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34

  第52章
都是石头惹得祸
  
  “小心点儿小心点儿!可别打碎了,斯文森,亨利,轻拿轻放!”
  就在我们的朱大神医拉着女伯爵伊莎贝尔的嫩手大谈人生理想的时候儿,在伦敦多佛尔大街上杜兰夫人的家里面,美艳迷人的法兰西熟妇正叉着要站在自己的卧室里面,瞧着白斯文和那位法国小裁缝亨利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玻璃器皿打包装箱。
  随着朱济世的事业重心从伦敦迁往曼彻斯特,多佛尔大街上的宅子便闲了下来。5月初的时候,朱济世又在曼彻斯特郊外购买了别墅,命名为罗曼别墅的,准备用于他自己和杜兰夫人同居。当然购买宅子,布置爱巢还有搬家这些琐碎事情,都是由杜兰夫人这位“贤内助”一手操办的。杜兰夫人回伦敦就是来搬家的,其实也没有多少东西要搬,就是她和朱济世的一些衣物,还有就是一些比较昂贵的瓷器和玻璃器皿。至于这一屋子的家具,是不会搬去曼彻斯特的,这宅子连店面随后就会租出去,每年总有150英镑的租金,虽然不是什么大数,但杜兰夫人是不会嫌钱咬人的。
  亨利和白斯文也跟着一块儿来帮忙搬家,他们俩现在一个是罗曼别墅的管家,一个是罗曼别墅的中餐厨师……这个白斯文虽然是朱济世的同胞兼广东老乡,不过却没有一点受重用的样子,前些日子还辅导过朱济世的繁体字,现在已经成了单纯的下人。
  这位流浪欧洲的旗人老爷也算是个能屈能伸的主儿,这个奴才倒当得挺勤快,什么事儿都能搭把手,嘴巴也甜,跟在杜兰夫人屁股后面夫人长夫人短的,就好像她是朱济世的正经夫人似的。
  不过在和杜兰夫人相处的时候,白斯文也没忘了拐弯抹角摸朱济世的老底——倒不是好奇,而是威廉·渣甸交代给他的任务。他虽然不跟着威廉·渣甸这个痨病鬼混了,但是也不敢完全不听渣甸的话。他可是知道威廉·渣甸的背景有多深,财力有多大,如果没有这位渣甸先生四下里活动,这一回的中英战争多半是打不起来的,这样洋大人可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但是想起自己现在的主子朱济世,白斯文也觉得有点深不可测!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这两个差事大概相当于大清朝的翰林,一个人身兼两国翰林,这个学问肯定是极大的!还封了从男爵,呃,这个相当于大清的二等男,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爵位,但听杜兰夫人说,这个爵位是大英帝国的皇夫点名要封的!这个大英帝国的皇上是女的,叫什么维多利亚女王,这个皇夫就相当于皇后,而且他们洋人是一夫一妻,女皇上也不例外,只有一个老公。所以这皇夫看中的人,将来怕是也有大用的一天吧?要搁在大清朝,早晚有个入阁的前途,虽然英吉利的规矩很不一样,但自己跟着这样的主子,应该也不算太差,只是这主子好像不大待见自己,看来还得想法子好好巴结一下。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见哗啦一声脆响,惊得白斯文一个激灵,还好不是自己手里的瓷器碎了,是亨利亨大管家出的错儿。
  “亨利,小心点儿。”杜兰夫人只是嘟囔了一句,就没说什么了。
  “我来,我来收拾吧。”白斯文赶忙把手里的瓷器放好,回头就来帮着亨利拾地上的碎片。这个亨利是什么人,朱济世从来没有关心过,不过白斯文却从杜兰夫人那里套出了一点实情,那小子是杜兰夫人前夫的私生子,怎么都算是半个少爷。
  琢磨着要怎么巴结亨利亨大少爷的时候,白斯文的手也没闲着,将一地的瓷器碎片一块块拾起来扔进个簸箕,突然就听见杜兰夫人喊道:“斯文森,这个不能扔,这可是杰森的宝贝。唉,这个杰森总是乱放东西,就这样随手扔进瓶子,万一弄丢了可怎么办?”
