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634

  第712章
越境围城
  
  “走了,都走了……”
  七月末,买卖城北门城楼,这声叹息回荡不定,周遭人等都闭目低头,暗自叹气。谁走了?当然是穆拉维约夫和他手下的大部分俄兵还有买卖城内的俄国商人,当然还有一些八旗贵人家的妇孺也和他们一起走了。就在刚才,奕欣还亲自带人送别这些逃离危城的人们,然后就登上买卖城北城遥望他们的背影,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现在发出这声感叹的,也是这位被留在买卖城当炮灰头子的蒙古国博克多汗爱新觉罗·奕欣——他并不是买卖城中旗俄联军的总指挥,穆拉维约夫还留下了几百名俄国军官和炮兵,还有一位名叫卡尔萨科夫的俄军上校担任奕欣的军事顾问,整个买卖城的防御,也是由这位俄国顾问负总责的。
  除了几百个俄国官兵,买卖城内还有奕欣八旗新军的主力约28000名旗兵,全都是按照西法由俄国军事顾问训练出来的新式陆军,一共分为7个旗,每旗都是4000人,相当于西方的一个旅。再加上被傅方带走的6000正黄旗马队,就是奕欣辖下的八旗新军的全部阵容了。
  此外,还有另外24000名八旗官兵被编入了俄军,同差不多16000人的俄军混编,组成了俄军东西伯利亚方面的主力,全都布防在俄国境内。重点驻守在伊尔库茨克、尼布楚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三座大型要塞城市,还有尼古拉耶夫斯克、赤塔和上乌金斯克等三座中型要塞城市之中。
  “竟然把8万大军拆得那样零碎,若集中在买卖城,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啊!”
  说话的是瓜尔佳·胜保,他现在八旗新军镶黄旗都统,在傅方和正黄旗出征后,他就负责起了奕欣本人的安危,也是奕欣军事上的参谋。在他看来,如果将奕欣和俄国人的8万大军集中起来,在买卖城和明军打一场会战,不说大获全胜,也能打个旗鼓相当。可是穆拉维约夫却把军队拆散布防各地,不等等着明军来个个击破吗?
  他的心声也是买卖城内众多旗人将领的心声,同样的问题,奕欣也私下问过穆拉维约夫,但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在蒙古——贝加尔湖战场,联军根本没有承受一场会战失败的资本,哪怕是惨胜也将会造成全局的彻底崩坏。
  轰隆隆的沉闷响声传来了,奕欣有些烦躁地扭头望了一眼城南方向,几个青黑色的烟柱已经腾了起来!几天前双方在野外试探性交火的时候,奕欣就已经见识过了明军的火力了,对方的开花弹的威力极大,竟然能在坚硬的地面上炸出一个个大坑!真不知道由木料和夯土构成的买卖城外墙和几个三角堡能够抵挡多久?
  不过城北暂时还是安全的,因为买卖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正好位于中俄边境,城北就紧挨着边境。现在明俄尚未宣战,所以前来攻城的明军并没有进入俄国境内建立阵地,因而对买卖城的合围也没有形成。所以奕欣的“皇宫”和卡尔萨科夫的城防司令部都在城北。
  可是谁知道这战什么时候会宣呢?或许下一刻,聚集在买卖城南的明军就会大举北进,将买卖城里三层外三层的给围起来吧……
  依依不舍地又看了一眼城北一条从大森林中通过的弯弯曲曲的道路和道路旁边一座悬挂着泛斯拉夫旗的小小的俄国军营——那里还有100个俄国兵在显示俄罗斯帝国的主权。
  一旦宣战,他们大概也是炮灰的命吧?奕欣同情地想着,就带着他的一干臣子下了城墙,回到城防司令部里面去坐镇了。
  刚一进司令部,那位卡尔萨科夫上校就上前敬礼报告道:“大汗陛下,明军正在用大炮轰击2号三角堡!我方则居高临下用火炮还击……”
  买卖城虽然是土木结构的城堡,但却是由俄军工程师精心设计和督造的沃邦1式棱堡体系,并不是由简单的城墙、城门、护城河等防御工事所组成,而是包括了实心棱堡、空心棱堡、凹面堡、三角堡、中堤、斜堤、壕沟、2号壕沟和隐蔽通道在内的一系列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复杂体系。
