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979


  常瑞青看了看张伯伦。英国首相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似乎是认可了丘吉尔的话:“……大英帝国当然不会放弃帮助印度人民的义务,现在的问题。只是一些军事部署上面的细节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了,这个时候从中亚和东孟加拉发动反击成算不大,印度红军的总兵力有1000万之多,靠100万m斯林军队似乎不足以击败他们。所以我们认为,反攻印度应该放到解决苏联之后,而现在我们的重点只有两个,一是欧洲。二是中东。我们希望中国也能以这两点为重心,进行军事上面的部署。”
  “当然,当然。我方的部署一直是首先打败苏联为核心的,只要打败了苏联,日本和印度这两个苏维埃国家就不足为虑了,所以打败苏联就是打败印度和日本!”
  常瑞青这话好像是说给罗斯福听的。美国总统一心多用。一边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这两位历史反革命相谈甚欢,一边还伸长了耳朵留意常瑞青和张伯伦的谈话。所以常瑞青的话音方落,他就轻轻咳嗽下,微笑道:“诸位,我想先解决苏联应该成为我们五国的共识。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你们也是持同样的观点吧?”
  希特勒闻言冲罗斯福微微点头,然后才开口:“从地图上看,目前能够直接进攻苏联的国家只有我们德国和东方的中国。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德两国一直在同苏联苦战。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是离消灭苏联这个邪恶轴心还差得很远。因为苏联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国家,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确切情报,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2000万!无论这些军队的武器装备如何,光是这个庞大的数量就不是短期内可能消灭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同我们一起进行反对苏联的战争,同时也要做好持久作战和开辟第三战场的准备。”
  “第三战场”这个概念是德国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提出来的,他将包括北欧战场和巴尔干战场在内的西线正面战场称为“第一战场”;将中苏在东线的战场称为“第二战场”;而“第三战场”则是指中东战场。
  鲁登道夫还声称,由于中德两军在东西两线展开的攻势,目前苏军主力已经收缩到了第一和第二战场,在中东的力量十分薄弱,所以正是在中东开辟第三战场的良机。而且只要夺取了中东,反苏盟军就能在波斯和伊拉克北部部署中远程轰炸机对苏联的石油重镇巴库和格罗兹尼进行狂轰滥炸,只要摧毁了苏联的石油基地,就能让苏联重工业陷入瘫痪,让2000万红军失去必要的武器装备。因此开辟第三战场是战胜苏维埃敌人的必要手段,应该立即着手实行。
  希特勒的表态似乎正中了英国佬的下怀,张伯伦立刻接过话题宣布道:“开辟第三战场的任务可以由大英帝国完成,目前我们正在埃及集中重兵,最晚将从今年12月初开始反攻中东!当然,帝国也希望可以得到盟友的帮助。”
  罗斯福用眼角扫了一下常瑞青,立即开口道:“美国准备在对苏宣战后向埃及派出远征军以配合英军反攻。不过在我们向苏联宣战的同时,也希望所有《反苏维埃协定》的缔约国可以向日本宣战。”
  美国总统的发言明显是指向中国的,现在中美英德意五国当中,只有中国没有对日本宣战。所有的目光和压力都集中到了常瑞青身上,常瑞青却丝毫不以为意,端起一杯葡萄酒浅浅抿了一口,笑道:“诸位,现在这个世界上不止有苏联和日本两个苏维埃大国存在!还有一个拥有3.5亿人口和至少1000万红军的印度人民共和国,虽然在座的各位都不承认这个国家,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现在我们有50万远征军在东孟加拉地区同印度作战,我们的中亚方面军也在阿姆河上游同印度红军交火,此外在我们的帮助下,中亚和印度m斯林还组成了100万大军同印度共产党作战。可以这么说,同印度这个世界第三大苏维埃国家作战的压力全部由我们中国承担了,同时我们还要负责同苏联至少30%的军事力量开战的压力。而日本又是我们的邻国。中日宣战可不是空口白话宣布一下而已!你们难道认为应该中国承担起世界上同大部分苏维埃军队作战的使命吗?我们似乎不是国际反苏维埃阵营中最强大的国家!”