  宝贝?白斯文低头一瞧,呃,手上捏着的还真是宝贝!这是块玉石,质地纯、结构细、水头足、颜色羊脂白、油性重,上好的和田羊脂玉!白斯文虽然不是什么懂玉的大行家,但是基本的门道还是识得的。当年他在广州的时候也是阔过的,家里面也有几块上好的羊脂玉,不过同这块玉相比可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了。
  仔细再看,这块玉石上面还有龙纹雕刻,而且这玉石雕工极为细腻,瞧着就不像是民间工匠的手艺,在一圈龙纹当中还有一个纂体字儿,好像是个煊字儿。这玉石一看就是来历不凡,也不知道朱济世从哪儿弄来的?
  白斯文双手捧着玉石小心翼翼地交到杜兰夫人手上,好像是有口无心地顺便问了一句,“夫人,这个石头是爵爷祖上传下来的吧?”
  “是啊,”杜兰收好玉石,笑吟吟地道:“杰森的祖先是鞑靼人征服中国的时候逃亡到南洋的,这块石头就是他的祖先留下的。对了,斯文森,这块石头在东方是不是很名贵?”
  “是是是,这种石头叫玉石,而这一块玉石又是玉石中的极品,被称为羊脂白玉,只是达官贵人才可以拥有……”白斯文一边满脸儿堆笑地给杜兰夫人解释玉石,一边儿却在心里面猜测起朱济世的身世来了。
  他知道,杜兰夫人口中的鞑靼人指的是满人,鞑靼人征服中国是指满清入关定鼎中原。朱济世的祖先是那时从中国跑路的,呃,朱济世的祖先肯定也是姓朱的……还是八旗入关的时候逃出去的,又有这样的龙纹玉佩,该不会是逆明的后人吧?
  这个煊字搞不好就是逆明哪位王爷的名号,如果还能回国的话,找个懂明史的问一下就知道了。
  白斯文的眼珠子转了又转,逆明之后是当然的朝廷钦犯,如果能捕了送到广州将军衙门,自己勾结西夷的罪名不但能免了,没准还能官升三级!对了,这个朱济世背后有大英帝国的皇夫阿尔伯特,只是不知道两人勾结到了什么程度?朱济世会不会接受英国的支持去反清复明,要这样的话,朝廷的麻烦可就有点大了……
  
  第53章
致道光皇帝的信

  
  硝酸铵炸药的生意终于谈妥了,朱济世在布伦海姆宫住了四天,每天都和丘吉尔公爵讨价还价,最后把硝酸铵炸药和雷管专利的价值确定为24000英镑,丘吉尔公爵则出资16000英镑的现金,双方合资成立一家名为“杰森——丘吉尔炸药”的公司,负责生产硝酸铵炸药、雷管,还有用硝酸铵炸药为装药的手榴弹。
  眼下的欧洲经济不景气,而且总体上的局面又比较稳定,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所以有许多火药工厂都经营困难,丘吉尔公爵便提出建议,干脆收购一家现成的火药厂,在其基础上生产硝酸铵炸药。济世当即就点头应允,还推荐汉斯·施密特和威尔·海明担任这“杰森——丘吉尔炸药”公司的总经理和厂长,公司董事长则请丘吉尔公爵出任,公爵也表示赞同。于是双方便在6月11日草签了协议,12日,朱济世和济世控股的法律顾问琼斯大律师还有丘胖子一块儿,乘坐着马车离开了富丽堂皇的布伦海姆宫。
  这辆马车是丘胖子的,很不错,宽大平稳,车厢里面的装饰也豪华,座椅上的垫子应该是海绵的,非常松软。车厢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酒柜,里面放了糕点和一瓶葡萄酒,都是给朱济世、丘胖子和琼斯律师在路上享用的。从布伦海姆宫到曼彻斯特的距离可不近,没有大半天是到不了的。
  沿途的风景不错,都是连片的欧式田园,到了这个时代已经好几个月,朱济世发觉英国的乡村同后世的差别不大,不过他们的城市可就实在有点脏乱差了,生活在那里的劳动人民瞧着都有些饥寒交迫的样子,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吧?
