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634

  而在取得了安第斯山脉西麓的狭长而肥沃的平地之后,新日本总算可以发展出足以养活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人口的农业了。建国的条件,自然也就成熟了。
  可是建什么样的国,却是一个颇让人费神的事情。
  这个问题现在有两个选项,一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日本王国;二是建立一个臣服于大明帝国的新日本王国。前一种选择肯定是统治新日本的“志士”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可是大明帝国的反应却让他们拿不定主意。而后一种选择,不仅会让新日本有步旧日本入华后尘的可能性,而且也限制了新日本在明法英三国之间辗转腾挪的空间。
  而更让西乡隆盛头疼的是,英国方面突然抛出一个什么明治天皇……都已经死了,还复活干什么?难道还想要当新日本的国王不成?这事情根本连窗户缝儿都是没有的!
  
  第1222章
大势如此
  
  “妾身实在是不知道岩仓俱视如此狼子野心竟然妄想用一个假天皇篡权夺位!不过日本国上下早已经一意内附入华,大势如此,岂是他一个跳梁小丑可以抗拒的!”
  安静的上海行宫里,就听见一个女子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在讲话。朱济世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跪在他面前的,正是德川明子或者叫源明子。她显然已经从最初的震惊的愤怒之中恢复了过来。在掌握大权十年之后,这个女人渐渐养成了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朱济世身后侍立着千叶佐那子,而大明皇后罗香梅和皇贵妃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坐在朱济世左右两侧的凳子上面,都偏着脸儿看着朱济世的脸色。现场并没有大明的文武官员,纯然就是一个家庭会议的规格。
  好容易等德川明子说完,朱济世才慢慢地道:“明子,日本国内的老百姓怎么看?德川宗家又怎么看哪?”
  日本入华已经是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如果不出这次的意外,朱皇帝就要亲自去日本参加儿子的加冕礼。之后日本王国就要正式由朱氏王朝统治,德川明子也能以国王生母的名义出任摄政,继续掌握大权,进一步推动入华。最多一代人,日本王国和大明帝国就完全一体了。大概就和现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什么的和德意志帝国一样了。王国和国王的名号虽然都保留着,但是其王国上下认同的都是德意志,而不是什么符腾堡或巴伐利亚。
  而日本入华对整个大中华地区一体化的意义,则是丝毫不亚于北德意志统一对德国的意义。虽然日本本土的资源贫瘠,土地也称不上肥美。但是其地理位置却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可以说是中国从一个传统陆权国家向陆权海权并重的超级帝国转变的关键一步。是中国从对海防御到向大洋出击的关键一步!
  只要稍通海军战略的人就能知道,争霸海洋并不是单靠舰队强大就能做到的。有时候关键性的岛屿、基地还有运河的价值,是不亚于一整支舰队的。比如后世就有人将台湾岛比喻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那么日本列岛就是一支不沉的太平洋舰队了。
  在完全将日本纳入大中华体系之后,20年后的英国海军别说攻击中国东南沿海,就是想靠近中国东南沿海都不可能了——因为海军舰艇很快就要从风帆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了。
  而在19世纪中后期,去掉了风帆的蒸汽战舰的续航能力顶多就是五六千海里,也就是说作战半径还不够3000海里,也就是5550公里。而珍珠港到东京的直线距离大概是6200公里。而从北海道到北美西海安岸的温哥华岛或是加利福尼亚王国的华州首府北华港的直线距离也就是8000多公里,完全在蒸汽舰队的续航里程之内。也就是说,部署在夏威夷的英国海军无法越过日本攻击大明腹地,而大明的太平洋舰队却能从虾夷岛出击,自如的往来太平洋两岸。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英国牢牢控制夏威夷,也不可能威胁到大明本土,而大明的太平洋舰队在不必负担多少本土防卫任务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经过虾夷岛开往北美洲,再以旧金山为基地出击夏威夷——从北美西海岸前往珍珠港的直线距离不过4000公里左右,折成海里大概就2100多。完全在一般蒸汽战舰的作战半径之内。
  由此可见,日本在大明帝国向海洋扩张的过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日本入华,意味着大明帝国对于太平洋就处于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这也是朱济世为什么要在日本身上耗费那么多精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在,朱皇帝的日本布局也已经到了最后收获的时候了——朱济世想要的,不是一个成为殖民地的日本,而是一个在文化、血统和经济上都完全融于大中华的日本。
  “皇上,日本国内盼陛下如孩儿盼父母,如妻妾盼夫君。”德川明子字斟句酌的回答道,“日本入华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陛下金口一言了。”她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济世,“如今的日本,人人皆知陛下以真心实意待日人,视日人为中华上国子民。而人人都知道,英夷以阴谋诡计图我,欲将我日本种族世世代代变成他们的奴隶。别说英夷打出一个明治天皇的招牌,就是宣称天照大神下凡,都不可能动摇我日人入华之决心!”
