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735

  进行防御战的时候,这些反坦克炮中的大部分,都会配属到团。通常情况下,每个步兵团会得到18门到20门(还有留下一些给侦查兵)37毫米反坦克炮。
  而在乌斯马湖前线的主阵地上布置了两个团,37毫米反坦克炮一共摆了40门——40门反坦克炮守着8公里宽的正面,平均每公里就是5门反坦克炮。如果这5门炮都被摧毁,那么步兵就只能依靠反坦克枪去抵抗坦克了……
  “将军,人员和装备都已经全部退出。”身边立即有参谋回答。“我们可以耐心等待炮击结束。”
  第18师师部里面没有人知道炮击会持续多久,不过所有人都认为炮击的时间不会太短。因为他们构筑的阵地,对于步兵而言是相当坚固的,如果只有数十门大炮参加炮击,那么没有24个小时以上的反复轰击,是根本不可能形成足够大的毁损的。
  “耐心?”曼斯坦因摇了摇头,走到了地图台前,“我们的对手可是第一装甲师和第三摩托化步兵师啊,他们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他眯着眼睛。侧耳倾听了一会儿,“至少有80门以上的大炮在轰击,两个炮兵团都集中到我们对面了。”
  “我们这里是主攻方向?”一个参谋问,“要不要报告司令部?”
  “报告。”曼施坦因顿了下,“同时请求增援!”
  “求援?现在吗?”参谋说,“他们还没有开始进攻呢?万一是个陷阱呢?”
  曼施坦因举起咖啡杯,浅浅抿了一口,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决战就在乌斯马湖以东,所以现在就请求增援!”
第211章
未来的统帅(七)
  “请求增援?炮击还没有结束呢,这也太快了……”希特勒一边用惊讶的语气说道,一边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赫斯曼。他都有点怀疑施莱彻尔和赫斯曼两位的用人标准了。
  希特勒是听说过曼施坦因大名的,他出身普鲁士名门,父亲和养父(也是姨夫)都是兵种上将,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名将,连已故的大总统兴登堡元帅和他都是亲戚。这个曼施坦因,该不会是因为出身好才当上将军的吧?
  “总理,机械化时代的战争就是比快!突破快、推进快……撤退和增援也必须要快!”赫斯曼此时站在一座有点年头的东正教堂的二楼窗口,正在打量着不远处一大片牧场上正在集结坦克。
  他和希特勒所在的是一个距离“红军”战线不到6公里的演习指挥部观察哨。旁边就是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担任师长的第一装甲师的集结场。装甲集群在这里完成整队后,就可以直接驶往战场。
  古德里安选择的突破地点,是树林和农牧场夹杂的地形,6号公路就在这些农场、牧场和树林间穿过。乌斯马湖则在距离突破点不到6公里的东北面,有几条水流量不多的溪流从“战场”通过,注入乌斯马湖。
  此外,在“战场”周围还分布着不少建筑物,有教堂、有库房,也有居民的住宅。如果在真实的战场上,这些建筑物都会成为双方争夺的据点。不过在这次演习中,这些建筑物都是“不存在”的。除了一小部分公共建筑暂时被征用,大部分的私人住房、库房,都是不得入内的。
  不过许多用来划分牧场、农场的铁丝网和木桩却都被工兵给拔掉了。原本分割成小块的草场、麦田,现在变成了一个整体。
  德国陆军第一装甲师的全部突击力量,包括第一、第二装甲团和第一摩托化狙击兵旅的大部分官兵和车辆,都已经集结整队完毕。
  站在赫斯曼所处的位置看过去,见到的是相当让人震撼的场面。363辆二号坦克(满编是388台加数量不等的后备车辆)已经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坦克方阵(长方形),展开的正面宽达2000米。每一辆坦克旁边,坦克车组成员都笔直站立,等候在发动的命令。
  数百台钢铁巨兽,只是一动不动趴在空旷的原野上,就已经让人生出胆寒的感觉。如果亲眼目睹它们咆哮、怒吼、喷射出火光的场面,就不难理解曼施坦因少将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请求增援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步兵师依托传统的防御阵地可以阻挡的力量!