  如果中国在未来也走上“改革开放”的路子,恐怕也会有许多饥寒交迫的人们……连英国这个资本主义搞了两三百年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难道后起的中国劳动人民还能指望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福利?
  血汗工厂就血汗工厂吧,后世的天朝还不是这样走过来的?那时中国工人的工资可比欧美工人低了许多?如果这个时代中国要“改开”的话,两边工人的收入估计也就差不多,就在饥寒交迫中一起挣扎吧。朱济世收起那点儿感慨,就和丘胖子、琼斯聊了一路的风花雪月。
  马车停在了曼彻斯特郊外塞尔镇上的罗曼别墅门口,亨利大管家已经在门口恭候。
  朱济世跳下马车,丘胖子和琼斯也跟着从马车上下来。杜兰夫人一路小跑就迎了出来,像一匹雌鹿一样扑到朱济世怀里面,“亲爱的,你可回来了,生意谈得还算顺利吗?”
  “很顺利,我们的济世控股很快就要有新的成员加入了。”朱济世在她脸颊上面亲了一口,笑道:“晚饭准备好了吗?我和罗伯特、安德鲁都已经饿坏了。”
  “准备好了,斯文森弄了中国菜。”杜兰夫人拉着朱济世就往屋里走去。
  罗曼别墅花了朱济世3000英镑,这笔款子还是通过科斯佩尔·威廉向巴林银行借贷的,在济世控股第一次分红之前,朱济世的手头大概是不会有多少现款的。不过那3000英镑还是花得挺值,房子非常漂亮,三层的洋楼装修得很漂亮,还带着一个非常大的院子,还附送了全套家具。
  “杰森,这是法兰西科学院给你的信,你已经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合作院士了。”
  刚一进屋子,杜兰夫人就从客厅里面一张桌子上取过两个大号的信封递了过来。“还有这封信,是法国外交大臣吉尧姆·基佐侯爵给你的。”
  “基佐侯爵?给我来信?”朱济世愣了一下,从杜兰夫人手中接过基佐侯爵的信,拆开一看,不认识,都是法文。
  “上面写的什么?”他把信给了杜兰夫人。
  杜兰夫人是小资产阶级出身,他老爹是开服装店的,还是非常有名的裁缝,据说还给拿破仑做过军服!所以杜兰夫人姐妹都受过一些家庭教育,认得法文。
  “基佐侯爵想请你在9月底之前去巴黎同他见面,他的信里面还说,法国政府准备派出一个庞大的外交代表团前往中国,如果你想给中国皇帝写信,法国外交使团可以充当你的信使。”
  “我给中国皇帝写信?”朱济世怔了一下,心道:“这个建议倒是不错的,是该有个人给道光皇帝写信,把西方列强的情况大致和他说一下,也不指望道光看了信以后就搞‘改革开放’,但是总好过大清朝上上下下对西方都是两眼一抹黑吧?”
  丘胖子这个时候凑到他身边,低声提醒道:“杰森,现在英法在对华问题上存在竞争关系,你一定要慎重对待基佐侯爵的要求。”
  朱济世淡淡一笑:“那是自然的,我是大英帝国的从男爵,不是法兰西的从男爵,济世控股的投资,也都在英格兰的土地上面。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应该透过法国外交代表团,将信送到道光皇帝那里,至于书信的内容……我希望能同阿尔伯特亲王殿下商议一二。”
  丘胖子只是点了点头,半晌才道:“杰森,你准备在信上写些什么内容?”
  朱济世瞅了眼胖子,“罗伯特,这个老大帝国对外部世界可是一无所知,我想还是先给道光皇帝介绍一下世界主要强国的概况吧,但愿我的这封信可以送到道光皇帝跟前儿。”
  ……
  “老爷,您唤我有什么要紧事情么?”
  白斯文恭恭敬敬站在朱济世的书房里面,身上还穿着个白色的大围兜,他是刚刚还在厨房里面洗盘子洗碗来着。说起来这位旗下大爷在异国他乡混得也挺凄惨的,就是朱济世家的长工一个。
  朱济世斜睨着这个汉奸,淡淡道:“斯文森,我打算给道光写封信,你觉得如何?”
