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34

  至于这位和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有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也只能闭着眼睛当没看见了,反正朱济世现在是不承认大清朝代表中国的……
  不过一想到那个还在半梦半醒当中的大清国,他的心里面就不住叹起气来了。恩格斯那日的分析虽然在历史上落了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大清国其实是拿了一副好牌,暂时的落后真不算什么,实际上落后的也不算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现在的大英帝国有什么?会造大帆船,会造蒸汽机,还有几百英里的铁路,还有一大堆血汗工厂,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使用的火枪,按照威尔·海明的说法,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枪,欧洲大部分的铁匠铺子都能造!
  至于大炮,同18世纪也没多大区别,就是个发射铁疙瘩和霰弹的金属圆筒罢了,基本上都是手工工场的产品,技术也不保密,非常容易学的。
  而且眼下的欧洲正坐在革命的火山口,他们这里的劳动人民已经被民主宪政的那一套理论给蛊惑了,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把他们的苦难怪罪到了资产阶级专政头上去了。所以乱是肯定的,问题就是大乱小乱。哪怕朱济世不记得历史上这段时间的欧洲都发生过什么,但是只有看看英国工人阶级现在隔三差五就上街游行,还有那些激进主义报纸上面的煽动性文章就知道未来几年的局势肯定不会太平。
  在他的记忆当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似乎要等到十几年后的1856年也不知道是1857年才爆发,估计就和欧洲这里的紧张局势有关。如果大清国能抓住这段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哪怕是搞一场像奥斯曼帝国或某些印度土邦那样的不彻底的改革,先将改革限定在军事领域,教育出一批新式军官,训练出十万欧式陆军,恐怕也足以抵挡英法的侵略。哪怕就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之前,也无力在远东打败十万欧式陆军的……
  好吧,等这一阵子忙过了,自己还是抓紧时间多弄几部介绍西方政治、地理、军事、经济、法律还有人文历史的书籍,然后再想办法把这些书搞去东方发行吧。
  马车跑了也不知道有多大功夫,车速忽然慢了下来,最后完全停了下来,然后就是伊莎贝尔女伯爵甜腻的嗓音,“杰森,我们到了。”
  朱济世推开车门先一步下了马车,又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站在车门口扶着女伯爵的玉手将美人儿搀了下来——女伯爵不在阿尔伯特亲王的召见名单上,不过却可以陪同朱济世进入温莎堡,顺便指点他一些英国宫廷礼仪,说起来也真够繁琐的,什么时候可以吭声,什么时候要装哑巴,对什么人要行鞠躬礼,对什么人要单膝下跪,还好没有三拜九叩的大礼。
  里德爵士也已经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回头白了一眼朱济世和伊莎贝尔,轻轻咳嗽了一声,就当先向诺曼门走去。
  不过朱济世倒没在意,只是抬头打量着这座豪华的巨大城堡,论起奢侈的程度,这座英国皇家官邸比起清朝皇帝的园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占地面积没有那么大,而且花费也少很多。这座温莎堡在1824年到1830年期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改建,总共花费了30万英镑,而英国皇室的另一处官邸白金汉宫的花费大概是45.3万英镑,折合成白银也就是一百多万两。真不知道清朝的那些园子动辄就几百万两上千万两的修建经费是怎么花掉的?
  三个人才一走进诺曼门,就看见从敞开的城门里面快步走出一个穿着裙子的苏格兰壮汉,看着里德爵士就打招呼:“男爵,您可算是来了,亲王殿下等的都有点发急了!”
  里德爵士不敢怠慢,当下就朝那苏格兰人介绍道:“这位就是朱先生,他身边这位是德纳芙夫人(她的女伯爵不被承认)……这位是温莎堡的管家布朗先生。”
  布朗扫了一眼朱济世和伊莎贝尔,淡淡地道:“召见将在谒见厅举行,里德爵士和朱先生请跟我来。德纳芙夫人,请您稍等一会儿,会有人带您去休息室等候。”
  
  第43章
办大学的设想
  
  在温莎堡内一间墙壁上面挂满了油画,整个屋顶都被美轮美奂大幅壁画所覆盖的宽敞屋子里面,一张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沙发上面,此时正端坐在一对夫妇,男的极为英俊潇洒,穿着件大红色的军服,下面是条白裤子,正是阿尔伯特亲王。那女的是个肉乎乎的孕妇,个子很矮,肚子又大又圆,看上去有七八个月了,当然就是日不落帝国的那位女王陛下了。此刻女王夫妇正用好奇的目光,好像是在伦敦动物园里面观赏什么稀有物种一样,打量着恭谨端坐在他们对面的朱济世。
  “朱先生,你说你是在父亲的诊所里,在父亲的指导下接受的西式教育,还自修了大学的医学和化学课程?”
