赖?”
  威廉大街77号,总理府内,阿道夫·希特勒细细看完了全部《绿色方案》的文本,然后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份《绿色方案》是典型的大总参风格的作战方案,面面俱到,将所有的困难都考虑到了,而且给出了看上去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联苏!
  只要和苏联结盟,德国就能立于不败,哪怕同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开战也无所畏惧。
  “总理先生,联苏只是最后的应对手段。”赫斯曼对始终抱着反苏心态的阿道夫·希特勒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很有可能不费什么力气就完成对捷克的兼并。”
  希特勒看着赫斯曼和施莱彻尔,“但我们还是要和苏联签订秘密条约……而这是我们和苏联缔结同盟的第一步,对吗?”
  历史上,希特勒虽然勾结苏联瓜分了波兰,但是终究没有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因此苏联得以在二战初期保持倾向德国的中立——历史上英法在世界大战初期相当敌视苏联,一度还想利用土耳其境内的机场去轰炸苏联的石油基地巴库。幸好土耳其人没有英法那么糊涂,不同意出借机场,从而拯救了“自由世界”。
  “对。”国防部长施莱彻尔也是一个亲苏派(历史上的苏德合作就是他推动的),他对阿道夫·希特勒说,“利用《绿色方案》的实行,和苏联缔结秘密同盟,的确是为了今后公开结盟做准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都认为,应该在攻击波兰之前和苏联缔结正式的同盟条约。如果德国因为攻击波兰而同英国、法国处于战争状态,那么苏联也应当根据条约向英法宣战!”
  利用瓜分波兰将苏联拉入同英法的战争,是赫斯曼和施莱彻尔的大战略,哪怕苏联只是宣而不战,也能对英法构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退一万步讲,哪怕贯彻希特勒的“亲英路线”,在击败法国后谋求和英国谈判,也是在联苏的情况下才比较有可能实现。
  “可是苏联不可能帮助我们去对付法国。”阿道夫·希特勒眉头紧锁,“这是欧洲的地缘政治所决定的!德国和俄国瓜分波兰是必然的……只要这两个国家足够强大,波兰就一定会成为牺牲品。但是在俄德完成对波兰的瓜分之后,而德国又足够强大,那么法俄结盟也是必然的。”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在消灭波兰之前结盟。”赫斯曼耸了耸肩,微笑道,“现在的波兰是那样的强大,拥有一百五十万常备军、五千多万人口和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苏波边境还筑有坚不可摧的毕苏斯基防线……这样的强国,难道不需要苏德结盟才能打败?至于打败波兰后的事情,其实也存在多种可能,总参谋部都已经有了相应的方案。”
  赫斯曼知道,苏法结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背盟和结盟都是有代价的,而且需要长时间的讨价还价。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去和苏联慢慢磨叽,法国人会很快被打败。而在法国战败后,德国陆军在欧洲大陆的西部基本没有对手——在美国参战前,英国根本不可能反攻。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要背盟和德国开战的风险极大。
  而高风险的事情通常应该有高回报,英美和苏联又会因为“回报”的问题讨论上很长时间。毕竟英美政府都是有议会管着的,不可能任凭罗斯福、丘吉尔做主,就随随便便把大量的物资送给苏联。
  于是德国和意大利就能利用这段时间,在地中海和中东奠定胜局。等到德意在地中海和中东取胜后,哪怕和苏联的同盟破裂,德国也能稳稳立于不败。
  这就是赫斯曼的二战计划——当然是诸多计划中最“如意”的一个计划。
  “总理先生,您也不必对灭亡波兰后的形势有太多忧虑。”国防部长库尔特·冯·施莱彻尔见希特勒迟迟不肯点头,于是就起了“宽慰”的话语,“如果我们和苏联正式结盟,英法未必会为了波兰同我们开战。说不定波兰战败之日,就是欧洲实现和平之时。”
  “是的,这种可能是非常大的。”赫斯曼也附和着说,“如果在1914年,俄罗斯和德意志站在一起,那么欧洲战争多半不会发生。”
  “但愿如此!”阿道夫·希特勒想了想,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不希望在因为瓜分波兰和英国、法国开战。
  “好吧,你们说服我了。”阿道夫·希特勒沉默了一会儿,仿佛在下最后的决心。“我批准《绿色方案》了,路德维希,我会安排‘无所任大使’里宾特洛甫和你一起去同图哈切夫斯基讨论《苏德秘密协定》。这份协定应当成为日后德国和苏联缔结正式同盟的基础。”
  ……
  讨论《苏德秘密协定》的地点是赫斯曼在措森的庄园,这里非常幽静,因为紧挨着总参谋部,所以处于军事上的警戒区,而且还有电话热线直通总统府、总理府、总参谋部和国防部。
  在参观了威廉港的国家海军造船厂后——在参观完了国民汽车厂工地后,图哈切夫斯基又去参观了正在开工建造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的船厂——图哈切夫斯基就带着他的代表团和电台,从柏林的凯撒霍夫饭店搬到了措森的海因斯伯格-赫斯曼庄园,占了一栋独立的三层楼房,还在这栋三层楼房的里面架起了电台,随时和莫斯科保持联络。
  在会客室里,图哈切夫斯基坐在桌子前面,正在逐字逐句看着莫斯科刚刚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的内容是对缔结《苏德秘密协定》的指示。
  斯大林在电报中说:政治局已经就缔结秘密协定和展开正式结盟谈判达成了一致。我们都认为成立‘柏林-莫斯科’社会主义轴心是消灭白色波兰,收复右岸乌克兰、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芬兰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当和德国结盟,这是目前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柯伦泰夫人坐在一张松软的沙发上,她是驻德国大使,自然是参与谈判的核心人物,因此已经看过电报了。“政治局已经做出了决定,我想我们应该尽快和德国人签署协议。”
  图哈切夫斯基放下手中的电报抄件,他实际上是有保留意见的。因为他是苏联国内极少数真懂机械化战争的军事专家。所以他知道战术和装备皆停留在一战水平上的波兰军队其实是很弱的对手,如果遭到德军和苏军机械化军队的攻击,很可能会在几个星期内崩溃……所以不会有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在波兰发生。
  苏联和德国很有可能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实现胜利会师了!