  朱济世思索了一下,也微微点头,若说阴谋诡计,英国人其实也没有用多少心思,哪里能和自己对日本的用心相比?
  德川明子说着话又摸出一份很厚的折子,让千叶佐那子递给朱济世:“皇上,这是全日本德川一门还有300大名家的效忠誓书,全都一致拥戴幸义出任日本国王。”
  效忠誓书这个东西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是没有的,但是日本一直比较流行这套。现在德川一门和300大名家都交出了誓书,就等于向朱幸义行了臣下之礼。
  “另外,妾身还有一个不请之请。”德川明子望着朱济世,“妾身希望陛下以万乘之尊巡幸日本,让日本之民有幸瞻昂陛下之雄姿。妾身还希望陛下可以在紫宸殿上颁下日本入华之谕旨。宣布自今往后,华日合一,日本之民皆是中华之人。”
  听了这些话,罗香梅和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对望一眼,眼神交错。
  她们本来都以为朱济世把德川明子找来是要追究“明治天皇事件”的,锦衣卫在过去10年间都没有放弃寻找这个失踪的天皇,但是所有的线索全部被掐断。所有的相关人员全部被灭口,除了什么都不知道的淑子贵妃。所有的证据,也被销毁的一干二净,就好像明治天皇真的归了天似的。而可以把事情办到这一步的,除了御番庭众这个德川明子控制的特务组织,在日本恐怕没有第二个势力了吧?
  现在朱济世居然没有一点要追究的意思,这摆明了车马是完全信任德川明子了!
  罗香梅看向玛丽亚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丝毫敌意了,只剩下姐妹情深……朱亨那小子虽然漂亮,但却是个“洋娃娃”。而且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年纪比罗香梅、德川明子都大,西方人又比较见老,离色衰爱弛真是没有几日了。相比之下,德川明子才三十出头,又是天生童颜(当然还有巨R),看上去最多二十五六,正是风情无限的时候!万一自己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走在朱皇帝前面,皇后的位子还不是德川明子的?到时候朱幸义就是嫡子了……
  朱皇帝当然没有想到他身边两个女人的心思,只是望着德川明子满意地笑了笑:“既然如此,那朕就按原计划走一趟日本!”
  德川明子甜甜一笑,就要拜伏行礼。这时旁边的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忽然插了一句:“皇上,日本的事情摆平了,那么新日本该怎么安排呢?”
  明子淡淡一笑:“新日本就是如来佛掌中的孙猴子,无论他们如何上窜下跳,终究是逃不出皇帝陛下这个如来佛的手掌了!妾身敢像皇上做保,不出20年,新日本必然会变成新中国,将来为王前驱扫荡南美。”
  朱济世看着德川明子:“理由是什么?”
