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9


  突然听到那么一大堆稀奇古怪的名称,王君皓和赵振脸上的疑惑就更多了几分。常瑞青所说的这些话,如果是讲给那些国民党里的大人物(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批国民党领袖,或许还真是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或是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们听,或许还能知道个大概的意思。可是眼前这两位,都是从小在陆军小学、陆军中学一路过来的……同盟会革命党三民主义什么的,或许有所耳闻,那个马克思主义那么老远的事情,可就真是一无所知了!
  常瑞青看到他们的样子,脸上的笑意又浓了几分,他轻轻转动手中的酒杯,斟酌着道:“说得简单一些吧,今天下午,我说的那些赤色革命者,眼下在中国是没有的,不过在欧洲各国却有不少,特别是在俄国,更是一度闹了个天翻地覆个……对了,那个巴黎公社,还有俄国1905年革命,你们总该听说过吧?”
  “1905年革命我知道。”赵振点了点头,思索了下,又道:“那是日俄战争后期,由于沙皇的军队在对日作战中节节败退,而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工人和农民好像在个什么乱党的煽动下罢工请愿反对沙皇,最后事情越闹越大,不少地方还发生了武装起义!这个俄国乱党该不会就是赤党吧?”
  王君皓这个时候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瞪着眼睛看着常瑞青:“耀如兄,莫非咱们中国也有出赤色乱党的苗头了?”
  常瑞青停住了酒杯,笑吟吟地看着王君皓和赵振,压低了声音回答道:“没错!中国很快就要有赤党分子啦!而且这些中国赤党分子很快就会找那些个列强的麻烦……他们这些列强一个个拿国内的赤色分子的革命,都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有这种事情!”王君皓和赵振同时惊呼了一声,又异口同声追问道:“耀如大哥,莫非你认得那些赤色乱,呃,是赤色分子?”
  常瑞青郑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认得!就认得三个!”说着他伸出手指,在王君皓和赵振的脑袋上各点了一下,又指了指自己:“中国很快就要有三个赤色分子了,就是我们这三个人!”
  “耀如兄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君皓和赵振目瞪口呆地看着常瑞青。常瑞青却豪气干云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压低了声音说道:“中国的局势是内忧外患,这个内忧外患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要想救中国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同时解决内忧外患的办法!想要先安内再攘外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外患根本不会给你安内的机会。列强需要的就是一个被内忧困扰着的虚弱的中国!
  而要同时解决内忧外患,就不能采取通常的办法……我们的军力必然受限于虚弱的国力,是没有办法单纯以军队来排除外患!所以只能采取一些特殊的猛药来对付列强,这个特殊的猛药就是赤色革命分子!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欧洲的赤色主义,也不一定要实行赤色主义,我们只是要借助赤色主义的名号,用以暴治暴的法子来对付那些欺负我们的列强!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秘密的赤色革命组织赤色旅。”
第005章
左民同志
  王君皓和赵振定定的看着这个做忧国忧民状的“老大”,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们俩和常瑞青相处了也有六、七年,自认为对常瑞青是相当了解的。说真的,在他们看来,这位绝对不是什么一心救国救民的革命者!虽然那种听起来大义凛然的空话套话是常常挂在嘴巴边上的。不过真要他付诸行动,那是一定把利害得失在心里面盘算了不知道多少回,确定了有利可图才会投机一把的……比如这回给陆军部上的《参战救国论》,如果成了,自然可以得到徐树铮的青睐;万一不成,北洋也不会来拿人,顶多就是不用而已,常瑞青也想好了后路,那就去上海、去广东投靠孙大炮!按照常瑞青私下里面同他们俩的分析,孙大炮现在也正一门心思在抓武装,而且以他在南方群雄中的影响力,早晚还是能搞到一支队伍的(历史上就从老桂系军阀那里搞到了20营的广东民团,是为国民党粤系的起源),不过眼下的国民党里面专业的军事人才并不是太多,如果铁血同志会的这批保定三期生投过去,一定会得到重视的。
  可是这回,这个无利不起早的“常老大”怎么好像真的要一门心思救国救民了呢?这个什么拢共就只有三个人的“赤色旅”,还有用暴力来反对侵略中国列强,怎么看都好像是风险大到了极点,而收益几乎没有的赔本买卖!
