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634

  而这项改革既然对农奴主们有利,那么农奴们肯定是要倒霉的。所以,在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诏书之后,俄国各地的农奴们反而开始造反了。
  仅仅在1857年上半年,俄国农奴的暴动就席卷了实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的43个省中的42个省,总共发生了647次骚动,俄国各地真的处于一片动荡之中。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次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历史上一样,最大限度照顾了农奴主的利益——在废除农奴制的同时,还规定农奴必须赎买一定数量的份地,而且是以大大超过土地价值的高价赎买!
  法令还规定了一个农民赎买份地的上限,当农民“拥有”(类似于中国的租种)的份地数量超过这个上限时,地主有权将超过部分的土地收回。同时,还规定在农民赎买份地之前,他们还必须履行原先的义务,继续充当农奴。
  而且,改革法令中允许农奴购买的份地数量十分有限,农民即使赎买了一小块份地,仍然难逃租种地主土地的命运。实际上,大部分的农奴再获得人身自由之后就转变为了佃农,继续忍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另外,和中国的士绅一样,俄国的贵族农奴主也是一种变相的领主,而在俄国农奴得到自由之后,他们自然不能再由原先的主人管束,于是沙皇在废除农奴制的同时,又下诏在农村建立起来一系列管理农民的机构,而这些机构自然由贵族地主们控制,而维持这些机构运作的经费,又要农民们来负担。结果就造成俄国农奴在变成农民的过程中丧生了几乎全部积蓄,而且以后将要承担的负担比原来当农奴的时候更加沉重!
  当然,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比如让贵族地主高价变现了一部分土地,得以将所得的资金投入工商业,从而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大量的农奴因为改革破产,成为无产阶级进入城市充当雇工,同样也为俄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第1077章
搞乱世界的进步基金会

  
  看到玛丽亚激动的样子,巴枯宁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口要钱了。
  “尊敬的夫人,现在的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夜,如果苦难中的俄国农民能够得到我们的帮助,一定会有一场革命的风暴横扫俄罗斯的大地,摧毁腐朽的沙皇政权!夫人,我和我的同志需要您的帮助。我想,您是愿意帮助我们的,是吗?”
  “是的,巴枯宁先生。”玛丽亚点了点头,“我刚好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我又没有孩子可以继承这一切,我想可以用其中的大部分来资助一切对人类进步有意的事业。”
  “俄国革命就是这样的事业。”巴枯宁笑了笑,“当然,波兰的自由、独立同样是对人类进步极有意义的。”
  巴枯宁现在的样子看上去有点像个老骗子,明明穷困潦倒,还满嘴跑火车,说什么俄国革命、波兰独立的。如果换成朱皇帝手下的锦衣卫特务,多半是不会掏钱的。
  但是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却知道这个巴枯宁的造反精神是很足的,而且在流亡西欧的俄国革命者中地位很高,同目前流亡伦敦,组建“土地与自由社”的赫尔岑、奥加辽夫并列为公认的领袖。而且赫尔岑和奥加辽夫都是摇笔杆子的作家和诗人,搞搞宣传什么的还行,真要拉杆子造反肯定不如巴枯宁。这个巴枯宁可是在德国参加过1848年革命,还是德雷斯顿起义的指挥者,还因此被萨克森政府判处死刑。不过没有执行,而是被引渡回俄国。在俄国的监狱里面写了洋洋数万言的《忏悔书》,成功蒙骗了沙皇,保住了性命。现在又成功逃脱,贼心不死,还想继续之前的事业。
  “对人类社会进步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很多,不仅是波兰和俄国的革命。”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斟酌着用词,“实际上,我是想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就叫世界进步基金会,我准备拿出2500万法郎用于这个基金会,但是我不方便出面管理这个基金会,因此希望您和我的管家施罗德夫人共同担任这个基金的管理者。”
  听到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报出的数字,巴枯宁的嘴巴张得都能把自己的拳头给塞进去了。2500万法郎就是100万英镑,这笔钱要拿去搞建设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但是要用来作乱,特别是去俄国这种本来就乱的地方作乱,可真是能派大用场的。
  而且,现在流亡西欧的俄国革命者们都没有什么钱,要是自己能拿出100万英镑的革命经费,今后的俄国革命还不要以自己为领袖?要是真的革命成功,自己可就是俄国的伟大领袖了……
  这可是天赐良机,万万不能错失!