  “协议必须要签。”别尔津也不懂机械化战争,所以他是打心眼里拥护政治局英明决定的。“这是收复失地的唯一方法……而且失地必须要收复!而且,这份协议还有利于我们在斯洛伐克和西班牙的工作。”
  别尔津是带着特别任务前来的,不仅是同德国谈判,而且还要负责帮助斯洛伐克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是匈牙利布尔什维克)和西班牙左翼阵线。
  “西班牙和斯洛伐克很难成功。”图哈切夫斯基摇摇头,“而且德国人也不会支持我们在西班牙和斯洛伐克的行动。”
  “我们可以在秘密协定中提出要求。”别尔津说。
  “只能提西班牙。”柯伦泰提醒,“斯洛伐克是不可能的,这会破坏我们和德国的合作关系。”
  “只有西班牙也行。”别尔津说,“应该要求德国不得向西班牙右翼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
  “可以试试看。”柯伦泰说,“不过意大利多半会干涉……墨索里尼一直以地中海霸主自居。”
  别尔津点燃了一支香烟,吸了几口,“敌人总是越少越好。”
  “那我们就在明天的会谈上提出西班牙问题。”柯伦泰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什么,“可是政治局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这很奇怪!老资格的柯伦泰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是别尔津却不在乎。
  “可以再请示一下。”别尔津说,“一个社会主义西班牙对我们总是有利的,而且这是政治局委派给我的任务。”
  柯伦泰却轻轻摇头,“西班牙的问题和苏德谈判小组没有关系,我是驻德国大使,不了解这件事情。”
  “好吧。”别尔津看了眼这个年纪越大越保守的女人——不仅是在男女问题上保守了,现在的柯伦泰变得小心翼翼,上面指示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指示的事情就尽可能往外推,一点担当都没有。“那您就别在请示电报上署名了。”
  “好。”柯伦泰吁了口气,“那就这样吧。”
第226章
捷克和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86岁的前总统托马斯·加里格·马萨里克老先生最近有些烦,他被卷入了一起政治谋杀案!
  实际上也不算“被卷入”,老头子的年纪虽然大,但是记性还不错。他还记得自己曾经下达过除掉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的命令——被杀掉的人是捷克斯洛伐克开国三元勋之一,共和国的首任国防部长!
  而且,老头子还记得自己有一个共犯,同样是开国三元勋之一的现任总统爱德华·贝奈斯。
  这似乎是一场权力斗争——三个开国元勋中的两个联手谋杀了另一人。但是马萨里克老先生却知道这起发生在三个开国元勋之间的谋杀并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
  米兰·雷斯提斯拉夫·什特凡尼克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献出生命的,他是个高尚的人,而谋杀他的人同样是高尚的。
  而在这件谋杀案中真正的罪人则是300多万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他们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第三大族群,仅次于拥有600多万人口的捷克人和拥有190万人口的斯洛伐克人。
  什么?300多万人排第三,190万人排第二?
  没有错,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特色的数学。否则捷克斯洛伐克就应该改名为捷克日耳曼了!
  不过数学题做成这样,也不全然是为了一个国名,而是为了让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成为一个新生的民族国家。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给新生民族国家制定了一个门槛:需要有一个人口占三分之二的多数民族。
  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多数民族,那么这个国家就只能成为一个联邦。这对捷克斯洛伐克而言,意味着300多万德意志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自由邦。而拥有自由邦则意味着可以实行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议会和一支小规模的防卫军,而且还能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进行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投票!
  这在1919年是不允许的!
  所以捷克斯洛伐克必须要有一个占人口三分之二多数的民族——可是协约国调查后公开的人口数据,捷克人只占捷克斯洛伐克总人口的50%,实际上肯定还不到这个数字。
  不过这难不倒马萨里克老先生和爱德华·贝奈斯,他们发明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将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合在一起,装成一个主体民族,而且当时还争取到了“可以代表”斯洛伐克人的什特凡尼克将军的支持。
  而这种几乎是在民族问题上做假账的行为,在英法美三大列强的有意包庇下顺利过关。捷克斯洛伐克有了主体民族,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匈牙利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也就失去了自治的权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