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校对)第9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1/979

  毛泽东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将桌子上的草稿推到周恩来跟前,笑道:“翔宇,既然睡不着就一起研究一下。还别说,现在中美两国的农业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在战后的耕地面积是世界第一多的,美国是第二多。而且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都有搞大农业的条件,很容易仿效美国的经验。现在我最担心的已经不是没有人种地了,而是中亚、西伯利亚的大农业会对内地的小农业产生巨大的冲击……美国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大型的农场往往经营良好,不断扩展规模,而小型的农场则纷纷破产,农民进入城市沦为无产阶级。”
  周恩来笑道:“这就是城市化啊!看来常总理这一次又站在了正确的一边……美国式的机械化大农业明显拥有比小农生产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就体现在成本更低,产品更有竞争力。如果我们在中亚、西伯利亚搞大农业,那么那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然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打垮内地的小农业也是必然的。实际上,这样的情况我在西北的时候已经有一点端倪了,外疆的农业虽然不是大农业,但是比起南疆、北疆还是更有规模优势,所以南疆、北疆的粮食市场上都是外疆的小麦,要不是当年兰疆铁路没有开通,外疆的粮食多半会把甘肃、陕西的粮价也打压下来!”
  毛泽东静静地思索了一下,慢慢地点点头:“外疆才多少地?不过是几千万亩而已,整个中亚和西伯利亚至少能开垦15亿亩!而且还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牧场……如果都按照美国农业的模式组织起来,用不了多少年,恐怕就能在内地掀起一波农民破产的浪潮了……这种工厂化的大农业的竞争力是内地的小农业根本没有办法比拟的,就好比是工厂和手工作坊之间的竞争,根本不是同一层面的。我想,我们如果没有夺取中亚、西伯利亚的广阔土地,或许可以用农业互助组或是集体化来帮助内地农民致富,但是中亚、西伯利亚的土地却给了工厂化大农业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只要这种更加高效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出现,落后的小农经济必然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崩溃……无论是互助组还是集体化都抵挡不了。除非我们能避免中亚、西伯利亚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个人或是法人手中,不让更加先进的工厂化农业在中国出现。但是这样做不就和罗斯福的那个《农业调整法》一样,是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么?而且没有大资本进入,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土地想要被开发利用恐怕也不大容易?当年我们为了动员移民去外疆,已经是绞尽脑汁了,现在要让更多的人去更加遥远的中亚、西伯利亚,恐怕……”
  毛泽东在那里娓娓而谈,听他所讲的话,显然已经接受了常瑞青二次土改中的大部分观点既然美国之行已经证明,少量农业劳动力加上机械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可以在竞争当中大败规模较小的农场,拥有大片抛荒土地的大中华联邦,又有什么理由不采取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呢?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怎么能反对呢?
  而周恩来就专注地听着,不时的点头表示认可,直到毛泽东说完,他才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电报纸,放在毛泽东面前:“总统,这是常总理发来了密电,原先被托洛茨基长期监禁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斯大林,刚刚被我们的军队从靠近莫斯科的一个集中营里面解救出来,他们两人都表示愿意为我们工作……总理想安排他们去领导阿萨姆那加共和国或是帝汶共和国,为此想征求一下你我的意见。”
第888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十
  1936年8月5日夜。已经陷入重围的苏联首都莫斯科,在这个夜晚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几乎要被战火给淹没了。反而是安静到了极点,从高处俯瞰,整个城市仿佛是睡着了一般,没有一丝灯光透出,也没有一丁点喧哗的声音。不过凡事在这个时期的莫斯科呆过几天的人都知道,每个漆黑的夜晚才是苏联首都莫斯科真正高效运转,发挥苏联首都和世界革命中心作用的时候。因为现在的德国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天空,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在夜色的掩护下来莫斯科扔炸弹,那样实在是太浪费炸弹了,白天才是装满了炸弹的德国飞机铺天盖地遮蔽住整个莫斯科上空的时候,而莫斯科城内的市民还有共产党干部们,自然就只能在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防空洞干部们一般会呆在又大又深设施完备的洞里面,而普通市民往往只有一个草草挖掘的小洞可以容身,所以这个时期,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莫斯科妇女们教育小孩子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那样咱们家就能有个大大的防空洞了!”
