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634

  左宝贵也站在马背上,还举着单筒望远镜死死盯住远方的敌军骑兵。“他们发现我们了!”他忽然扭头对桂小五郎道,“这支马队正冲我们过来,行军速度很快,是用跑的……看来有仗要打了!”
  桂小五郎抽了口气,连忙举起望远镜看去,果然这股尖锐而高的烟尘正迅速靠近,眨眼的功夫,一顶黄色的头盔就出现在望远镜的目镜当中,带着头盔的脑袋。
  “是八旗兵!来的是八旗兵!”桂小五郎看清楚了对方身上的军服制式,然后就高声喊了起来。
  左宝贵也举起望远镜观察,发现来者真是八旗兵后,轻轻吁了口气:“真是虚惊一场,我还以为是哥萨克呢!”
  这几个月,明军草原军团固然没有和俄清联军展开主力会战,但是小股侦察部队在草原上的碰撞却时有发生。哥萨克有多扎手,明军上下也有点数目。如果单比马上的功夫,无论是明军骑兵,还是骑马步兵,都不是人家的个儿,除非是远在漠南草原的近卫骑兵出马。好在明军骑兵和骑马步兵都装备着后装枪,可以依靠强大的火力将对手逐退,在交换比上并不吃亏。但也不占多大的便宜,因为现在俄国人已经知道明军火力厉害,所以不会傻乎乎冲上来近战。往往采取白天尾随,夜间偷袭的办法。
  “备战!全体备战!”
  “一列横阵!准备战斗!”
  桂小五郎和左宝贵分别给各自指挥的部队下达了命令。两百骑呼啦一下在草原上散了开来,拉出了两道不算整齐的横阵,人人洋枪在手,枪栓拉得哗啦啦响成一片。不过那些八旗兵好像也不笨,离得老远就勒住马不肯向前了。
  “王爷,不能再向前了,再向前要挨枪子儿啦!”
  冲明军开来的是西清八旗军正黄旗的一个牛录,一百八十骑。带队的佐领在离开明军骑兵横阵还有300步开外就一把拽住了身边一个上来年纪大男子胯下骏马的缰绳,还称呼那男子为王爷。有王爷爵位的人在满清的时候就不多,到了西清这里更是凤毛麟角,眼下还跟在奕詝身边的王爷就剩一个惠亲王绵愉了。
  “还有300步远呢,怎么就不能过去了?”绵愉往前望了望,眉头微皱,“离开那么老远的说话他们也听不见啊。”
  “王爷,再往前就被乱枪打死了,还说什么话啊?”
  “不行,我得再靠近一点……”
  那佐领叹了口气:“得了,王爷,我过去……我一个人先过去,您老有什么话我带给他们,总行了吧?”
  绵愉笑着点点头,说道:“行啊,你和他们说,大清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要见明军草原军团的大将,有要事相商。”
  “什么?王爷,您这是要……”
  绵愉摆摆手:“去,赶紧去说吧,其它的事情别多问,知道太多不好。”
  ……
  “欢迎您的到来,皇帝陛下。伦敦一别已经有十多年来,您看上去还和那时一样的年轻,真是让人羡慕啊……要知道我只比你年长5岁啊,看起来却好像差了15岁。”
  说话的是一位相貌平平,看上去非常疲惫的四十多岁的英国官员。他的额头很高,留着已经有点花白了的小胡子,和朱济世说话的态度极为随便,真的就像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此公正是英国驻印度总督,第10代达尔豪西伯爵詹姆斯·安德鲁·布朗·拉姆齐——印度民族国家的缔造者,一个脑子进了水的英国殖民者。
  他们谈话的场景是在一加尔各答市中心的一栋好似宫殿一样的房子里,这是英属印度总督府所在。而朱济世靠在一个永远也不会点上火的壁炉旁边,看起来神采奕奕。而英国驻华大使罗伯特·丘吉尔也坐在这间会客厅里面,端着一杯用大吉岭茶叶泡的奶茶在那里喝着。
  “不要叫我皇帝陛下,叫我杰森就可以了,就像在伦敦的时候一样。”朱济世很绅士地笑了笑,他现在穿着身白色的丝绸衬衫,下面是一条白裤子,打扮的很是休闲。“后天晚上中国总领事馆有个舞会,你可一定要去啊……玛丽亚·克莱门蒂娜、奥尔加·尼古拉耶夫娜还有马蒂尔德·波拿巴都会出席的。”
  “我一定去!有两位欧洲公主,还有一位欧洲女公爵,这可是加尔各答社交圈从来都没有过的盛况啊。”拉姆齐脸上浮现出了无可挑剔的微笑,看着朱济世,“我想,印度皇帝章西的克希米芭伊王后也会参加吧?”