  听到阿尔伯特亲王用德语提出的问题,朱济世心里真是叫苦不迭。今天本来说好是亲王召见的,谁知道走进这间金碧辉煌的谒见厅就瞧见维多利亚女王端坐在亲王身边。好吧,跪就跪吧,谁让您是女王陛下呢?
  可是这位女王陛下还是个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好奇宝宝,从接见开始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都是在摸朱济世的老底。
  而朱济世又能怎么回答?难道告诉维多利亚女王自己是从21世纪穿越过来的?这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只能撒谎了!好在朱济世对此早有准备,编造了一套死无对证的说辞。
  他称自己的家族是在明末清初时候为了躲避鞑靼王朝及其走狗的追杀而逃离中国,此后一直在南洋各地流浪,为了躲避追杀还不断变换姓名。而自己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人丁单薄,只剩下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几名忠心耿耿的仆人。父亲曾经接受过完备的西式教育,是南洋地区一位著名的医生,对西医和传统的中医都很有研究,自己现在的许多发明和发现其实都是在父亲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达成的突破。而自己则是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会了英语、德语,还自修了化学、医学和微生物学课程。但是非常不幸,这位名为朱先圣(这个名字是朱济世起的,寓意为先人、圣人,后来这个名字却给他惹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的博学多才的名医和他的夫人,却在一场海难中丧生。朱济世则在父母去世后变卖家产,前往欧洲闯荡和游学……
  “亲王殿下,其实我倒是非常希望能够接受正规的西式教育,可惜在东方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朱济世赶紧想办法将话题从自己的身上引开,他思索着道:“虽然在新加坡,在婆罗洲,在爪哇都有不少西方人开设的学校,但是水平普遍较低,只有简单的科学课程,而且神学的内容过多,因为这些学校都是教会开办,主要的目的是培养牧师,在那里几乎不可能学到西方科学和人文政治的精髓,这也是我离开南洋到欧洲游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希望能在了解和学习欧洲式教育之后,将其引入东方,在南洋和香港开设一些真正能够传授科学知识的学校,如果可能的话,还想开办一所大学。”
  “你要在东方开办大学?这倒是一个宏大的理想,不过实现起来可不容易啊。”阿尔伯特亲王露出了非常感兴趣的表情。
  而维多利亚女王却打了个哈欠,她本人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而是由家庭教师教育出来的,学识非常有限,远远不如在波恩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阿尔伯特亲王,更不知道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同教堂一样,都是可以成为侵略一个落后国家工具的。
  “是的,我的确想在香港开办一所大学。”朱济世一脸正色地看着阿尔伯特亲王,心道:“这好像真的是个不赖的主意!现在整个亚洲大概都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吧?而历史上中国的第一所新式大学好像要到50多年后才出现,如果自己能在几年后在香港开设一所大学,对中国进步的意义恐怕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
  至少比单纯的造反推翻满清更有意义,毕竟没有一大批懂得西方科学,拥有新式思维的精英来领导整个中华民族,就算推翻了满清坐上了紫禁城里面的龙椅,又能真正对国家民族的进步起到多少作用呢?
  再说了,自己的见识和思维方式,同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用天差地别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不教育出一批具有新式思维的中国青年,只怕根本没有办法同现下的中国儒家精英们交流吧?”
  “朱先生,办一所大学可不容易,不光是有钱的问题……我想您明白这个道理吧?”阿尔伯特亲王笑着问朱济世。
  朱济世苦笑,他上过大学的,当然知道办一所大学有多困难,特别是在1840年代的东方,这可不是有钱就能办成的。他点点头道:“亲王殿下,我当然知道办一所大学有多困难,但我还是会努力去实现这个理想。”
  阿尔伯特亲王看着朱济世,忽然觉得对方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了,这个人对人类医学进步的贡献已经足够名流青史,但是同开设一所可以改造一个民族的思维,可以将欧洲的知识和思想引入东方世界头号老大帝国的大学相比,他在医学上的贡献又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这位亲王的脑海当中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一百年或者是两百年以后,现在欧洲最有权力的君主或大臣,肯定都将湮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为人所知。但是这位朱济世的名字,将会因为‘输血治疗法’,因为《细菌学》,因为他发明的各种新药,更因为一所东方第一的大学,而永远被人们牢记!而且朱济世通过这所大学,应该会很快被清国的皇帝所发现并且重用吧?如果清国皇帝有彼得大帝三分之一的智慧……”
  想到这里,阿尔伯特亲王微微点了点头,笑着对朱济世说:“杰森,我能这样称呼你吗?”
