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634

  “你胆子很大啊!”朱济世小声道,叹了口气,“朕该拿你怎么办?唉。”
  “高子愿意切腹。”
  “切腹?”朱济世又是一叹,“就知道你会这么说……高子,你抄着些东西是给谁的?”
  “是……高子自己留着的。”楠本高子小声回答。
  朱济世突然一掌朝她脸上打去。
  “啊……”楠本高子捂着脸,身子晃了晃,然而不知怎的,心里反倒踏实了。她能感到,皇帝并无杀气,只是想知道自己在为谁工作……实际上,皇帝已经知道答案了。
  “是不是伊莎让你这么做的?”朱济世道,“怪不得她的科学研究进展那么顺利,朕早该想到的!”
  朱伊莎当然是非常杰出的科学家,朱济世毫不怀疑这一点。她非常聪明而且执着。但是在二十四五岁就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显得出色的有些过了头,都快赶上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科学天才了!不,就是真正的天才也没有她那么容易找到一种新的元素或是抗生素。这是需要无数次试验和失败后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的研究!
  “皇上,请让妾身切腹吧!”高子眼睛通红,样子非常狼狈。这种情形,她早就想像过,但是真的遇上了还是不知所措。
  “回答朕的问题,是不是朱伊莎?”
  “皇上……”高子捂着脸,不知道该不该出卖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朱伊莎当然不会有危险,朱济世的子女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得到他宠爱的却不多。而朱伊莎、朱亨姐弟绝对是最得宠的几个孩子之一。特别是朱伊莎,完全就是皇帝的心头肉。
  朱济世沉默着。
  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发现了自己秘密的女儿。楠本高子可以切腹……如果有必要,朱济世是不会怜惜一个选侍的生命。但是朱伊莎不能死!并不是因为她是自己的爱女,而是因为她是众多子女中最具有科学天赋的一位。如果换成别人,就是把整本笔记拿去,也搞不出什么东西。毕竟朱济世的记性再好也不是电脑,很多东西都只记得一个大概的方向,普通人根本连看都看不懂,甭说从里面找到什么能指引科学技术进步的金手指了。
  良久,朱济世方道:“你先去地牢里反省吧……不过,不许动任何自杀的念头,朕要你活着。”
  这样的处罚对高子来说,乃是意料之外的轻微,所谓的地牢并不是用来关押犯错误的妃嫔的地方,而是一个朱皇帝和某些妃嫔游戏的场所的别称……宫中犯错的妃嫔都是由皇后和皇贵妃们共同议定一个处理办法,最严厉是落饰出家,到孝陵里面的尼姑庵里去吃苦,伤及性命的处分还没有出现过。
  实际上,朱皇帝的妃嫔们也犯不了什么大错。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妃嫔身份的女人很少有行动自由,一堆女官侍女看着呢。而没有妃嫔身份的女人是可以自由离宫嫁人的,她们只是宫廷的工作人员,朱皇帝哪怕睡了她们也不过是“偷个腥”而已,事后照顾一下她们的生活就是了。至于卖官鬻爵也不可能,这事儿皇后都说不上话,何况妃子?要真能说得上话的那几位,罗香梅也制裁不了。而朱济世大部分女人顶天就是争风吃醋加上些小小的经济问题(并不涉及国家,只是宫廷内部事务)而已。皇后一般都宽容待之。就是被罚出家,也是意思几天就会召回的。对罗香梅来说,只要儿子的继承权有保障,就一切好说。
  不过朱济世这次却不能把高子这个色情女特务送去给罗香梅发落……
  
  第1322章
未来的金手指
  
  大明安乐公主,大明皇家科学院院士,伊莎制药公司董事长郑朱伊莎女士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温泉宫。她已经知道楠本高子坏了事……高子做的事情太危险,被抓到大概是早晚的事情!所以一得到楠本高子被拘禁在地牢的消息,她就立即从皇家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往温泉宫赶来。
  温泉宫的侍卫和女官们都知道这位有倾国姿容的公主在天子面前有多么得宠,自然不敢真的阻挡她闯宫,直到朱济世的御书房外才被周秀兰阻挡。
  “让她进来吧。”朱济世含着怒气的声音传了出来。
  “公主,皇上正在气头上……高子姐姐还挨了揍,听说还要切腹,你可别乱说话。”周秀兰好心地提醒。她的姐姐周秀英就是皇帝的妃子,她从小就时常出入宫廷,因而和朱伊莎相熟。
  “切腹!”听周秀兰这样一说,朱伊莎连忙推门进去,看到朱济世正怒气冲冲坐在办公桌后面,俏脸儿一垮,居然呜呜大哭起来了。
  “你哭什么?朕还没有骂你呢!”朱济世一皱眉,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儿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可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啊!又聪明又漂亮,还当了科学家——那是朱济世从小到大的梦想!