  呃,不是为了人类解放这种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学习工作,而是为了用于个人享受和安全的,一个又大又深的防空洞而努力奋斗,从这一一点来说,列宁、托洛茨基的事业已经失败了。
  不过住在莫斯科,应该说是全世界最大、最豪华的防空洞克里姆林宫地堡里面的世界革命伟大领袖本人。当然不知道苏联人民的思想已经被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给腐蚀了,一心只想着要拥有一个又大又安全的洞。他这个时候正专心致志地在为将来的第二次世界革命谋划着,虽然他注定是看不到第二次世界革命爆发的那一天了。但是却丝毫不怀疑这场必将会解放全人类的伟大革命一定会到来。因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总归是没有前途的,灭亡是一定的!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利用这次俄罗斯民族被集体流放和分散的机会,安排革命的火种传播到整个世界。这样当第二次世界革命的旗帜被印度共产党人高举起来的时候,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化做燎原之火了!不过这项工作可不大容易啊。
  此时,一个人走进了托洛茨基的地下办公室。铺满长毛绒地毯的地面几乎没有脚步声发出,但还是把托洛茨基从沉思当中惊醒。抬头一看,就看见满脸都是凝重神色的瓦采季斯元帅站在面前。托洛茨基赶忙向他打着招呼:“约阿基姆。怎么样?斯大林已经到了中国人手中了么?”
  瓦采季斯微微的朝托洛茨基点头致意,自己找了个扶手椅坐了下来,看着这位老战友有些烦恼的样子,叹了口气道:“他已经到了中国人手中了。主席同志。你认为这个都快变成神甫的斯大林真的能负担起领导黄俄罗斯共产党同敌人作斗争的使命?我可不相信中国人会容许一个列宁式的共产党领导的黄俄罗斯出现在阿萨姆那加地区或是帝汶岛上面。”
  托洛茨基吐了一口长气,苦恼地道:“斯大林已经不再是一个GC主义者了,或许他从来就不是,而且也不会有什么黄俄罗斯共产党……顶多有一个黄俄罗斯东正教民主党罢了,只要斯大林能高举东正教和民主的旗帜,相信中国人会让他在阿萨姆那加地区建立政府实行统治的。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比较有力的缓冲区,以阻止Y斯兰教的东扩。”
  “Y斯兰教?”瓦采季斯怔了一下:“哈里发好像就是中国人自己扶植起来的?”
  托洛茨基微微地笑了,他似乎对自己能一眼看穿常瑞青的种种图谋。感到非常得意,他缓慢地道:“可是。约阿基姆,这位东方世界的主宰,毕竟不是一个M斯林,否则他就自己去当哈里发了……事实上他扶植阿拉伯帝国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和德国之间制造一个缓冲带,要知道历史上M斯林和基督徒的矛盾是极深的,而且德国的势力范围又和阿拉伯帝国还有北非、中东、欧洲的M斯林聚居区重叠,阿拉伯帝国和欧洲的关系是绝对好不到那里去的。不过Y斯兰教也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宗教,历史上他们不仅向欧洲扩张,同样也在向亚洲扩张,就是中国境内,也有不少M斯林!他们中国人想要同化M斯林可不大容易,毕竟那不是大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和日本、朝鲜、越南是不一样的。因此常瑞青在扶植哈里发和阿拉伯帝国的同时,也将大中华联邦统治范围内的M斯林中的大部分,礼送去了中东和印度。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常瑞青对M斯林的忌惮要远远超过基督徒,好像他本人就是罗马公教的信徒?虽然不怎么虔诚……”
  瓦采季斯点头道:“所以他才会把阿萨姆那加地区作为俄罗斯民族的流放地之一,目的不仅是要将俄罗斯人分而治之,还有利用俄罗斯人和东正教阻断Y斯兰教向东南亚传播的渠道?”
  “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托洛茨基苦笑道:“本来南洋地区的M斯林也有相当大的力量,可是南洋M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却被日本红军占领了……不管是之前的安田康夫,还是后来的加藤健,还是现在的武田亨本人,都采取了血腥手段镇压东印度群岛的M斯林,而常瑞青最近又通过哈里发煽动东印度M斯林起义!”
