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79


  1917年10月18日,在福州福建军务督办公署门口,一辆崭新的黑色小轿车停了下来。这是金永炎的汽车,在整个福建陆军系统里面,现在只有常瑞青、吴石、白崇禧、王君皓、卢逸轩和金永炎六个人配属了汽车。而金永炎的那辆美国进口的小轿车无疑是最高级的……谁让他是常瑞青等人的校长呢?
  他在福建陆军里的职位虽然不是最高的,可却是个极受人尊敬的人物。他从车子上面走下来的时候,吴石已经在门口微笑等候了一会儿了。
  金永炎笑道:“虞薰,你这个副督办怎么站在门口干起迎宾的活了?”
  吴石笑了笑:“校长,瞧您说的,您是我们的校长,学生站在门口迎接一下校长有什么不应该的?要不是眼下外面有传言说有人要谋刺耀如,他现在就亲自出来迎接了。”
  金永炎微微蹙了下眉毛。他是昨天刚刚才从广州回来的,一进福州城就发现这里的气氛又紧张了起来。城门口闽军的盘查非常严格,城里面到处都能看见训练的士兵。原来是传出了刺杀常瑞青的消息!
  两个人一路无言,就走到了常瑞青办公室外的小会客厅,白崇禧、王君皓、卢逸轩。还有任贻江都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他们看见金永炎进来,便纷纷起身向他行礼。
  “怎么回事。你们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难道是剿匪进行的不顺利吗?”几个人分头落座之后,金永炎皱着眉头问道。
  吴石叹了口气:“剿匪倒是挺顺利的,现在让我们犯愁的是北京来电报让耀如进京述职!”
  金永炎嗤的一笑,摆了摆手:“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随便找个理由推掉就是了……咱们现在有四万多军队,北京绝不敢免了耀如的职务的。”
  白崇禧苦笑着接过了话题:“校长,咱们也是这个意思,可是耀如他非要北上!”
  金永炎一愣,反问道:“为什么啊?”
  白崇禧叹了口气。刚想回答,就看见常瑞青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还在和身边的陈独秀低声交谈着什么。他好像是听见了金永炎和白崇禧的谈话,一进门就笑着说道:“校长,北京我是必须要去的,而且还要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
  “还要待上一段时间?福建这里怎么办?广东那里……”金永炎没有往下说,而是下意识看了陈独秀一眼。
  常瑞青笑了笑道:“陈先生是自己人。”
  金永炎这才压低了声音道:“广东那边最晚11月底就要易主了!孙先生已经下了决心,准备在桂系军阀背叛护法运动之前先下手夺取广东!到时候漳州、厦门的军队也全部开去广东。那里由我们的军队接管!”
  “这可是好消息啊!”陈独秀拍了拍手。大笑道:“这一下两广福建可就都被革命力量所控制了!”
  常瑞青笑了笑道:“所以我去北京是万无一失的!只要孙先生控制了广东,段祺瑞、徐树铮就不敢再动我了,要不然真就是福建、广东连为一片了。”
  陈独秀闻言一愣:“耀如,你的意思是福建这里不参加孙先生的革命吗?”
  “不参加!时机还不成熟。”常瑞青很干脆的表态,时机也的确不成熟。
  陈独秀却不依不饶地继续道:“耀如,时机怎么会不成熟呢?咱们已经有三个师的军队。孙先生现在有三十个营的粤军、两个师的滇军,还有臧致平的一个旅……总兵力也不下五万。两方面加在一块儿就是十万大军了,足以抵抗北洋军阀的进攻!”
  常瑞青却很坚决地摆了摆手:“现在不是和北洋翻脸的时候。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经营好福建,接下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少要两三年的苦心经营才能让我们有席卷天下的实力。”说着他就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诸位,现在布置一下我北上之后的事情。”
  常瑞青眼下是威信日重,只要他一做决定,其他人也就只有照办的份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还真是一个独裁者了!
