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735

  刚刚从一架象征着意大利航空工业最先进技术的“驼背飞机”——萨伏亚-马切蒂飞机公司生产的三发8卧铺客机S.M.79型客机上下来的墨索里尼,就从他的女婿齐亚诺口中听到了一件让他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个需要他保护以抵抗德国的奥地利共和国,已经投入了德国的怀抱,现在靠德国老大哥保护了。
  “消息可靠吗?”墨索里尼又问了一句。
  “非常可靠!”齐亚诺说,“德国总理希特勒和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刚刚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声明说奥地利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共和国同德意志帝国的关系是亲密的兄弟关系。”
  “他们是兄弟,意大利是就外人了?”墨索里尼嘟囔了一句,“该死的德国佬,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是违反《圣日耳曼条约》的行为,意大利必须要做出反应!”
  就在墨索里尼琢磨着要派几个师去布伦纳山口(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处)示威的时候,齐亚诺说:“德国人派了个副总参谋长来向您解释情况,他就在机场的候机楼里。”
  “副总参谋长?是谁?”
  “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伯爵。”
  “是他。”墨索里尼想了想,说,“好吧,我去见他,就在机场和他见面吧,我要听他的解释!”
  华沙的飞机场很小很破,一点没有欧洲大国的气派,连专供大人物使用的贵宾候机室也寒酸得很,只有几张松松垮垮的皮沙发和几张茶几。墨索里尼抵达那里的时候,赫斯曼正和娜塔莉·列辛斯卡雅一起站在门口迎候。
  “领袖,很高兴在波兰和您会面。”赫斯曼上去就和墨索里尼握手拥抱,他们俩其实挺熟的。因为德国和意大利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有军工技术合作,所以赫斯曼常去意大利,而墨索里尼则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除了废话有点多,还喜欢做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有点好色之外,打仗的手艺也比较差之外,基本上还算是个好人。
  “我也是。”意大利领袖发现了赫斯曼身边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这位是……”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国家社会党国际的秘书长,她是波兰国社党的成员。”赫斯曼介绍说,“这次回波兰是参加毕苏斯基葬礼的。”
  “哦。”领袖吻了娜塔莉的手,然后安慰着说,“您请节哀,波兰虽然失去了一位好父亲,但她还有不计其数的好儿女。”
  “谢谢您的鼓励。”娜塔莉礼貌地用意大利语回答。
  意大利领袖朝娜塔莉温和笑了笑,然后又板着面孔对赫斯曼说:“奥地利是怎么回事?”
  “没有什么。”赫斯曼说,“已经解决了,我们和奥地利人是兄弟……这是我们德意志人自家的事情,不劳意大利插手。”
  “可是意大利却被人羞辱了!”意大利领袖显得很不高兴,他一向把奥地利看成意大利的势力范围。
  “不,这不是什么羞辱。”赫斯曼说,“这是欧洲在恢复正常的国际秩序,德意志从来就是中欧和巴尔干半岛的主宰,从查理曼大帝开始就是如此。而意大利应该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就像罗马帝国一样,德国对此完全赞成!”
  意大利领袖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但还是很生气,他说:“我知道,奥地利接受德国保护是德奥合并的第一步,奥地利人现在很怀念昔日的荣光,他们想回到过去。可奥匈帝国回不来了,可以选择的只有德意志。可是意大利还是反对德奥合并,法国和英国也会反对的!”
  “实际上英法没空反对。”赫斯曼停顿了一下,用非常认真的口吻对墨索里尼说,“因为你们意大利很快就要入侵阿比尼西亚了……领袖,您不会真的相信英国和法国会袖手旁观吧?”
  意大利领袖冷冷地看着赫斯曼,“你想说什么?”
  “可靠消息,等到意大利和阿比尼西亚开战后,会有国际联盟集体经济制裁意大利的决定。”
  “什么?”意大利领袖怔了一下,有些怀疑地看了看赫斯曼,然后又看着自己的女婿。
  意大利可不比实力强大,而且还有苏联这个经济合作伙伴的德国。墨索里尼领导的只是一个外强中干,工业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石油、煤炭、铁矿石这些最基础的工业资源都依赖进口,而且进口的渠道都被英国和法国控制!