  “呜呜……父皇,你杀了高子妹妹!高子,你死得好惨啊!父皇,你好狠心啊……”朱伊莎哭得更伤心了,泪珠子好似断线的珍珠哗啦啦往下掉落。
  “不是还没有切腹嘛!”朱济世一脸苦笑,楠本高子他也是很喜欢的,而且她犯下的“罪行”也不致死吧?大明律法和皇室典范里面也没有“私开金手指”罪吧?而且现在大明已经渐渐走上法治道路了……自己怎么能不经过审判就杀掉一个妃子?(找借口呢!)而高子做的事情,能上法庭去说?
  “朕只是免了她的选侍身份。”朱济世没有告诉女儿高子还挨了打,呃,那是她自己要求的,算不上家庭暴力。
  “那还差不多。”朱伊莎的脸儿变得比翻书还快,顿时破涕为笑,还飘到朱皇帝背后轻轻替他捏起了肩膀。“高子妹妹的确不好,女儿把她领回去后一定严加管教!对了,女儿有个女学生,还没有从济世大学毕业,才18岁,模样不比高子差,也是混血,不如让她入宫来伺候父皇如何?”
  “胡闹!”朱济世脸儿一沉,哪儿有女儿给老爹拉皮条的?
  “高子的选侍身份虽然没有了,但是朕还用得着她。”朱济世沉声道。
  “哦。”朱伊莎心想,老头子是真喜欢高子妹妹?这样也好,高子也喜欢老头子……
  “你说的那个混血……是谁家的女儿?”朱济世忽然追问一句。
  “是吴尚书的女儿。”朱伊莎回答。她现在是济世大学的客座教授,那位名叫吴萱的女孩子是她的学生。是刚刚组成的联合政府外交部尚书吴春秋的女儿,母亲是吴春秋在美国娶的姨太太。
  “很漂亮?”
  “嗯。”
  “可以介绍给胡安。”朱济世吩咐道,“如果她没有什么科学天赋,就让你弟弟带她去北美,胡安一直想要个混血妃子。”
  “好的,好的。”朱伊莎连连点头,笑着对朱济世道,“父皇,我这就去和萱萱说……”
  “等一等!”朱济世声音又放沉了,板起面孔对女儿道,“高子是受你指使的吧?伊莎,你的胆子可不小啊!”
  “女儿胆子很小的……”伊莎又换上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您不会夺了女儿的公主吧?”
  当然不会!一个皇家科学院院士兼世界上最伟大的女科学家是大明公主不正说明大明皇室的血统优秀吗?
  “你都知道什么了?”朱济世的脸色阴沉。
  朱伊莎拧着秀眉,看着父亲,“女儿知道有一个相对论,还和中成一起研究了一下。哦,他不知道有这本笔记本的……他认为这个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很多原理,如果真的可以论证,将把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等女儿忙完了青霉素的研制,就准备论证一下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公式。对了,父皇,女儿还有几个关于相对论的问题不明白……”
  朱济世在后世上学的时候对物理学有点兴趣——呃,他那时候就是个理科男,数理化都学得极好。自然“研究”过著名的相对论,而在穿越之后,他更是花过一段时间在相对论上面,希望能找出穿越的原因。当然,那都是白费功夫。不过却在这本笔记本上留下了大量和相对论、时间还有空间有关的内容。楠本高子可能认为这些内容和朱济世的神秘来历有关,就抄了去给朱伊莎看。而朱伊莎也有同样的看法,所以还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自己搞不明白就去找老公郑中成一块儿研究。不过后者的物理学和数学功底不比朱伊莎好多少,一样弄不大懂。他们俩毕竟不是搞理论物理研究的。
  连相对论都知道了!朱济世的脸色顿时有些阴晴不定起来了。这可是个超级金手指啊!特别是那个质能公式是可以用来解释核裂变的……如果让恩斯特·马赫、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詹姆斯·麦克维斯这些欧洲物理学大师知道了,或许真的能让原子弹提前个十几二十年出现吧?
