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634

  大概是因为内疚或是别的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朱皇帝这段时间对淑子女王的关爱就多了起来,回了南京之后干脆住进了她的紫金山御所,连着几个晚上宠幸,很有一点努力造人的意思……
  马车疾驰在前往紫金山御所的路上,左宗棠和罗泽南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风景,在离开紫金山火车站后,车队就进入了一个日本人聚居区,这是“淑宫家臣”和“横藩家臣”在南京集中居住区。到处都是低矮的日式房屋,街道上往来的都是穿着和服的行人,看到打着团龙旗帜的马车通过,全都弯腰行礼。
  朱皇帝突然道:“左相、军师,准备安排谁去日本参加同治女天皇的登基大典?”
  “同治……女天皇?哦,是和宫女王吧?”左宗棠想了想,又问,“年号已经定好了?”
  “明子和岩仓俱视商量了几个,写信来征求朕的意见,有大正、昭和、平成什么的,不过朕觉得还是同治比较合适……公武合体不就是德川家和天皇家同心协力治理天下吗?”
  同治这个年号,在中国是不大可能出现了,所以朱皇帝就很慷慨的将它让给了日本。
  “女皇……”罗泽南忽然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皇上,万一这个同治女皇再驾崩了,而又没有留下子嗣,日本的天皇会给谁做?”
  朱济世耸了耸肩,这个问题不好说,他也不知道。“管他呢,罗山,要不你去一趟日本吧。”左宗棠接过话题,他的内阁府事情一大堆,可是离不开啊。
  “不,左相,还是你去吧。”朱济世却忽然打断道,“大明很快就是世界性的帝国了,你身为内阁首辅,应该去国外走走……”
  “是,臣遵旨。”左宗棠心道自己去过日本啊。
  “去完日本回来,再和朕去欧洲。”
  “去……去欧洲?”左宗棠一怔,这一去得多少时候?
  “没错,你和朕一起去欧洲,去见见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英国的维多利亚,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罗马的教宗。内阁的事情就先放一放,让军师和鄂国公‘同治’吧。”
  
  第888章
七雄争霸
  
  罗泽南听了朱济世的话,连连摆手道:“皇上,我不过粗疏之人,管一个宣教部已经是满头大汗,如何还能管内阁?不如就由臣陪皇上远行,让左相留下来把握大局吧……现在同俄国的战争正是关键时刻,如何皇上和左相都不在国内,可就太不妥了。”
  朱皇帝只是微笑,罗泽南的本事他是知道的,当个大管家,绝不在左宗棠之下,至于新思想、新思维,也一样没有多少——他们这些湘湖大佬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也不算是守旧派,但也只是到“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这个层次而已。现在朱皇帝的政策早就突破了“为本为用”,而是无论中西,只要适合的就引为己用。和他们产生分歧也不奇怪,好在湘湖派的这些人本质上都是官僚,并不是什么“为往圣继绝学”的今圣人,所以他们即使和朱皇帝的想法不完全对路,也能求同存异,相忍为官……这些人,和后世为了那些主义能不要性命的理想主义者是有很大不同的。
  不过这些湘湖派官僚也不真的不会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之前对战争的担心,主要还是因为害怕被俄国人用持久战拖垮。不过从现在的战局来看,这样的担心实在有些多余。