  明子笑道:“因为有新日本国,无新日本人。”
  
  第1223章
有新日本国,无新日本人
  
  轻轻一声响动,西乡隆盛推开了面前的两份文件。
  这两份文件,一份是新日本财政奉行胜海舟提交的《新日本建国方略》。一份是新日本海军奉行榎本武扬的《新日本建设策略》。
  虽然这两份建国和建设方案,署着胜海舟和榎本武扬两人的名字。但是这十年来,不知道有多深日本的杰出人才为这两份方案贡献过自己的才智,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对巴塔哥尼亚高原、火地岛还有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兵要地理以及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在南美洲建立一个新日本国而付出生命或者是身体,甚至连旧日本都被当成了交换的筹码给了大明帝国……
  一切付出,总算到了该获得收益的时候儿了。
  两份建国方案的制定者,现在就坐在西乡隆盛的下首。他们一个新旧日本都很少有的海军人才,虽然是半路出家,但也是正经读过大明皇家海军学校,在大明南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服务过的,是具有海样视野的大才。一个则是经济和工业方面的专才,曾经参与了大明最大的重工业企业兰芳行的创建和经营,现在还是横滨财团的负责人,新日本的开拓和建设可以说都是他领着人辛辛苦苦干出来的。
  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日本精英。可惜在武士豪门把持的旧日本根本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给他们。在幕府时代他们还能捞个奉行、代官之类掌握实权的差事。可是在公武合体之后,300大名家(号称300)的当主全都出来做官了,而整个旧日本又有多少县知事、大臣、次官之类的差遣?要不是有了这个新日本,他们这些人现在大概都是中国人了……说起来,成立新日本对朱济世同化日本的政策,还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
  但是利益也很明显,就是又一次拓展了东亚黄种民族的生存空间。没错,是整个东亚黄种民族的生存空间,而非日本一族的生存空间。因为现在,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放在了西乡隆盛等人的面前,就是新日本人从哪里来?
  新日本的情况和北美的加利福尼亚王国一样,都是人少地多,资源丰富……这种情况当然也不完全是负面的,但是当人口少到一定程度,比如像新日本这样举国上下不过四十多万东亚黄种人,可就实在太少了。要知道新日本的土地面积按照后世的公制已经突破150万平方公里了!现在平均三个平方公里都摊不上一个东亚黄种人。而新日本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印欧混血和白人的总数却接近100万。这样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简直就是新日本发展的死穴!
  所以胜海舟和榎本武扬两人提交的方略上面,都无一例外地将引入移民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而且,都希望尽可能多的引入东亚黄种人。
  “为什么是东亚黄种人……难道不是日本人吗?”西乡隆盛很有些疑惑的看着两人。
  胜海舟和榎本武扬互相看了一眼,同时摇摇头。胜海舟苦笑道:“西乡君,现在旧日本已经入华,日本之国民可以分享大明帝国开拓疆土之成果。外东北、西伯利亚、西域、婆罗洲和南交州还有加利福尼亚王国之地,都是对日本国民开放的。那里吸引新移民的条件,同样非常优厚。我新日本……和这些地方相比,未必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且,现在日本国民总数还不到两千五百余万,有移民他乡之愿望者,恐怕不及半数。我新日本能够吸引到多少?如果再向东亚其他民族关上大门,只怕新日本的人口要长期在低数徘徊了。”
  榎本武扬也附和道:“新日本如果想雄起于南美,必须在20年内将人口提升到1000万以上,而且东亚黄种人必须占据绝大多数!如果不招募大陆移民,新日本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短短20年内拥有如此之多人口的……”
  西乡隆盛这下有点发懵,这些年来他一直忙着在新日本搞先军政治和融合印第安人(当然也是成吉思汗融合法),为的就是给日本民族开拓一片富饶辽阔的大陆土地。
  现在好不容易打下一块富得流油的地盘,居然没有多少日本人肯来,这可真是太打击积极性了。而且,打击积极性的事情还有呢!