  宴会厅里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沉默不言,常瑞青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现在美英德意虽然都向日本宣战了。但是德国和意大利其实没有同日本人作战,只是口头宣布一下,而英国人也远远躲到了澳洲和印度洋,同日本处于宣而不战的状态,真正同日本开战的只有美国。而美国的压力其实也不大,因为他们即使对苏联开战,也不会真的向第一和第二战场派出重兵。顶多就是向中东这个第三战场派出少量陆军罢了,美国真正要对付的敌人也只有日本一家。反倒是中国,同苏日印三国都是近邻。一旦宣战就要真打!现在中国已经负担了差不多整个印度和三分之一苏联的军事压力,再让他们承担半个日本的军力,似乎是有些过分了。万一中国人为了应付日本的压力,将陆军主力从西伯利亚和中亚东调。德国在西线的压力可就太大了!
  而且中美联手必将导致日本速败。从太平洋脱身的美国也必然会将主要力量投向欧洲……所以希特勒低声哼哼两声后就第一个打破了沉默:“先生们,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日本不是主要敌人,主要敌人是苏联!现在中国军队的主力正在进攻苏联,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将兵力从苏联身上转用于日本,我认为那将会延长战争而不是缩短战胜苏维埃敌人的时间。”
  墨索里尼立即附和:“我同意希特勒总理的意见,现在应该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不仅要加强第一和第二战场的攻势。还应该抓紧时间开辟第三战场。”
  他的话还没有说话,丘吉尔就立刻插话道:“开辟第三战场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吧。德国和意大利只需要管好第一战场。中国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二战场,美国则主要对付日本,中东向来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就由我们去收复哪里。”
  “可是如果,啊,我的意思是如果大英帝国对中东的反攻失败了,那该怎么办?”希特勒接着丘吉尔的话忽然提问道。
  丘吉尔心中暗骂,这个贪得无厌的德国佬,他勉强向希特勒点了点头,回答道:“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大英帝国准备向埃及派遣100万大军,美国还将提供30万军队。同时我们还会向锡兰派遣30万军队,再加上孟买和锡兰岛上原先的英印军队,总计将有190万大军用于反攻中东!所以是绝对不可能失败的!”
  希特勒和常瑞青的脸色同时一变,他们没有想到英国人和美国人反攻中东的决心那么大,更没有想到英国人居然不让哈里发侯赛因的军队参与反攻!这也就意味着,战后的中东很可能将是英美共治,没有中国和德国的份!
  面对英美联手的压力,希特勒和常瑞青交换个眼色,然后无奈地道:“好吧,那么我们就在这里预祝英国和美国在中东旗开得胜了!”
  这场宴会进行到这里,所有的宾客对食物都没有什么兴趣了,在接下来的宴会进程中,大家还是继续讨论原本应该在今后几天会议中讨论的问题了。
  已经准备了190万反攻大军的张伯伦似乎仍然有些信心不足,向中德两国提出了在第一、第二战场发动进攻,以配合英军反攻的要求。而常瑞青和希特勒都是一脸为难的模样儿,最后在张伯伦再三保证中科石油公司的利益和德国在伊拉克开采石油的权利都将得到保护的情况下,这两位才勉强答应在1934年底之前,对乌克兰和苏军控制下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发动佯攻,以牵制苏联的兵力。
  这个结果还是让英国人比较满意,因为他们的160万大军是很大水分的,实际数量不足130万,其中还包括在地中海舰队和印度洋舰队以及英国在地中海、印度洋地区的海军基地中服役的十几万官兵。此外,还有英国从印度带出来的二十多万锡克族和郭尔喀雇佣军也被计算在内。真正能够上战场的白色人种的英国陆军和皇家空军官兵不过90多万。而且这些军队中的陆军部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也不如人意,没有装备追猎者这样的战斗力强悍的装甲车辆,只有英国生产的马蒂尔达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反坦克武器也不足,如果在中东遇上强大的苏军装甲部队可就凶多吉少了。所以只能指望中德两国可以吸引住苏军主力,让他们在中东捡便宜。
第711章
阿以争端的起源
  当日的晚宴结束后,罗斯福、张伯伦和丘吉尔都返回各自的房间打小盘去了。常瑞青却邀请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去自己的套房喝茶。刚一进门,希特勒就一反之前在酒宴上的温文尔雅,开始大声吼叫起来。
  “该死!该死的英国佬!简直是冥顽不灵,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就没有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还在妄想独霸中东的石油和印度的财富!真是顽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希特勒突然发出的吼叫声吓了孙月薰一跳,早就见惯了笑里藏刀的政治家风度的她像只受惊的母兔子一样闪着大眼睛瞧着希特勒,又看看常瑞青。好像在说这个德国人是不是有点疯啊?