  “道光?老爷,您是说当今……圣上!?”白斯文吸了口气,心道:“这位朱济世提起万岁爷的语调稀松平常,没有丝毫的恭敬,看起来定是逆明反贼无疑了!”
  “爷,您想跟皇上说些什么事儿?”白斯文不动声色地问。这里是大英国不是大清国,朱济世莫说还没有扯旗造反,就算是公然打出反清复明的牌子,朝廷也是拿他没辙的。所以这位流落英伦的白斯文白大旗人,还是决定要继续隐忍潜伏。
  朱济世沉沉一笑,轻轻的摇了摇头,“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和道光有什么话好说的,斯文森,你比我了解满清,你觉得他们现在想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吗?”
  “睁开眼睛看世界?”白斯文容色有些讶异,这世界有什么好看的?自己是没有办法才跟着渣甸老爷来英伦的,要是朝廷能免了自己的罪过,自己吃饱了撑得才出来看世界呢!
  不过这话只能放在心里面,这是大清朝的内情,不能让逆明乱党知晓。当下,白斯文就重重点头,“想!朝廷一定想知道外洋的情况,老爷,不如您就在信里面详细给万岁爷说说西洋列强的内情吧。”
  朱济世点点头,道:“那么,道光最想了解的西洋情况又是什么呢?”
  白斯文挠了挠头,心想皇上的心思自己哪里能揣摩到?自己要有那本事也不至于混到现在这种地步。但是他沉吟了一下,还是对朱济世道:“万岁爷最想了解的,肯定是西洋列强的军力,以及他们对我大清的野心……”
  “知道了,”朱济世顿了一下,又问:“斯文森,你知道道光的姓名吗?”
  白斯文愣了又愣,呆呆看着朱济世,“爵、爵爷,您说什么?”
  “道光的姓名,”朱济世道:“我要给他写信,当然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啦。”
  白斯文吸了口气,心说这位爷真是一点不知道规矩,给皇上写,呃,上折子还能称呼皇上的姓名!这是大不敬啊!光这一条就够得上掉脑袋了!
  “爵爷,您……您知道什么是大不敬吗?”
  “知道!”朱济世抬眼看着白斯文,冷冷道:“但我不是道光的臣民,而且道光也不值得我尊敬。”
  白斯文心道:“没错了,这位爷十有八九就是逆明反贼之后,大清朝的皇帝是他的仇敌,他当然不会尊敬仇敌了!”
  
  第54章
致道光皇帝的信

  
  夜色已经非常深了,整个罗曼别墅一片宁静,只有朱济世卧室里面还有昏黄的灯光透出。杜兰夫人已经熟睡,妖娆艳丽的脸蛋上挂着满足的微笑,赤裸的身体上面就盖着条薄毯,大半个丰胸都露在外面,轻轻起伏着,散发出成熟诱人的气息。
  已经享用过艳色的朱济世却对这样的尤物视而不见,二十五岁的他虽然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但也不能都用在女人身上。他现在正精心撰写着他给道光皇帝的信。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九个多月了,名望、财富还有艳色,都已经有了一些,将来注定还可以得到更多。不过朱济世自认还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心的人,现在是时候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了。
  但是朱济世仍然没有想过要推翻满清王朝。倒不是因为热爱这个封建王朝,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承认清国是自己的祖国。但是造反这种事情,却不是网络小说里面说得那么容易,至少对一个21世纪穿过来的医生来说,真的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朱济世还是决定要用自己的方法,用帮助中国人了解世界,用兴办现代教育的方法,来缓慢而稳妥地改变古老而封闭的中国。
  “……清国所在的地区被西方列强称之为远东,意指遥远的东方。事实上,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两个西方列强的本土,距离清国的确是非常遥远,要绕过非洲大陆,穿越印度洋,然后才能进入南中国海,也就是广东以南的大海,中间相隔不下两三万里。而这样遥远的距离正是清国安全最好的保护,无论是英吉利还是法兰西,目前都是无力向远东地区派遣数量超过几万人的陆军。哪怕是同清国陆上接壤的列强俄罗斯帝国,也没有力量在远东维持庞大的军队。因而西方列强在短期内,对清国并无太大恶意,这对清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西方军事、科学的机遇期,因为西方人同样知道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于距离遥远暂时无力吞并的清国,他们还是愿意进行比较友好的交往。
  相比之下,距离欧洲较近的奥斯曼帝国和印度的情况则极为危险。奥斯曼帝国是西迁的突厥人所建立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最强大时,曾经占据东南欧地区的大片领土,领土兼跨欧亚非三洲,实乃欧洲基督教文明之严重威胁。在1683年时还曾经围困欧洲强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然而由于西方列强纷纷变法图强,而奥斯曼帝国一味守旧因循,以致国力衰微,一蹶难振,屡屡为欧洲列强奥地利、俄罗斯所败,东南欧领地接连丧失,但仍不失为西方大国。而且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奥斯曼帝国也已经开始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改革。目前由马哈穆德二世苏丹所主导的第三次改革仍然在进行当中。改革的重点,乃是学习欧洲军事技术以,建立欧式陆军,虽然奥斯曼帝国的改革并不成功,但是这个国家仍然是阻挡欧洲列强向东方大举扩张的一道屏障,并且其国对清国绝无恶意。清国若赞无同英法列强进一步加深关系的想法,不妨同奥斯曼帝国进行平等交往……