  “招募大陆人就罢了,为何还要将中国之语言列为官方语言呢?”西乡隆盛注视着眼前的两位。在这两份方略中,都将汉语和日语并列为官方语言……而且还明显偏重汉语,毕竟日语现在只有读音没有文字,说是汉语的一个方言也不为过。
  榎本武扬苦苦一笑,回答道:“现在旧日本的新式学校和大部分私塾,都已经在用汉语教学了……由于使用了拉丁拼音,大部分的日本青年都能很熟练的掌握汉语,日语已经渐渐沦为方言了!”
  “竟然那么快?”西乡隆盛吸了口凉气。他也知道以德川明子为首的亲华派这十年来一直在推动日本入华,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日本入华的步子如此之快!
  榎本武扬默默点头,他之前一直在大明海军和旧日本自己的海军服役,对日本本土的情况要比西乡了解多了。他沉默了一下,又道:“日华语言本来就是同字异音……而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因为没有一种容易掌握的音标。而在大明推行拉丁字母注音之后,南京官话自然就非常容易推广了。”
  其实日本的文字体系本来就引进自中国,之所以会衍生出“假名”这个日本独有的文字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代汉语没有一个方便易学的注音体系。而眼下的日本文字语言体系和后世相比,则是更加接近于中文。只要受过一定教育的日本人,都能熟练使用汉字,能看能写,就是读起来有点困难。而在易学的拉丁注音法在日本推广之后,大部分能掌握汉字的日本人,也就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会了南京官话。
  榎本武扬轻轻叹息了一声,又道:“在引入拉丁拼音之后,日本的公学私塾都已经不再传授假名了。而且旧日本政府现在还得到大明朝廷的资助,开始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南京官话的读音已经成了义务教育的标准读音……恐怕用不了10年,日本语言真的就变成不正规的方言了。”
  西乡隆盛的脸色铁青,眼珠子更是登得老大,“新日本断然不可如此,一定要保留假名体系的!”
  胜海舟却摇摇头道:“西乡君,假名难学,拉丁拼音易懂啊!二十几个字母就能将南京官话的读音准确标明,取代假名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假名的读音只有日本人能听懂,来自大陆和朝鲜的移民是听不懂的。反之,来自日本的移民都能听懂南京官话。谁能成为将来新日本的通用语言,已经毋庸置疑了。”
  “巴嘎!”西乡隆盛猛地一拍桌子,“如此一来,新日本岂不是变成又一个加利福尼亚王国?这不是新日本,而是新中国!”
  胜海舟注视着西乡,半晌才苦笑道:“西乡君,如果没有几百万上千万说中文的东方黄种移民,我们连新中国都不会有!新日本的几十万人,早晚会被周围的白色人种和印第安人消灭!这样的选择,我想不难做出吧?”
  
  第1224章
巡幸
  
  大队大队的明军官兵,出现在了大阪的街头。本来在大阪,就已经有千余明军的海军陆战队,他们军服整齐,皮靴锃亮的在大阪港口巡逻警戒,就已经让人觉得气势惊人了。而现在赶来的明军官兵,更是十几倍于长驻大阪的明军数量!
  任何时候,穿着严整军服的汉子,在街头整齐行进,给人们带来的压迫力都是惊人的。更不用说这些穿着灰色军服,扛着后装步枪的士兵属于整个东方世界最强大的武力——大明皇家陆军了。
  整整一个师的将士,整肃而沉着的分为数路进入大阪,行进在主要的街道上面。皮靴敲打在青石路面,一片整齐的轰响。头戴新式漆皮军帽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都露出骄傲和坚毅的表情。无人做一声,也无人旁顾一眼,只是肃然的前进。光是这样的行军阵容,就仿佛预示着大明皇家陆军经过了近20年的成长,已经完全成长为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力了。
  这支部队,从军官到士兵身上都是锐气十足,如果有参加过战争的内行一看,就不难发现这些军人身上都浮着一层淡淡的杀气。一定是刚刚从战场上开下来的劲旅!是的,他们是大明皇家近卫军第一师的官兵,在安南战场上见过的血实在太多了!转战数百里,逢敌必灭,虽然这些敌人不过是乌合之众的安南民军。可那也是打仗,也是杀人!指挥安南战争的罗大纲大将也是个跟随朱皇帝从天南杀到海北的悍将,这回更是双手沾满了安南人民的鲜血!而皇家近卫军的三个师更是杀人如麻,很好的将成吉思汗民族融合法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比起那些未曾见过血的军队,这种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军队,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朱济世特意将一个师的近卫军从安南战场上调来日本,就是要让大阪和京都的日本人,哦,是新中华人见识一下大明帝国的劲旅。好增加一下他们心目当中作为一个中华人的自豪感。
  大军行进之下,整个大阪城一片欢呼。街道两旁,都是被这一幕震得如痴如醉的大阪市民。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大明万岁!”“皇上万岁!”“陆海军万岁!”“国王千岁!”