  由于朱济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为这场战争布局,而且采用了许多当时看起来有些冒进的办法,推动了东北的开拓殖民。又通过联姻和震慑蒙古取得了蒙古大汗的名号。因而让东北和漠南蒙古变成了战争的大后方,再加上铁路运输的出现,使得在北方、西北作战的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大军的后勤不再是一个可以压垮国家的沉重负担。这样的情况,的确是大大出乎内阁官僚们的预期。于是,这些人一个华丽转身都成了战争的激烈拥护者。
  “军师,你要是粗疏,世上还有心思缜密之人吗?”朱济世笑了起来,又瞥了左宗棠一眼,后者的脸色微微有些尴尬,显然是很担心自己步了刘鹏的后路,从欧洲转了一圈之后,把丞相的位子给丢了。
  “等朕和左相离开以后,内阁左相的位子就由军师代理。”朱济世接着说道,“另外,老规矩,还是皇后保着太子摄政。”他对皇后的脑筋是不大满意的,但是再不满意人家也是皇后,也是太子的生母。所以摄政一职,还是交给了罗香梅。
  他看着罗泽南,放沉了声音道:“战场上的事情,朕是很放心的……内阁只需要配合大元帅府组织后勤和移民就可以了。但是今年的大比(指科举恩科)朕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军师,你一定要多放点心思在那上面。如果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打电报向朕请示。现在电报线已经拉到新加坡了,有什么消息最多20天就能到欧洲。”
  朱皇帝的跨洲电报工程进行的不大顺利,花了差不多8年时间,才将电报线拉到新加坡。至于跨越印度洋的电报线还停留在纸面上呢。而欧洲和中东那边儿,电线杆已经埋到了阿拉伯半岛东南部的马斯喀特。同时,明英合资的明英电报局,又在新加坡和马斯喀特之间开通了快速通讯帆船,用最快的速度将“跨洲电报”从新加坡运往马斯喀特,然后再通过电报线发往欧洲的各个角落。而消息的传递速度,则要取决于天气和风向等综合因素,一般情况也就是10到20天。
  所以朱皇帝虽然身在欧洲,但还是可以比较及时的掌握国内的情况。
  车队很快驶进了紫金山御所,径直停在了常御殿之外。这里是朱皇帝在御所中的住所,这几日再次得到爱情滋润的淑子女王也住在这里。看到朱皇帝过来,就带着几个精心打扮过的选侍伏地相迎。
  “去准备一点酒菜,朕要和左相、军师边吃边聊。”朱济世笑着吩咐道。
  淑子嗨了一声,就带着几个选侍下去了。不过大殿之内还有两个和装女子,分别是小千叶美人和三井薰。她们俩的美貌即使在朱皇帝的后宫中也是一等一的,得宠也就不足为奇,虽然只是选侍的身份,但却可以一直随在皇帝身边充任侍卫和贴身侍女。
  三井薰似乎有什么消息要和皇帝说,朝左宗棠和罗泽南欠了欠身,就起身走到皇帝身边,踮起脚仰着小脸儿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朱济世听了后就哈哈笑了起来:“好!太好了!”他扭过头对左宗棠和罗泽南道,“马蒂尔德生了,是个儿子,七斤六两的大胖小子……”
  又是一个朱亨!左宗棠和罗泽南同时想到了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的儿子。还好这个马蒂尔德不是朱皇帝的皇贵妃,否则以她法国公主的出身,没准真要挤掉罗香梅的皇后了。
  “这小子是墨西哥人。”朱济世大笑着走到御座上面坐了下来——原本紫金山御所里面是没有椅子的,不过朱济世实在不喜欢坐地板,于是这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椅子和凳子。
  “左相,军师,你们也坐吧。”朱济世抬手指了指大殿两边摆放的太师椅。
  左宗棠坐下后呵呵一笑,看着朱皇帝道:“皇上,您刚才说小皇子将是墨西哥人?”