  而英法当然不想看到意大利王国升级成罗马帝国,所以是不会真心实意支持意大利去对付阿比尼西亚的。特别阿比尼西亚紧挨着英国控制的中东,还靠近红海出海口。
  一旦被意大利夺取,那么意属索马里、意属厄立特里亚和意属阿比尼西亚就会连成一片,变成一个控扼红海和亚丁湾的意属东非帝国。
  而红海正好通往苏伊士运河这么一个关系到大英帝国存亡的咽喉要道——如果历史上占领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阿比尼西亚的不是意大利面条兵而是德国佬,大英帝国很有可能在1940年就被打散架。
  不过就算换成意大利人来捏大英帝国的咽喉,英国人不会感到高兴的。所以英国对意大利征服阿比尼西亚的野心还是非常警惕的,而且在历史上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的战争实际上也成为了英意关系逆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联盟在战争期间对意大利的制裁,还有战后英法对意大利石油进口的控制,以及意大利在阿比尼西亚的巨大花费——仅在1936年到1940年期间,意大利就在阿比尼西亚花费了近80亿里拉(包括军费和建设费用)——都严重影响了意大利的战争准备工作,实际上意大利后来是在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财力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即将上任的法国总理赖伐尔先生亲口向我保证不会干预,而且也会劝说英国采取旁观政策。”意大利领袖此时还不知道自己正在犯一个巨大的,难以想象的错误。
  “但他们还是会给意大利扣上侵略者的帽子,然后提出经济制裁的决议。领袖,您不会真的认为英国和法国愿意看到罗马帝国的复兴吧?”赫斯曼看着墨索里尼,后者没有什么表情变化,仿佛根本不在乎什么制裁,或者根本不信赫斯曼所说的话。
  “国际联盟毫无用处。”墨索里尼轻蔑地说,“要不然你们德国也不会有今天了。”
  在这个时空的1931年到1932年间,法国曾经向国际联盟控告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非法扩军。但是由于当时意大利、日本这两个国联常任理事国的支持和英国的不作为,让法国的控告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而德国也就因此留在了国际联盟里面,到现在还是常任理事国。
  “领袖,您说的不对。”赫斯曼摇摇头,“德国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为国际联盟做出了有利于德国的裁决——法国的控告没有通过,也就等于承认了我们扩充军队是合法的,同时也动摇了《凡尔赛条约》的合法性。实际上,《凡尔赛条约》是一份非法的条约,因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国美国和苏联,都没有在条约上签字。而德国也是被迫签署该非法条约的!”
  墨索里尼看着“满口胡言”的赫斯曼,“步兵上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想要干什么?”
  “我想,我们。”赫斯曼说,“德国、意大利、日本,还有苏联,应该把国际联盟控制在手里!”他摆摆手说,“不能让英国和法国把持,他们想通过什么决议就通过什么决议是不对的!”
  这个时空国际联盟的情况和历史上也大为不同,不仅德国没有退出,连日本也没有退出——因为没有人向国联控告日本。因此现在的国联一共有六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苏联。
  “控制国联……和苏联一起?”意大利领袖吃了一惊,“你们真的要和苏联结盟?”
  赫斯曼耸耸肩,“还谈不上结盟,但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不是吗?我们和苏联都能合作,同意大利还有什么不能合作的?”
  “合作?”
  “在阿比尼西亚问题上合作!”
  赫斯曼说:“国际联盟应该对华尔事件(意大利驻索马里的军队和阿比尼西亚军队的边境冲突)做出国际仲裁,裁定意大利是受害者。要求阿比尼西亚进行赔偿,惩罚肇事者,实行南北边境非军事化,将阿比尼西亚皇帝和中央政府直属军队裁减至2万人以下,不得拥有飞机、坦克、装甲车、现代化大炮等先进武器,并且接受国际监督。”
  这等于解除了阿比尼西亚皇帝海尔·塞拉西的武装力量!考虑到阿比尼西亚的国情,也等于让这位皇帝的统治崩溃——因此海尔·塞拉西绝对不会同意,而他不同意的下场就是阿比尼西亚被开除出国际联盟……
第220章
德国是反对殖民的
  “我们要在国际联盟支持意大利把阿比尼西亚变成殖民地吗?”从华沙返回柏林的专列上面,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对赫斯曼同墨索里尼达成的口头协议提出了异议。
  “这会让德国成为国际舆论指责的对象,而且我很怀疑苏联会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我们。”
  赫斯曼摇摇头,“不,我们不能支持意大利殖民阿比尼西亚……我们要推动的只是一个让阿比尼西亚向意大利支付赔款,并且限制阿比尼西亚武装力量的决议。这对阿比尼西亚人民是有利的,因为海尔·塞拉西皇帝没有了军队就不能推行独裁统治,阿比尼西亚就会变成一个民主国家。我想这些也可以写进国联的决议。”
  一个独裁君主如果没有了足够维持统治的军队,他的国家就能变成民主国家了,这是什么道理?
  赫斯曼顿了下,然后又说:“我们还应该明确对意大利殖民阿比尼西亚的企图表示反对。而且,我们还应该旗帜鲜明的反对殖民主义。”
  “反对殖民主义?”本来在翻看《德意志-奥地利友好互助协定》草稿的阿道夫·希特勒突然抬起头,“路德维希,这是布尔什维克的理论!”