  全都是字正腔圆的南京官话!
  朱济世和德川明子已经他们的儿子朱幸义同乘一辆马车,在数百名穿着红色军服和闪亮的胸甲,手持长枪的近卫骑兵护卫之下,行进在皇家近卫军官兵队伍的当中。他们的马车所到之处,街道两边的百姓纷纷单膝跪拜,同时发出了最大的欢呼声音。
  大阪城外,德川庆喜正带着日本王国的大臣们垂手而立。这些日本官员也不穿宽大的公卿衣服了,而是换上了大明制式的红色官服——也不是几百年前的式样了,而是糅合了汉服和西洋服饰的精粹而成的新式官服。穿在身上,自是儒雅之中带着几分英武。在他们身后是已经升级为日本王国近卫军的“新之组”的两个营,排列成营浅线纵列宽横列的方阵,等候着朱济世他们的检阅。另外,德川明子的贴身禁卫女小姓众也都换上了崭新的红色军服,腰里挎着左轮手枪,肃立在大阪城的城门之内。象征大明帝国的日月同辉旗和象征着朱明皇朝的赤底团龙旗在大阪城城门上方迎风飘扬!
  当朱济世乘坐的马车出现在大阪城门前的时候,所有等候在此的人们都举起右手,一阵阵的山呼万岁!震得朱皇帝耳边都是嗡嗡的声音。
  朱济世已经从马车上下来,他并没有身穿龙袍,而是一身剪裁合身的灰色呢子军服,挂着大元帅的军衔——这个做派实在也是西式的,不过下面的大臣都没有多嘴。大明的内阁是不掌兵的,也没有兵部这样的衙门。所有的兵权都集中于大元帅府,这大元帅朱皇帝不当,还有人敢当?
  下了马车的朱皇帝,就在德川庆喜的陪同下,在那两个新之组近卫军步兵营前面巡阅了一番,这些日本近卫军以连为单位,每当朱济世从他们面前走过,就发出了统一的口号声音:“皇帝陛下万岁!”
  同样是标准的南京官话!看来这些年日本的确在一步步入华了……
  朱济世在这里检阅,就距离大阪城不算太远的一间英国洋行大楼里,以商务监督没有留守在日本的几个英国外交官员都站在顶楼阳台上,举着单筒望远镜,尽力地朝大阪城方向看。从他们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到穿着灰色军服的大明皇帝站在几排日本近卫军前,正用力挥动着手臂,估计是在发表什么演说。虽然他们听不见朱皇帝的话,不过用脚后跟都想到,这位大明皇帝一定是在说着什么“大中华一统”的荒谬言论。
  只能说,这种中华文明对整个东亚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日本、朝鲜都自认为中华了……不过看看这三国人民的长相,倒真是差不多,文字也完全一样,现在连语言都开始统一了。说他们都是统一的大中华民族的一员,倒也不为过。
  想到这里,这几个洋鬼子都隐约在心里面羡慕起东方文明了。他们的“罗马”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现在更是强大无比,顺理成章的融合团结起周边的附属文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