  印度的情况则比奥斯曼帝国更为危险,由跛子帖木儿后裔所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在1764年的布克萨尔之战中,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旗下的6万大军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7000军队(其中欧人只有857人)所败,阿拉姆沙投降,莫卧儿王朝自此沦为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附庸。之后,南印度土邦迈索尔王国和继莫卧儿王朝之后崛起于中北印度的马拉塔国家联盟又同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到1818年时,马拉塔、迈索尔两国已经相继败亡。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东印度公司之手,只剩下印度西北的锡克帝国仍然保持独立,预计该国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下一步进攻目标。而在锡克帝国灭亡之前,清国的安全还是相当有保障的,但是锡克帝国可以维持的时间恐怕不会太久……”
  朱济世短期已经凉透了的咖啡抿了一口,凝神看着这封注定将要载入史册的书信,似乎看见了封闭落后的清帝国因为自己的努力将要发生的改变。或许这样的改变是相当缓慢和微小的,但是中国和西方的遥远距离决定了双方的关系。只要中国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西方就不会将中国当成印度第二——虽然朱济世对欧洲历史不大了解,但还是知道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大致年代。
  在他看来,历史留给中国的改革机遇期还是挺多的,两次鸦片战争相隔了十几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又隔了十几年,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间隔了将近二十年。如果中国真的能认真学习西方,哪怕是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线,凭借中国的国力和资源,到甲午战争前建立起十几二十万人的新式陆军,拥有可以满足二十万新式陆军作战需要的重工业和军工产业,培养出一支基本了解西方并且有相当西学基础的官僚队伍是根本没有难度的。这种事情奥斯曼、日本甚至是埃及都能做到,何况是泱泱大中华呢?想到这里,朱济世好像找到了新的人生奋斗目标,他定了定神,继续将自己的书信写下去。
  “……正因为如此,清国应该抓住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和时机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可以效仿奥斯曼帝国,应该以学习欧洲科学、军事,建立欧式陆军,开设可以生产欧式军火之工厂为改革目标。具体步骤方略则可参考奥斯曼、埃及及印度各土邦所进行之改革。而在进行这些改革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真正了解西方,了解当今之世界,因此派遣官员出访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德意志等欧洲列强尤为必要。同时,也可遣使出访印度、奥斯曼、埃及等相对落后国家,考察他们的改革经验。
  在了解西方之后,则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外交,派遣公使常驻西方列强之首都,派遣留学生到西方,雇佣西方军事、科技人才,在国内或香港开设传授西学之新式学校培养通晓西学之人才。
  总之,如今之世界,已经是强国林立,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德意志、西班牙、美利坚、奥斯曼等国之国力皆不在清国之下,海陆军实力犹在清国之上。因此不能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列强为蛮夷之邦……然而清国之国势,也未到无可挽回之余地,对于西方,既不应该无视,更不需要畏之如虎狼。而是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与他们和平相处并展开贸易,努力巩固清国在远东的霸权。
  ——英吉利皇家学会会员、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从男爵,明之遗民朱济世致清国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