  “小美,去给我们准备一些加了牛奶的热巧克力。”常瑞青却没有被希特勒的一惊一乍给吓到,他打发孙月薰去准备希特勒最喜欢的饮品后,就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头落座。然后常瑞青就用一口生硬的德语说道:“英国人在中东的军事行动肯定不会获得成功,”常瑞青顿了下又道:“他们在中东所犯下的错误和在印度所犯的一样,只关注军事问题而忽略了政治。在印度,除了锡克族和少数婆罗门,所有的人都不支持恢复英国的殖民统治。在中东,他们又将m斯林的领袖哈里发侯赛因排除在反攻之外了。”
  听到哈里发侯赛因的名号,希特勒的脸色微微一沉,他当然知道这个哈里发是中国人扶植起来的,哈里发军的军官不是从中国出来的m斯林就是在中国的军校中接受训练的阿拉伯贵族,同中国的关系自然是非常亲密的。否则希特勒也不会放弃阿拉伯贵族而去扶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了。
  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心思再了解不过了,他看到希特勒脸色不大好看,就连忙打圆场道:“常总理,希特勒总理,波斯湾的石油关系到我们三国未来的能源安全。所以不能让英美控制,那样他们一定会卡住我们的喉咙!”
  “他们不会得逞的!”常瑞青目光炯炯地望着希特勒:“希特勒先生,我想德国不会为英国提供军事上的帮助吧?”
  希特勒看了墨索里尼一眼,意大利首相微微地笑了笑,说道:“对于未来的中东和印度,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中国可以取代大英帝国成为印度的主人,谁都知道。那片土地非常富饶,被称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富强,都是因为剥削印度而来的。”
  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常瑞青当然能听明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想要用独吞中东。而用印度来交换中国在中东的利益。
  这时孙月薰已经端来了加奶的热咖啡,常瑞青接过一杯喝了一口,斟酌了一下用词:“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我认为在世界反苏维埃同盟中,我们三国是拥有最多共同利益的,过去十一年的合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三方应该坦诚相待。而且也有坦诚的基础。我说的不错吧?”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互相看看,又同时点了点头。常瑞青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开诚布公的讨论一下印度和中东问题了。首先,我不认为印度的财富是中国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因为事实上印度最大的财富是劳动力,而我们中国的劳动力比印度更多,更丰富。战后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恐怕就是为几亿中国人创造就业机会。我可不想再为亿印度人操心了。其实在不久之前,我还曾经请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亲自去印度联络印度共产党人,希望同他们和平共处,结果却令我非常失望。
  其次,中东的石油是一笔惊人的财富!这一点,中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都知道!所以英美才会调集一百几十万重兵去反攻中东,我们才会耗费了数以亿计的华元扶植哈里发侯赛因。而希特勒先生才会接过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盘子。”
  他停了一会儿,面色微微一沉,忽然提高嗓音道:“第三,很明显。在未来中国、德国和意大利能否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划分中东的利益!而德国在欧洲霸权的基础,也在于对中东和俄罗斯石油的控制。同样我们中国为了成功整合大东亚地区,也必须掌控足够的石油。所以,我们三国必须也只能分享中东的石油资源!”
  希特勒想了想,感到常瑞青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之前他只是想到中东的石油值不少钱,所以才要捏在手中。并没有想到可以利用中东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来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如果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依赖德国提供的石油资源过日子,那么还有谁敢不服从德国呢?
  墨索里尼这时插话说:“常先生,您觉得中东的石油资源应该怎么分配?您有没有相应的预案呢?”
  常瑞青点了点头说:“我们都知道,中东的石油主要集中在内治东北部、科威特、伊拉克和波斯西南部。其中中东最大的油田就是科威特境内的大布尔干油田,这是我们中国的中科石油公司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开发的……也就是说,中东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是没有石油,所以也没有任何统治的价值,因此我想将包括埃及在内的,没有发现石油的中东阿拉伯人聚居区交给哈里发侯赛因统治。不知道二位意下如何?”
  “埃及有苏伊士运河!”墨索里尼高声提出道:“运河区应该归意大利统治!”
  常瑞青点了点头。他知道统治地中海是墨索里尼的梦想,而苏伊士运河又是地中海的要冲,墨索里尼能争一定会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