  而所谓的三角堡则是位于主堡垒之外,高度略低于主堡垒的三角形堡垒,既可以在上面部署洋枪队也可以架设火炮。三角堡上的火力还可以同主堡垒的火力形成交叉,对攻击部队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罗军旗在乘坐热气球,从空中仔细观察了买卖城的防御态势之后,便知道这座棱堡很不好对付,如果强行攻城,只怕会让明军死伤惨重,唯一的办法,就只能耐心地用坑道壕沟围城,再用火力慢慢摧毁买卖城城防体系的一部分,打开进攻通道。最后再集中全力猛攻核心堡垒,才有可能夺取该城。
  “好一个乌龟壳啊!看来我们要做好在买卖城外过冬的思想准备了。”
  买卖城南,明军阵地上,罗军旗大将站在一个高坡之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炮轰的结果。炮轰的效果并不理想,沃邦1式棱堡体系中的三角堡是个用夯土和圆木垒起来的实心堡垒,虽然有一个角被开花弹轰塌了一半,但是仍然是个非常难以攻占的据点,也不难修复。而且对方反击的火力也不弱,因为是居高临下,又有几门口径较大的火炮,所以对明军的炮兵阵地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双方对轰了几轮后,竟然有两门12磅钢炮被对方摧毁!不得已之下,明军的炮兵不得不从前线后撤下来。
  “公爷,这是个沃邦1式棱堡,修筑的非常坚固,还配置有不弱的火力,可能有几门24磅级的大炮,因为架的高,所以射程很远。”
  几名明军的参谋也议论起来了。
  “而且这个棱堡的面积很大,驻扎其内的守军可能多达数万!”
  “看来是不能强攻的,否则伤亡一定大到难以承受。”
  “我们的后勤也不能支撑高强度的作战,而且我们也没有足以摧毁棱堡的大口径火炮,看来只能挖壕围城了。”
  “可是买卖城的位置又太靠近俄国……”
  买卖城顾名思义,就是个两国间做买卖的互市,位置自然在边境线上,是个边境贸易口岸。而现在的买卖城要塞,就是在被推平的买卖城原址上修筑起来的。
  罗军旗思索了下,问部下道:“老毛子在买卖城北的驻军还在吗?”
  部下的一名参谋回道:“买卖城北的俄军军营里可能还有少量驻军,不过超过100人。”
  另一人道:“这帮毛熊明里暗里都在帮鞑子,又不肯干脆参战,真是可恶之极!”
  罗军旗很是火大:“已经给他们撤退的机会了,还不撤干净!留下区区100人就想阻挡咱们围城了?想得美!派一个团的兵过去把他们统统赶走!”
  “公爷,咱们现在还没向俄国宣战呢,就这样开进俄国境内不合适吧?”身边有参谋提醒道。
  罗军旗哼哼道:“有啥不合适?买卖城内怕是有不少俄军官兵吧?他穆拉维约夫怎么不觉得不合适?赶紧,照我说的话去做!再派一个师去买卖城西北的森林里面建立阵地,如果穆拉维约夫敢派兵来给买卖城解围就坚决痛击!”
  罗军旗是蒙古军团司令官,买卖城的明军自然以他为尊。他的命令很快得到了执行,第15军队李文茂指挥一个步兵师另一个步兵团从买卖城东面的空旷草原上快速通过,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俄国境内。
  
  第713章
沃邦攻击法
  
  因为双方炮战的原因,买卖城的城墙上看似无人,不过在垛墙后面是伏了不少哨兵的,都透过垛口后面眼看着一万几千明军从城外通过对情形,立即就飞奔下城向奕欣和卡尔萨科夫上校报信去了。
  “至少15000明军进入俄国领土了……看来明军已经得到了宣战的消息!”
  卡尔萨科夫上校很快做出了判断,他猜想这次很可能是明军主动宣战的!沙皇可能都不知道呢。
  “下令城北军营内的士兵退入买卖城!”
  卡尔萨科夫上校连忙下令城外的那一连兵撤退,他可不想白白丢掉一个连的兵力。
  “上校先生,就这样让明狗子围城吗?”奕欣也在卡尔萨科夫的司令部里面,他有些不甘心地问。
  “让他们围吧,买卖城内的粮食够我们吃上一年的,不怕包围!”
  奕欣叹了口气,这些粮食可是几十万旗人妇孺的口粮啊!虽然穆拉维约夫保证已经在通往西西伯利亚的沿途城镇、村庄准备好了足够的口粮,保证他们所有的人都不会在途中陷入饥饿,但是这样的话又有几分真实性呢?
