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634

  “不成不成。”祁寯藻道,“英国人那里价钱没有谈好,现在不能和老毛子掰了。除非皇上真想去印度当寓公……否则,咱们就得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绵愉皱眉,“怎么个沽法?”
  “现在才开打,不管是俄国还是大明都是气势最盛的时候,咱们这点实力不在他们眼里。只有等到他们打得精疲力竭,咱们才能卖个好价钱。”祁寯藻淡淡地道。
  “话是这么说,可是……一万俄兵押着呢,敢不拼命?”绵愉苦笑着摇摇头。
  祁寯藻看他的神色,只是一笑,轻声道:“俄兵怎么押?总不会一个俄兵押着五个八旗兵吧?这样还打什么打?王爷,咱们这回别想着毫发无损,少赔一点就算赢了!”
  奕詝神色一紧,点点头:“对,少赔一点吧……五叔,把这话告诉下面的都统,让他们都小心了,样子要装得像,老本还得给朕留下!”
  ……
  四月二十二日夜,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
  喊杀声和枪炮声扔一阵阵的传来,这个小小的棱堡,已经被明军占了个九成。俄军曾经盘踞的实心堡、空心堡、凹面堡和大部分的城墙,早已破破烂烂,横七竖八的都是尸体。有人高马大的俄军官兵,也有身材矮小一些的黄皮黑发的明军官兵。即使已经阵亡,还有不少尸体是扭打在一起的,甚至还有不少是同归于尽的!守城的俄兵也顽固到了极点,他们都知道,所谓的绅士战争是发生在欧洲的文明人之间的。在东方,在中亚这里,战争从来都是伴随着屠杀和灭绝!原来生活中哈萨克草原和西伯利亚的蒙古人种,现在都已经成了比老虎还罕见的稀有物种了!
  所以他们也不指望在战败后还能得到仁慈的对待!今夜,就是他们所有人的死期,现在能做的就是多拉几个垫背的。
  虽然遭遇了最顽强的抵抗,但是巨大的数量和火力优势还是帮助明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占领了城堡的大部分地盘,将为数不多的俄军挤压到了靠近额尔齐斯河的码头区域。俄国人在东哈萨克草原上的堡垒线就是沿着额尔齐斯河修建的,目的是利用水路进行补给。不过现在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的码头上并没有船只停靠,否则要塞里面的官兵倒可以从水路撤退了。
  要塞的码头同样也有防御设施,建有一个木头堡垒,还有一个依托堡垒而建的仓库,现在就成了巴甫洛夫中校最后的据点了。大约150名俄国兵被压缩到了码头的堡垒当中,将大门堵死,做最后的困兽之斗。明军的几个突击营已经在这里会师,上上下下都杀红了眼睛——他们在今天的战斗中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堡垒里面还不断有子弹打出来,垂死挣扎的俄军官兵一边抵抗一边在大声嚎叫,就好象受伤将死的野兽。上千明军官兵聚集到了这里,打到这一步,带队的石镇吉和桂小五郎也不想再硬冲了。他们让炮兵把几门俄国人的12磅加农炮拉了过来,抵近用实心弹猛轰!
  石达开和西乡隆永也大步赶了过来,他们对部队的表现极为满意,一座地势算得上险要的棱堡,不到一天就拿下来了,哪怕是沃邦元帅复生,也不过如此!
  “好,干得好。不过十个小时,就打到这里了。镇吉、小五,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会在皇上面前给你们请功的!”
  石达开兴奋地在两位功臣的肩膀上按了按——石镇吉不用说,自然是加官进爵,打完毛熊以后总有一个中将和侯爵可以当。而桂小五郎的前途也不差,德川明子会奖励一所位于巴塔哥尼亚的大庄园给他,最少可以养上一万头草泥马神兽。
  所以两个人都非常兴奋,石镇吉大笑着汇报:“军长大人,这里是老毛子最后的据点!等咱们打下来,就算大功告成了!”
  桂小五郎行了个军礼,也报告道:“大人,我们营抓到几个俄国战俘,已经审问过了,据他们交代,两个星期前有四个团的俄军从他们这里经过!”