  “克希米芭伊王后?她是谁的王后?印度皇帝的?”朱皇帝笑着问。
  “不,是已故的章西王拉奥的王后,可是个难得的美人儿啊。”拉姆齐用一副非常认真的表情看着朱皇帝,“杰森,你不如把她从印度娶走吧,这样我会少很多麻烦的。”
  “麻烦?她没有儿子,你没收了她的国家?”朱济世忽然想起了一个叫章西女王的印度民族英雄,好像是在1856年也不知道是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战死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克希米芭伊王后?
  看到拉姆齐点点头。朱济世叹了口气:“詹姆斯,你这是何苦呢?印度人不会领情的,他们也不会因为你所做的一切而热爱大英帝国,他们只会因为你而仇恨英国!”
  拉姆齐的眉毛微微一扬,看着朱济世,笑了起来:“杰森,我还以为你会站在那些土邦王公一边指责我在印度的行为。”
  “我当然要站在这些坏家伙一边啦。”朱济世哈哈大笑着,“詹姆斯,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在创造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民族——印度民族!”
  他的语气已经严肃起来,“创造一个民族比统治一个国家更有意义,不是吗?没有谁的统治可以永久维持下去,但是一个民族却能传承很久,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加久远。而且你还创造了一个拥有3亿人口的庞大民族,这个数字甚至和整个欧洲的人口差不多。而且他们生活的家园,就在我的国家的边上!一旦这个民族被缔造出来了,你们英国人只需要为他们操心几十年,而我们,则要为他们烦恼最少一万年!”
  “杰森,你的意思……大英帝国会在几十年内失去印度?”那个拉姆齐还没有怎么样,正在喝奶茶的罗伯特·丘吉尔却已经跳了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们的朱大皇帝。
  
  第904章
圈套还是倒戈
  
  “当然啦,如果我们的老朋友拉姆齐先生继续一意孤行打造他的大印度民族的话。”
  朱济世的语气里面真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虽然他现在也已经开始盯着大英帝国屁股底下那张世界霸主的宝座,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把英国当成敌人——在他看来本土狭小,人口也不多的英国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世界霸主。只要欧洲大陆上再出现一个强国,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只要不是俄国就行……一旦这个欧洲大陆上的强国同英国发生一次战争,大明帝国就能很容易的把世界霸主的位子拿过来。不管大英帝国在战争中采取参战获是中立的立场,也不管大明帝国站在谁一边,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当然前提是要充分削弱俄国、分裂美国……现在还要加上另一条,阻止印度民族的出现!如果俄国和美国依然强大,大明帝国即使能坐上霸主宝座,也是相当勉强的。而印度民族一旦兴盛起来,大明的工业霸权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遭到印度的挑战,就像另一个时空欧美的制造业迁往东亚的情况类似。虽然拥有中日韩三个后世制造业强国的大中华关税同盟体系的工业真的不大可能败给印度阿三,但是防患于未燃的道理,朱济世还是知道的。在关系到大明帝国千秋霸业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含糊。
  拉姆齐却有些不以为然,笑了笑道:“杰森,你太当印度一会事儿了……你知道吗?这些人已经当了几千年的亡国奴啦。”
  “几千年?你是说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征服?”
  朱济世在欧洲的时候就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印度教实际上就是一个殖民宗教,大约4000年前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维护自己子孙后代的利益,他们发明了一种宗教,用宗教的力量将人按照肤色和血统分为几个等级。大约占印度教徒人口5%的雅利安人的后裔都是高级种姓,另外95%的印度土著后裔则是下等人是活该被压迫的贱民……
  “我可不这么认为,”朱济世摇了摇头,“没准印度的贱民都热爱压迫他们的婆罗门呢?或许印度的奴隶就是热爱奴隶主,愿意为了奴隶主的利益去和解放者拼个你死我活呢?