  巴枯宁深吸了口气:“夫人,我非常荣幸能够得到您的信任,我在这里向您保证,如果俄国革命取得成功,波兰一定可以得到她想要的自由!”
  玛丽亚微微点头,容色却已经平静下来,专注地看着巴枯宁,“巴枯宁先生,您能告诉我,您打算用什么办法推翻俄国沙皇的暴政吗?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帝国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帝国,沙皇更是全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
  听到玛丽亚的提问,巴枯宁的劲头可就更足了——他可是造反专家,一肚子的造反学问,可是在西欧这个地方的造反派们却偏偏喜欢搞什么理论,什么黑格尔,什么辩证唯物主义,什么共产主义,什么社会主义,什么无政府主义……造个反而已,搞那么多主义有用吗?这主义不就是忽悠人的吗?怎么还像真的一样去研究呢?
  “说到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首先应该确定用什么主义取而代之,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巴枯宁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屋子里走了几步——这个问题要是硬套主义而不顾俄国革命的现实,那么……俄国革命者就该去为沙皇效忠而不是去反对他。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现在搞的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和准备实行宪政的改革都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大势。拿那个马克思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沙皇做的或许不完美,但是大方向是对的。至于要在俄国搞社会主义,则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因为俄国的资本主义才开张,无产阶级也没几个,搞毛社会主义啊!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赫尔岑先生、奥加辽夫先生,还有俄国国内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意见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俄国!因为俄国农民村社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成分,和西欧的农民不同,俄国农民是本能的社会主义者和天生的革命者。只有通过农民革命,才有可能推翻专制制度,而在革命成功之后,俄国应该绕过资本主义直接由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
  “原来如此。”玛丽亚皱了皱眉头,这番道理听着就是在胡扯,真要实现了俄国人民一定有苦头要吃的。
  巴枯宁挥了挥拳头,接着说道:“在确定了目标之后,革命应该分成三个步骤,或者说是三种准备:第一,立即发动农民暴动,利用目前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造成的动荡,用平分土地为号召,广泛地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沙皇暴政;第二,利用暗杀的办法打击沙皇专制政权;第三,进行长期的宣传和革命准备,通过印发传单、发行报纸等办法揭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争取俄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军官、知识分子的支持,为将来的大革命做好准备。”
  玛丽亚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面做着盘算。立即发动农民暴动是不大容易成功的,因为沙俄军队的力量太强,不是农民能够打败的。不过,通过几场不成功的暴动却可以打出影响,吸引一部分俄国青年的注意力。暗杀什么的……倒是有可能弄出点动静,要是能把亚历山大二世杀掉就好了!至于长期的准备,看来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帝国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打倒的,这事儿是得慢慢搞!
  这个巴枯宁想法不错,绝对值得投资!
  “巴枯宁先生,我现在相信您会善用我的2500万法郎。”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笑着点点头,“不过,我的财产主要是不动产、工厂、珠宝和艺术品,手头的现金并不太多。我可以先拿出100万法郎交给您和施罗德夫人。另外,我在巴黎还有一套住宅,比这里的条件要好很多,可以用来作为世界进步基金的总部。您和您的支持者可以先搬过去。这样吧……明天,我让施罗德夫人带着支票和钥匙再上您这儿来一次,可以吗?”
