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梦(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634

  “永一,你看呢?”韦绍光扭头看着郑永一。
  “那是必须的,韦大人,对面宝盖岭上的清军至少有两万,既然他们不肯放弃,一定还会派兵过来的。”
  郑永一的分析一点不错,这个时候傅方已经带着僧格林沁的军令到了祥麟的大帐之内。
  “祥军门,今晚一战输不起啊!还是多派点兵上去吧!”
  祥麟的神色有些不悦,虽然傅方也是一品顶戴,但不过领着御前侍卫的差事。自己这个提督军门再不会打仗,也用不着一个御前侍卫来教吧?
  “那就再派5000人上去吧!”心里虽然不快,但是面子上可不敢显露出来。谁不知道这些在随军的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耳目,定期会给皇上递密折的,写什么连僧格林沁和赛尚阿都不知道!
  ……
  夜色和雨幕笼罩下的芙蓉山一片漆黑,目力所及,只有十来步之遥,这样的天气实在不大适合交战。但是芙蓉山的明清两军,却谁也不肯后退,都冒雨摆出来大阵准备打堂堂之战了。
  韦绍光身穿红袍,手按腰刀,带着十几个亲兵,立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高台上,下面站着一排擂鼓手,人人面前摆着面皮鼓,都是从余万清军中缴获的。在这个深手难见五指的雨夜,也就只能用锣鼓指挥作战了。
  和清军一样,韦绍光也给部下开出了赏号,每人两块大洋,斩首一级赏十块大洋。明军的嫡系部队是不用敌首论功了,但是郑洪麾下的杂牌军还是要割脑袋论功的。
  刚才这一战,割下来的清军头颅就有上千级之多!另外还有近千清军被俘,可谓大获全胜了。
  “韦大人,各营列阵完毕,请指示!”
  参谋陆毛峰带着些许兴奋的声音响了起来,和北路军下的大部分官兵不一样,他不是洪门兄弟出身,而是清远县的士绅子弟!他父亲早年中过举,后来入读国子监,走了门路得过州县官,不过明军打过来的时候已经致仕归籍。因为舍不得家中的千亩良田,只好遣子随军,所以有个秀才功名的陆毛峰就给发到韦绍光手下当参谋了。
  韦绍光大声下令道:“擂鼓,冲锋!”
  与此同时,向荣却没有下令冲锋。他的兵在山坡下面列阵,明军是居高临下,占了地利。所以他决定先取守势,待挫动明军锐气后再反击。
  “结阵!坚守!”
  听到山上的喊杀声传来,向荣也拔出腰刀大声下令。
  “杀清狗!复大明!”
  第一波冲锋是由手持长矛的明军发动的,约莫有1000人排出密集的三列横队,人手一把三米多的长矛——这种长矛就是细竹竿上套个矛尖,再便宜不过的武器。所有的长矛全部向前平端,好像一堵长枪组成的城墙一样从高处压了下来,他们的阵形是模仿明军洋枪队的,几乎是肩膀挨着肩膀冲锋。
  而等待他们的,是同样持着长枪的清兵,不过清兵排出的是纵深较大的六列横队,也不像明军横队那么密集。但还是摆出了长枪如林,阵如城垣的架势。两下相交,犹如两座城池互相碰撞,矛尖戳入人体的嚓嚓嚓嚓的声音渗人地不断响起。间或还有几声撕心裂肺的惨叫,而发出惨叫的却多是清军!原来明军使用的竹矛虽然价格极为低廉,但是非常长!岭南本就多竹林,毛竹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明军北路军就用其中较细较长者插上矛尖当作长矛使用,长度一般都超过三米。这样长度的长矛在冷兵器时代一般都是用来对付骑兵的,用来打步战的话就很难舞动的,只能结成阵势一波波冲击。
  “鸣金!”
  听到惨叫声传来,韦绍光就知道第一阵冲完了,赶忙下令敲锣,让冲阵的长矛兵撤回来重新组队。
  “藤牌兵,上去护住长枪!”
  向荣则趁着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部署,他已经发现明军长矛的长度比自己部下使用的长枪要长一些。虽然近战格斗的时候非常不利,但结阵冲锋的威力却很大。如果不让藤牌手上去保护自己的长枪兵,让明军再冲几阵自己的部队就要垮了。
  “擂鼓!再冲!”
  韦绍光大叫着下令发起了第二阵冲击——在大部分情况下,步队交锋往往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冲杀,才能分出胜败,现在的战斗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在一阵雷鸣般的鼓声中,又是近1000名长矛兵平端着三米多长的长矛往山下猛冲而去!
  
  第278章
激斗,反复冲杀!
  