  “总理先生。”赫斯曼对希特勒说,“虽然我们和布尔什维克都反对殖民主义,但是立场却是不同的。布尔什维克是从殖民地民族的利益出发而反对殖民主义。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则是从欧洲人民的利益出发而反对殖民主义的。”
  “从欧洲人民的利益出发?”阿道夫·希特勒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从不发达的大陆取得原材料和市场,才是合乎欧洲人民利益的。”
  “可以通过贸易获取。”赫斯曼耸耸肩,两手一摊,“而且不是所有的不发达地区,都有丰富且廉价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在等待我们的。譬如阿比尼西亚就没有什么好东西,否则那里早就被人占领了。”
  他摇了摇头,“实际上我很同情的是意大利人而不是阿比尼西亚人……那些傻瓜还在为墨索里尼的愚蠢政策欢呼,他们根本不知道意大利在未来将为阿比尼西亚付出多少。”
  历史上,幸好墨索里尼打输了世界大战,要不然意大利人还得持续往阿比尼西亚这个无底洞里面投里拉……这完全是傻缺行为啊!
  “所以我们德国不能,也不应该去干这样的蠢事儿!”
  赫斯曼笑了笑说:“我们在国际联盟支持意大利的同时,就应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欧洲第一,反对殖民’的立场。欧洲人应该先管好自己的事情,把欧洲建设好、团结好,这才是欧洲领导世界的关键。对于欧洲以外大陆的殖民地,‘无主’的不妨将之当成第二欧洲、第三欧洲,‘有主’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主,欧洲提供有限的帮助和指导,以换取一定程度的市场开放就可以了。”
  他说的“有主”和“无主”,就是指原住民的情况。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这样原住民很少或者已经消灭掉的殖民地,是可以成为第二欧洲、第三欧洲的。但也要注意,别让那里变成第二美国、第三美国……
  而如印度、中东、南洋这种土著居民比当地的欧洲人多出几十倍、几百倍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建立直接的统治。
  阿比尼西亚就是这么一个破地方,资源有限,土地贫瘠,可以开发的价值不高,而且土著不少,发展程度也不低。想要征服比较困难,征服完了非但没有油水,还得花钱去开发建设。
  “这样的反殖民啊……”阿道夫·希特勒翻了翻眼皮,“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出一个什么白皮书或是宣言,把这种反殖民的立场告诉全世界呢?”
  “当然。”赫斯曼说,“我们现在必须要亮明德国的立场:欧洲第一、民族自决和反对殖民主义。”
  赫斯曼仔细思考过美帝苏修两大帝国主义的“包装”艺术的,所以也想给德国“包装”一下,不能让世界人民总把德国当成什么法西斯主义侵略者。
  而且,赫斯曼觉得这个时空的德国本来就不是侵略者,而是一个能够领导欧洲和世界的进步力量。
  “欧洲第一我可以理解,那也是必须的!”阿道夫·希特勒说,“欧洲是雅利安民族的家园,是神圣的土地。”
  希特勒的主张中当然有“雅利安民族优越论”,不过在陆军政策会和国家社会主义国际这两个“国社主义思想源泉”的影响下,德国的种族主义思想并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
  “至于民族自决……”希特勒看着赫斯曼。
  “所有的欧洲日耳曼人应该生活在一个国家中,但那只能通过公民投票实现。”赫斯曼说,“只能在公民投票无法进行,或者公民投票的结果无法执行的情况下,德国才能动用武力。”
  这叫“师出有名”,不能胡乱打仗,那会让德国的盟友没有安全感。而且打下一大堆斯拉夫人的土地,以后也很难治理,不如扶植一些代理人进行统治。
  “那么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怎么解决?”希特勒马上追问,“现在已经有8000万到8500万人了,这个数字早晚会突破1亿,我们拥有的生存空间根本不够!”
  “英国人的加拿大自治领不错,在我们打败英国以后,可以在那里成立一个‘德语加拿大’。”
  赫斯曼掰着手指头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打败波兰后可以拿下立陶宛,捷克也会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再加上奥地利、波罗的、旦泽市和旦泽走廊、阿尔萨斯和洛林、卢森堡,以及比利时的一些地区(赫斯曼希望拿下瓦隆区)……这样我们就能有八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本土面积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希望拿下瑞士,不过那取决于瑞士人民的意愿(公民投票)。如果他们愿意加入,那么瑞士的日内瓦可以成为未来欧洲共同体的首都。”
  实际上赫斯曼并不认为德国本土并不需要太大,有个85万到90万平方公里就足够了——那可都是欧洲最核心、最富庶的土地,是可以成为欧洲中心的地盘。
  这样一个德国,比历史上的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了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希望达到一亿几千万,已经足够成为未来欧洲联盟强有力的核心了。
  “那么俄国的土地呢?”希特勒还是有点不甘心,“富庶的乌克兰还有外高加索的石油,那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苏联是个很难打败的对手!”赫斯曼眯着眼睛,“如果真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去和苏联一战,那么我们也应该最大限度拉拢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力量。乌克兰人和哥萨克或许就是这样的力量。作为回报,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国家……不过我并不希望有这一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