  莫非这位常瑞青常老大真是传说中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呃,看他的长相还有那一脸的正气,倒还真有些大英雄的范儿。
  王君皓微笑一下,端起酒杯:“耀如大哥所言,小弟敢不有闻,只是不知大哥如何行事?所谓赤色旅又如何发展?我等眼见就要去北京第13师任职,是否就在13师里面发展这个……赤色分子?”
  赵振也紧跟着提问道:“还有,那个欧洲赤色分子的主义,我们是否要拿来参考一二?小弟听说那些欧洲赤色乱党都自称为穷人谋利益,代表穷人利益,他们的头目则大多为欧洲的失意文人,颇能蛊惑人心,还编造出好些个主义理论的,我们是不是将这些主义理论的书籍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翻译成中文,再刊印出版,或许,我们还可以办一份报纸来宣传赤色主张,咱们中国的穷人那么多,应该能煽动起来的,只是这个活动经费的问题……”
  看来这两位的确是和常瑞青穿一条裤子的,思想转变的还真快,这会儿已经在帮着出谋划策了。
  常瑞青微微点头,却也讶异他这两个小弟兄居然能想到这些发展革命力量的办法。按照他们这个新鲜出炉的“赤色旅”的实力,的确还干不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大事业,目前能做的,大概只有发展人头和搞宣传了。看起来这两个小弟,还真是块闹革命的料。
  至于革命经费,常瑞青倒是已经琢磨了十几年了。后世网文里面,那些穿越客们好像都没有短过银子,总会有各种各样赚钱的法子。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革命的赤色分子的常瑞青,当然也有他的办法,呃,赤色分子嘛!当然要用赤色的办法来搞钱!资本主义的那一套来钱太慢,中国革命的形势可等不及!再说,常瑞青也本钱……
  常瑞青微微而笑,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眼前的两位,淡淡地道:“自省,又霖,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这个赤色旅现在还很弱小,目前还是要默默继续力量,宣传主义,发展力量,等待一飞冲天的机会!”
  两个小兄弟都一个劲儿点头,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心佩服老大的主张。常瑞青又把身子往前靠了下,说话的声音也低了几分:“赤色旅是要做大事的,光靠我们三个人肯定不行,所以等到了北京以后,赤色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展人头。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咱们无钱无权,所以也不能发展太多的人头,还是要务精不务多,而且就在咱们自己的队伍中发展,记住了,一定要忠实可靠,不要那种见多识广的兵痞,不要有文化的秀才,最好不识字,头脑越简单越好,这样好控制。对了……不要发展旗人,也不要有帮会道门背景的。此外,人数也不要多,六个月内发展30个人就足够了,我们一人发展10个,到时候我有大用。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我们的赤色旅是秘密组织,所以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们三个领袖都要有一个化名,等将来组织发展起来,影响大了以后,就要用化名活动,以免那些帝国主义找上门来!我的化名已经想好了,就叫左民,左右的左,民众的民,赤色旅一号同志左民!以后自省就是二号同志,又霖就是三号同志,你们也各自起一个化名吧。”
  王君皓和赵振静静听完了常瑞青的吩咐,表情也都庄重起来了。他们到底也是在清末民初这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听了常瑞青的这番话,自然已经猜到了这个赤色旅将来要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
  王君皓思索了下,低声道:“赤党都是穷人,应该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我也就起个简单一点的化名,我姓王,行六,就叫王六。赤色旅二号同志王六!”
  赵振笑了笑,也道:“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振兴我中华,那我就叫振华吧,赤色旅三号同志振华!”
  常瑞青这时已经站了起来,伸出了右手,王君皓、赵振见状也都立起了身子,各自伸出右手,三双有力的大手就这样紧紧握在了一起,一个日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革命组织中国赤色旅,就在这个保定南关附近的破落小酒馆中正式成立了!