  “顶住!本提督就在这里,谁也不许后退!违者斩立决!”
  芙蓉山北坡下,向荣手持钢刀,稳稳地站在三排长矛兵身后,听到明军如雷般的鼓声和喊杀声,他面不改色地说着。
  “向军门!咱们的援兵到了!咱们的援兵到了!”
  向荣的话音方落,刚才还是收拾残部准备再战的余万清就带着戈什哈飞奔过来报信了。
  “祥军门又领着5000人上来了,僧王和赛大人也带着八旗兵正从曲江县城过来!”
  向荣闻言又大吼道:“川兵健儿们!朝廷的八旗天兵就要到了,前方那些逆明反贼就要授首啦!再顶一阵,大功变可到手!跟我喊:八旗天兵已到!”
  “八旗劲旅,天兵无敌”八个字儿在芙蓉山上的明军听来不过是个笑话,可是在向荣手底下的四川绿营兵看来,却是主心骨到了!虽然八旗兵的战斗力早在康熙年间就很成问题了,但是出于以八旗驭绿营的需要,在宣传上仍然突出八旗兵的强大,无论是汉民还是绿营,多少还是相信这种神话的。所以“八旗天兵已到”的喊声一起了,这帮绿营兵的士气顿时高涨了不少。明军长矛兵的第二阵冲锋,再一次无功而返了。
  “韦大人,清狗的援兵好像到了,不如据守营寨待援吧!”
  芙蓉山,明军阵地上,韦绍光的参谋陆毛峰脸色发白地大声提出了建议。满清的八旗天兵来了!虽然僧格林沁的八旗兵在东江之战中被明军打得落荒而逃,可东江之战中的明军是嫡系精锐,现在芙蓉山这里可都是杂牌军啊!
  “八旗兵是吧?手下败将!”韦绍光哼哼了两声,但还是下令道:“结阵,布防!”
  明军的两阵冲击之后,就轮到清军往山上仰功了。
  “祥军门,逆贼的长枪很厉害,又据着山头……不如等天亮放晴后再攻打吧?”
  看到一根缴获的三米来长的长矛,清军悍将向荣也感到有些扎手,对亲自带兵过来的祥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是……”祥麟接过长矛看了又看,摇摇头道,“最便宜的竹杆长矛罢了,有什么厉害的?”
  “这矛比咱们用的长枪长两尺多,冲阵的时候很难对付。”向荣皱眉道。“现在鸟枪、抬枪都打不响,弓弦也受潮没了弹性,不如天气放晴再打吧。”
  “等天气放晴了,逆贼的洋枪也能用了,咱们的鸟枪、抬枪打得过?”祥麟一挥手道,“打吧,咱们人多,两个打一个,不行就三个、四个打一个,不信打不下来。”
  向荣吸了口气,重重点了下头。虽然他的官职和祥麟一样,都是提督,但祥麟是旗人,自己只是汉员,还是最不值钱的绿营武官,广东、福建的绿营武官可是成百上千被开革来着!据说皇上已经下了裁撤绿营的决心,要是这一仗打不好,自己的顶子可就说没就没了。
  就在向荣组织部下发起攻击的同时,载着郑洪的一艘沙船已经到了芙蓉山西南的北江江面之上。
  “公爷,韦大人已经攻上芙蓉山了!不过清狗的援兵也到了,现在韦大人正督军在芙蓉山北坡同清狗鏖战,请公爷速发援兵。”
  “还在鏖战?近6000人都打不下一个芙蓉山,韦绍光这个锦衣卫佥事是怎么当的?”
  郑洪有些生气,他交给韦绍光和郑永一的近6000人都是北路军里面的精锐,又是夜战突袭,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却仍然没有夺下芙蓉山,这样的战绩实在让人失望。
  “公爷,韶州的清军将近六万,韦将军以六千之兵击之实属以寡击众,能夺下大半个芙蓉山已经不易了。”
  和郑洪同在一个船舱内的洪仁玕笑着对郑洪道。
  郑洪哼了一声,摆摆手道:“仁玕兄弟,你不晓得,这清狗的兵是有刀牌兵、长枪兵、鸟枪兵、弓箭手和骑兵马队之分的,而且还有旗汉之别。今晚是雨天,清狗的鸟枪兵、弓箭手都不动,在山上打仗也不会用马队,僧格林沁的八旗兵更加不会轻动。所以真正能用来和韦绍光打的不过两万多人,也不可能一次全都出来……现在芙蓉山上两边的人数应该差不多才对,这韦绍光未免太没用了!”
  实际上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清兵那里可以用来打肉搏的不过两万多人,郑洪这边的情况有好多少呢?他的五万三千人多是粤北洪门的徒众。又没有严格训练过,也没有足够的基层军官可用,其实是和清军差不多的乌合之众,只不过士气高昂一些罢了。
  而其中最精锐的部队大都已经给了韦绍光和郑永一,剩下还能一战的就是郑洪自己的延字营中营和后营不到2000人了。
  “要是能带一个旅的洋枪队过来就好了。”郑洪在心里面叹息道。他手下的杂牌军给朱济世的嫡系明军起了个“洋枪队”的绰号,郑洪也跟着一起叫。原本是意指这些嫡系明军只会靠洋枪打仗,不会用冷兵器肉搏。可是现在看来,这些精练过的部队还是比自己手里的杂牌子好用。
  “公爷,赶紧把中营和后营投进去吧,晚了就怕战局有变。”郑洪的军师丁日昌低声建议道。
  郑洪猛地站了起来,一拍桌子道:“传令中营、后营,随我一同出战!再去给轩字营、盛字营、和字营、义字营、成字营、铁字营传令,让他们各派2000人火速增援!”
  ……
  “左翼告急!”
  “右翼告急!”
  郑洪亲率的生力军还没赶到,韦绍光的左右两翼就接连告急了。原来向荣在向芙蓉山上明军正面猛攻的同时,还抽调兵力攻击明军的左右两翼,以图凭着人多势众打对手个首尾难顾。
  收到急报,韦绍光倒吸了口凉气,他不过是一介武夫,并没有学过带兵打仗,也无多少实战经验,现在被郑洪委以6000大军的主将实在有些难当大任。如果对方集中兵力攻击一处他还能应付,现在对手分兵攻击三个方面,顿时就让他手忙脚乱了。
  “韦大人,还是据寨坚守吧!”
  参谋陆毛峰再次提出坚守营寨的建议,在他看来守营寨总是保险的。韦绍光想了想,也同意了这个意见。只是两人没有考虑到,刚刚被他们夺下的清军营寨并不坚固。而且他们现在也没有远射武器可用,所以营寨并不足守,反而会让清军在芙蓉山上站稳脚跟。
  眼见自己的部下已经攻到了芙蓉山大寨之外,四川提督向荣负手而立,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是轻飘飘的。虽然营寨还没有打下来,但是自己毕竟是第一个打退逆明反贼的清军将官。要知道之前这些逆明反贼可是连僧格林沁的八旗劲旅都打败了的!有这份功劳在手,接下来皇上无论是否裁撤绿营,总归会给自己留一份优差的吧?
  “祥军门、向军门,又有援兵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知了前方形势大好,宝盖山上面有几千清兵敢了增援了,湖南提督余万清也搜罗起了两千余溃卒,也到祥麟、向荣麾下听用。
  “祥军门,这下咱们手里差不多有15000人了,该能尽灭山上那股贼寇了,皇上他老人家要知道了,一定会龙颜大悦的吧?”
  听到向荣的豪言,祥麟淡淡笑了笑道:“欣然兄,不光是咱们有援兵,明逆那里也有好几万人呢!”
  “来不及了!”向荣看了眼山上的营寨,冷笑道:“明逆的矛阵在营寨里面根本摆不开,要拉近了打还是咱们的刀牌长枪厉害!”
  