  他稍稍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首先就是剿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除恶务尽!尽量消灭干净吧。
  其次是漳州、厦门方面……健生,你带第二师负责进驻,不过漳州、厦门的民政你的部队不能干涉!陈先生,你去和张君劢、潘玉成商量一下,拟出一个漳州、厦门等县各级官员的名单来,还有那些地盘上的乡镇政权和耀如小学也要尽快建立起来,各项制度也都和福建的其他地方一样。
  第三就是农村经济普查,这是我们日后治理福建农村,开展减租减息的前期工作,你们一定要全力配合!同时还有各地渔农会的筹建,陈先生,这件事情虽然是以潘先生为主,不过你也要参与,农会干部也要经过干部学校的训练。”
  他一气说完,在场的几个人却都大吃了一惊。白崇禧和王君皓两人还好,他们是外省人,又负责带兵,同减租减息什么的关系不大。可是吴石家里面却是大地主,听了这话立马就追问道:“耀如。你说的减租减息是什么意思?”
  常瑞青笑了笑,一脸风轻云淡地道:“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一项让利给贫苦农民的改良政策罢了。有了这项政策。福建的农民就会拥护我们,有了农民的拥护,我们就能组建起数量庞大的革命军队,打倒一切军阀势力。统一中国了!”
  吴石倒没有反对,只是皱着眉头道:“租子重利钱高一项为贫农所深恨,如果咱们真能改良成功,福建的贫农当然支持我们。只是福建的士绅,不。是全中国的地主士绅都会反对我们!因为我们是断了人家的财路……”
  常瑞青苦苦一笑,叹息一声:“反对就反对吧,这是中国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拿着做文章,将来也一定会有别的力量拿来利用,恐怕会更加激进,到时候就不是挡一点财路的问题了!”
  说着他的语气又深沉了起来:“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农村社会改良。建立国民教育和动员体系。还有中国军工集团的建设……这些工作没有两三年是做不完的!我们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将福建变成我们夺取全国政权的大本营!而我这一次北上,其实也是为了两三年以后,我们夺取全国政权布局,而且是个非常重要的局,所以我是非去不可!”
  这一番话等于是给出了一个夺取全国政权的时间表!在座的几人一下子都沉默了下来。眼睛定定望着常瑞青。对于他的话,这几个人。包括陈独秀在内都有点将信将疑。现在是1917年,两三年后。也就是1919年或是1920年……到时候他们就能凭借的福建一省,或许还有孙中山这个盟友的力量推翻拥有几十万大军,还有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北洋政府了吗?
  ……
  “芝老,常瑞青的回电到了,他说即日就要启程北上来北京了!”
  段祺瑞猛地抬起头,看着喜气洋洋的徐树铮,长长吐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书房里面按着膝盖坐着的傅良佐和段芝贵两人对望了一眼。他们都是来和段祺瑞商议对西南发动全线进攻的事情的。听到常瑞青这个“不确定因素”居然很快就要来北京述职,脸上的表情也都是一松。
  作为段祺瑞的心腹嫡系,他们当然知道现在段祺瑞的处境。南北之战重开到现在,一切看起来还算顺利。可是段祺瑞一方却已经使劲了所有的手段,而战事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西南一方虽然丢掉了不少地盘,但是实力由在!桂、滇、粤、湘等军的总兵力还在10万之上,并不亚于入湘的北洋军!
  更麻烦的是,北洋的那位冯大总统直到现在,还时不时会唱起“和平统一”的高调。谁也不知道那些在湖南前线冲锋陷阵的直系人马会不会在战事陷入僵局以后,再一次拥护起冯国璋和平统一的方案来?
  在这种情况下,段祺瑞身边的这些幕僚们自然就想到了福建的常瑞青!他现在号称拥有三个师的兵力!虽然都是新组建的部队,应该不是什么精锐,可三四万人的数量摆在那里。如果可以配合湖南方面的北洋军主力进攻广东,应该可以在北洋内部再生变故之前击败西南。
  只是那个拥兵自重的常瑞青会不会服从命令,谁都是心里无底。只有徐树铮坚持认为常瑞青可信,还提出建议召他回京述职,以便当面布置任务。
  段祺瑞接过电报,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笑眯眯地点点头,对徐树铮道:“又铮,正如你所料,这个常耀如虽有野心,但并无反意。”
  徐树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芝老,眼下咱北洋的将领谁没有称霸一方的雄心?这个常耀如固然是急切了一些,不过本事还是有的。福建一省的军政现在已经被他完全控制起来了,而且还用福建这么个穷省养了三个师的兵!这样的人才,咱们还是应该好好使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