  在这些二号坦克身后紧跟着的是第一装甲师所属的战斗工兵营的半履带车。一部分战斗工兵此刻已经和第一装甲师所属的第四侦查连一起抵达了红军前沿,正在为装甲部队推进扫清障碍——根据演习规则,他们在炮击结束后有15分钟可以“自由活动”(在战时他们必须在炮火的间隙行动)。
  而在工兵的半履带车背后,还有另外一个规模更大一些的汽车战阵。这是由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和装甲汽车组成的摩托化部队方阵。
  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是奥地利-戴姆勒公司的产品,1934年刚刚定型。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卖给奥地利警察部队的东西,现在却被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量产了卖给德国陆军了——受惠于德国汽车工业的强大,现在德国陆军里面各种轮式车辆比历史同期增加了许多,轮式装甲车的发展情况也非常不错。
  譬如这种12吨重的装甲运兵车上就安装了和二号坦克一样的20mm口径机关炮,装甲防护也不错,可以携带6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通过敌人的炮灰封锁线。
  配属给第一摩托化狙击兵营的一百多台ADGZ-612M重型轮式装甲车,就跟随在二号坦克组成的方阵背后。在这些重型装甲车身后的,则是第一摩托化狙击兵旅(由两个狙击兵营和一个摩托化狙击兵营组成)所属的两个狙击兵营所使用的装甲汽车。
  这些装甲汽车都是用欧宝牌(这个时空欧宝公司得益于《凯恩斯计划》,拥有了更强的财力,没有在大萧条时被卖给美国通用公司)和BMW牌的卡车改造的。就是在车厢和驾驶室外面蒙上一层薄薄的钢板,可以在一定距离上抵挡一下机关枪的子弹和炮弹的破片。
  这时候,炮击已经结束,整个“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一个背着电台的机电员乘着摩托车来到了亲自担任蓝军装甲突击集群司令的古德里安身旁。
  “报告长官,演习总指挥部指示:我方可以在15分钟后发动进攻!”
  因为是演习,所以刚才实弹射击的时候并没有“红军”士兵呆在堑壕里面。因此演习指挥部会在实弹射击结束后,给“红军”留出返回阵地的时间。
  同时,演习指挥部的裁判员也要进入阵地,根据假人假炮的损坏比例确定“红军”在这次炮击中的损失。当然,在这15分钟内,“红军”所有的军事调动都必须暂停。
  “知道了!”古德里安点了点头,然后慢慢举起右手,“全体注意!现在发动车辆!”
  “发动车辆!”得到命令。站在各种装甲车辆旁的车组成员也开始行动。驾驶员们拿出了摇杆来到车子的发动机前,开始拼命地摇着摇杆。“轰轰轰……”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的发动机相继发出了低沉的吼叫声,然后从排气管中喷出烟雾。十五分钟后,绝大多数的车辆都成功启动(还是有几台趴窝的)。
  古德里安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气,又拿起自己指挥车上的耳麦,大声命令道:“全体注意,全体注意!目标正前方!装甲兵!突击!!”
  七百五十多台战斗车辆已经发动起来的马达带着轮子或履带开始慢慢地运转起来。霎时间排出的刺鼻的废气将整个集结场地笼罩起来,仿佛在一片云雾之中。
  巨大的轰鸣声惊动了阿道夫·希特勒,他走到窗前,和赫斯曼站在一起,目睹着钢铁洪流一般的装甲集群,缓缓碾压过一片翠绿的大地,扬起尘土烟雾,滚动着向前。
  “它们竟然这样密集!这太密集了!”希特勒脱口而道。
  “是的,非常密集。”赫斯曼说,“七百几十台装甲车辆,展开的正面不到2000米……能有多少门37mm反坦克炮在台们的对面?”
  ……
  “守不住了!”
  曼施坦因还没有等到法肯豪森同意增援的命令,就知道自己的师守不住阵地了。他自认为还算了解装甲部队的作战,但是也没想到那么多坦克、装甲车居然会在战场上摆出这样的密集阵形,集中力量突击一“点”。
  “在它们对面,我们几门能用的37炮?”他问身边的参谋。
  “将军,在敌人坦克方阵的正面,只有8门37mm炮,另外还有10门步兵炮和几十支反坦克枪。”
  “不行啊,根本不行,这根本守不住……”曼施坦因放下望远镜,转身就往自己的师部走去,一边走一边命令说,“必须撤退!”
  “撤退?将军,上面不会同意的……”
  “没有关系,反正守不住,不如想点别的办法迟滞对方。”曼施坦因说,“乌斯马湖向西北的6号公路沿线有许多森林,还有几个小村子。我们可以在那里设防,这样总能抵挡一下。”
  这时,天空中又传来了飞机马达的声响,曼施坦因抬头看去,只见二三十架双翼的Hs-123攻击机组成的机群正在第18师的炮兵阵地扑去——在蓝军装甲集群开始推进后,曼施坦因立即下令自己的炮群开火(这回不是实弹,只是打几枚信号弹意思一下)阻拦,因此暴露了目标。
  “这下炮兵也要损失惨重了。”曼施坦因摇摇头,“必须撤退,要不然今天的午饭就要去古德里安的战俘营里吃了。”
  “将军,法肯豪森中将不会同意的。”参谋好心的提醒。
  “他不同意我也要撤。”曼施坦因笑着说,“现在是演习,又不是真的打仗,他还能把我送上军事法庭?再说了,我们在这里多呆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有什么意义?这肯定守不住啊,再勇敢顽强也没用,因为演习裁判很快就会把我们都判死的……还不如挽救出一些部队,只要能抢在这些钢铁怪物之前进入阻击阵地,怎么都能把演习拖到明天。”
  “那么,将军,我们要怎么做?”这位参谋一边走一边掏出了笔记本,准备记录曼施坦因的命令了。
  “命令第30团就地坚守阵地,直到全军覆没。第51团接管预备阵地,也坚守至全军覆没。其余部队30分钟后开始撤退……除了37炮,别的重武器都不必携带,辎重也统统放弃,带上弹药和两天份的野战口粮就行了。”
第212章
未来的统帅(八)
  “逃跑?”希特勒叫嚷了起来,“路德维希,你怎么能提拔这样的胆小鬼当将军?”