  朱济世和在场的女王还有里德爵士都是一愣,这样的称呼是不是意味着亲王准备将朱济世当成朋友了?
  “亲王殿下,您想怎么称呼我都行……”
  “还是叫我阿尔伯特吧。”阿尔伯特亲王看着朱济世,“杰森,不瞒你说,原先我打算请你担当宫廷医生,因为你对产科手术极有研究,可以确保维多利亚顺利生产。不过现在,我知道你正在为一件对整个世界都将产生积极意义的大事在努力,你的时间非常宝贵,不应该被耽误。”
  朱济世忙摆摆手,笑道:“阿尔伯特,办大学的事情现在只是一个设想,目前我并没有这样的财力。而我的药厂和橡胶制品公司,也已经交给专人经营。”他站起身,正色道:“我想我可以花上一个月时间在温莎堡内建立一座小而专业的产科医院,并且将我所掌握的全部关于妇产科的知识,传授给女王陛下的御医们。”
  虽然他对欧洲历史所知不多,但是却知道维多利亚女王的一些事情,因为这位女王和她的子孙后代是后世医学研究血友病的一个著名病例。所以朱济世知道这位女王相当长寿,她的全部九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因此这一回为英国宫廷的短暂服务可以说是毫无风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讨好阿尔伯特亲王,实在是一件不错的买卖。
  
  第44章
温莎城堡的临时工
  
  “夫人,您叫什么名字?”
  在一间在温莎城堡宫殿旁边临时搭起来的玻璃屋子里面,朱大神医又穿上了白大褂,戴好了橡胶手套,一边从一名临时改行当护士的宫廷女侍手里面接过把明晃晃的手术刀,一边面带微笑看着一名躺在,或者说是被捆在手术台上的大肚婆。
  “先、先生,我叫玛丽。”大肚婆年纪很轻,长得不算漂亮,红头发、蓝眼睛,鼻子上有不少雀斑——看上去像个爱尔兰人,实际上就是威尔·海明从曼彻斯特的小爱尔兰区花了几个英镑的高价雇来的试验品。
  因为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陛下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剖腹产手术,虽然她很不愿意让人在自己高贵的肚皮上开上那么一刀,但是她更不愿意难产而死,因为她是如此热爱她统治下的英国人民……
  现在女王陛下正和阿尔伯特亲王并排坐在玻璃房子外面的两把椅子上,棕色的眼睛瞪得圆圆的,脸色都是好奇和兴奋的表情。活人大开膛的表演,女王陛下可是头一回看见呢!而且……听说剖腹之后还能用针线把肚子缝上,要不了一个礼拜这个被绑在手术台上的女人就能活蹦乱跳回曼彻斯特的贫民窟去继续受苦了。
  相比之下,阿尔伯特亲王倒有些紧张,嘴唇发白,眉头紧紧拧着。不知道是在为那个即将要挨刀的女人担心,还是在担心自己将要临产的妻子。如果今天的手术表演能够成功,那么女王陛下死于难产的可能性就能大为降低了。
  “夫人,不用害怕,只是一个小手术。”朱济世微笑着安慰那个为了几个英镑献出肚皮的女人——她并不是难产的孕妇,纯粹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才铤而走险的。
  “爵士,氯仿准备好了吗?”朱济世扭头问自己的助手兼麻醉师里德爵士,呃,就是那位英国皇家医学会的里德,他是女王的宫廷御医,也是朱济世的第一个学生。相对于女王陛下的安危,他和朱济世那点私人恩怨根本不是回事儿,要是这点觉悟没有,怎么能当宫廷御医呢?