  说话间,他拿起办公桌上面一张电报纸递给瓦采季斯:“这是赫鲁晓夫同志从巴达维亚发来的电报,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上爆发了大规模的M斯林抗议,可能有上百万暴徒参加,中国人给他们空投了一些武器,哈里发还派出了圣战者,抗议活动已经演变成一场反革命暴乱了。不过这两个岛上面可有超过50万日本红军!常瑞青的心思瞒得过哈里发、瞒得过东印度的那些阿訇,但是瞒不过我!这个人和他的主义,从表面上看是都是泛大东亚的,可是骨子里面却是个大汉族主义的,他就是要把能够同化的大东亚其他民族同化成汉族,不能同化的,或是驱逐,或是消灭!哪怕曾经的盟友呢……只不过他不想沾染太多朋友的鲜血,免得伤了和气,所以才用借刀杀人的办法!约阿基姆,你说他是不是需要一个东正教的阿萨姆那加共和国去当这个恶人呢?”
  “一个东正教的黄俄罗斯……或许正是常瑞青想要的,可是这对我们的事业有什么帮助?”瓦采季斯皱眉道。
  “这可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了。”托洛茨基耸了耸肩,笑道:“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考虑一下这个东正教的黄俄罗斯应该由谁来统治?罗曼诺夫王朝?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还是原来的布尔什维克?”
  瓦采季斯好一阵的沉默,最后才露出了恍然的表情:“罗曼诺夫王朝是不可能的,常瑞青绝不会希望两个黄俄罗斯和两个黑俄罗斯由一个王朝来统治,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也不可能,这些家伙都是护国主义者,一旦掌握了权力肯定会追求俄罗斯民族的重新统一和强大。只有原来的布尔什维克才是最好的合作对象,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容于整个西方世界,也不容于俄罗斯民族,只有牢牢抱紧中国人的大腿,才能苟延残喘下去!”
  这个话说得正是有些透彻了,不过这间办公室里面也没有外人,在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摊开来说呢?而且他们俩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拉脱维亚人,对俄罗斯民族本来就没有多少好感……
  托洛茨基点了点头,看着瓦采季斯道:“瓦采季斯同志,我想光有一个斯大林还不足以领导一个国家?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安排一些助手?世界革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在革命阵营当中出几个叛徒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说着他就朝瓦采季斯轻轻挥了下手。
  瓦采季斯知道,托洛茨基是给自己下达了一道命令,他站起身给托洛茨基行了个军礼,转身就准备离开,可是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刺耳的防空警报声音就响了起来。
  “这么晚了还有空袭?”托洛茨基皱了下眉,心里面突然涌出不祥的预感,刚想吩咐瓦采季斯打电话给莫斯科防空司令部询问情况,这间算不得宽敞的地下办公室忽然就剧烈晃动起来了!不管是站着的瓦采季斯,还是坐着的托洛茨基,都被震倒在地,办公室里面的灯光也同时熄灭,整个儿就是漆黑一片。紧接着,沉没的隆隆轰鸣声就从四面八方传了过来,声响虽然算不上震耳欲聋,但这里可是十几米声的地下啊!通常的炸弹就算在上面的克里姆林宫里炸响,声音也很难传递进来,除非德国人投放了核裂变炸弹!
第889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十一
  时间终于走到了一九三六年八月六日的凌晨。在这一刻,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上方,突然升起了一团比太阳还要耀眼1000倍的火球!而在苏联首都外围宽阔的前线上面,双方数百万武装到了牙齿的军人都紧握着手中的武器,蜷缩在各自的堑壕或是防弹工事里面,等待着攻击的开始。德国人和远道而来的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在核裂变炸弹的巨大威力下面作战,如果什么时候手里面没有了这件杀人利器,大概连普通的攻坚战都不会打了?苏联人则带着有史以来最绝望的心情,还有对中德这两个将要灭亡苏联还有俄罗斯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刻骨仇恨,紧张的等待着敌人的突击,或者……是核炸弹!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怕得要死,恨不得立即从堑壕里面逃亡而走,但是他们背后就是莫斯科!还是真正遭遇核炸弹攻击的莫斯科!从某种角度来讲,呆在莫斯科城内的风险甚至还要超过身处战争的最前沿。
  随着核爆炸的火团渐渐暗淡下来,在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面,无数的信号弹几乎同时升起。颜色五花八门,象征的意义却是大致一样的,就是向后方的中德两国的炮群下达开火射击的命令。之前一段时间,频繁的前哨交手战还有试探性攻击,已经探明了苏军一线防御工事的大致情况。这里有款达数百米的铁丝网和鹿砦,有密集的雷区,埋设着数以千万计的反坦克或反步兵地雷。还有至少十米宽,深达三米的反坦克壕沟。反坦克壕后面的战壕工事都又深又长,全部都有深入地下数米的防空洞,除非核炸弹直接在它们上空爆炸,否则不会给躲在这些防空洞里面的苏军官兵造成毁灭性杀伤。在第一道战壕后方,还有无数个被修成环形工事的反坦克火力据点。而某些唯有苏军防线上面的城镇,甚至被构筑成了坚强的要塞。为了撕开这种强固的防线。中德两国准备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炮兵火力。
  在八月二日凌晨二点十五分,也就是莫斯科第一次核爆(看起来莫斯科还要经历很多次核爆)过后15分钟。中德两国的炮群终于开始怒吼了!