  “是啊。”朱济世笑了笑,“他的母亲将会成为墨西哥女皇,他当然是个墨西哥人了……他以后的荣华富贵是马蒂尔德需要操心的事情,朕这个当爹的可以不负责任一次了。”
  听着朱皇帝的玩笑话,左宗棠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朱皇帝大概和中国历史上所有其他的皇帝都不一样,他不是一个中央帝国的皇帝,而是类似于战国七雄中的一个国君,只是“七雄争霸”的舞台已经变成了整个世界。“七雄”也变成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普鲁士国、奥地利国和大明帝国。
  三个人正说话的时候,就听见常御殿门外脚步声响起。三人往那个方向一看,就看见两个红袍乌纱的大明朝官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正是御书房副大臣潘祖荫和外交部侍郎翁同龢。朱皇帝冲他们招了招手,将两人唤入殿中。
  “出访计划可做好了?给左相看看。”朱济世吩咐翁同龢道。
  “已经做好了。”翁同龢笑着将一叠装订好的卷宗递给了左宗棠。
  左宗棠开始翻看的时候,朱济世笑着介绍道:“这次要去的国家很多,第一站是印度,要和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伯爵见面,讨论边界划定问题。可能的话还要和莫卧儿帝国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见个面。
  第二站是土耳其帝国,我们会在巴士拉上岸,然后从陆路去巴勒斯坦,再乘坐法国人准备的豪华游轮去伊斯坦布尔和苏丹见面。据说这个苏丹很崇拜朕,同样的老大帝国,他的土耳其改革总是失败。
  第三站是去西班牙和伊莎贝尔二世会面……会面内容将涉及菲律宾和墨西哥。朕希望可以有一位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王子或公主,成为菲律宾的君主,当然菲律宾仍然是西班牙的属国。
  第四站才是法国,去见朕的老朋友拿破仑三世……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还有英国首相也会到巴黎来和朕见面。这次会面是非常重要的,将讨论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结束战争和建立夏威夷王国、阿拉斯加大公国、墨西哥帝国等等。朕还希望就印度问题和维多利亚女王私下交换意见。”
  
  第889章
扩张也有柔性
  
  看着厚厚一叠出访计划书,又听了朱皇帝的总结。左宗棠顿时就觉得有点头大了,他这些年不是没有花精神研究过欧洲、美洲。但是他总有一种感觉,欧洲、美洲离中国很远,中国不需要在它们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中国的问题,永远是搞好内部最要紧——中华既安,则四夷自服。
  不过朱皇帝对此根本不屑一顾,皇帝认为这种想法完全过时了,现在不是唐朝隋朝了,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四万万几千万人口,中国本土的地盘只要开发利用好了,完全可以承载当时的人口,所以不需要盲目扩张。可是现在中国人太多,地太少。汉地不过12亿亩耕地,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不过两亩六七分,而且也不都是产量较高的水浇地。因而人均原粮占有量不过七百斤上下,折成成品粮还得打个八折,不对外扩张多抢点地盘中华能安得了?
  而中国的扩张问题,朱济世早就和左宗棠、罗泽南等人私下谈起过。扩张并不单单是出兵打仗抢地盘,而是有刚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如果一味逞强,去和全部列强交恶,大明可就要被人群殴了。就算不被灭国,也很难继续扩张政策。
  所以朱皇帝现在采取的是在西面、北面实行刚性扩张,和俄罗斯帝国打仗,抢夺生存空间。而在南面和东面搞柔性扩张,通过和列强的合作,达成输出移民并且获得一定土地的目标。前者主要是向东南亚、澳大利亚和美洲移民,一方面减轻本土的人口压力,一方面尽可能染黄一部分地盘,即使将来不能将那里变成大明帝国的一部分,也通过输出移民拓展了整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后者则是在列强能够容忍的范围内扩张势力,大明在婆罗洲和越南北部的扩张,就是在列强所能容忍的范围内进行的。
  左宗棠已经看完了出访计划书,他也没有再东拉西扯什么,开口就直奔主题:“皇上,此次访欧的重点,是和俄罗斯缔结和约?欧洲的消息,现在奥地利帝国正出面当和事佬,看来很有可能谈下来……”
  朱济世一笑,奥地利皇帝这个忘恩负义的笨蛋哪里是在当和事佬,明明是想葬送自己的帝国!