  实际上,历史上的里德爵士就是一位非常尽责的御医,对产科和儿科特别有心得,维多利亚女王那么能生,次次都能母子平安而且所有的9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已经准备好了,先生。”里德爵士恭敬地道。
  氯仿是目前英国医学界对于手术麻醉气体研究的重点,朱济世对手术麻醉并没有多少研究,便听从了里德爵士的意见,使用氯仿,同时还会使用盐酸吗啡用于辅助麻醉和术后麻醉。
  朱济世点点头,又对那个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都是惊恐的孕妇道:“夫人,待会我的助手里德爵士会给您吸一点氯仿,之后您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苏醒过来后,您的小宝宝就已经降临人世了。”
  “真的吗?”孕妇颤声道。
  “真的,我向上帝保证。”朱济世虽然不相信上帝,不过总喜欢把他老人家挂在嘴边。
  “好吧,我准备好了……”孕妇的眼泪终于忍不住飙了出来。
  “爵士,给她吸氯仿吧。”朱济世知道自己心肠软,见不得女人流眼泪,赶忙让里德爵士把那孕妇麻翻了,随后便开始剖腹取婴的手术。先让护士用碘酊反复擦拭孕妇的肚皮,再用手术刀在正确的位置一刀剖腹,然后找到子宫切开……就这样无惊无险取出婴儿交给护士拿去清洗,最后又手把手教里德爵士给孕妇缝合伤口。
  这个手术在后世真不算大手术,朱济世在欧门医院已经做过很多次,现在可以算是轻车熟路。不过在两位观众看来,简直神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特别是那位女王兴奋的不得了,到了和朱济世共进午餐的时候,还在那里滔滔不绝谈感想。
  “……太神奇了,孩子居然可以这样生!把产妇的肚子切开……哦,那位产妇真的不会感到疼痛,是吗?”
  “不会疼的,而且手术后还要继续用五天盐酸吗啡,五天后她的伤口就完全合拢,自然不会再疼了。”朱济世说道。
  “太神奇了!”女王拍了拍手,转过头眨着眼睛期盼地看着阿尔伯特亲王,“亲爱的阿尔伯特,你知道分娩有多痛苦吗?”
  阿尔伯特亲王微微苦笑,“亲爱的亚历山德琳娜,剖腹产手术毕竟有一定的危险。”他望着朱济世,“杰森,你说是不是啊?”
  “是的,的确有些危险。”
  女王撅着嘴,不甘地道:“杰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应该使用这种危险的手段取出婴儿呢?”
  “胎位不正,就是胎儿的脚朝下或是横在子宫内还有就是位置过低都应该使用剖腹产,此外就是生产过程中羊水出现浑浊,这通常意味着胎儿可能将会面临窒息。”
  “窒息?”女王好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看着朱济世,“杰森,你的意思是胎儿在我的肚子里呼吸?这个……是怎么发生的?里面有空气?”
  “通过羊水,胎儿在水中呼吸。”朱济世不确定地想道:“一不小心又给1843年的欧洲医学进步做贡献了。”
  “在水中呼吸?这不是和鱼一样!”女王惊讶道。
  “呃,的确是这样,造物主就是这样安排的,不过等到胎儿降临世间后很快就会失去这个本领。”朱济世试着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女王倒没有刨根问底,而一旁的阿尔伯特则是记下了朱济世的观点,后来还找了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专家去专门研究了一番。
  “杰森,听说你的药厂选址在了曼彻斯特?”阿尔伯特亲王呷了口威士忌酒,“开办工厂的事情还算顺利吧?”
  “嗯,非常顺利。”朱济世道,“不仅是药厂,还有橡胶制品厂。”
  “橡胶制品?”
  “就是这个东西,”朱济世从口袋里摸出一副橡胶手套递给阿尔伯特。“这副手套就是用橡胶做的,另外,橡胶还可以用来做马车轮子、做鞋子、做避孕套。”
  “避孕套?”女王插话问道。
  “就是套……套在男人的那话儿上,避免精液射入女人体内,达到避孕的目的,当然不是百分百的安全。”
  “这倒是个挺不错的发明。”女王红着脸瞧了眼阿尔伯特亲王,“我想许多人会需要这个东西的,对了,现在这个东西开始销售了吗?”
  “已经开始向药房供货了,不过需求并不大。”朱济世心道,这个时代没有“成人用品”这个概念,杂货铺老板们又不认这个东西,所以避孕套眼下只能放在英国的药房里出售,销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