  整条战线开始绽放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橘黄色的火光,紧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爆响,从空中德国人的炮兵观察飞机上往下看去,场面还是无比的壮观。莫斯科的东、南、西三面数百公里的战线上,就好象出现了一条狂暴的岩浆河流似也。但是经历过刚才核爆炸所造成的天崩地裂一样的可怕场面的苏军官兵,并没有把中德两军的两万多门大炮同时发出的怒吼太当回事儿他们的避弹工事都是能稍微抵挡一下核炸弹的,普通的炮弹又算得了什么?真正给前线的苏军军官们造成困扰的并不是不断落到他们阵地上面的炮弹,而是苏军的通讯指挥系统又完全瘫痪了!之所以用又,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已经多次出现了。几乎每次遭遇核炸弹攻击之后,在核爆炸附近区域的电力和通讯线路就会被大量烧毁,修复起来极为困难。
  而没有了电话和电报通讯。散在几百公里防线上面的部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指挥,甚至位于战线后方的苏军炮兵,也难以有效还击虽然苏军已经有了一些迎接的办法,比如用骑马的通信兵取代电报、电话。但总归是不大灵便的。
  所以在中德的炮击开始30分钟以后,苏军的炮反击仍然没有开始。
  吴石和他的集团军群参谋长吴奇伟中将站在一个小山头的高处,用望远镜看着眼前的不断翻滚的火光。他们二人指挥的中国西方集团军群在过去的10天里面,又向西推进了300多公里,现在已经攻到了距离莫斯科红场不到60公里的诺金斯克。所以就有幸目击了核炸弹在莫斯科人民头上爆炸的壮观一幕了!
  他们刚才就戴着防辐射眼镜,站在这个高地上面观看了核炸弹爆炸的壮观场面。两个也都被那个比1000个太阳还要耀眼的火球给惊呆了,半张着嘴。像两个傻瓜一样,发了好一阵的呆,现在才刚刚反应过来。而且他们现在都有些佩服苏联红军了,在这种可怕武器的打击之下,居然还在坚持抵抗!这是多么顽强的革命意志啊!
  半晌,吴石才放下望远镜,大声对吴奇伟道:“晴云,没想到核炸弹这样的可怕!幸好是我们首先拥有了这种武器!要不然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军人能不能承受起这样的打击?”隆隆的炮声几乎要掩盖了他的声音。但是吴奇伟还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苦笑着回答道:“虞公,我觉着问题还不是军人能不能承受,而是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刚才爆炸的这枚核炸弹可是投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至少杀死了十几万人!这样的代价,除了苏联这个布尔什维克国家,还有谁能够承受?”
  吴石皱着眉头,沉吟道:“十几万人……真是太凶残了,那可大多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啊!可是托洛茨基又有什么办法?我们根本不肯给俄罗斯民族一个可以接受的出路,他们也只有死抗到底……不过,只要核炸弹不断扔下去,总会有愿意早一点让俄罗斯民族结束苦难的红军将领站出来的。”他顿了一下,又道:“晴云,劝降的传单是不是用大炮打出去了?”
  “已经打出去了,不过今天恐怕是不会得到什么回应了。”
  “不急,总会得到回应的!”吴石一摆手,率先走下了小山坡:“走,到前面去看看装甲兵和装甲掷弹兵准备得怎么样了,虽然已经有了核裂变炸弹,但也不意味着能靠着核炸弹包打天下,要不然咱们就不用带着上百万弟兄从乌拉尔山脉东面一路打过来了!”
  ……
  就在炮击开始的时候,位于莫斯科东面战场的华军西方集团军群也开始为地面进攻做准备了。随着一辆辆躲在树林、麦田和城镇当中,挂着伪装网的坦克、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还有卡车从隐蔽地开出,大批的步兵在军官们的口哨声中开始集结,从高处向西俯瞰,宽达上百公里的战线正面到处都是华军进攻部队的官兵和车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1/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