  “伊莎,朕知道的都已经记录下来了。”朱济世干脆拿出了笔记本,放在了办公桌上面。这本笔记本上少了几页纸,那上面写了一封给叶依人的信,现在不方便给朱伊莎看。
  “你自己抄一份吧!这上面的东西……也只有给你了。你的一百多个兄弟姐妹都没有你聪明。”他停顿了一下,“不过,你应该明白这本笔记本上的东西意味着什么吧?”
  朱伊莎点了点头,脸色郑重起来,“父皇,女儿知道!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超越了现在的科学水平!”
  朱济世点头不已,“的确如此!所以这本笔记上面的内容尽可能不要外流,特别是同相对论还有核裂变有关的。因为这些内容关系到一样超级武器!”
  朱济世也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核裂变现象、铀元素和铀的同位素等方面的内容,写在了这本笔记本上。当然,这些内容对1875年的世界来说毫无意义。但50年后呢?
  父皇果然是有大有来历的!朱伊莎心想,他不可能是什么塞里斯王国的流浪王子。如果真有这样一个王国,早就打回来取伪清诸帝的性命,哪里会等到被灾祸毁灭?
  “至于朕的过去,你不要问,朕也不会说的。”朱济世完全清楚女儿心里想什么,那本《流亡的赛里斯王子》一书,他也是看过的。“不过将来,等朕不在人世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真相。这是我们朱明王室最大的秘密。朕只会让你和太子知道。”
  这个话只是为了打消朱伊莎继续追寻事情真相的心思……因为这真相朱济世自己也不明白,没有必要让女儿的才华浪费在这上面。
  “女儿明白。”朱伊莎点点头,拿起办公桌的笔记本,满脸都是喜悦。她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这本可以指引科学研究方向的笔记本对她的意义是如何强调都不过的。
  “这样最好不过。”朱济世笑着频频点头,“这本笔记本朕一直想找个机会交给你……因为也只有你才能善用它。所以朕不会再责怪你利用高子的事情。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过高子还是朕的人,不管她是不是选侍。所以朕不能把她交给你带走,她必须永远留在朕的身边。”
  
  第1323章
王在法下

  
  就在第二次北美战争的烽火将要燃起而未燃起的时候。朱济世的心思却已经完全沉浸到自己身后事的安排中去了……倒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世,而是要安排好他那点身后事真的很不容易。
  说到朱皇帝的身后之事,其实是分成两部分的。一是那本笔记本,副本已经给了朱伊莎,算是有了了断。
  二是权力上面的安排,由五华诸夏够成的大中华帝国体系在这场世界大战结束后就会成形。朱济世相信,这个安排能让华夏文明保持活力——通常情况下,竞争和对手,恰恰是让一个利益集团或是国家保持强大向上动力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光是一个“五华诸夏”显然是不够的,外部压力可以转化为进步图强的动力,但并不是必然会转化。
  比如宋朝,自立国到亡国,外部压力就没有减弱,甚至还有越来越强的趋势,不还照样自弱自残吗?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身边的敌人永远要比天边的敌人危险!所以削弱皇族永远是第一要务,然后是功臣勋贵,再接下去是举国精英,最后是天下百姓。于是就形成了弱君弱士弱民,国家嘛……当然也是弱的,由一堆弱者之中,怎么出得了真正的强国?
  所以中国千年以来的集权体制的精髓其实不是让君王变得英明强大,而是让君王之下的人都变成弱者!如果“五华诸夏”都走这样的路子,最后不过是一堆随便让白人欺负的弱国而已!