  詹姆斯,我出1000英镑和你打个赌,你这样搞下去最多5年,印度的奴隶主一定会领导奴隶和你们英国人开战的。而且,就算印度的奴隶们保持中立,这个国家的奴隶主阶层也有1500万人啊!要是真的闹起来,也够你们受的啦。”
  拉姆齐不置可否点点头,笑着问道:“杰森,如果真的如你所言,你会站在谁一边?”
  “那还用问?当然是英国了!难道去支持印度人给自己找不痛快?一个三亿人或许是三点五亿人的民族国家,想想就让人头疼。詹姆斯,如果到时候你还是总督的话,想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其实我是很乐意让大英帝国永远压迫印度的。”
  拉姆齐摆了摆手:“不,我的任期到明年就结束了,我的身体不大好……辞职信已经寄望伦敦了。我想在这之前,印度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你不当印度总督了?”朱济世摸了摸自己刮得很干净的下巴,笑着问道:“詹姆斯,我想请你去中国,我会给你一份相当舒适的顾问工作的,还会有丰厚的薪水,不会比当印度总督少。而且南京城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和医院,对你的健康很有好处。”
  “好吧,我会考虑你的建议。”拉姆齐非常感激地看了朱济世一眼,然后又换上了一本正经的表情。
  “杰森,有一件关于中亚战场的事情想和你讨论一下,当然是非正式的私下讨论。”
  “什么事?”朱济世饶有兴趣地道,“该不会和爱新觉罗·奕詝有关吧?”
  “嗯,就是和他有关系,如果西清在中亚的什么地方重新建立国家,你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西清和英国驻印度总督府暗自来往的事情,朱济世早就有所耳闻。当下,他就满不在乎地说道:“只要不在哈萨克草原上立国,和大明有何关系?只是中亚当地势力能接受一个西清吗?”
  “能,当然能。”拉姆齐连连点头,似乎胸有成竹。“奕詝已经皈依了真神,哈里发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册封他当帕夏,这样他就有了统治中亚某块地盘的名义。我想你是知道那些真神信徒们的想法的吧?他们不在乎统治者的头发和皮肤是什么颜色,他们在乎的只有信仰。”
  ……
  巴尔喀什湖畔,大明草原军团大营。
  草原军团司令官韩四仔仔细细地看着桂小五郎亲自骑快马送来的文书——据说是西清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亲笔信,不过字有点狗爬,还有好几个写错了,所以韩四有点怀疑这信是伪造的。良久,他才把文书转交给了军团副参谋长刘坤一上校。
  刘坤一就是那个在明军攻入湖南后不久,和常大淳一起投靠大明的刘长佑的侄子,也算是湘湖派的人物。不过不是左宗棠的嫡系,而是常大淳系统的人。而且他也没有走文官路子,而是考入了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陆军服务,后来又考入陆军大学。现在虽然只有上校军衔,但却是明军中为数不多的精英参谋的一员,将来的前途必定是不可限量的。
  “大帅,这信应该是奕詝亲笔,下官曾经在总参谋部收藏的档案中见过奕詝写给杨秀清的文书,就是这个字迹。”
  韩四点点头:“那么,信中的内容可信吗?”
  信上写着奕詝想要弃暗投明,回到代表正义的八国联军一边,还说俄国人想要用西清军为饵,吊出明军主力,还在巴尔喀什湖以西的草原上伏兵40000。西清方面则准备待明军抵达以后反戈一击,配合明军歼灭这40000俄军。条件则是大明容许西清在中亚三汗国的地盘上据地立国。另外,信上还说西清惠亲王绵愉奉命前往明军大营,当面拜见明军大帅详谈一切,希望明军方面确保绵愉的安全。
  刘坤一思索了片刻,皱眉道:“半真半假吧,现在八国伐俄,俄国的形势不好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奕詝又不是傻瓜,应该能看得出。想要找个出路也不奇怪,但是俄人又岂会无备?”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韩四又看看石达开。石上将道:“就算有诈又如何?80000俄清联军也不是咱们的敌手。大帅,机会难得,还是出击吧。”
  刘坤一放下文书,皱眉道:“敌人未必只有80000,有援兵从西边过来也没一定。”
  石达开道:“就是有援兵也不会多,咱们摆在这里的2个骑马步兵军,1个骑兵军可不是吃素的,就算有100000毛子也没啥好怕的。”
  韩四点了点头:“敢当说得有理,纵有100000俄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咱们在七河之地屯兵十余万,旷日持久而未建寸功,实在有愧天子厚恩。今次无论如何都要与敌一战!”