  第279章
苦战,郑公兵败!
  
  郑洪的五万三千北路明军其实也是靠火枪大炮吃饭的,这一点和清军的绿营兵没多大区别,只是他们手里的火器更加精良,对枪炮战阵也更比清军更熟悉罢了。如果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用这五万三千人同僧格林沁的六万人打堂堂之阵,最少可以打个平手。
  可是郑洪却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去同清军打雨夜肉搏,这清军固然是不善肉搏的,但是郑洪手中真能打苦战的兵也不多,不过区区八九千人而已。
  所以当他亲自带兵增援韦绍光的时候,心里面已经感觉到不妙了。他在白云山上面可是同清军较量了好几个月的,知道对方的斤两,明清两军在肉搏方面的本事都差不多,谁也不是特别能打的!只是现在两军已经在芙蓉山上紧紧咬在了一起,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到底了。想来靠自己的八千精锐,就是清军的两万多肉搏兵尽出也不至于太落下风吧?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下令其余各营火速赴援,大不了和清军拼人海吧!
  不过他却没有想到,僧格林沁这个时候也豁出去了!因为湖南方面刚刚有紧急军报送到,太平军在两日前打破了湘南重镇道州,距离郴州只有200多里地了!如果日夜兼程行军,顶多两三天就能抄了韶州这里六万清军的后路。
  僧格林沁现在不得不把手上仅存的一千五百多健锐营的刀牌兵拿出来拼了!不仅如此,这位蒙古王爷还拿出了赤膊上阵的狠劲儿,亲临第一线督战了!
  “健锐营的好汉们,保皇上,保大清的时候到了,跟我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6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