  “上校先生,明狗子不会只围不打吧?”奕欣有些忐忑地问道。
  “暂时是这样的,我想刚才的炮战应该已经让他们知道买卖城要塞的厉害了。”卡尔萨科夫上校有些得意地道。
  “如果明军稍微有一点西方军事常识的话,一定不会强攻一座坚固的棱堡,因为这样的城堡根本不是靠尸体和流血能解决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要塞周围构筑平行壕和交通壕,如果从空中俯瞰,就像个蜘蛛网一样。等到平行壕和交通壕的工程完工,真正的炮击才会开始,敌人的步兵还会在大炮的掩护下逐渐收缩包围圈……”
  买卖城内的城防司令部内,卡尔萨科夫上校表情平静地向奕欣介绍着起了西方最常用的堡垒攻坚战术。他说:“这种战术名叫平行堑壕逐次攻击法,是法国的沃邦元帅在一百七八十年前发明的。而我们现在防守的买卖城,则是一座沃邦1式棱堡,也是这位沃邦元帅的设计杰作。”
  “上校先生,那我们能守得住吗?”奕欣直接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他可没有兴趣听卡尔萨科夫上校讲什么是沃邦1式棱堡和怎么攻占这样的棱堡。
  “大汗陛下,请您放心!买卖城无比坚固,一定能够守住。”卡尔萨科夫上校脸上仍然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不断敲打着地图台的手指,才显露出他内心的焦虑。
  买卖城的棱堡是他亲自负责督建的,的确是一座难以被攻陷的棱堡。但并不是无法被攻占!如果让他来指挥装备有大量火炮的6万新式陆军,最多4个月,买卖城一定会被自己攻破!
  和卡尔萨科夫上校的预料相同,明军并没有拿人命去填买卖城愣堡的想法,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管用的。
  罗军旗的参谋和幕僚都是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他们为这位黑帮打手出身的明军陆军大将制定了,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买卖城守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战术。最终目的是将整个买卖城都置于明军优势炮兵的有效射程之内。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种长壕围城和大炮轰击的攻城战法,同沃邦1式棱堡有一个差不多的名称,叫“沃邦攻击法”。和沃邦1式棱堡的设计一样,都是17世纪和18世纪初伟大的法国军事工程师沃邦元帅的杰作。他的《论要塞的攻击和防御》、《筑城论文集》和《围城论》中的许多内容,直到19世纪中叶仍然被各个列强的军事学院奉为经典。大明的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同样将沃邦所发明的攻城、守城和筑城的方法传授给了大明陆军的军官们。
  不过除了“沃邦攻击法”,明军还有另一样攻城利器——淀粉炸药。
  就在明军开始挖壕围城的同时,一队队的马车正从六百里外的腾格尔城给买卖城外的炮兵阵地拉来弹药,其中一部分是霍奇斯基榴弹,填装的是朱皇帝发明的硝H淀粉——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药!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只需要用浓硝酸、浓硫酸、高质量的淀粉在30~40摄氏度下搅拌后即可得到粗制的硝H淀粉,而后再再使用纯碱和浓氨水中和去除粗制硝H淀粉中的残酸即可得到可用于炮弹装药的硝H淀粉。
  当然,这种相对简单的工艺是五六年之前的中国手工业根本无法实行的。就算是眼下,也只有杰森行的制药公司和兰芳行的兵工厂有能力量产硝H淀粉,以及生产硝H淀粉所需的硝酸、硫酸、淀粉、纯碱和氨水(当然不是合成氨了)等原材料。而且,在中国工作的杰森行和兰芳行的工程师,绝大多数还是高薪聘请自欧洲。这一国的工业化道路,其实是没有什么金手指和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的慢慢提高。
  由于有太多的外国工程师在杰森行和兰芳行工作,所以硝H淀粉这种威力巨大的炸药也不可能当成秘密武器了——这项发明已经在包括俄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工业国申请了专利。所以俄国的兵工厂,也已经开始投产硝H淀粉用于生产炸弹了!不过东西伯利亚的俄军和买卖城内的八旗军是没有这种先进武器的。现在沙皇手里的硝H淀粉可有限,当然要用于比较重要的西线战场了。
  ……
  “这就是买卖城的城防图?”