  原来2500万法郎只是一个画饼,现在可以拿到的就是100万法郎,也就是4万英镑外加一套不错的住宅的使用权而已。不过巴枯宁却没有流露出一点失望的表情,还是满口称谢地将两位女士送上了马车,还目送着这两个大金主离开,脸上则都是踌躇满志的表情。
  实际上这个老奸巨猾的俄国革命者,已经看出来这两个女人的来路很不简单!玛丽亚的演技虽然不错没有太多的破绽,但是阿莱德莱的气质、姿色还有举止却不大像一个富贵人家的女管家……怎么看都像是个女贵族!只是不知道这两人背后是谁?拿破仑三世?还是普鲁士的威廉亲王,又或者是奥地利皇帝?这个沙皇的仇人还真是多啊!
  
  第1078章
搞美国还是搞俄国?
  
  “夫人,您似乎忘了和这位巴枯宁先生说美国的事情了。”
  在返回查图·拉菲特城堡的路上,阿莱德莱小声地提醒自己的女主人。在方才和巴枯宁的谈话当中,玛丽亚只字未提美国,只说了波兰和俄国。
  “这个不急。”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微笑着回答,“这个巴枯宁没有那么好糊弄的,我想他并不相信我真的是个死了老公的波兰富婆……他之所以还肯同我们合作,一定是认为我们背后的主使人是俄国的死敌。”
  “同自己祖国的死敌合作,这样的事情我们波拿巴分子是无论如何做不出来的。”阿莱德莱脸上浮出一丝鄙夷的表情。
  “不一样,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玛丽亚·克莱门蒂娜摇摇头,笑道,“我们波拿巴分子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他们自认为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是连国家都不要的,是要追求解放全人类的,当然不会在乎国家利益的一时得失了。”
  “夫人,要是让这些俄国革命者真的成功了,大明会不会太强大了?”阿莱德莱淡淡地说着,显然她所认同的祖国并不是大明。“说不定乌拉尔山脉会变成未来的中俄边境线。”
  “不,不会成功的。”玛丽亚沉默了一会儿,又摇摇头,“即使成功了,这些疯子搞不好是比沙皇更麻烦的对手!你别忘了,革命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者在俄国成功,这种有害的革命思想很有可能会在全世界泛滥!”
  玛丽亚流露出了一丝忧虑,但很快又平淡地说了一句。“还好,他们是不会成功的,亚历山大二世是相当有能力的君主,俄国在他的领导下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这才是主要的威胁。”
  “所以您才找到这位巴枯宁?”阿莱德莱又问了一句。
  “是啊,除了他还能有谁呢?”玛丽亚轻轻点了点头,脸上仍然有一丝淡淡的忧色。“如果可能的话,我倒宁愿让杰森和亚历山大二世成为朋友,这样欧亚大陆上三个最强大的王朝就都能高枕无忧了。”
  可这是不可能的!
  玛丽亚和阿莱德莱同时叹了口气,两个人都陷入到了略微带有些惆怅的沉默当中。
  “那么,谁去给美国捣乱?”过了一会儿,阿莱德莱忽然问道,“要不要让巴枯宁物色几个俄国革命者去美国?”
  “让俄国佬去帮助美国黑人?”玛丽亚扫了阿莱德莱一眼,眼中露出的是嘲讽和无奈,“皇上随便动动嘴皮子,咱们俩就得跑断腿啊!给美国人捣乱的事情还是我亲自去办吧……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怎么帮他?难道是爱情的魔力?”