  “四个团!那可是……上万人啊!”西乡隆永讶异了一声,看着石达开,“敢当兄,这些俄国兵应该是去增援西清和三汗国联军的!看来太平天国的形势有点悬啊!咱们不能回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了。”
  “嘿嘿,看来这洪秀全还真是够走运的,如果咱们不来,他的太平天国大概就要寿终正寝了!”石达开看着那扇已经被大炮轰开来的城门,喃喃道,“计划得改变了,咱们不能回去和韩长官会师,休整三天,然后去新疆会会这一万俄兵!”
  他说话的时候,几枚霍奇斯基榴弹已经被推进几门12磅钢炮的炮膛,然后瞄准那个敞开的大门发射出去了……
  随着几声轰响,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完全落入了明军之手!
  
  第806章
诱敌
  
  望着已经垮塌了一半,而且还在熊熊燃烧,不断传出噼噼啪啪的剥裂之声的木头堡垒。石达开长出了口气,又是一场大捷!歼敌虽然不能同燕然山之战相比,但是攻下了一个战略意义非常重要的棱堡——说起来这个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所在的位置,在满人的地图上,可是大清国的神圣领土呢!也不知道乾隆、嘉庆、道光这几位知不知道有这么个俄国人的要塞一直伫立在此?
  “军长大人!骑兵发现俄清联军大队!总数超过30000人!”
  石达开正感慨的时候,一个名叫刘铭传的年轻参谋气喘吁吁跑了过来,看样子是从城外的军部一路跑来的。
  “俄清联军……30000人,什么地方?”石达开赶紧将自己的思绪收了回来。
  西乡隆永已经从刘铭传手中接过一份报告,看了起来。“在斋桑泊以南约100华里,是今天下午发现的,正在向东北方向进军……是来增援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的!”
  “怎么可能?”石达开沉吟着道,“从迪化到这里有1000多华里啊……就算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守军用电报求救,援兵也不可能在这么快到啊。咱们被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的骑兵巡逻队发现是六天,不,已经是七天前的事情。”
  西乡隆永淡淡一笑:“那就说明这支俄清联军不是从迪化过来的,他们离开咱们没有那么远,可能就在……在绥靖城吧!”
  “绥靖城……那是在斋桑泊以南300里,他们才走了200里,这是四到五天的行程,他们应该是在得到斋桑泊告急以后赶来救援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会在绥靖城?”
  “那还用说,当然是洪秀全得了新疆,他们是被赶出来的!”西乡思索着道,“或许在那10000俄兵抵达迪化之前,太平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西乡君,你有什么意见?以逸待劳,还是立即南下迎战俄清联军呢?”
  西乡隆永笑了起来:“敢当兄,还是让他们自己往我们的防线上撞吧!”
  石达开拍了拍手:“与我所见略同,那么……就让人把毛子的泛斯拉夫旗再升起来,可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打下棱堡了。”一指那个正在燃烧的木堡,命令道:“赶紧把火灭了,再让工兵搭一个假的装装样子,再找些人扮成俄兵去城堡上面巡逻,就像我们在包围城堡一样。”
  “留一营团和军部守城,其余部队都去城外挖掘壕沟,布置铁丝网。”他摸出怀表看了一眼,“现在已经是23日凌晨了……敌人要从斋桑泊东面绕行,还要走200里才会赶来,所以我们要在26日中午之前完成所有布署!让大家再加把劲儿!”
  “是!”
  ……
  “司令官阁下,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上空还飘扬着泛斯拉夫旗!堡垒仍然在我们手中!”
  “司令官阁下,要塞上空不断有浓烟升起,似乎正在遭受炮击,在要塞以东的斋桑泊湖边发现明军宿营地!明军可能已经包围了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
  一个个骑兵飞也似的策马而来,匆匆的向俄军司令官切尔卡斯基少将汇报军情。这位少将大人正在自己的军帐内,面前一张白木桌子上放着大幅地图。几个俄军校官围在他的周围,还有一位顶戴袍褂俱全的大清王爷大马金刀地坐在一个马扎上。
  另外,还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枪声传来!这是俄清联军的轻骑兵再和明军骑兵交手。
  “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否则要塞极有可能被明军攻陷!”俄军中亚远征军参谋长切尔尼亚耶夫中校大声向他的司令官提出建议。
  “现在明军的骑兵正在拼命迟滞我军,这说明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的情况十分危急,明军是希望抢在我军抵达之前将之攻破!”