  8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朱济世看着眼前一张好像是雪花样子的要塞地图,皱着眉头问道。
  “皇上,这不是买卖城的城防图,而是标准的沃邦1式棱堡地图。”总参谋长刘炯是科班出身,上过桑切斯特军校,知道棱堡是怎么回事,“这是壕沟,通常有几丈到十几丈宽,壕沟里面是斜堤……就是一个大角度的斜坡,很难攀爬。而部队在攀爬斜堤时又会遭到来自三角堡、空心棱堡、实心棱堡等棱形和三角形堡垒的交叉火力射击,几乎没有可供躲避的死角!”
  真是凶残啊!朱皇帝也知道一座精心修建的棱堡是很难被攻占的!
  朱济世淡淡地道:“唔,让罗军旗不要着急,慢慢打,要做好在买卖城下过冬的准备。历史上清鞑伪帝康熙打一个雅克萨城就花了10个月围困方才得手,如今的买卖城棱堡不知道比雅克萨城坚固多少,哪怕花10个月打下来也不丢人。”
  刘炯心道,天子果然是知兵的,攻击棱堡最忌讳的就是急躁。罗军旗也不是沃邦那样的攻城大师,之前也没有研究过棱堡和军事工程学,想让他在短时期内破城,只怕要用尸山血海去填了。
  “不过请皇上放心,这个沃邦1式棱堡的设计到底是一百七八十年前的东西,那时候可没有淀粉炸药和A油炸药。”
  刘炯笑着说起了好消息:“总参谋部的参谋已经找到攻克买卖城棱堡的方法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平行堑壕逐次攻击法(沃邦攻击法)将壕沟挖到离买卖城棱堡500码的地方,然后将12磅榴弹炮和24磅榴弹炮架在壕沟里面,那是架在买卖城上的加农炮的攻击死角,而他们的榴弹炮又没有大威力的开花弹,对咱们的榴弹炮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咱们可以用榴弹炮向买卖城的城防工事发射开花弹,也可以直接将开花弹射进城内。”
  
  第714章
家庆之死
  
  总参谋部提出的打法,就是将12磅和24磅榴弹炮当成了后世的迫击炮使用,放进战壕后利用榴弹炮的大射角让炮弹越过城墙直接落到城内。如果没有填装A油炸药或淀粉炸药的霍奇斯基榴弹,这种“迫击炮”战术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很难对买卖城内的目标构成致命的杀伤。不过现在,只要成千上万枚的大威力开花弹落进买卖城,没准就能迫使城内的守军缴械投降了!
  想到这里,朱济世笑着追问:“前线榴弹的数量够吗?”
  刘大参谋长拍着胸脯笑道:“足够了,罗军旗带了四万枚霍奇斯基榴弹前往买卖城,腾格里城内还储存有相同数量的霍奇斯基榴弹。如果不够,还可以从后方往前运输,陆军部的仓库里面有不下二十万发霍奇斯基榴弹!”
  明军备战已经有两年多了,自然储备了大量的霍奇斯基榴弹,这种榴弹的生产难度不算太大,用不着兰芳行的工厂,许多由手工作坊升级来的小工厂都能生产霍奇斯基榴弹的外壳和尾翼(木头的)。
  “军粮呢?三军不可一日无粮,前线的军粮能维持多久?”朱济世又问。
  “足够维持2个月。”刘炯道,“陆军部已经拨款向漠南蒙古各部采购了大批牛羊,还从辽东调运了大批粮食,正在运往买卖城前线。另外,罗军旗已经下令在买卖城周围建造四座野战堡垒,作为围困买卖城的根本。”
  “那支渗透到蒙古草原上的俄鞑联军找到了吗?”朱济世的语气已经放沉。买卖城一役打得是耐心,是后勤。而东西伯利亚之战,关键也是后勤。所以这股数量不明的俄鞑联军,才是真让朱济世头疼的事情。一旦让他们截断了明军后勤线,买卖城前敌的大军可就危险了。
  “皇上别担心,这股俄鞑骑兵成不了大气候的,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咋的,在飞狼堡一战中,1500骑兵连一个几百个工人和几百个步兵都拿不下来。”
  刘炯安抚道。这几日,总参谋部已经收到了两起蒙古部落造到袭击的报告,肇事者都是八旗兵。事发地点已经靠近戈壁边缘,距离明军的后勤线和铁路工地很近。不过明军的反应也算迅速,紧急从北直、热河和辽东等地抽调骑兵赶赴漠南。同时,韩四的12万大军也在草原上完成了战略展开,分成10路,由东向西搜索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