  “夫人,您要亲自去美国?”阿莱德莱微微有些吃惊地看着玛丽亚。
  “除了我,还有谁有这样的本事?”玛丽亚吃吃地笑了起来,“阿莱德莱,和巴枯宁联络的事情就由你全权负责,你不要留在法国,去瑞士买一所房子,我在韦格林银行给你开了个账户,每个月会转入13万法郎,其中5000法郎是给你花的,剩下的转入世界进步基金会的账上。”
  “一个月就给12.5万法郎?”阿莱德莱蹙了下眉头,“只有5000英镑啊,恐怕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
  玛丽亚的嘴角逸出了一丝冷笑,淡淡地道:“大事不是单靠砸钱就能成功的,需要等待机会。在俄国,我看不到这样机会。”
  阿莱德莱被玛丽亚的话弄得有些莫名其妙,片刻之后她才小心翼翼地问:“可是巴枯宁说的农奴制改革……”
  玛丽亚仍旧冷笑道:“如果亚历山大二世是真心要帮助俄国农奴,那么巴枯宁他们倒还有点机会!可是那位俄国沙皇的脑子并不糊涂,他的改革是符合贵族、地主和资产者利益的,仅仅靠几个知识分子瞎起哄,是成不了大事的!所以现在只能制造影响,积蓄力量,等待将来。”她顿了一下,又补充道,“美国那里的情况也一样,仅仅依靠阴谋是不能推动历史的,阴谋充其量只能推波助澜。如果美国佬自己不犯错误,我们是没有一点机会的。”
  ……
  “欢迎您的到来,大使先生。太平洋上面的旅途,让您辛苦了……要知道,大明和墨西哥的距离可真是不近啊!我们墨西哥不走运的地方,就是离美国太近,离大明太远。”
  说话的是一位看起来非常瘦削的六十多岁的墨西哥文官。他留着已经有点花白了的小胡子,虽然勉强挺直了身板,但是蜡黄的面孔和不时的咳嗽,却将他真实的健康状况崭露无疑。他们谈话的场景在墨西哥城中心的国家宫,这里原来是墨西哥总统府,现在是马蒂尔德一世的皇宫,墨西哥帝国的权力中心。而大明驻美国、墨西哥大使吴春秋就靠在窗户边上,看起来精神非常的不好,看来横跨太平洋的旅途是很消耗体力的。而马蒂尔德一世则端坐在一张宝座上,大腿上坐着个三岁上下的混血男孩,正瞪着一对棕色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吴春秋身上的红袍子。这个孩子,当然就是朱皇帝和马蒂尔德的私生子,墨西哥的波拿巴特公爵。
  而那位正在和吴春秋说话的老者,则是墨西哥首相阿拉曼侯爵。马蒂尔德这个女皇当得轻松,军事上的事情有德纳夫上将,内政外交有卢卡斯·阿拉曼侯爵和胡亚雷斯。再加上英法明三个后台来稳定内外部环境,还有墨西哥美洲银行这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居然让一个乱了30年的墨西哥上了轨道,很有一点垂拱而治的意思。
  不过,无论是马蒂尔德还是她的三位助手,其实都知道墨西哥这个帝国是外强中干,现在的表面繁荣,只是因为之前30年太乱,以至于如今局势稍安,就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而且,墨西哥这里,除了极少数有法国或是德意志血统的白人做事情稍微认真一点,其他的各种族大部分都是嘻嘻哈哈过日子,今天有钱今天花的主儿。靠这些人弄出一个繁荣的市面容易——有点钱就花,市场当然繁荣了,可是要靠他们来建设国家就难了,毕竟建设这种事情是需要积累需要吃苦的。而墨西哥这里的人,却少有这样的品质。
  所以墨西哥的四个当家人,对上美国,总是有点心里发毛的。“离美国太近,离谁谁谁太远”也就成了墨西哥上层大人物的口头禅。
  现在听到墨西哥首相又说起了同样的话,吴春秋就在心里暗暗的苦笑了,看来皇帝陛下分裂美国的梦想还真是挺难达成的,想要靠一个“强大的”墨西哥去牵制一个统一的美国大概就更难了吧?
  “是啊,”马蒂尔德一世这时候也抱怨起来了,“现在墨西哥和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边境真是乱到了极点,每天都有不少人从美国偷渡过来,边境上布置了好几千人的巡逻队都挡不住,真是愁死人了!”