  这是阿道夫·希特勒听说国防军第18师师长曼斯坦因丢下两个步兵团和大部分辎重、火炮,带着另外两个团沿6号公路向西北方向逃跑时的反应。
  “胆小鬼?”赫斯曼也有些意外,考虑到“逃跑”的那位名叫曼施坦因,恐怕古德里安不可能在今天下午就赢得演习的胜利了。
  “总理先生,现在是演习!”第一装甲师的师长魏克斯骑兵中将在旁提醒,他是骑兵出身,因为指挥的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了第一装甲师,所以才成为了一位“装甲将军”。
  不过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总是认为他不懂装甲作战的精髓,因此在这次演习中将两人的岗位互换了。古德里安实际上成了第一装甲师的师长,而魏克斯中将则代替古德里安指挥整个蓝军。
  在赫斯曼和希特勒联袂抵达他的司令部时,他向两人报告了装甲集群取得突破和曼施坦因率部逃走的消息。
  “演习都要逃走,在真正的战斗中还能指望得上吗?”希特勒继续嚷嚷,“这个人立即让他退役,国防军不需要他!”
  这是希特勒在发泄对赫斯曼和容克军官团的不满!赫斯曼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总理先生,我们不如且看这位曼施坦因将军会如何阻挡装甲集群地推进吧。”
  “他都已经放弃阵地了,还这么阻挡装甲集群?”
  赫斯曼耸耸肩,“靠传统的线式防御,除非像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一样,大量修建永久性筑垒工事,否则根本抵抗不了装甲突击。”
  他稍稍停顿,“不过这也不等于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就拿装甲部队没有办法。既然有装甲突击,就一定有反装甲突击的办法,两个课题都有人在研究。或许曼施坦因将军对反装甲突击作战比较有研究。”
  他不是在忽悠希特勒,“装甲突击”和“反装甲突击”的图上作业、沙盘推演,在总参谋部内已经不知道进行了多少回了。
  而赫斯曼本人更是提出了“大纵深弹性防御论”,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抄袭图哈切夫斯基和曼施坦因这些历史名将的。
  根据这个理论,传统的以堑壕和大炮为中心的防御体系,是不可能抵达住装甲集群突击的。而为了构筑传统防御体系,将大量部队置于绵长防线上的做法,在面对能够快速突破的装甲突击集群时,将会遭遇灾难性后果。
  正确的应对装甲突袭的方法,则是布置拥有大纵深但并不严密的防御——想要既有纵深,又不失严密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需要太多的军队——采取以空间和二三线部队(俗称炮灰)消耗、迟滞敌装甲集群,同时保留强大的反击力量。在敌装甲集群的攻击力被严重削弱后,再以反击将之击退。
  不过这个理论现在还是保密的,只有总参谋部和装甲兵司令部(由装甲兵总监管理)的少数高层和精英参谋知晓。在步兵师担任师长的曼施坦因是不知道赫斯曼的“高论”的,他现在采取的对应措施,应该是自己研究出来的。
  希特勒瞥了一眼赫斯曼,颇有些无奈。他这个总理没有统帅权啊!根据宪法,统帅权归总统鲁登道夫。而想要修改宪法,纳粹党在议会里面的人头又不够。而且鲁登道夫本人其实也算是纳粹党领袖,当年没有鲁登道夫,纳粹党就是个没有人知道的小党。所以当内很多军官出身的议员都卖鲁登道夫面子,要改宪法夺鲁登道夫的权,搞不好会造成纳粹党分裂。更不用说那个无处不在的史塔西会趁机耍什么手腕了。
  而更让希特勒郁闷的是,鲁登道夫的总统还没有做完,赫斯曼又把早就退了位的皇帝“多伦樵夫”(这是荷兰人给老威廉起的绰号)威廉给抬出来了。一旦霍亨索伦王朝复辟,这统帅权多半会属于皇帝陛下……
  迎着希特勒冷淡的目光,赫斯曼淡淡一笑,“总理先生,古德里安上将的装甲集群很快就要开始向纵深突破了,我们是不是去感受一下装甲部队的突破速度呢?这可是曼施坦因对阵古德里安啊!”
  ……
  “呯呯呯……”
  37毫米速射炮开火时特有的声音在第一装甲团团长冯·托马上校耳边响了来。
  “敌袭!前方的树林里有埋伏!”
  耳机里面立即传来了第一装甲营营长赫尔曼·巴尔克中校有些恼火的喊声:“有至少5门37炮,干掉了我的2辆坦克,还堵塞了道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