  根据欧洲传来的消息,欧洲战场在去年一年当中打得非常激烈。英法土萨四国联军在巴尔干半岛取守势的同时,又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试图攻占俄国黑海舰队的母港塞瓦斯波托尔,全歼俄国舰队。但是英法联军的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俄国人在塞瓦斯波托尔港周围的防御非常坚固,而且还使用了从明军那里学到的本事——打起了铁丝网蹲坑流!虽然没有后装击针枪的俄国守军火力显得有些不足,但是他们好歹都是装备了仿贝色麦步枪的精锐俄军,而且还有A油手榴弹和A油炮弹助阵,打得英法联军死伤惨重也没有能啃下要塞。
  而俄国海军元帅缅希科夫指挥的十几万援兵在去年10月份赶到塞瓦斯波托尔前线,结果英法土联军因为害怕遭到俄国优势兵力的夹攻而放弃了对要塞的包围,撤退到了耶夫帕托利亚固守,随后俄军又对该地发起猛攻,但却以惨败收场——因为缅希科夫元帅带来的部队不是装备了来复枪的精锐,他们主要靠滑膛枪混市面,结果又被英法联军打得死伤惨重。不过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局,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在巴尔干半岛,得到英法联军支援的土耳其军队也止住了一路溃退的败局,将战线稳定在了保加利亚东南部。而且土耳其人也学会了挖坑拉铁丝,他们还得到了英法提供的来复枪和淀粉炸药,因而顶住了俄罗斯人的猛攻——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傻瓜也看得出已经有陷入僵局的苗头。无论俄国还是英法土萨,都拿对方没有太多的法子。而且在以往的几次战役中,都出现了进攻一方死伤惨重,防守一方取得胜利的结果。
  显然,铁丝网+壕沟+来复枪+淀粉(A油)炸药给战争带来的变化是有利于防御而不是进攻。因为铁丝网蹲坑流战术对防御的加成极大,而大威力的爆破弹因为没有远射程的线膛炮而无法在进攻中发挥多少威力。进攻一方在铁丝网和战壕面前几乎束手无策。
  由于俄国人在1853年下半年和1854年初所取得的战果(比历史上要大得多),如果战争陷入僵局,然后在各自的实际控制线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俄国人无疑是赢家——他们最多吐出保加利亚,但是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无疑会被俄国占领。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沙俄乐意接受的。
  可是奥地利帝国却去1854年夏季(比历史上晚)和普鲁士缔结防御同盟,宣布中立。同时又在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同匈牙利的边境陈兵8万,而且还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在战争结束之前占领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授权”。在完成这一系列部署之后,奥地利帝国才在1854年底宣布调停战争,并且向包括朱济世在内的几个主要参战方的领袖发出邀请,请他们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聚。
  奥地利帝国这种调停,还不如说是在为背叛“神圣同盟”找借口!俄国佬要是咽下这口气,他们就不战斗民族了!
  “皇上,奥地利似乎是武装调停,如果奥国参战的话,俄罗斯的处境就更加不利了。”罗泽南也和左宗棠一个意见,他皱眉道,“一旦俄国人在欧洲同英法萨土停战,有没有可能集中全部力量东征?”
  朱济世摇了摇头,“放弃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还有保加利亚?那可是欧洲的富庶土地,比东西伯利亚和东哈萨克草原富裕一百倍……沙皇宁愿在东方让步也不会在西方把到口的肥肉吐出去。而且现在沙俄很明显还能打下去,奥地利帝国实力有限,又和俄罗斯接壤,他们不会轻易参加战争的。至少俄罗斯耗尽力量之前不敢参战,否则俄国人就会丢下土耳其不打,调头冲进奥地利的地盘去撒野了。”
  “普鲁士不是和奥地利结盟了?”罗泽南道。“而且法国也会支援奥地利的。”
  “才不会呢。”朱济世笑了笑,“如果奥地利真的敢向俄国开战,普鲁士和法国还有意大利人一定会拍手叫好的。”
  “他们就不怕俄罗斯灭了奥地利后坐大难制?”
  “灭不了的。”朱济世摆摆手,“欧洲可不是咱们这里,灭个国哪有那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如果俄罗斯攻进维也纳抢一把,普鲁士、法国和萨丁尼亚甚至土耳其都是乐见的。但是要灭国……全欧洲都会反对,而且奥地利人绝不会甘心当俄罗斯人,他们会誓死反抗。北德意志诸邦会迅速统一于普鲁士,英国也会将俄罗斯当成头号死敌来反对。”
  左宗棠和罗泽南互相看看,都是一头雾水……欧洲的事情真是太复杂了。
  “不过奥地利的战争威胁对咱们是有利的,至少沙皇不会再向东方派出援兵了。”
  朱济世想了想,道:“如果今年冬季之前,太平天国和草原军团能把俄罗斯人赶出三汗国,北海军团(贝加尔军团)能夺取伊尔库茨克然后推进到叶尼塞河沿岸,日本参战军能打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能夺取阿拉斯加,那我们就算大功告成了。”
  
  第890章
考察司法
  
  其实朱济世把左宗棠带出国,除了让他去看看眼界,了解一下世界特别是欧洲之外,还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为了方便新学官僚进入政坛。和这位大明头号权臣相比,湘湖派的另外两个巨头常大淳和罗泽南比起左宗棠来要好对付一些。如果朱皇帝把左宗棠留下,光复8年的大比没准就给他搅和乱了——朱济世当然知道湘湖几大书院早就被改造成半新不旧的“应试书院”了。那里的学生未必喝过多少洋墨水,但还是能对付过科举考试的,如果再让他们提前“猜中”题目的话,只怕湘湖派就要变成这次大比的大赢家了!