  什么?美国人偷渡到墨西哥?这个女皇该不会是说反了吧?吴春秋先是一愣,随即就想起那个德克萨斯的“黑人临时安置区”了。
  “是德克萨斯的黑人?”他不确定的问了一句。
  马蒂尔德一世哼哼了一声:“除了他们还能有谁?那个什么临时安置区里乱得要死,枪支泛滥,根本就没有秩序!分给黑人的土地更没有人耕种,简直就是个灾难的聚集地!”
  
  第1079章
自由、灾难和未来
  
  “砰砰砰……”
  一阵凌乱的枪声将黑人曾克从自己的梦乡当中惊醒了——这是一个相当美好的梦,在梦中,他还是一名幸福的奴隶!是亚特兰大的奥哈拉家的奴隶,拥有一间很小但是很温暖很舒适的小屋,每天可以吃到美味可口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除了棉花播种和采摘季节,其余大部分日子过得都很清闲。而奥哈拉家的主人们也都非常和善,只有奥哈拉老爷稍微打过自己几鞭子,不过打得很轻,一点都不疼,根本不能用大刀砍肩膀相比!
  “见鬼的自由区!”曾克骂了一句,挣扎着从一张木板上爬了起来——这张木板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财产之一!也是他所居住的木板屋中唯一的“家具”。是建房子的时候剩下的,可以用来当床当桌子当椅子,将来大概还能用来当棺材板,如果有人愿意埋葬曾克的话。
  哦,他现在已经到了传说中“民主,自由,平等,拥有民选政府和议会,人人都可以持枪以抗衡专制的德克萨斯黑人自由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民主、自由什么的都是真的,曾克抵达这里的第15天就领到了一张神圣的选票……和一英亩还算肥沃的土地一起领到的。然后他将这张选票投给了那位劝说他到黑人自由区(临时安置区的别称)来的黑人所罗门先生,所罗门先生现在是利比里亚自由党的高级成员,也是黑人自由区议会的议员,据说将来还会是利比里亚共和国的大人物。
  而自由区里面的一切制度、法律,都是参考美国制定的,甚至比美国更加民主!这里的黑人,无论男女,无论贫富(其实也没有富的),只要年满18周岁,就有投票权,根本没有财产限制这回事情(大家都没有什么财产,怎么限制?)。而且投票的过程也没有什么猫腻,完全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南方各州政府的共同监督下举行的,根本没有造假使诈的可能。
  但就是这样一个理应是理想社会的地方,现在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不仅是马蒂尔德女皇的,更是自由黑人们的。
  曾克坐在自己的床板上,伸手摸了摸自己左肩上一道狰狞的伤口。那是六个月前的一场帮会斗殴的结果,那时候自由区里很少有枪,所以只能用刀子打架。至于为什么要打架,为什么要去参加帮会,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想不劳而获,让自己生活的更舒适一些吧。
  现在这个自由区里最不缺的肯定是自由。这里号称居住着400万黑人,实际上肯定没有那么多,但是350万总是不差的。但是管理这里的黑人自治政府每年只有不到300万美元的经费——自由区的黑人不用交税,所以自治政府的运营经费都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和南方各州,而这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实在和慷慨大方搭不上边儿。
  而且这区区300万美元显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自由区只拥有一个很袖珍的政府和一支人数不足1000的黑人警察部队,至于正式的军队或是民兵是没有的,这里毕竟不是利比里亚而是美国。但是依靠人数如此之少的警察,又怎么能管理数量多达350万,生活在赤贫中的黑人呢?
  因而在黑人自由区,是只有自由,没有秩序的。当然,也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资本、工商业,甚至是食物。人均1英亩的土地倒是分配下去了,但是近一年下来,真正播种的土地却不到一半,得到很好照料的农田大概还不到十分之一!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倒不完全是因为懒惰,而是集中到这里的黑人们原先大多是棉花庄园里的奴隶,是在庄园主指挥下进行大农业生产的,并不是那种种田手艺高超的小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种过麦子。而且,种地也是一门需要投资的生意,德克萨斯黑人自由区里的黑人们大多又没有什么本钱,更没有什么白人银行家愿意放贷款给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