  三军主帅既然发了话,刘坤一也不好再持重,连忙改变思路,谋划道:“大帅,可留一个团外加5000蒙古壮丁守老营,再让车林格尔济王爷的人把牛羊往东驱赶,以防万一。另外,伊犁的萨尔图克总管麾下有10000蒙古骑兵,也都配备了后装枪,可招来助战。”
  
  第905章
在楚河北岸
  
  大明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内,会议室当中,已经错落着坐了几个人。大明帝国加尔各答总领事雷登科同时还是洪门在印度最大的大佬,即使在英国统治下的加尔各答,都是跺一跺脚四下都要颤抖的人物,这个时候却笔直的站在一旁,好像一个等着老师提问的小学生一样。
  他原先不过是海峡殖民地的一个洪门堂主,因为投靠朱济世比较早,得了一个伯爵爵位。后来又走通了王云娇的路子在锦衣卫里面领了个差事,负责搜集海峡殖民地的情报。再后来又被派到印度,当了个总领事,实际上的工作还是搜集情报。
  驻印度的外加官员的位置清闲而舒适,四十出头相貌堂堂,还能说一点英语又有和洋人打交道经验的雷登科倒是很快的打开了局面,成为了加尔各答社交圈子里面小有名气的人物。不过大明帝国现在的外交重心不在印度,而在南洋、美洲和欧洲,也不需要他在总领事职位上面做出什么成绩。可是当大明皇帝亲自到达加尔各答,并且同英国还有印度当地的大人物们开始接触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任命的总领事似乎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自己的商务活动和赌博还有女人身上,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对大明的印度政策有用的情报。
  “回……回皇上的话,据臣所知,现在印度的局势大致上还算稳定。不过也不是没有一点隐患。印度的隐患主要是四方面,一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采取的‘丧失权利’制让许多印度土王非常不满;二是在1849年的第二次旁遮普战争后,东印度公司取消了20万印度雇佣兵的特权,使印度雇佣兵十分气愤;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东印度公司自1850年开始在印度推行西化政策,例如建设铁路、宣传基督教、设立司法系统、建立新式教育体系,这些政策都侵犯到了印度保守势力的利益;第四则是东印度公司开始突破种姓制度的约束,广泛招收各个阶层的印度人充当雇佣军,而非按照传统用婆罗门和刹帝利担任战士,这也招致了印度上等种姓者的不满……”
  “嗯,朕都知道,印度的隐患就是英国人要给印度的奴隶们一些好处,可是奴隶却自觉自愿站在压迫他们的奴隶主一边!”
  朱济世挥挥手,打断了雷登科,哼哼两声又道:“英国佬也多事儿,真当自己是救世主了?雷卿,你知道满清余孽在印度的活动吗?”
  “知道一些。”雷登科连连点头,“在印度的满清余孽是以爱新觉罗·肃顺为首,大约有五六百人。他们大多住在德里,依附于印度皇帝巴哈杜尔·沙。”
  “就这些?”朱济世淡淡看了雷登科一眼。
  “就……就这些。”雷登科额头上的汗珠子已经快滴下来了。他虽然是大明驻印度总领事,但是印度地盘很大,除了加尔各答之外,他只去过孟买——那里有一个大明领事馆。至于德里,不仅雷登科没有去过,连大明的情报人员和外交人员也没有去过,更没有人专门负责监视肃顺等人。不过这也不全是雷登科的错,大明外交部拨下来的经费本就有限,锦衣卫给的津贴更少,根本不足以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
  “那么……拉克希米·芭伊女王呢?你知道多少?”
  “拉克希米·芭伊女王?”雷登科使劲儿想了想,终于记起来了。“她……是原来章西土邦之王的王后,不过现在已经失去地盘了。”
  “她到加尔各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