  因而,五华诸夏只是朱济世对未来安排的一部分。而一个可以让五华诸夏摆脱自残周期律的制度,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在朱济世即将动身去北美坐镇之前的这段时间,他就不止一次将左宗棠和皇太子朱国雄唤到温泉宫议论此事。
  对于朱皇帝的问题,左宗棠侧头想了想,道:“古时候的法家曾经有个说法:王在法下,举国为公,法出无二,行独一法。”旋又苦笑着摇头,“道理说起来容易,想要做到是很难的。其实儒家的礼法何尝不想使君君臣臣各安本分?目的是一样的,可是实行起来却是走上一味求弱的路子了。想来用法家的这一套办法,也培养不出多少圣君贤王的。”
  左宗棠在朱济世面前说话向来随便,他是大明复国的头号功臣,但又是摇羽毛扇子的文臣,从来没有染指过兵权。朱济世对他只有放心没有疑心,而且他现在又是挂名的顾问大臣,半隐退的人物。说什么都不会触怒朱济世这个气度宽阔的皇帝老子的。
  朱济世心想,的确很难。大权在握的时候,谁愿意被法律约束?等到敌人冲进宫里了,才知道有部《宪法》想拿来当护身符已经晚了。不过,人家是革命者,只要能够实现理想是不会在乎身家性命和子孙后代的。这个道理,那个叫涅恰耶夫的俄国人已经在《革命者教义问答》里面说清楚了。可是自己……终究是走不出这一步,一百多个子女,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孙子孙女,怎么能不为他们着想?一味求弱,把他们当成猪养就是等着别人来宰啊!
  “父皇,西人倒是有王在法下的,他们的宪政制度就是讲求约束君主权力。”朱国雄插话道,“如今我大明似乎也在走这样的路子……”
  他的眉头已经拧起来了,对于西方的那一套法治思想和约束君权的法律,他的感情是最复杂不过的。因为他自己就是未来的大明君王,一方面他希望大明的法律制度能保障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又不想被法律过多捆住手脚。还真是矛盾得很啊。
  听儿子这么说,朱济世点点头道:“某些西人国家的宪政是实现了王在法下,不过他们宪政的基础,其实还是国内各派势力的平衡,他们的君王不是独大的。”
  这一点,朱济世初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时他只知道宪政是错的,宪法是统治集团用来糊弄老百姓的。而他将宪法宪政引入中国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约束自己,恰恰相反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利用议会和立宪把当时还处于萌芽中的资产阶级引入政坛,让他们代表民意抗衡和监督把持话语权的士绅阶级。
  不过在当权30年后,朱济世算是真正了解到西方法治的精髓了。西方的法治其实不是王在法下,也不是什么契约精神,而是王权始终不能独大,受到诸如贵族、神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制约。大家斗来斗去也分不出高下,所以才会折腾出宪政怎么个制度,将各种制衡的因素变为法律,使得这些国家内部的斗争可以有些条条框框。
  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君主权力制约较多的国家也未必比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国家更强大。典型的就是实行贵族民主的波兰共和国被君主权力较大的沙俄瓜分了好几回——当然,沙俄的君主集权的背后,则是欧洲最血腥的宫廷政治。彼得大帝的子孙已经因为宫廷斗争而断绝,现在统治俄国的是他的女儿安娜·彼得罗芙娜的后代。而且安娜·彼得罗芙娜的儿子彼得三世还有彼得三世的儿子保罗一世都死于宫廷政变,保罗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也不明不白的死去或失踪。这样的情况,在那些“王在法下”的君主国家是不可能出现的。
  如果俄罗斯不是发生了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是像中国一样在君主集权的道路上再发展个几百年,铁定也会演变出一个自残自弱的君主制——就像土耳其帝国的奥斯曼王朝还中国的封建王朝一样。每一代君主都会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安全消灭或是圈养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儿子……即使那些能从众多兄弟当中靠不择手段杀出一条血路的“明君”,也不可能带来整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图强,因为一个自残而弱的皇室和权贵集团,是根本没有办法统治一群虎狼之民的。必须要愚民、弱民。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封建王朝实在是君主专制的极致了。已经发展到了“求弱苟且”的地步!路,已经完全走到了尽头。
  实际上,朱济世复明以来所走的就是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路。
  “王在法下的宪政路子,现在看起来是对的。”朱济世很有些无奈。宪政的对错,后世已经有了公论。但是朱济世却是个私心颇重之人,是不肯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而牺牲家族和子孙利益的。
  他看了一眼朱国雄,“王在法下即便写进宪法和典范,对朕这个复国之君也是没有多大约束的。真正的王在法下,只能从你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