  切尔卡斯基少将听听枪声,又看看地图,微微摇头:“还有五天才能赶到,恐怕来不及了……”
  他抬头看着绵愉:“亲王殿下,我们需要急行军!”
  营帐中自有通事将他的话翻译成中文。绵愉脸色有点为难,两手一摊:“司令官阁下,俗话说得好,皇帝不差饿兵!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西清已经是丧家之犬,要地盘没地盘,要军饷没军饷,就连军粮都不大够了。下面的弟兄不肯卖力气,我和皇上也没有办法。”
  切尔卡斯基少将咬咬牙,冷冷地看了一眼这个西清王爷:“亲王殿下,请你转告你们的皇帝,现在你们西清已经失去国土成了流亡者。摆在你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三条,第一是打回中国去;第二是在中亚寻找一块富庶的土地建国;第三是灭亡!而俄罗斯帝国是你们唯一的盟友,无论是反攻中国还是在中亚建立新国家,都离不开我们的支持!没有我们,你们西清只能灭亡!”
  听了通事的转述,绵愉的眉毛一挑:“少将先生的意思是支持我们西清在中亚立国?”
  切尔卡斯基少将重重点头:“当然,俄罗斯帝国从来不会亏待朋友!”他加重了语气,“但也不会放过仇敌,看看曾经统治奴役我们的金帐汗国的下场就知道了,哪怕俄罗斯输掉现在这场战争,她的怒火也不是你们西清可以承担的!哪怕你们的皇帝逃到了印度!”
  ……
  不知道是不是切尔卡斯基少将的威逼利诱起了作用,1854年4月26日凌晨,大队大队的俄清联军就出现在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东南,斋桑泊北岸的土地上了!
  俄国人的实心弹在翠绿色的草原上砸出一个个黑色的斑点。明军的阻击阵地布置的非常仓促,就是在草原上挖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战壕和一道反骑兵的壕沟,因为搜集到足够的木料,所以也没有办法制作鹿砦。连缠绕铁丝网的木桩都没有凑齐,因而也没有在战壕前面拉上铁丝网。
  这防线虽然不大坚固,可是守在这里的部队却是实打实的精锐。草原军队第一军的两个骑马步兵师,都是最好的部队。所以石达开对于这一仗还是极有信心的。
  这时天色已经慢慢放亮,俄军的12磅加农炮开始零星发射。石达开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望楼之上,用望远镜看着西清军的蓝色人影在自己阵地前面在编组成冲锋队形。
  这是两蓝旗吧?恐怕有上万人呢,奕詝这小子还真豁出本钱了!他举着望远镜死死盯着西清军的战线。一个传令兵在望台底下仰着脖子高叫:“军长,军长!何师长说敌人马上要发起攻击了,他请求炮群支援!”
  石达开没有放下望远镜:“告诉何金殿,在老毛子上来之前,炮群不能动!他以为这里是中原,炮弹打光多少就能补充多少吗?打几个清鞑还要大炮?他怎么越混越回去了?”
  炮弹发射得越来越紧密,终于洋枪的火力也响了起来。西清军组成了好几波蓝色的人线,竟然是标准的散兵线,慢慢的向前走着。有些人走几步就停下来打一枪,估计是装备来复枪的轻步兵。他们不多的6磅、9磅大炮也从两侧运动上来,在三百步开外的距离上轰击明军阵地。
  这些鞑子进步的还真快啊!石达开在心里赞叹了一声。都能玩散兵线战术了,看来这几年这帮八旗子弟真是振作了。
  
  第807章
老兵油子
  
  那三爷原来是四九城的旗人大爷,老姓那拉氏,虽然不是什么贵胄,但日子是好过的紧。当然,旗人也是有苦汉子的,那些不能文不能武又没投好胎还不肯卖力钻营的懒汉肯定是苦的。不过那些稍微有点本事又肯钻营一下的,得个差事是不难的。他们旗人拢共就一百五六十万,其中路子最广的北京城满八旗就四十来万,扣除妇孺之后余下的丁壮不过十几万。而给他们这些人预留的差事,不算八旗兵丁,少说也有三万!