  当然,这个小算盘朱济世是不会和任何人说的,对于左宗棠这个能任事,也还能把事情办好的内阁首辅,朱皇帝眼下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是不满意,也没有替代的人选啊。李鸿章太年轻,需要好好历练,苗沛霖比左宗棠更叼,刘鹏没有当宰相的手腕,郑洪只知道混日子,至于潘祖荫和容闳这样的新人,资历实在太浅,骤然居于高位对国家对他们自己都是不利的。
  而第二个目的,就是想和左宗棠一起去考察欧洲列强的司法、政治和教育。
  朱皇帝看了一眼一副德高望重样子的左丞相,继续着自己的谈话:“除了外交上面的事情,这一次访欧还要考察西方的教育、司法、工业,当然还有政治。朕觉得,咱们在司法、教育、政治上的改革还是要继续的。不过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但是应该参考他们的经验还有教训!”
  说到司法和政治,朱皇帝的头也点大了。自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明政治司法体系中潜在的民主自由的隐患之后,他就一直在琢磨将这种隐患扑灭在萌芽之中的办法——当然,需要的扑灭的是民主自由,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要是回去玩封建专制,等着当殖民地,那还是民主自由的邪路比较好。就算混成个加强版的美帝,也比当印度阿三强啊!
  所以我们的朱大皇帝顿时就感到自己的政治智慧不够了,这简直是在瓷器店里打老鼠啊,一不小心就把还很脆弱的资本主义制度给打碎了。可问题是不打碎资本主义制度,又很难找到一个压制民主自由的办法……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列强,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邦联还有俄罗斯,在21世纪好像都是民主国家!显然这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民主、自由还有法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资本主义制度共生的,就像无产阶级一样。
  朱大皇帝在几天前已经颁布了《钦定劳动法》,禁止工人阶级用占领机器或是工作场地的方式进行罢工斗争——在制定这个法律的时候,朱皇帝发现自己被自己颁布的宪法给套住了。因为宪法要保障无产者拥有一定的自由,比如不工作的自由,否则无产者就没有办法自由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了,他们就会变成农奴!如果朱皇帝真的制定出这样的法律,很有可能会被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的乡绅阶级利用,成为继续奴役贫下中农的工具。
  而且,朱皇帝也很难制定一条法律规定落干数量的无产者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行使不劳动的自由。因为大明的司法体系是非常粗疏的,从事司法工作的官员数量其实是很少的,根本不可能执行太过细密的法律或者是某种文件……
  于是,朱皇帝又发现了这个时代资产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一个巨大漏洞——官实在太少了!以大明为例,不算那些不过问民政的陆海军,整个大明帝国的官僚,包括警察、捕快和治安官在内,拢共不到38万!平均一千多个老百姓才能摊上一个官……而且朱皇帝觉得这38万个官里面,至少有90%是只知道糊弄事情和捞钱的糊涂官加贪官。
  而那个让人闻之毛骨悚然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在分离了近卫军和侍卫队(御前侍卫)之后,拢共就只有不到1500人,再去掉管人事的,管后勤的,管档案的,管打杂的,剩下真正奋战在情报和保卫工作第一线的特务,仅仅只有800多个!其中还有一半是派驻国外的,留在国内的不过400多人,主要工作还是监视将领和封疆大吏,用来对付阶级敌人的不知道有没有100个特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