  ……
  而此时,在北京东交民巷,大英帝国驻中国公使馆的会客厅里面,也有一常密谈刚刚开始。长相有些干瘦,留着两撇浓密的八子胡的爱尔兰老头朱尔典和来访的中国外交总长曹汝霖,还有中国陆军次长徐树铮中将,正分宾主坐下,几杯热气腾腾的香浓咖啡已经被公使馆的印度仆役送了上来。
  朱尔典是光绪二年(1876年)来华担任领事馆见习翻译员的,除了短暂出任过英国驻汉城总领事,余下的三十多年,就一直在中国担任外交人员,算是个十足的中国通,对于中国官场的种种情况,也是了如指掌。也知道自“庚子拳乱”之后,中国的统治者已经完全拜倒在列强的脚下,而他这位代表着日不落帝国利益的特命全权公使,其实就是北京城里面的太上总统!哪怕,他的母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陷入了可怕的尸山血海之中。
  对于曹汝霖、徐树铮的来意,朱尔典已经事先得知了,知道他们是为了中国参加协约国,并且出兵助战的问题而来的。要不然,这深更半夜的,朱尔典这位堂堂大英帝国的公使才不会牺牲自己宝贵的睡眠,来接见两位“微不足道”的中国官员呢。
  虽然他对中国的那些毫无士气和战斗精神的军队没有多大的信心,不过身为英国驻华公使,如果能促成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参加到这场反对德意志帝国侵略野心的战争中来,总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吧?白厅那边的大人物们应该会为此感到高兴的,没准还能给自己弄个勋爵之类的头衔……想到这里,朱尔典的脸上又多了几分笑容,看着曹汝霖和徐树铮的眼神也柔和了几分。
第006章
试探
  公元1916年8月20日,北京东交民巷,英国公使馆。
  会客厅内的气氛,现在却变得有些沉闷了。大英帝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朱尔典先生,在获悉了中国国务总理段祺瑞出于国际公义,预备推动中华民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奥地利、奥斯曼土耳其等同盟国宣战,并且准备招募训练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参战军,去欧洲充当炮灰的特大利好以后,却表现的出人意料的冷淡。
  这个六十八岁的爱尔兰老头只是在那里浅浅的喝着咖啡,满脸都是大英帝国绅士最为标准的漫不经心的表情,倒不是因为对几十万个中国炮灰完全没有兴趣,而是对这样的建议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眼下的中国北京政府有多少实力,朱尔典公使恐怕比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还清楚,派个三万五万的参战军估计都有点勉强,反正段祺瑞的陆军部下面是没有那么多兵的。至于那票拥兵自重的督军们倒是能凑出些部队,不过他们愿意把军队交给中央政府组织参战军吗?这个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可要说中国派不出那几十万个炮灰,恐怕也不准确,中国可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呀!差不多有五万万人口,比起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人口总和还要多!至于中国人适不适合当兵的问题,如果在欧战开始的时候,或许还要考虑一下。不过现在……包括印度人、安南人、北非的穆斯林,还有非洲的黑人都已经走上了这个世界大战的战场!这些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亡国奴啊!中国人再劣等,不也没有亡国吗?再说了,十几年前庚子拳乱那阵子,手持着大刀长矛的中国老百姓,不也在列强的机枪大炮面前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有较好的组织和训练,这些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步兵!那可是成百万,甚至可以是上千万的步兵啊!
  但是以中国北京政府的财力和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可能组织起如此庞大的军力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北京政府如果能组织起上百万的军队,中国早就被他们武力统一了!当然,这样的情况在过去,也是列强所不能容忍的!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西方白人在亚洲的利益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大英帝国在亚洲事务中的安排,一直是扶植日本,打压中国的。可是这回,中国的北京政府却提出了派遣几十万大军赴欧参战的可能性……而大英帝国要不要让这样的可能性成为现实呢?很明显,这就是段祺瑞政府派遣大军赴欧参战的条件,原来中国人的性命也不是白给的!
  想到这里,他的眉毛忍不住微微拧了起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特命全权公使可以决定的了,就让白厅和阿斯奎斯首相去伤脑筋吧,自己把事情了解清楚报上去就行了。
  朱尔典终于放下自己手中小小的咖啡杯,冷淡而矜持的扬起了下巴:“曹总长,徐将军。我想两位非常清楚,你们现在提出的,是一超过了北京政府能力所及的参战方案,对于这份方案实现的可能性,帝国政府还需要审慎的评估……为此,我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
  徐树铮和曹汝霖不约而同的在心里面松了口气,这个洋鬼子总算没有一口回绝,看起来还有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