  八旗内部就有一大堆的差事,什么参领、佐领、协领、副都统、都统的不知道有多少,不仅八旗的编制内有这些官职,乱七八糟的京营营头里面也有类似的官儿。虽然不是肥缺,但大小是个官,品级还不低。只要走点门子,转去绿营当官或是外放地方当文官(八旗武转文是稀松平常的),谁不能落下几万两的身家?另外,武举的路子也是不分满汉的,虽然考中以后都是去汉人的绿营捞银子的。
  如果不想在兵营里混,还可以学文。也不用交学费,自有朝廷掏银子请了先生来教。读书读得最好的就去考科举抢汉人的路子,汉人要中了进士才能有个像样的官儿,如果是旗人,一个举人就能得到重用了!要是旗人中了进士,那还了得?保管是一代名臣!就算考不上举人、进士也不是没有路子走,可以去当笔帖式,从吏员起步一步步往上爬——如果是汉人当吏员,那是不可能循着正常渠道当官儿的。而旗人的笔帖式,靠熬资历早晚也有一个官做。
  一个不过一百五六十万人的族群,占了大清朝五六成之多的官帽子,而人数多达四万万的汉人,所占份额不过四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反正那三爷原先是很知足的,他可不是那种懒得生蛆还抽大烟的旗下大爷,而且从小喜欢练武,还考上了武举,原本准备再接再厉去考个武进士,这样就能当上御前蓝翎侍卫,混上几年保管外放去当个绿营参将、副将。
  可是这样的好梦,却被东江边上的连声炮响给惊醒了!汉人喊了200年的反清复明,居然成了真!接着就是朝廷组建八旗新军,那三爷自然也被挑了进去,当了正蓝旗新军的佐领。随后就是整整六年的戎马生涯,转战数万里,打没了整个儿的大清江山。不过也把自己从一介战场新人,锻炼成了百败余生的老兵,战场经验无比丰富。对手有多强,能不能打赢,那三爷用鼻子闻都能闻出来。
  而今天战场上的气氛,是相当的不妙,很有被人当成炮灰的意思啊!
  明军的枪声刚响起来的时候,那三爷就立即蹲了下来,小半个身子没进了草丛里面。看看他周围的旗人老兵,都是一样的反应——现在明军蹲在坑里面,他们这些百败老兵可不会傻乎乎站着挨枪毙!不就是远远的蹲着放枪吗?谁不会啊?滑膛枪的射程不够?没有关系,听个响热闹一下就行了,关键是安全第一,这性命可只有一条!
  所以斋桑泊北岸的这场血战的开局,居然沉闷如此,打了一个上午,双方的伤亡加在一块儿,也不知道有没有100人?
  石达开放下望远镜,吐出一口吐沫:“娘的,照这帮狗鞑子的打法,打一年也分不出胜负啊!”
  在西清军战线后方,俄军司令官切尔卡斯基少将正皱着眉头打量着对面的战场。看着这伙出工不出力的西清老油子兵混了一个上午,他向身边的人骂道:“这些该死的鞑靼人,他们打得是什么仗,这些人大概就一心想着活命吧。怪不得丢掉了整个国家。”
  他身边的俄国军官们也都一个个眉头紧锁,同样对西清八旗兵的表现很不满意。
  “司令官,不能这样下去,鞑靼人根本没有打算真打,他们根本不在乎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的得失!”
  “还是换咱们的部队上去吧!让中国人领教一下俄国刺刀的厉害!”
  切尔卡斯基冷笑一声:“我当然知道不能真的依靠鞑靼人了,你们看完地形就赶紧回和部队好好休息!明天晚上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我们俄罗斯帝国霸权的基础,就是我们手中的刺刀!”
  他绷紧了嘴角:“中国人的步枪打得远,射速又快,如果我们在白天猛冲,一定会损失惨重的……还是先让鞑靼人去和他们玩两天,明天晚上,我们再出击,让中国人尝尝俄国刺刀的厉害!10000把刺刀一次性都投入进去!一定要一举突破中国人的防线,大家有决心没有?”
  参谋长切尔尼亚耶夫中校吸了口气,皱眉道:“司令官,一万把俄国刺刀……应该足够了。可要是有个万一,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切尔卡斯基皱皱眉,他的这个参谋长似乎有些太谨慎了。不过这样也好,最坏的打算总该做一下的。他思索着道:“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已经被明军占领,奥伦堡方面不会无动于衷,我估计第12军现在已经在向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进军。如果我们不能在斋桑泊击溃明军,那就沿额尔济斯河北进,同第12军会师再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